牟成,美术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教育学会师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委美术教学大纲、教材审查委员,主要编委。一级美术师,国画家,版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一九六四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文化部诗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艺家画院副院长,中国山水画研究会顾问。几十年来一直从事美术组织、教育、创作工作,其作品参加第六、第八届全国美展以及全国国画、版画单项展近百件,荣获金奖、银奖、优秀奖十二次,一九九九年获全国版画的最高奖--“鲁迅奖”。在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举办个展、联展和国际交流展,作品多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专业机构和私人美术馆、典藏家收藏,出版个人作品集十余部。为表彰其在组织美术创作中的突出贡献,文化部授予其“组织贡献奖”和“优秀创作群体”。
雪韵 牟成 46*136厘米
牟成:创法营境绘雪乡
李人毅
一、雪乡山水的新画境
牟成先生的山水画,是以表现北方雪境为主的题材,自新世纪之初到当下,已历时十五载,形成了北方山水画的新语境。由于不断扩大的影响,因而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在整体面貌上,牟成山水画的样式与前人、今人的都不同,没有任何可参考和类比的,这说明牟成的山水是独创的,是特有的,是从所有画法中脱颖而出的,具有原创性。
谈牟成山水之法,首先得从笔墨谈起。
构成牟成山水作品的两元素笔与墨,摆脱了线性造型。突出了物象的结构和走势,凸显了笔的意蕴和墨的纵横。为此可以说,牟成山水是以笔墨关系构建的没骨写意山水画。
如果我们把牟成山水的主题称之为“雪境丹青”的话,就其整体技法而言,画家追求的是没骨而立,无线见笔,突出墨韵的大意境,采用没骨法是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
瑞雪丰年图 97*180厘米
在当今中国画坛,有用没骨法画写意人物画的大家,如广州的杨之光等,但是用没骨法画大写意山水画的画家鲜见,而用此法画东北雪境山水的作者仅牟成一家。他的作品业已形成一定模式,这种模式是在艺术实践中创作出的一套新的笔墨技法前提下形成的。
二、五种新技法
1、土坡焦墨叠皴法
在牟成没骨写意山水画中,河岸、土坡,是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坡焦墨叠皴法”,就是用来画雪下山岭和近水河岸之法。这种用笔的侧锋画出的线,应为皴法,即用长短不同的线来塑造对象,往往在焦墨的基础上,又叠以浓墨,借此来表现河岸的质感,如《静月》、《松情》等作品中,这种皴法用在雪下的坡崖上,使画面墨性充满了张力,构成了整幅作品的骨架。
松风 牟成 68*136厘米
作者还将这种叠皴法大量用于东北红松针叶的表现上,使之呈现出针叶的浓郁与繁茂。甚至在表现无叶的杂树上,也用了焦墨皴和卧笔皴来展现,只是线的长度增加了。可以说,是这种焦墨叠皴法构成了牟成山水的主要笔法。
2、黑水复加泼墨法
在白雪的映衬下,河流的颜色呈现出了黑色,因而被称之为白山黑水。牟成作品的河流,是用浓墨泼出来的黑水,有着鲜明的绘画性,这是前人没有用过的黑水之法。
这种泼墨法,是有序的,泼出来的形状要符合河流的走势,控制在一定的形状内,这要经过多次的泼墨才能完成。如丈二巨作《塞北雪》中,黑水占到了画面的三分之一,几乎百分之百由重墨泼成。画面中的水饱和充溢,与白雪相映衬,华润多姿,神韵飞扬。牟成山水画中的水,也有留白,但只要画雪景中的水,用的都是黑水泼墨法,尤其画时断时续的冬溪,使水在凝重中含有清澈之感,不同色相变化出无尽的墨彩神韵。
塞北晨韵 牟成 97*180厘米
3、造雪擦扫积墨法
“造雪擦扫积墨法”,就是用焦墨叠皴法画出河岸和树丛后,再用黑水泼墨法画出河流的基础上,对所留下的雪地,画出雪岭的走势和厚度。此法以淡墨擦之,用笔常以侧锋扫过,表现出雪的质感,再用多层相积的墨色塑造出雪的厚度。为此墨的浓与浅及雪层的厚与薄息息相关。用这种积墨画雪法既可表现岸边小雪丘,也可画长长的雪岭,笔法长短粗细不同,画出的雪势也各有千秋。
松青月明 牟成 90*65厘米
4、雾罩互渗破墨法
“雾罩互渗破墨法”是画家画中景之法。
牟成作品中,最能让人产生视觉享受的当属生动的墨韵和氤氲的山色。其中无论是葳蕤的树丛,还是静谧的山岗,均蕴含了墨的神采,无形中给作品平添了几分神秘。如《塞北晨曲》、《雪月》都能使读者陶醉,这就是作者施以雾罩互渗破墨法使然。
此法作者以拿来主义为原则,运用了传统中国画的浓淡相破,水气互渗之法来营造效果,为自己的山水画造势、渲发,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让古老的法度穿越到现代绘画作品中,使牟成的山水画归属于中国画,有了学术上的根基与定位。
塞北瑞雪
5、云山剪影渲染法
“云山剪影渲染法”是画远景之笔法。
由于牟成山水中的近景为白雪,中景为树丛,远景才是崇山峻岭与天空,为此画好远景的云山是事关成败的重要一环。作者在渲染远景时自创了这种笔法,以大笔蘸淡墨横贯画面,写出远山的轮廓和云天的姿态。此法是以施淡墨或淡彩,画出远山的剪影,或云天的肌理,淡远飘渺间秀出了画面的层次,还以恰当的留白,经营出高远深邃的画境来。这种技法用墨与用彩较单一,有层次却不厚密,既有排比,又有叠加,但都从通透中见云山造型,故为云山渲染之法。
以上五法,是画家独辟蹊径的一个重要学术成果,从而形成了牟成只此一种描绘雪境丹青的独特画风。
李人毅近照
李人毅艺术简历
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海北镇。堂号为:海北草堂、阁上塬、岫安居等。
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9年入伍,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1989年调入沈阳军区文艺创作室任专职画家、作家。2002年起任《美术》杂志主编助理、编委,现任《人民美术网》总编。
多年来坚持美术理论研究,参与和报道了许多全国重大美术理论研讨活动,尤其关注发展中画家和当代画坛大势,著述颇丰。
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代表作有《平型关大捷》、《国难来袭——九一八延续的记忆》、《打回老家去——原东北军111师纪实》《勿忘九一八画传》(与李东红合作)《中国当代画家研究•花鸟卷》《写意牡丹技法全解》《小榄风情》等,其中《一个男人的远村》获97’东北文学奖。
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新四军人物画展”、2009年在长沙举办“开国大典人物画展”、2011年在深圳举办“李人毅辛亥人物画展”,中国画《邓子恢》、《谭震林》、《吴竭诚》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雪舞
三、五种艺术特质
还要说的是,在绘画性上,牟成山水也为我们呈现出五种艺术特质:
1、以焦点透视法表现对象,给受众视觉舒服之感。他的画与传统国画不同,在于透视法的运用,画作呈近、中、远三度空间,每幅作品都可用焦点透视来框定,为此可与西方油画中的风景画齐肩,进行观赏时,可找到东西方共同的欣赏点,可以说是中西文化共融的艺术风格的新产物。
2、以黑白灰为主的艺术语言,具有强烈的绘画性。黑白灰三种元素,使画面的虚与实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表现的主题。用黑白灰之法,便于概括物象,提炼生活,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达意传情,以及丹青叙事。
3、构图上呈平面构成态势,使作品有了时尚的标识。画中雪是主体,雪在多种元素中相互激荡,共同生发着主题。然而雪在画面上既是虚体,又是实体。正是这种虚与实的相互关照,使很多画面都呈现出平面构成的形态,其中《暖冬》、《静月》等等就给我们营造出饱和充盈的境界,是构成法带给我们的效果。
4、色调上的冷暖对比,幻化出氤氲之气,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牟成山水画中黑土为暖,白雪为冷,构成了画面的主体色调。浓淡深浅的墨色,体现出具有不同质感的黑土墨韵;而雪的白也是在对比中呈现开来,明亮与灰暗的色阶使雪分五彩,这墨韵和雪彩使冷暖产生出微妙的变化。
5、取像简约容量巨大,适于创新发展。牟成山水以雪、树、山为三大要素,也是构成其画作的基本元素。但雪的形态不同,树的品种迥然,山的走势各异,形成了其作品面貌的多样性。
在大千世界中雪境山水有挖掘不完的体裁,表现不尽的景观,更增加了画种的容量和巨大的空间,给创新留下了广阔的天地。(2015年1月29日人民美术网《长白山论坛》)
《中国画家研究》这套丛书,既是研究画家的理论文集,又是图文并茂的画集,分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综合卷、纪实卷等。在这些研究文章中,作者以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切入研究对象,既有对画家群体的考察,还有对当前画坛走势的关注,以及对全国性各类美术活动的报道等。丛书以中国画入题,涵括了油画、版画、雕塑、水粉画、水彩画,以及工艺美术和书法等,每篇文稿都配有多幅精美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
《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是本套丛书的第二卷。
由于本书形式别开生面,呈现理论研究和作品欣赏相统一的阅读模式,自《中国画家研究·花鸟卷》先行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欢迎。这套丛书将陆续出版。
本书的作者,是集作家与画家于一身的文化学者李人毅。他除了进行文学、美术的创作外,多年来致力于美术理论研讨和画家研究工作。新世纪之初,曾受聘于《美术》杂志,在此工作多年,策划、报道了许多全国性的大型美术理论研讨会,发表了许多学术观点鲜明的论文。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对当代画家进行专题研讨,尤其关注中靑年画家的成长,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国内各种媒体上广为刊发与转载。
本册为山水卷,收录了三十余篇评论文章,画家排列以年庚为序。本书有对黄宾虹的专题研究论文,有对老画家孙恩同、于志学、谢欣、周韶华、梁世雄的学术解析,还有对牟成、姚伯齐、张松、朱道平、王慧智、吕德品、张辉、王福增的技法的探究和梳理,更有对刘思东、周鼎、孔凡智、杨阳、李传新等画家作品的赏评。文中不见某些冗长的赘语和套话,行文清晰明了,评价客观中肯,富有哲思境意。而对邱汉桥、许自敬、丁杰、张英才、陈玉莲、王有民、胡刚、匡伟光、陈迎平、黄仕强等人生状态和艺术成长关系的研讨,更充满了一个美术理论家对发展中画家的人文关怀。其中,也有对象王中才那样由作家转身到画家的个案研究,体现了作者研究对象的多样性。
在文中,作者还注重对画家技法的研究,从笔墨规律上归纳整理出画家实践成果,并上升到学术层面来认识,无论对画家和书画爱好者都有着启迪性意义。
《中国画家研究》的文章清新隽永,具有散文风格,使原本刻板说教的评论文章,成为了娓娓道来的,喻情传道的丹青美文。加之与艺术家风格多样的作品相得益彰的编辑整合,使读者在了解画家经历,欣赏画家作品,研讨画作技艺的同时,进行美育熏陶,不失为一套别开生面的美术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