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不可避免——李衡[图文]

时间 : 03-22 投稿人 : 云云 点击 :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艺术家李衡

“ 艺术是件非常孤独的事情,即使当作品有一天挂在美术馆里,被千万人注视、解读、甚至追捧,但创作过程中的喜悦迷茫癫狂绝望,却永远不会有另一个人能够体会。那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

2007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李衡起床吃过早饭,像往常一样,出门四处晃荡。

过去的三年,他生活在德国纽伦堡。那是他一生中最迷茫的时光:上百张准备用来报考美院的作品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和相伴8年的女友分手;最亲的亲人离世;找不到自己创作的方向;大部分时间用来睡觉,仿佛在经历一场漫长的冬眠。

那天黄昏,他偶然走进了街角教堂的后花园。空无的草地上,只有一把廉价的塑料椅,在夕阳下投射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就在那个瞬间,没有一点点防备,李衡心里积压了很久的悲伤情绪忽然与这个稀松平常的画面产生了共鸣。

之后的大半年,他一头扎进画室,开始疯狂地用自己所有的时间来探索如何画草。

2008年,李衡第一幅以草为主题的作品《看上去很美》在纽伦堡美院的年展上展出,这幅画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虽然那时他还只是一名在校生,但已经有艺术家协会主动联络他办展,也有画廊相继开始与他合作。2009年,李衡又获得了学院“大师生”的称号,那是德国美术学院所能给在校生的最高荣誉。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看上去很美 140×340cm 布面油彩 2008

德国的评论家们给了李衡的作品高度评价:

“仅用极少数的表现手法,李衡就能够将他的情感和认知表现出来。这也折射出他的传统和古典美学,完全符合中国哲学的思想,用少展现出多。”

“在近似书法艺术的表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画作的精细。草茎并不是单纯地画上去的,而是用刮刀在颜料层中刮出来的。画中所呈现的绿色并不是绿色的颜料,而是在创作过程中生成的色彩。此外,刮画的过程还蕴含着沉思冥想,这就类似写书法时的全神贯注。通过刮画,画作具有了雕塑的效果,这也延伸了画的维度。”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白 150×150cm 布面油彩 2009 (局部)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风 120×100cm 布面丙烯油彩 2010 (局部)

然而,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褒奖,李衡却并不以为然:

“我来自新疆乌鲁木齐,15岁就独自离开家乡到中央美院附中求学,后来又离开北京去了圣彼得堡,再然后来到德国。这一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长和经历,共同决定了我就是我,自然也都会投射在我的作品里。欧洲的评论家们会相对比较关注我作品里属于东方的那一部分,也许中国人会更多的看到我在欧洲求学留下的印记。但对我自己而言,在所有这些文化、背景和技巧之上,情感表达才是终极目的。就像我听Nirvana的歌,始终就是那么简单的几个和弦,还有并不华丽的歌词,但那些音乐能击中我,碰触到我内心深处的一部分,那是只有真实情感里才能蕴含的强大力量。”

最初开始画草的时候,李衡的眼睛总是会在有草的地方停下,会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跑到郊外寻找各种各样的草,会整晚坐在夜里无光的草地上听虫叫,会在朝霞初现布满迷雾的草原里奔跑,他能在草地中分辨出上百种颜色,甚至能听到风在草丛中穿行而过的声响。

“那是我画草的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草是草。”李衡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作历程,“久而久之,我渐渐觉得现实中的草变成了一种束缚,于是开始刻意不去看草,尝试用想象力,还有自己对宇宙和世界的理解去赋予草更抽象更自由的形态。但仍然很难彻底摆脱现实因素的影响,那是第二个阶段,也是最痛苦的阶段。”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银河 150×220cm 布面油彩 2011

艺术创作是件非常孤独的事情,即使当作品有一天挂在美术馆里,被千万人注视、解读、甚至追捧,但创作过程中的喜悦迷茫癫狂绝望,却永远不会有另一个人能够体会。那是一场一个人的战争。

在旁人眼中,李衡那段时间的生活是顺遂而幸福的——温婉贤惠的妻子、聪明可爱的儿子、接连不断地获得各种专业奖项、作品也愈发受到市场的欢迎。

让他觉得不爽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慕名而来,画廊开始给他提供各种各样的建议,比如画的尺寸、色调、客户的偏好之类。

“很快我就知道这样下去不行。我开始不会画画了,那种从小到大几天闻不见油彩味就浑身难受,看着画上的肌理就莫名激动的感觉不见了。于是我和画廊说,他妈的不要再接受预订了,也不要给我限制,哪怕一点也不行。我必须、也只能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这个小插曲其实只是李衡当时内心纠结的一个缩影——“三十岁之后,你会发现那些年轻时以为和自己无关的东西,诸如物质、生活、名利、责任等等,所有这些现实的力量都会拧成一股绳往一个方向拉你。我不是说这些不好,事实上我也需要这一切,但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过的太顺了,你知道安全和温暖太容易让人感到舒服,舒服的时候就很难保持敏感,所以我总是会下意识的想要抗拒。总之就是时不时的会犯拧巴,家人当然不能理解,拧巴过去我又觉得自己挺亏欠她们,于是就更加拧巴。 ”

那阵子他经常一个人在画室呆着,偶尔找朋友过去陪他喝酒。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他画室墙上总有两副还没完成的画,色调压抑得让人害怕。

丫每次喝大了就开始嘟囔,翻来覆去地说自己的拧巴,还有创作上过不去的那道坎。我们这些俗人不知道如何劝慰排解艺术家的烦恼,只能陪他接着往死里喝。

后来没过几天就出事了。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缝隙中的世界 200×250cm 布面丙烯油彩 2012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凯撒 150×350cm 布面丙烯油彩 2012

这人命大,从七楼跳下来居然没死。只是身体里面多了几颗钢钉,幸好也不影响画画。

和死亡擦肩而过是件很神奇的事情。躺在床上养伤的日子,李衡觉得自己看待世界的视角开始发生变化,很多原本一团乱麻的东西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不再为了表现草而表现草,让重心回到画面本身,情感才会更加真实,而真实的情感才是靠近自由的前提。”

2013年秋天之后,李衡的作品里出现了越来越多超出寻常人类视觉习惯的透视,天空和光线的变幻赋予了草不一样的生命,整个画面也随之具有了更强的张力。

如果说在李衡早期的作品里,我曾经看到过喜悦,看到过希望,看到过哀伤,看到过他对人生、对世界、对美孜孜不倦的探索。那么从他13年之后的作品中,我开始能感受到一种更苍茫更深邃的力量。那种力量远比喜怒哀乐更动人心魄,我将其称之为命运。

那一年,有一对德国老夫妇在画展上看了李衡的画,特意找到他,对他说:“虽然第一眼看上去,你的这幅画色调是黑暗的,但我们看得越久就觉得画面越亮。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心底的光。”

李衡说,这句话他会一直记得,比任何评论家的赞美都更加令他难忘。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不可避免 180×200cm 布面油彩 2013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迹象 120×155cm 布面油彩 2014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无题1530 145×140cm 布面丙烯油彩 2015

直到2016年,李衡仍然还在画草。

最近几年,似乎他每次开画展或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都会被问到同样的问题——“什么你八年来一直在画草?是否考虑尝试其他的表现形式?比如抽象艺术等等?”

“草只是形式和载体,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绘画本身。“这是李衡最常给出的答案,”每个人对抽象的理解都不一样,有人可能觉得只有大众看不懂的艺术才叫抽象艺术。其实我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的抽象语言,只不过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画面就有了具象的形态。如果近距离地观察局部草茎的笔触,或者天空的肌理,又会有不一样的观感。这就好比是一个社会、或者一个人的内心,宏观上都会有一个整体的外在呈现,但微观上又一定是由无数独立的、难于言说的微小部分组成。说到底,渺小与伟大、微观与宏观、抽象与具象,这些都是相对的。”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救赎 160×200cm 布面油彩 2014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源 160×210cm 布面油彩 2014

其实李衡脑子里有很多创意,装置的、行为的、影像的......他把这些都写在小本子上记下来——“也许有一天我会去尝试吧,但不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对于画草,他是有执念的,“觉得自己一直还没走到那个令自己满意的点,所以就必须画下去。至于什么时候能到?也许是下一副画,也许是下一个八年,谁知道呢?反正八年前它选择我,也不过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

动笔写这篇文字之前,接到李衡的道别电话,说他要离开慕尼黑一段时间,回国准备即将在北京和台北开幕的个展。于是去画室找他喝酒,算是给他饯行。那天下午我们似乎聊了很多,大部分酒醒了就都忘了。但我记得当自己问他“对绘画深深的执念”究竟从何而来的时候,他沉思了好久,然后默默喝完了杯里的酒,什么都没说。

那天夜里,我收到一条他发来的微信,内容是一篇王小波的散文。附言只有三个字:看哭了。

“我希望自己能写这样的诗。我希望自已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于是我开始存下了一点希望——如果我能做到,那么我就战胜了寂寞的命运。”

——王小波《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

赵雯

2016年5月 于慕尼黑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宁静之旅 150×200cm 布面油彩 2011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无题1513 165×200cm 布面油彩 2015

不可避免——李衡 | 艺术市场

无题1605 200×195cm 布面丙烯油彩 2016

『艺术家李衡』

1979 生于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1985 开始学习书法与绘画;

1996-1998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1999-2000 就读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

2004-2005 就读于德国纽伦堡艺术学院 Ralph Fleck 教授;

2005-2009 就读于德国纽伦堡艺术学院 Ottmar Hörl 教授;

2009 获德国纽伦堡艺术学院“大师生”称号

2010 毕业于德国纽伦堡艺术学院

2013 获德国慕尼黑Truderinger艺术节公众评审一等奖

2013 获首届德国雷根斯堡艺术博览会公众评审一等奖

2014 获第五届德国ARTIG艺术奖

2014 获第21届德国艾夏赫艺术奖

2014 获德国欣费尔德摩登美术馆当代艺术展一等奖

至今 生活工作于德国慕尼黑。

相关文章

  • 5G到来 艺术界将发生什么样的变革[图文]
    5G到来 艺术界将发生什么样的变革[图文]

    2019年,5G时代向我们走来。你可能刚刚习惯于4G技术为你带来的生活便利,如在线观看视频、手机游戏或手机支付,或者你还清晰地记得4G时代来临时手机上网速度的显著提升。但和上一代通信技术“3+1=4G”的模式不同,5G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不能再以速度的提升为主要判断依据。3G时代以来蓬勃发展的各项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技术,终于在5G时代迎来了真正的用武之地,比如虚拟现实技术(VR)...

    718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刘玉来:学书画与选范本[图文]
    刘玉来:学书画与选范本[图文]

    读书的目的不同,如:消遣和是不是名著无关,喜欢就看;有目的,和书的质量无关,有用即读。如果只看名著未免过于单纯有限。况且因为那是大家都瞩目的地方,你知他知大家都知,并不说明你博学。而一些非名著中也会有精彩处,是少有人瞩目的,更能显示你博采。书画艺术的学习与此同理。临习观赏古人书画也不仅只单纯到关注名篇佳作,那些非知名的也并非没有可学习的东西。应看到,所谓名人书画大都与其所处官职身份有关,因此,...

    84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王成功[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王成功[图文]

    【艺术简介】王成功,男,祖籍安徽濉溪人,出生在新疆昌吉,现居北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民革党员。历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民革中央画院第一届理事,中国画艺术创作院画家,安徽中山画院副院长,政协淮北市第六届、第七委员会委员。中国妈祖书画院副秘书长,安徽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省工商业企业家艺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琉璃厂画院理事,安徽省徽商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多次参加中美协,民革中央画院,全...

    164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图文]

    王慧智,河北保定清苑人。1982年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天津美术学院山水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画报》社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画院院外画家。山水画作品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全国第十一届新人新作展...

    124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明末清初画派与画家关系,以芜湖画家萧云从为典型[图文]
    明末清初画派与画家关系,以芜湖画家萧云从为典型[图文]

    徽芜湖画家萧云从(1596-1669),相对清初画坛的主流群体如“四王画派”,一向被视为非主流画家。论者多认为他与皖南诸派有密切关联,其作品亦往往被认定与黄山有关。查实萧云从未曾踏足黄山,其生活和重要艺术活动多集中在南京和扬州,活动地区和生活经历建构出萧云从丰富多样又迥异于皖南诸派画家的艺术风格。萧云从既建立了个人风格,又不能简单地归入某一画派,作者透过对这位非主流派画家生平和画艺的探讨,为研究明...

    111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艺术展览如何避免互掐[图文]
    艺术展览如何避免互掐[图文]

    配图来自网络近些年,民营美术馆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兴起,以及去年开始高端艺术特展行业的迅速火爆,都使得艺术展览的操作方式与运营模式,更趋向于多元化。当越来越多的商业资本和民营机构介入艺术展览行业时,不仅与美术馆构成了某种竞争,彼此之间也各出奇招,争夺着各自不同的市场份额。其实,参观艺术展览是一种文化消费,而文化消费是分层次的,不同消费层次的观众对艺术展览的心理诉求和审美期待不同。因此...

    170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文艺工作者须做时代引领者[图文]
    文艺工作者须做时代引领者[图文]

    学习总书记文代会作代会重要讲话精神笔谈作者:余宁(中国艺术报副总编辑)“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无论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还是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关注了文艺与时代的关系这一理论要点。系列讲话充分阐明了文艺在...

    130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20世纪现代艺术大师笔下的花花世界[图文]
    20世纪现代艺术大师笔下的花花世界[图文]

    自古中国文人画家即惯以物载道,花卉一直是历代艺术家所钟爱的题材。东篱高士(菊)、空俗佳人(兰)、水中芙蓉(荷),常现笔底,以表其意、以抒其志。中国的20世纪现代艺术大师中,喜爱以花入画、且善绘花的亦不在少数。林风眠的彩墨花卉端丽娴雅、从材质与风格上开融中汇西之创举;吴大羽的抽象花卉飞光嚼采韵、充满势能力感;常玉画花绚烂夺目,是形式美与意象美的集大成之作;庞薰琹的花则传统与现代并陈,为以中国传统装饰...

    135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从幻象的生产者变成了幻象的贮藏室[图文]
    从幻象的生产者变成了幻象的贮藏室[图文]

    1938年,杜尚用1200个装煤的袋子布置了巴黎超现实主义国际大展(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u Surréalisme)的大厅顶部。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激进的做法,因为它不像一〇年代纽约“291”画廊(图见正文)那样,让作品一板一眼地挂在建筑物的墙上,使之看起来有两个画框。在超现实主义或同时代的象征主义、至上主义或未来主义者那里,装置已经失去了19世纪末的那种功能性...

    104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明式家具:墙外开花墙内香[图文]
    明式家具:墙外开花墙内香[图文]

    晚明 黄花梨镶大理石案屏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一个号称世界顶级的明式家具收藏、名为“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的展览规模空前,声势浩大。它化身苏州庭园宅院,呼唤着全世界的 家具知音缘聚于此,在拟古的现代空间诉说着明式家具的简洁优雅、高质精罕……为了深入剖析明式家具的魅力以及它近些年在收藏市场的种种表现,新金融记者独 家专访了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邓雪松,北京宣明典居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董事...

    110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明代画家陈洪绶生命不死的艺术[图文]
    明代画家陈洪绶生命不死的艺术[图文]

    人活着,分形式与内容之说。只有形式的,是行尸走肉,来与去空无意义;但若形式包含了内容,生命便将远远超越那个形式本身了。陈洪绶在艺术上的一念未毁,便是他超越了这有限的形式,永远对世间贡献了他的有内容的生命。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绘画里的人物画,从古至今,男人、女人、小孩子,帝王、将相、知识分子,以及仕女的模样,无论是简笔勾勒,还是细笔点染,看一眼就觉可亲可爱,接受起来毫无难度。顾恺之的洛神,周昉的...

    31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评陈雄立先生《荷鹿图》[图文]
    评陈雄立先生《荷鹿图》[图文]

    陈雄立先生创作的《荷鹿图》122cmX245cm评论家王景山在所评画作《荷鹿图》前留影2017年1月6日至10日,“陈雄立作品观摩展”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盛装亮相,我专门为该画展写了评介文章:《淡泊难掩画芬芳——赞“陈雄立作品观摩展”》,该评论当日发出即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尤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文中重点评论的那幅八尺整纸巨幅《荷鹿图》,引起鉴藏家们特别关注。画展结束不久,这幅代表陈先生花鸟画水...

    66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鉴宝专家走穴背后的行业潜规则[图文]
    鉴宝专家走穴背后的行业潜规则[图文]

    近期,笔者在广州频繁遇到一些北方来的鉴宝专家,其中不乏在业界成名已久的大腕,其学术成就到底有多高暂且不谈,至少在电视和报刊杂志上高频出现,一举一动颇受关注。说实话,看到搞学术研究的人像二三流的娱乐明星一样在各种商业场合和私人会所走穴,笔者多少觉得不是味。对当前民间收藏界“人人幻想以小博大一夜暴富”的风气,这些专家比谁都看得明白、想得清楚。那么,专家们为何还要如此火热地与他们打成一片呢?这令笔...

    50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吴旭东黄山三十六峰中国画作品鉴赏[图文]
    吴旭东黄山三十六峰中国画作品鉴赏[图文]

    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中国画学会副主席、原马鞍山市书画院院长吴旭东先生以中国画再现黄山三十六峰,引来众多同行的热议。黄山自古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本次画家将视角选定在黄山三十六峰上,也是历朝历代山水画家的创作题材。现存于世完整的山水画作品“黄山三十六峰”,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乾隆叔叔允禧的,另一个版本是吴旭东的。笔墨当随时代,吴旭东以现代人的视野,当代人的笔墨精神,再...

    32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从毕加索《晨歌》浅析艺术家看到的现实以外的东西[图文]
    从毕加索《晨歌》浅析艺术家看到的现实以外的东西[图文]

    巴勃罗·毕加索 晨歌 布面油画 195×265cm 1942年1940年6月14日,德军第四军的步兵师在进行曲《普鲁士的荣耀》的伴奏下列队穿过凯旋门,正式占领“不设防城市”巴黎,并在城中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这似乎未对隐退在家的艺术家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年)造成太大影响。即使是法西斯气焰甚嚣尘上之际,艺术家也依旧是我行我素,似乎战争从未对他的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产生任...

    135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