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图文]

时间 : 03-25 投稿人 : 唔西 点击 : 1252 次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 | 美术知识

王慧智,河北保定清苑人。1982年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天津美术学院山水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画报》社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画院院外画家。

山水画作品曾入选:

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全国第十一届新人新作展;全国第三届当代山水画展;全国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2000年在山东青州举办个人展览;2001年在山东济南举办个人展览;2004年在天津举办个人展览。

多次赴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希腊、新加坡、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及台湾、澳门、香港等地进行艺术交流并举办画展。

出版论文论著有《中国书法教程》、《中国山水画教程》、《山水画杂论》、《王慧智山水速写》、《试论山水画构图形式美中的“势”》、《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中国山水画教学》、《中国画技法大全》等。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 | 美术知识

四季山水 秋 王慧智136×34cm(2011年)

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

李人毅

在中国山水画中,画雪景很难,尤其进入以线性造型为主要表现方法的写意山水画创作中,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为此,许多传统技法薄弱的探索者为了出新,往往在绘画材料上寻求突破,用各种肌理来“打造”,最终流入花样而难成风格,留下的是无奈的感叹:中国山水画表现雪景,还要从传统技法上去挖掘和突破。津门画家王慧智,就是雪境丹青的成功探索者。

一、紧紧抓住了骨法用笔这一举要

在当代画家中,王慧智为人低调而淡定,却不遗余力地甘做人梯,扶持和推举着许多画家走向成功。这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理念使然。他尊崇老实学问、恪守艺术规律,总是以作品说话的治学态度面对世人。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 | 美术知识

清夏觅幽图 王慧智68×68cm(2012年)

王慧智作画紧紧抓住了骨法用笔这一举要,充分挖掘和展现了中国画技法本身的潜能,靠领悟和实践拓展传统笔墨的张力和艺术魅力,师古法而写我心。让线与线在比较中彰显灵光,令笔与笔在变化中渗内秀,使墨与墨在对立统一中绽放异彩。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叙事风格与特征的山水画新样式,形成了独特人文景观的新雪境。这既是画家本人的成功,又说明古老中国画体系的宏阔正大、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之源远流长。

王慧智的雪境丹青是从大泼墨演化而来的。他十分喜欢雪景给人的那种纯净、祥和、静谧的感觉。他觉得“这种景色更适合突出山峦的气势与磅礴,同时与我的审美追求相契合,也将我用笔的特点更加显露出来,自然景致和我的笔墨功夫正好融为一体。”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 | 美术知识

月明看岭树 风静听溪流 王慧智136×68cm(2013年)

二、“书写性和线性造型”构成了作品的两大学术支撑

王慧智雪境山水最显著的特点是书写性,他的画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这种以书入画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写意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就书写性而言,近现代画家中应首推黄宾虹了,他创造的“雨淋墙头”“月移壁”等线的造型和“停留”“失变”等用笔方法,大大丰富了古人关于五笔七墨的技艺。王慧智对这些线的造型和用笔方法都在作品里得以充分地展现。与之不同的是,他热衷于对宋代山水的远承传,更注重对敦煌、永乐宫壁画的研究和运用。在创作中,他用线准确生动,毫不拖泥带水,而且通篇找不到败笔。《朔风吹雪满溪湾》、《渔舟细雪独归》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 | 美术知识

窗含西岭千秋雪68×138(2008年)

画家的另一个特点是:造型借鉴了人物画和花鸟画技法,寻找出一种新的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他的雪境山水是用线条书写的佳境,无论画幅有多么大,他都笔笔不苟,一条条线在不断变幻着起承转合的大势,串联起意境的经纬,使长短、粗细、宽窄的线完美组合,通篇笔意淋漓,赏心悦目。如《寒江清幽图》、《溪边小景入画图》等,更像是一幅幅通透而又浑厚的高古景观走进当代人的生活中,复活了远去的天籁,听到了山野的回响。

三、“讲笔法”使王慧智的作品一笔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讲笔法,是王慧智作品的核心特点。画家营造出的线的交响魅力,靠的是法度下的实践,是理论指导下一笔一笔表现出来的。如果将画家的作品放大了就会发现,王慧智作画,不管景物多么繁杂,前后如何错落,他总是坚持笔笔讲章法,起落讲程式,每笔画下来都很考究。或丁头鼠尾、或高古游丝,疾徐疏数、轻重相间、遒劲有力。真可谓是一笔一乾坤、一笔一世界。赏读画家作品是一种艺术享受,这种享受主要来自其笔情墨韵中的美感。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 | 美术知识

太行深处风景异 136×68cm(2011年)

画家作品中的主要元素有四种:山石、树木、远天和近水。这里,以树和石为主要元素。他画石多用中锋运笔,每笔都讲究抑扬顿挫,无论是横卧之峰还是竖立之石,都在造型精准中凸显笔法。只有画山石的面积时才采用侧锋用笔,与点擂擢摔揉法结合,使山石浑然厚重、华滋润泽。他画树则多用逆锋戳笔,用这种技法画树,既符合树木的生长规律,又有向上生发的动势感,加上适当的烘染,使枝头茂密中见疏朗,突出了笔的韵律。画水则用游丝描,画得颇见功力,使线在笔下有了灵魂,多了生机。在巧夺天工的《寒江独钓图》中,画家把线的吟咏推向了一个至高的境地。全幅作品波光粼粼,每个波纹都表现得气韵生动,线条一丝不乱,既见笔的功夫,又见心的定力。

心静意定方寸不乱,才能徐疾有度,做到笔力千钧时稳如泰山,宛若游龙时风卷残云,这既是节律的作用力,更是心境使然。看得出画家不管如何繁忙,他只要面对着画案,心态立即变得淡定儒雅,心无旁骛。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 | 美术知识

王慧智作品《渔舟细雪图》

四、在承传与突破中创新风格

这种平和心态与严谨作风,是画家经过院校严格训练出来的良好素质,更可贵的是王慧智不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总是不忘源头的给予。他的雪景技法出处来自传统的师承,这种表现方法是用远山或天色罩住山头,留出空白营造出雪的氛围。与古人不同的是,画家突出线的造型,简化了多层次的晕染,使山林更苍茫,雪白得更明快。

画家对水的表现总是以块面的罩染与天色相呼应,既突出了雪境,又显示了画面的高远。画家还独具匠心地在水草之间画了两三只山羊,由此成为一种传递生活信息的文化符号,与小船或钓翁一样为雪境山河增添了丰富的联想,活化了画面的内容。还应提及的是作品中的雪点子,或白或黑,都是飘飘落下的雪花。画家从来不大肆的撒“石灰”点儿,每个点儿都错落有致,一笔笔画上去的雪花,似乎在无声地飘落着。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 | 美术知识

李人毅近照

李人毅艺术简历

李人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1948年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海北镇。堂号为:海北草堂、阁上塬、岫安居等。

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9年入伍,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1989年调入沈阳军区文艺创作室任专职画家、作家。2002年起任《美术》杂志主编助理、编委,现任《人民美术网》总编。

多年来坚持美术理论研究,参与和报道了许多全国重大美术理论研讨活动,尤其关注发展中画家和当代画坛大势,著述颇丰。

出版著作二十余部,代表作有《平型关大捷》、《国难来袭——九一八延续的记忆》、《打回老家去——原东北军111师纪实》《勿忘九一八画传》(与李东红合作)《中国当代画家研究•花鸟卷》《写意牡丹技法全解》《小榄风情》等,其中《一个男人的远村》获97’东北文学奖。

1989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新四军人物画展”、2009年在长沙举办“开国大典人物画展”、2011年在深圳举办“李人毅辛亥人物画展”,中国画《邓子恢》、《谭震林》、《吴竭诚》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 | 美术知识

王慧智作品《雪晴雪淡日光寒》

这一切,既是承传又是突破,都殊途同归于造境中,使作品能够耐读,细品入化。《雪晴雪淡月光寒》就是这样一幅优秀的代表作。

王慧智的雪境丹青,若谈属性的话,应为线性大写意山水画,其绘画性之强,意向性之浓郁,在文人画中承古纳今。

总之,王慧智以学理为要,采用中锋入笔的线性造型和强而有力的书写性,以及娴熟的笔墨技巧和对点线面整体经营,使作品呈现出特有的个性风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特征。

画家正值壮年,他的表现题材广泛而多样,更可贵的是他的大写意山水“雪境丹青”,业已成为当代画坛的启迪,将是我们共同的拥有和共同的分享。(2012年6月于北京炎凉阁 发表于同年《人民美术网》)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王慧智:用线书写出的艺术佳构 | 美术知识

《中国画家研究》这套丛书,既是研究画家的理论文集,又是图文并茂的画集,分人物卷、花鸟卷、山水卷、综合卷、纪实卷等。在这些研究文章中,作者以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切入研究对象,既有对画家群体的考察,还有对当前画坛走势的关注,以及对全国性各类美术活动的报道等。丛书以中国画入题,涵括了油画、版画、雕塑、水粉画、水彩画,以及工艺美术和书法等,每篇文稿都配有多幅精美的图片,令人赏心悦目。

《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是本套丛书的第二卷。

由于本书形式别开生面,呈现理论研究和作品欣赏相统一的阅读模式,自《中国画家研究·花鸟卷》先行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欢迎。这套丛书将陆续出版。

本书的作者,是集作家与画家于一身的文化学者李人毅。他除了进行文学、美术的创作外,多年来致力于美术理论研讨和画家研究工作。新世纪之初,曾受聘于《美术》杂志,在此工作多年,策划、报道了许多全国性的大型美术理论研讨会,发表了许多学术观点鲜明的论文。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对当代画家进行专题研讨,尤其关注中靑年画家的成长,写出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在国内各种媒体上广为刊发与转载。

本册为山水卷,收录了三十余篇评论文章,画家排列以年庚为序。本书有对黄宾虹的专题研究论文,有对老画家孙恩同、于志学、谢欣、周韶华、梁世雄的学术解析,还有对牟成、姚伯齐、张松、朱道平、王慧智、吕德品、张辉、王福增的技法的探究和梳理,更有对刘思东、周鼎、孔凡智、杨阳、李传新等画家作品的赏评。文中不见某些冗长的赘语和套话,行文清晰明了,评价客观中肯,富有哲思境意。而对邱汉桥、许自敬、丁杰、张英才、陈玉莲、王有民、胡刚、匡伟光、陈迎平、黄仕强等人生状态和艺术成长关系的研讨,更充满了一个美术理论家对发展中画家的人文关怀。其中,也有对象王中才那样由作家转身到画家的个案研究,体现了作者研究对象的多样性。

在文中,作者还注重对画家技法的研究,从笔墨规律上归纳整理出画家实践成果,并上升到学术层面来认识,无论对画家和书画爱好者都有着启迪性意义。

《中国画家研究》的文章清新隽永,具有散文风格,使原本刻板说教的评论文章,成为了娓娓道来的,喻情传道的丹青美文。加之与艺术家风格多样的作品相得益彰的编辑整合,使读者在了解画家经历,欣赏画家作品,研讨画作技艺的同时,进行美育熏陶,不失为一套别开生面的美术理论著作。

相关文章

  •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画家金晓海 翰墨传情 共克时艰 [图文]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画家金晓海 翰墨传情 共克时艰 [图文]

    庚子之初,新型冠状肺炎从武汉席卷全国,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举国上下、众志成城,以我们的双手,用爱研墨,以心为纸,致敬这场战役中的最美逆行者,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夺取防控疫情的最后胜利贡献力量!【艺术简历】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G20峰会会晤厅背景画作者!1963年生于浙江临安,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曾受教...

    169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雷姆·库哈斯:建筑师不应将野心付诸乡村[图文]
    雷姆·库哈斯:建筑师不应将野心付诸乡村[图文]

    荷兰知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以及他的团队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乡村,未来”前不久因疫情而暂停开放,但关于其内容的讨论仍在进行。在充当40年的“城市预言者”后,为多座城市留下了地标建筑的库哈斯转而将目光投向乡村,出现在古根海姆门外的一台巨型拖拉机昭示着他的转变。“我不认为乡村还应该有更多的规划,也不认为那里将是建筑师干预的下一个场地,”库哈斯在论及展览时表达了他...

    85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桑榆非晚 丹青未老——谈谈刘文西的后劲[图文]
    桑榆非晚 丹青未老——谈谈刘文西的后劲[图文]

    刘文西《黄土地的主人》局部两年前,我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刘文西晚年作品为何走下坡路?”,说刘文西的晚年正在走下坡路的原因,是人老了,没有后劲了。文中写道:“……朝气、灵气都减退了,目力和腕力也减弱了,技术难以饱满地呈现,学养又不到家,技术含量不足,文化含量也不足,没能形成一种超拔的文化人格,作品便自然而然地走下坡路。”没想到,两年后的2017年10月15日,以“心中有人民”为题的刘文西百...

    4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拍卖大咖纵论拍卖市场:改变思路才有出路[图文]
    拍卖大咖纵论拍卖市场:改变思路才有出路[图文]

    文/ 方翔数据显示,2015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较上年有所下调,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0%、成交额下降15.38%;从市场结构上看, 近现代和当代书画的缩水直接拉动整体市场下滑;古代书画、油画及当代艺术、宫廷艺术、佛教艺术保持稳定增长,名人信札等新门类逐节攀升;从需求结构上看, 大资金依然锁定名家巨作,老藏家理性出价,新买家偏好多元。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总经理陆镜清表示,在他...

    46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与科学从未分家[图文]
    艺术与科学从未分家[图文]

    根据达芬奇手稿制作的坦克模型艺术家达芬奇同时还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生物学家,在天文、军事、物理、建筑、医学等众多领域都取得过杰出成就。展览开幕式还没结束,参观达芬奇油画原作《美丽的公主》的观众已经排成了长队——这件采用粉笔与蜡笔交织的画法使人物眼睛部分呈现非同寻常的简单和优雅的作品,成为在北京山水美术馆举办的2018山水美术馆艺术科学国际大展众多展品中最为引人注...

    175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民国中西绘画结婚论及其当代问询[图文]
    民国中西绘画结婚论及其当代问询[图文]

    (原标题:民国中西绘画“结婚论”及其当代问询)傅抱石早年写就的《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被学界认为是20世纪前期国人原创的凝结着浓郁民族主义色调的美术史代表作之一。著者观点锐利,爱憎毕现,理性阐析中,常以充沛的情感运之,恰与傅氏二十几岁年龄之喷薄血气相表里。他高倡中国绘画的“民族性”,指出“拿非中国画的一切,来研究中国绘画,其不能乃至明之事实”。书中某些段落读来颇有趣味,如他臧否当时美术界的一些论争现象...

    61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天空下的风情|李博的油画艺术[图文]
    天空下的风情|李博的油画艺术[图文]

    青年艺术家 李博有一种天空,是可以让人感动而震慑的。见到李博的《风情牧曲》系列,第一时间便是被他色彩梦幻、空旷辽远,气势磅礴的天空所吸引,尤其是把人物置入在那种空阔和深具苍茫感的高原天空之下,通过物像的引申把画面提升到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上,个体命运在现实处境中的渺小感和脆弱性在画者的笔下显露无遗。李博不善言辞,却于绘画用心极深,在他朴素而纯粹的生活表象之下,蕴藏着极为澎湃、缜密而感性的思考,那是...

    64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如何投资前卫艺术品 教你这些秘诀[图文]
    如何投资前卫艺术品 教你这些秘诀[图文]

    日媒称,在日本,以投资现代前卫艺术为乐趣的人正在增加。以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63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无名前卫艺术家的作品,在成名之后价格甚至能涨到购买金额的好几倍。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8月23日报道,前卫艺术投资的魅力不仅在于作品的升值预期,除了持有作品的乐趣之外,还在于收藏家之间的交流。据悉以20岁至40多岁的公司职员为中心的“小额资助者”和收藏家在日本达到10万人左右,相关群体或将进...

    94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是什么原因让市场中掀起了一股民国书法热[图文]
    是什么原因让市场中掀起了一股民国书法热[图文]

    近年来的一些近现代及民国名人手迹拍卖专场,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民国时期名人的书法的价格,也使得市场中掀起了一股民国书法热。不过,民国名人书法被追高,不能说就重视民国书法了,即使重视,也还有一个具体如何重视、重视谁的问题。比如,对康有为书法的误读与对梁启超等的低估。章士钊《行书七言联》近年来的一些近现代及民国名人手迹拍卖专场,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民国书法的价格,也使得市场中掀起了一股民国书法热。今年...

    158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写实油画的摄影化倾向[图文]
    写实油画的摄影化倾向[图文]

    摄影客观记录现实的出色能力在它诞生后不久就被画家用来辅助艺术创作,这种传统由来已久。但是,近年来,一些中国写实油画画照片、抄照片甚至运用喷绘成为应付创作的秘密武器。当这些油画摄影化的作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全国美展的舞台上,评论一片哗然。原因是浅显的,当照片成为一种必须依赖的支撑物而不是为绘画提供参照的工具时,油画的存在就成了问题。“绘画性的特长是用我们的眼睛和心智去观察社会,运用我们眼、心、手的灵动结...

    66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小林仁:越南青花小考[图文]
    小林仁:越南青花小考[图文]

    越南大和八年(1450年)青花牡丹唐草纹天球瓶 高54.9厘米 土耳其托普卡比宫馆藏中国西南毗邻的越南,以元青花瓷为范本,在陈朝(14世纪后半段),一边应用釉下彩绘的技术,一边在半瓷胎的胎土上施白色化妆土,生产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青花瓷。此后,由于明代洪武帝的海禁政策,中国瓷器对海外出口量锐减,与此同时,特别在中东、近东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青花瓷依然广受欢迎,并有很大的需求。越南为了生产出中国...

    30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黄宾虹艺术人生里的书画收藏[图文]
    黄宾虹艺术人生里的书画收藏[图文]

    宋 牧溪印 《竹鸟图轴》大家印象里的黄宾虹是一代书画宗师,殊不知,这位艺术大师也是一位大藏家。当然,只有足够的书画浸染,才能获得相当的书画修养,这也是成为一代大师的必要条件。因为父亲黄定华是徽商,黄宾虹家境优裕。24岁,黄宾虹结婚后的第二年,复往扬州,经友人介绍谋得两淮盐运使署文书一职,所得薪资正好收购字画。据载,当时正值盐政改革,盐商业务失败,纨绔子弟不事生产,只得变卖家藏度日,而且不分好歹...

    135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著名画家张得翔写意花鸟画[图文]
    著名画家张得翔写意花鸟画[图文]

    艺术简历张得翔,1939年生于辽宁鞍山,军队原正师职美术创作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195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两年后转入中国画系,就读七年中,先后得到诸多大师名家亲传亲授,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特别是在恩师李可染、宗其香教授的鼓励与指导下,继古法之垂绝,守成法之佳妙,习西画色光之长,补中法之阙漏。1965年毕业参军,在部队从事专职美术...

    380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文物流失之殇[图文]
    文物流失之殇[图文]

    近日某知名西方博物馆的一则表态在全世界引发争议,该博物馆声称“不是所有藏品都是抢来的”,也许这是事实,但对于那些饱受文物流失之苦的国家民众而言,这句话显然无法安慰他们受伤的心灵。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大批文物流失海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国公私单位收藏的中国文物总量超过1000万件,其中很多文物是被西方列强或明抢或暗夺或诱骗或走私而流失的。文物流失是近代中华民族一道醒目的伤口,其痛持续至...

    148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中国艺术品如何估值[图文]
    中国艺术品如何估值[图文]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成交价:2.8124亿港元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其发展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从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及新业态的不断生发等方面,都是被世人关注的。艺术品市场的总规模达到了3000多亿,拍卖市场的规模也基本上稳定在了600亿左右,一大批市场的新业态与艺术品产业业态勃然发展。在中国艺术品市场这一大的趋势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也出现了一条重要的主线:艺术品商品化、...

    87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