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紫砂艺术有自己独立的尊严

时间 : 03-22 投稿人 : 星儿 点击 :

徐秀棠

紫砂行业在历史上起起落落,发展到现在,出现了非常繁荣兴旺的局面。文人接触紫砂后,将紫砂向“文人化”发展:把原有的“平民紫砂”、“宫廷紫砂”推向了具有紫砂研究价值的“文人紫砂”。文化人除了推荐、传颂紫砂的文献之外,也直接涉及或参与紫砂壶艺的制作。

文人参与紫砂的另一主要方面即陶刻装饰,历来一直有“字随壶传,壶随字贵”的称颂。我一直认为文人题壶时,起题诗词、书画、镌刻应合理地布局到紫砂茶壶上,应该是“切茗”“切壶”的融合。如果装饰的内容与茶与壶不相关联,纯属壶上有了添加,有的更是画蛇添足糟蹋了茶壶的艺术性。当今有很多人对陶文化、茶文化不作研究,不考究诗句的来龙去脉,参与纯为挣钱。这就是顾景舟常说的用“萝卜”来煨“肉”,肉与萝卜一起烧,萝卜的味道好,其实得益于肉味。就算书画名家,如果不加思考在壶上作与茶与壶无关的笔墨装饰,这也只能是茶壶上留下了某某名人的笔迹。

我们的一些陶刻前辈,他的刻壶已是职业,刻法已程式化了,变成习惯性工艺装饰,句子是老句子,装饰也是老三套,变成行业里面一个品类的工艺品,刻得再细再精再好,也只是一件工艺品。诗、书、画、金石结合在一起,关键要融为一体,要有镌刻者的创造性,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紫砂壶的文化品位。

现在有很多人把设计看作是形而上,把制作看作是形而下,这种认识对紫砂艺术而言是不正确的。故现在也有大师不愿提自己是工艺美术大师,而称自己是美术大师,他怕工艺两字。我认为,如果我拿工艺出来跟别人比,我在哪里都对得起这个称谓的。不敢把艺术家的头衔往头上套,我清楚自己有多少本钱。

我写书总结手工工艺传统,谈紫砂茶壶是如何做出来的。你不要怕自己是搞工艺的,我到哪里讲话都说自己是搞工艺美术的。因为我有一个出发点,凡创作、制作,第一个想的就是要考虑到将来的出路及后果,即归宿在哪里,做了干什么用。这个是我们搞工艺的一个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致命伤,这种思维往往阻碍了创作遐想空间。因为搞艺术的可以不用考虑艺术作品的具体用途。但是工艺是有实用性的,我们手工艺人对实用性是负有责任的。

紫砂行业也是一个“市场”,对于“市场经济”需要冷静看待,有真正艺术水平的评论家、鉴赏家不等于就是这个行业的购买者、收藏家。前段时间,很大一部分紫砂产品是礼品,吹得响、卖得好,虚高价格的攻关作用大。花钱的人不一定欣赏东西,欣赏东西的不一定花得起钱。所以,有责任心的人,须考虑自己的身份,对社会有一种责任感,就不光只有经济的考虑。我一直认为价值不等于价格,今天的价格不等于明天、后天的价格,历史长河会检验一切的。

紫砂圈内有人这么讲:“现在我不赚钱到什么时候赚?现在趁人家还没看懂,人家还没搞清楚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正好利用有利时机赚一把”。从经济规律上讲,他是掌握了经济利益的规则,也没差错。但是我认为,现在要关注紫砂圈子里的主流与本体,一个行业里面要有一批注意自己的形象的人,这一部分不能乱。在树干上什么都可以长出来,哪怕是生一点虫子,有点蛀虫都没事,但是本体要健康。我们要把自己的形象树好,做自己该做能做到的,我们的责任就在这个地方,历史自有评论。

紫砂行业最大的隐患,关键就是紫砂作品上下档次分辨不容易,何谓好,何谓差,这个标准不容易被一般人所认识。过去只有上千人做紫砂,在一个厂里面冒出来的没几个;现在发展得太快,光从业人员就5万左右,不仅是本地的,全国各地来宜兴参与到紫砂设计制作的,也占了很大比例。做出来的紫砂壶,一般的都要称工艺品,谁都有名气,谁都有品牌,有很多真真假假的大师和艺术家。一般情况下只能认职称买茶壶,这样,有了职称就有价格。行内也热衷于职称的追求,出现了职称产业链,因此职称也是越评其后果越复杂,选壶凭职称也使你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总之,认职称买壶也是一个时代的“卖点”。其实赏壶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你收藏的壶体现了你的审美眼光,要不断地做“学”做“问”,提高自身的美学知识,才能在紫砂壶上得到真正的乐趣与享受。

(作者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来源:东方早报

相关文章

  • 重新发现被遗忘的吴大羽
    重新发现被遗忘的吴大羽

    纸本油画作品《无题100》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绘画的开拓者,中国抽象油画奠基人、艺术教育家。1922年留学法国,就读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专科学院。1928年3月,协助林风眠组织成立杭州国立艺专,任西画系主任。已发现存世油画作品149幅,以及蜡彩、水彩、色粉、彩墨、水墨、钢笔画、书法等作品2500多幅,遗留有50多万字未发表的手稿和文献资料,有诗稿、艺术札记、随笔等。油画创作之外,曾培养了赵无极、...

    156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浅谈张大千的芭蕉仕女[图文]
    浅谈张大千的芭蕉仕女[图文]

    张大千《芭蕉仕女》水墨纸本立轴125.5×63.5cm大千居士曾在一幅画中题款“信笔为白描,气韵转胜。”中国画自从产生至今,尤重笔、墨二字,即使在“画重丹青”的前唐绘画中也极其重视用笔用墨,宋朝以后,笔、墨二字更成了中国画之灵魂,是中国画最基本的、又是最高的法门。而写意白描恰恰最能体现中国画特点。白描写意是常用的一种人物描写手法,它重...

    125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用心 为工艺美术“正名”[图文]
    用心 为工艺美术“正名”[图文]

    “‘工艺美术’是艺术,是美术,是造型艺术。‘工艺美术品’是产品,它既可能是艺术品,也可能是日常生活用品。”然而,在进一步思考后我发现,这居然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表述。既然工美是造型艺术,那么工艺品就应该和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一样是艺术品,怎么又出来个“日常生活用品”?其实,类似的问题近代以来在我国各个学科都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否认真面对,进而深入研究和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了检验某学科是否严...

    74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画家龙云鸿用重彩诠释莲韵之美[图文]
    画家龙云鸿用重彩诠释莲韵之美[图文]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韵之美在周敦颐《爱莲说》中详述矣。莲花的形象,自汉魏以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被注入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佛教里,莲花象征着极乐净土和“再生”的生命意义。莲花的形象被广泛的运用于净土环境、佛座和绞饰等方面,莲花的宗教涵意后来又转化到世俗绘画中,莲花又被视为高洁人格的象征物,并由此引伸出清雅不俗,温馨芬郁,隐逸...

    21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水墨丹青绘乡情——胡国荣工笔画欣赏[图文]
    水墨丹青绘乡情——胡国荣工笔画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胡国荣,杭州萧山人,一九五四年生。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萧山画院画师。曾任杭州市萧山区美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桂》1988年《桂》历史上歌颂桂花的诗句颇多,如“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影超群木外,香满一轮中”等。画桂花的中国画则相对较少。此画表现了中秋之夜桂花盛开的景色:几树桂花在一轮满月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淡淡的雾气洋溢其间,形成了画面浓淡虚实,...

    135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陈文令:创作的喜悦、感恩与快乐[图文]
    陈文令:创作的喜悦、感恩与快乐[图文]

    作者:唐子韬陈文令,1969年生于中国福建安溪。先后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和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居中国北京,当代艺术家。2015年获澳大利亚政府授予的中澳艺术大使称号,2012年获得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雕塑家前三甲,2011年获澳大利亚佩斯国际海岸雕塑展公共艺术大奖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雕塑博物馆、上海多伦美术馆、韩国国立美术馆、美国休斯敦美术馆、丹麦国立美术馆等重要美...

    148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李卫明——紫砂艺术大师手中的工艺之道[图文]
    李卫明——紫砂艺术大师手中的工艺之道[图文]

    在千年中华文化中,紫砂工艺以其深沉庄重的文化内涵,包容着各类陶瓷作品的审美意蕴,无数文人雅士将之视为器具艺术之极致。在当代紫砂名家中,以实力派紫砂艺人著称的李卫明大师,其紫砂作品集百家之长,艺术造诣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将天然与人工元素搭配得精美绝伦,其新品佳作更是屡获艺术大奖,深受紫砂工艺爱好者和收藏者们的欢迎。1968年出生的李卫明大师,自1986年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工艺创作之路,有着...

    101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艺术品成全球第三大消费品[图文]
    艺术品成全球第三大消费品[图文]

    中国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艺术品市场。艺术品市场需要富有人群的消费来助力成长。全世界大概有3000多万高净值人士。高净值人群40%有消费艺术品意愿,第三大消费就是艺术品收藏, 通常高净值人群会把净资产的10%投入到艺术收藏领域。2004~2014这十年中,全球艺术品市场增长十倍有余。2014年,全球艺术品总销售额超过511亿欧元,比上一年增长7%。虽然近十年成交量一直在巨幅增长,但增长的幅度没有成交...

    81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梦与霾 李力画笔下的梦霾[图文]
    梦与霾 李力画笔下的梦霾[图文]

    在人类没有出现之前,世界上不存在“雾霾。”这种东西;在人类为了发展大肆破坏环境之前,世界上也不存在“雾霾”这种东西。从某些角度来说,人既为创造神,又为破坏神。雾霾,便是人类所一手创造出来,破坏生态环境的造物。近几年,雾霾的越发严重,屡次治理却未见成效,让大众越来越关注雾霾与环境。尤其是每到冬日,各种因素的综合让中国北方地区成为雾霾的重灾区,空气质量指数也趋近红线,近日河北省某地区PM2.5的...

    198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铜炉收藏市场行情看涨[图文]
    铜炉收藏市场行情看涨[图文]

    铜炉提起今年的中国嘉德的秋拍,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潘天寿 《朝霞》,或者是董其昌 《疏林茅屋图》。但是在文玩界,“逸庐——古器雅集”专场却早已受到关注。逸庐主人游心长物,博学好古,多年潜心研究,郊游甚广,其学养、心性为人称赞,其文房收藏之 珍,见者无不咋舌。特别是其中的铜炉更是来自于不少的名家旧藏,其中首推王世襄先生旧藏的“大明宣德年制”蚰耳炉(见图)。炉作蚰耳簋式,口沿...

    64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彭锋: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应该走向何方[图文]
    彭锋: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应该走向何方[图文]

    有关艺术作品价值评价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在当代艺术界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是,如果澄清了艺术作品的不同价值取向,有些分歧可能就可以避免。[意] 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 布面蛋彩 175×287.5厘米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其实,不同时代有关艺术作品价值争论的焦点不同。在18世纪确立起来的现代美学体系中,艺术作品价值争论的焦点,是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美学在18世纪...

    67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克里姆特与席勒 百年之后的“特立独行”[图文]
    克里姆特与席勒 百年之后的“特立独行”[图文]

    捷克的克鲁姆洛夫(1914)的老房子,席勒作为古斯塔夫·克林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和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去世百年纪念活动。波士顿美术馆从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借到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来举办一场特殊的展览。2018年2月25日至5月28日,“克里姆特与席勒画展”在路易斯和迈克尔·k·Torf画廊展出。Torf画廊展示了两位奥地利著...

    129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张志庆艺术感悟之书道之思[图文]
    张志庆艺术感悟之书道之思[图文]

    张志庆,1971生,山东即墨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艺术硕士。曾为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创研班助教,北京交通大学书画创作研究中心教育部副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国学教育中心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唯一合作办学大学---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书法系主任,沈门七子成员之一。书法的学习,想取得长期的进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过了中年以后。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识,...

    183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王家训:笔墨有情 画胸中之意[图文]
    王家训:笔墨有情 画胸中之意[图文]

    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形神关系是人物画的一个独特内容。人物画中的写形实际上就是写人,写人实际上就是写“神”,形和神都是人物画的本体。“神”是通过“形”表现出来的,没有形,神就无所寄寓,形神是矛盾的统一体。即重神又不忽视形,“神”的传达和表现离不开“形”的描写和刻画。王家训的人物画重视形神的表现,以线条为主,稍加淡墨、淡色或笔皴擦,也有泼墨写意和工写兼顾的多种表现手法。他的画在勾勒方面,善于从篆、隶书法中...

    177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汉画女张淑清的汉文化情结[图文]
    汉画女张淑清的汉文化情结[图文]

    我行在自己的路上,向着心中的方向。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崎岖不平,于我眼中,都是美不胜收的风光。——张淑清我不是一个忙人,因为不需要朝九晚五地定时上下班;却也不是一个闲人,每天居然也排得很满很满,书店淘书,乐团排练,拜师访友,购物吃饭……最乐之事,就是我多年的藏品中又增加了新的汉画像石拓片。有人来访我的工作室,我总带着一种自豪与谦恭,指着满墙的拓片给客人一一评点。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位...

    115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