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样式不止一面,以何种方式观看,以何种样式呈现,与艺术家个人的气质、学识、经历息息相关。若以全球艺术视野来观看,艺术样式皓若星河,很难一言概述,艺术也因其观看与呈现的多样性而魅力长存。
姚小伟、李章惠、吴京垿,三位艺术家有着相同的学术背景,相似的艺术经历以及对艺术的炽热追求。近些年,三人不约而同的将视线投向巩义石窟寺,这座开凿于北魏时期的佛教石窟。寺院的寂静与安闲将尘世的喧嚣阻挡在山崖之外,光影交错间仿佛置身世外桃源,更加适合对艺术的思考与追问,艺术家们带着朝圣的心境,涤除凡尘,用画笔去观看去呈现心中的净土,无限期内观与外延。
绘画首先是种记录手段,从人类早期简单的以图记事记史,图像的常规功用随着记录方式的多样化而不断深化,绘者的情感比重愈来愈大。图像不仅记录看到了什么,更多的加入观看者的感受,带有情感的观看,带有情感的呈现,面对一副画作时,观看不仅是呈现,更是再现世界表达自我的一种有效手段。艺术的形态因此多种多样,如象征性图像、叙事性图像。传神与写意又是建立在东方美学观看方式下的独特呈现,是东方艺术自省式寻找自身存在价值的过程,其中对画家营造出的图像“意境”十分重视与在意,充斥着艺术形态演变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艺术创作从革命现实主义关怀发展至艺术家回归艺术本身,东方传统的观看与呈现方式得以回归,民族自身的观照日益强化,对“意境”的再次在意,让观看与呈现都能感受到东方哲学的独特美学态度。
三位艺术家以东方哲学为起点,注重图像蕴含的“意境”呈现,采用历史图像或神话传说作为作画的契机,不断思考艺术与历史与哲学之间的关系,用心中的思索探寻艺术的永恒,并以各自独立的图像方式,传达出独特的东方气质。以观看方式为例,三人以东方美学的视角,以“移步换景”的观看方式为基础,“景随心移”呈现物象中最打动心灵的观看,以东方人的观看智慧打破既定空间的藩篱。纵观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以“畅神”、“逸气”、“品格”、“意境”、“气韵”等总结绘画高下的品评标准比比皆是,无论是“神妙能逸”、抑或“逸神妙能”,艺术的观看着重在于内观,是面对物象“迁想妙得”之后的“传神写照”,为绘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意图像品格之上的真实视觉,三位艺术家选择东方式观看,作品多为风景,艺术呈现的样式的清晰,辨识度高,以石窟寺系列为例,创作中重视现场感与历史呈现,画面抛开种种外在诱因,将艺术体验与主观感受融入到作品中,相同情怀,不同呈现。
《石窟遗韵系列》 姚小伟丙烯综合材料
《石窟遗韵系列》 姚小伟丙烯综合材料
绘画的实质在于如何将观看个人化呈现,姚小伟的绘画是一种极简美学呈现。留存在画面上的内容是经过筛选之后的形象,单纯含蓄,色调接近于素色,将艺术沉淀出重要内容呈现,抓住重要的精神所在,大道至简,简单是高级的另一面,低调的奢华,具有恬静雅逸的艺术气质,符合中国内敛的审美观。作品《石窟遗韵系列》采用丙烯综合材料,含蓄庄重,没有张扬的笔触痕迹,有种类似壁画表面效果,朴拙真实的历史感得以强化。画家以佛龛、纹饰、文字为主要呈现内容,营造出静穆崇高的宗教感,可以看出画家善于思辨内省,东方哲学的精髓即是探求内心世界,找寻超越物象之外的精神内涵。姚小伟作品纯净将外在物象的恢弘浑厚转换成细腻的颗粒感,一沙一世界,呈现出对每个生命存在的尊重,是一种温文尔雅的理性思考,在当下艺术样式纷繁复杂的呈现中多了一些慈悲的人文关怀。
《魏晋风度系列》 李章惠 自制坦培拉
《魏晋风度系列》 李章惠 自制坦培拉
李章惠的观看是以“尽精微”样式呈现,观看可见之物以及细微的细节,在他的画面中微小的观看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致广大尽精微。《魏晋风度》系列作品,以石窟寺为创作主体,艺术家将背景,甚至将主题物象的旁枝末节都隐藏在虚无的空间,任由驰骋,细微刻画的内容也因艺术家营造的虚无空间而转化成符号式的崭新内涵。画家试将宏大以片段化呈现,让观看者在记忆中不断找寻,回溯历史回溯记忆中的闪光印迹,这种与记忆有关联却又不确定性的模糊性,需要观看者参与思考给出答案。绘画材料自制坦培拉,材料自身的历史感与特有肌理,与画中的内容呈现契合,营造出一种宗教神秘感,画面中精微样式升腾成纪念碑式的神圣感,东方文化的神秘力量显现,而这种纪念碑式的专属语境具有强大的召唤力,将观看者引入历史文明的浩瀚无垠中,朴实崇高,这也使得他的绘画作品达到臻微入妙的境界,具备视觉呈现历史上的永恒力量。
《石窟寺系列》 吴京垿 综合材料
《石窟寺系列》 吴京垿 综合材料
吴京垿的作品《石窟寺》系列,以大幅的Plus的形式,综合材料的应用,在强化传统艺术样式的同时,分解转换成当代艺术符号,以史诗般的语境表达,阐述人类文明带来的心灵震撼。把强烈宗教感的图像营造出戏剧性的文明密码,历史的痕迹仿佛可以在他的画中有迹可循,又仿佛坠入迷雾,观看者要具备的解读密码,方可打开画家设置的一道道密室,在寻找与打开的循环过程中,层层叠叠,现有的形象在画家的笔下转化成图腾式符号语言,图像性符号界定着人类的感性世界,或懵懂或未知,借助于观看,呈现出历史深处的人类痕迹。历史文明被重新定义或者再次界定,艺术是否给出正确答案的,在吴京垿的艺术世界里,这不是意义所在,不停的探寻真诚的呈现才是画家真正关心的重点。
诚然,艺术的观看与呈现往往是随机与偶然的,他们三人试着从各自的角度展现出独特的思维方式,感受客观物象与艺术呈现出的知性表述,突破原有思维模式,强调在艺术原有样式之外思考有关艺术的观看与呈现,侵入式的感悟到图像对人生、对存在、对命运的某种启示。相对而言,绘画技能的熟练程度可以通过长期的专业训练获得,可以称之为“渐修”,若想有更高的品格,达到“顿悟”的层次,还需要艺术家不仅要对艺术发展的规律了然于心,还要考虑如何脱离前人的艺术样式而独树一帜,原创与独特性方可在艺术史中存活下来,将艺术悠久的历史与自身的独特性结合到一起,崭新创造。在当下媒体时代,新媒体、新技术和新的见解,一场场的视觉革新不断填充着艺术样式,很难将当代艺术作品放置到艺术史中的某个时间节点中去诠释清晰,但是面对艺术作品,如何去评价什么是好的绘画,好的艺术样式,还是需要一把衡量的尺子。艺术需要灵感需要思考,需要创造出与众不同,新媒体与新技术不是推进艺术前行必备载体。东方哲学赋予艺术更为强大的魅力,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宇宙神秘力量,艺术家需要想哲人一样思考与追问,观看、解读、呈现,以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感受,超越认知的肤浅,创造一个完整且永恒的独特图像系统。
基于此,这三位艺术家均属艺术发展史的范畴,承接文明,直面当代。
娟子于北京花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