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珍风到王冉之,记者一路追寻,尽管“事件”背后的团队已经浮出水面,但“炒作”与否,意义为何,仍然有待时间的检验。
“人人能当艺术家”看似一句美好的祝福,给每个人一个圆梦的机会。但“三十天”甚至“三十分钟”就可以掌握一个“舶来品”的画种,画出美术院校四年培养都画不出的画,林正碌自创的教学,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艺术如何走进大众,如何在普通人中普及艺术教育,一直是专业美术机构不遗余力在做的事情。林正碌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希望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学,让艺术根植在每一个个体及家庭之中,成为文化生活的基本生态。我们不应质疑他美好的初衷,但将王珍风与艺术家周春芽的作品进行对比,通过贬低后者的方式,成就自己的艺术理念,也引起不少和周春芽一样经历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在艺术道路上辛苦打拼的画家们的不满。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王珍风红了,也许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在争议和赞赏声中,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草根一夜之间成名的故事,也许不久之后又将上演。
是什么力量发现并捧红了王珍风?
“有人策划,就有人关注,原本只是茶余饭后的调料,有时候媒体的过分好奇反而成了帮凶,反而成就了炒作者。”一位画家朋友的忠告令我深思。
王冉之在采访中也承认,原本林正碌的文章并没有多少影响力,是因为自媒体的转载,起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媒体永远是舆论的引导者,也许“农妇PK周春芽”的话题是时候该画上句点了。王珍风的艺术价值和林正碌的教学理念,应该交给时间评判。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钟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