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绘画已死了吗:但仍需寻找它的新路径

时间 : 03-20 投稿人 : 七月 点击 :

南都讯记者颜亮实习生曹晓倩当下,新科技和新艺术冲击着传统的绘画艺术,文化受众对传统形式的接受度也随之降低,造成了绘画艺术发展的缓慢甚 至停滞。4月10日,南岸至尚美术馆邀请了丁亚雷、冯原、胡斌、周功华、黄继谦、赵兴等多位艺术理论学者,针对绘画艺术在当下文化语境下的价值争议,展开 了一场包容、深刻、精彩的学术讨论。在艺术行业人员的互动中,碰撞出多元化的思路与观点。

绘画不死,在当下面临“四变”

多数学者坚信“绘画不死”。黄继谦博士,广东美协理论委员会秘书长,诠释了当下的“四变”:商业化、中西文化交流给艺术带来的变化、媒介的个体接受度的变化,以及绘画本身的变化。他指出,正面临这“四变”的中国绘画,其功能与价值需要反思和重新定位。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的艺术设计设计学系主任冯原教授也着重强调绘画的功能,他从艺术史的视角来阐述绘画的社会效用在随着历史不断更迭,从农耕时代的“污 媚视觉”、文人画时期的“纯粹视觉”,到19世纪迈入科技时代后的“统一视觉”,再到如今的“虚拟视觉”的初期,“与其说绘画已死,不如说绘画的社会效用 发生了重大改变。”冯原坚持绘画不死,但要其紧随社会发展,则必须演化出新的社会效用。

绘画已死,死是生之始

也有学者认为“绘画已死”。湖南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周功华教授分析“死”的意味不是单纯指物理上的消亡,而是一种“终结”。但他坚信,死是生之始:“灵魂是否需要绘画?怎么让绘画得以再生?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发展路径。”

此外,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讲师赵兴称:“如果以‘是否还具有创新活力’这一标准来评判一种艺术的现状,那么绘画已死。”但他提出“以空间文化代替视觉文化”这一可能性,来实现绘画艺术的重生。

随后,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管理学系系主任胡斌副教授对当下的艺术危机表达出强烈的担忧,他通过数十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例证了普遍出现在画坛的“以非主流构成的主流”。他说:“大家似乎都在思索不同的问题,但这里面其实有一种连他们也没察觉的雷同。都想抛弃谈论风格,但其实都有雷同的样式,这是很可怕的。”

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才是当务之急

当然,所有学者的出发点都是希望为当代绘画建构一种新型的内部结构,寻找一种可行的发展路径。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丁亚雷副教授认为,虽然现代绘画是“老了、朽了”,但是“人不死,绘画不死”,同时提出我们的当务之急不是讨论绘画艺术是死了还是活着,而是应该讨论如何解决现代绘画的瓶颈。

相关文章

  • 喜迎元旦 庆新春——当代画家李永亮[图文]
    喜迎元旦 庆新春——当代画家李永亮[图文]

    【艺术简历】李永亮,本科学历,正高级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特级教师。从师著名画家彭培泉、高卉民、高士尊。现为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小学美术研修员,北京市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外聘指导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题课程主持专家、北京教育学院协同创新项目指导专家、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兼职教师。国家义务教育教科书教材编委、教参副主编。作品获93年“全国教师书画展”优...

    125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心性自然 平淡清和:缪宏波的写意人生访谈[图文]
    心性自然 平淡清和:缪宏波的写意人生访谈[图文]

    艺术家缪宏波缪宏波,春信枝头,41cmx41cm,2016年导读:直言比较幸运,是缪宏波一直惦念于心的感恩。幼龄习画,便已得闵学林、徐家昌、沈岳等名师亲授,于基本功、理法规律的积累、精神格调的提升自是胜人一筹。后在名师林立的中国美院国画系,从宋人工笔、元人笔墨、明清没骨与小写意,再到历代大写意,缪宏波注重“先师古人,终师造化”之心,在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陆抑非等先生精心开辟的新浙派...

    52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艺术品拍卖行业进入寒冬期亟须转型[图文]
    艺术品拍卖行业进入寒冬期亟须转型[图文]

    日前,一位从事艺术品拍卖工作的朋友告诉记者,他最近正忙着四处找工作。通过了解后才知道,他所在的拍卖行已经终止了拍卖活动,而有些拍卖行尽管仍然照常开拍,却也只是勉强支撑。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艺术品拍卖行业已进入“寒冬期”,要想继续发展,必须迅速转型。中拍协综合业务部赵晶副主任在此前的“中拍协8月份媒体通气会”上曾表示,随着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GDP增速的持续下行,拍卖行业的总成交规模下调。今 年上半...

    44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当代艺术不是看的是用来想的[图文]
    当代艺术不是看的是用来想的[图文]

    什么是好的艺术品?如何培养鉴赏审美能力?9月20日上午,台湾著名艺术鉴赏家赵孝萱女士做客2015“艺术深圳”,并以“艺术鉴赏与收藏”为题,与现场听众分享了自己有关艺术品欣赏与收藏的独特心得。为期4天的2015“艺术深圳”20日正式闭幕。“扩大视觉储存库,才能懂得鉴赏”怎样才能鉴赏好的艺术品呢?“我们必须对美术史有所了解,扩大自己的视觉储存库,才能懂得鉴赏”,赵孝萱说,“今天的讲座其实是现在西...

    115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王俊——静守己心 笑谈浮华[图文]
    王俊——静守己心 笑谈浮华[图文]

    画家王俊要说是一个人的兴趣和天分成就了他的艺术,那恐怕还有失偏颇,艺者的真心其实才是这个过程中最难能可贵和至关重要的。见过许多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倾尽所有的艺者,于是常常感叹岁月和苦痛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转瞬即逝的磨难,在辛苦和艰涩的背后,他们享受到的是常人难以拥有的快乐与满足。王俊《佛缘化境》平静的生活和丰盛的精神,平静的外表和热情澎湃的内心,王俊用他的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另一种人生之路的可能:不相...

    85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习惯[图文]
    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习惯[图文]

    愿未来,不只在“读书日”才想起读书,不仅仅在每年“5·18”才走进博物馆,让读书和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文化习惯。让我们想一想,上次去博物馆是什么时候?多半是陪外地到访的亲友去“游览”一下,要么是带孩子去完成科普作业或文化活动,要么就是忽然收到了来自朋友的两张赠票。截至2013年,我国博物馆数量已达4000余家,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免费博物馆,年参观人次逐渐提升。但观展者和人口基数相比仍然不算“可观”...

    187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现代技术化身“保护神”[图文]
    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现代技术化身“保护神”[图文]

    中华民族文化传承有三个渠道:一是物质形态的文物;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个是古籍——刻印在甲骨文、竹木简、帛书、纸等材质上的典籍,记载了大量中华民族文化形态和发展历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历史见证。古籍中有丰富的内容可服务当代。屠呦呦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获得启发,采用冷水榨汁再浓缩成药的方式,成功提取青蒿素有效成分...

    103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论吴昌硕篆书[图文]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王福州论吴昌硕篆书[图文]

    吴昌硕篆书:金石拙美的集成观赏吴昌硕篆文书法,感受金石文字拙美,是一件快事,更是一种享受。金石书法是中国视觉美术独特的美感发现,因其苍厚高古,须像老者观赏一件称心古玩,细细把玩远近端详。纵览中国书法史,元代赵子昂推崇摹古复古,发展至明清美学上的重大收获便是逐步摆脱帖学纤弱气质,推动了对“拙”美的挖掘和金石美学的繁荣。伴随大量吉金碑版的出土,金石学、文字学、考古学兴盛。金石拙美在气息在味道,来自吉...

    177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揭秘紫砂大师李卫明的手工魔力[图文]
    揭秘紫砂大师李卫明的手工魔力[图文]

    你们造在世界工艺中有这样一种艺术,不张扬, 却富有文化张力——独树一帜的紫砂艺术。有着古朴纯厚的别样风格,不媚不俗,一直以来颇受文人雅士的 青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致的工艺背后,必然是数十道复杂的工序,一枚工艺品的诞生,不仅仅凝聚了制壶艺人超高的艺术修为和独到的制壶工艺, 也凝聚了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该工艺的崇敬。话说,以“实力派紫砂艺人”著称的李卫明老师,他不仅仅对紫砂艺术有着自己的坚...

    24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德艺双馨”著名书法艺术家——戴玉春[图文]
    “德艺双馨”著名书法艺术家——戴玉春[图文]

    【艺术简介】戴玉春,著名书法家。1953年9月生,博士学位,国家特级书法师。现为中华文化形象大使,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联世界名人艺术研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化金融发展联合会常务理事长,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评委,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联合国和平书画院终身院士。作品被认定为“一级珍贵艺术品”。曾获“书法世界级金奖”,“20世纪国际艺术...

    54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刘玉来:透过梅兰芳解析齐白石[图文]
    刘玉来:透过梅兰芳解析齐白石[图文]

    刘玉来作品1919年齐白石第三次来到北京,这次他是下了决心要在北京定居的,此时正是京剧名旦梅兰芳当红的年代。此时的梅兰芳在技艺上不断翻新,可谓是蒸蒸日上。围绕在他身边有一群钟情京剧,学问渊博,对诗书画有高深造诣的文人墨客。这些文化精英无异于今日的团队一般簇拥在梅兰芳的周围,经常观摩梅兰芳演出,提供各种信息并品评得失。如此为梅兰芳提高表演艺术,在梨园界赢得头筹出谋划策。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衬,梅兰芳...

    163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芈月执政时黄歇还是个孩子 奶孙恋?[图文]
    芈月执政时黄歇还是个孩子 奶孙恋?[图文]

    《芈月传》中的战国四公子春申君黄歇与芈月是初恋情侣(图片来自网络)《芈月传》播出至今,芈月、黄歇、楚威王、秦惠文王等人物逐一登场,其中大部分人物都在历史上有其真实的对应。不过,电视剧撷取历史人物些许故事进行演绎,总会和史书记载有出入,这不,芈月和黄歇这俩隔着代沟的人,在电视剧里也成了初恋情人。今天我们就来起底《芈月传》中的历史人物,看看电视剧进行了怎样的渲染,融入了多少传奇。黄歇:他和芈月根本...

    112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过度旅游”给世界遗产带来的警示[图文]
    “过度旅游”给世界遗产带来的警示[图文]

    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项目专家内维尔·阿根纽(Neville Agnew)1日在敦煌指出,近年来,中国各地游客对于世界遗产地“必须看”的心态导致旅游业增长,而许多其他重要遗产点由于缺乏游客而苦恼不已,“旅游人数在增加,但人们去的地方并未增加”。1日至2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举行。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近200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世界文化遗产...

    56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浅析公共艺术的困境[图文]
    浅析公共艺术的困境[图文]

    常有网友通过网络渠道对城市公共艺术发出各种吐槽,也曾有媒体发出关于“短命”的城市公共艺术的报道。对此,作为一位艺术从业者,也是旁观者,对当下公共艺术的现状始终抱以同情的态度。现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还处在补课状态,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是补课的内容之一。城市的公共艺术的建造大都发端于政府,属于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部分。而我国的城市公共艺术往往都是在一个已经建好的城市广场或街道中后加入的,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后...

    72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学院不应成为保守的代名词[图文]
    学院不应成为保守的代名词[图文]

    王川 再见吧·小路 布面油画 80×150cm 1980年庞茂琨(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美院的艺术创作大致分为3个历史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美院在“伤痕”和“乡土”时期涌现出一批影响中国画坛的艺术家,由于作品的风格和精神内涵的表现有着某种相似性,当时的理论界将他们称为“四川画派”。实际上,四川油画创造的第一个高峰便是“四川画派”时期,以高小华、程丛林、罗中立、何多苓等为代...

    190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