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衍海,著名画家、作家。1951年生于大连,祖籍山东肥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研究员;中国大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大路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大路版画研究院院长。1971年开始从事美术创作活动,铁道兵版画主创画家,大路画派创始人、策展人、主要组织者之一,影响和带动并在长达4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奠定了其中国当代版画主流画派的地位。作品自1972年起多次入选全国大型美展、出国展览,并多次获奖及被中国美术馆等多家国内外艺术馆院收藏。版画作品曾作为国礼赠送友好国家。出版画集、画册及个人专著多部。艺术传略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记》、《中国当代美术家词典》等大型辞书。中国美协领导和美术界元老及多位专家都曾撰文评介张衍海的版画艺术,同时也被《美术》杂志等国家最高权威刊物多次大力度推介。上世纪90年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劳动部、人事部颁发的“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奖”和文化部颁发的“全国群星奖”。
《为新中国开路》张衍海作于1976
穿越历史 守望版画
——记著名版画家张衍海
(本文作者:人民代表报社 李祎君)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生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人之子的张衍海,随父母从东北迁回山东老家,赶上文化大革命。那几年,当时还是中学生的他,让自己的爱好如鱼得水,跟随中学美术教师王天一、曾凡乡潜心习画,出画刊、办展览,艺术之路由此起步。
70年代初,"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一群在早春中站起的当代艺术家,以笔作锄,以刀为犁,已经在守望和追寻着文艺园地百花盛开季节的到来。
张衍海版画《草原新路》55×70 1991
张衍海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近文艺百花园的。
冰天雪地并没有冻结他的求索和走向,梦想在一片洁白无瑕的大地生根发芽。从小生长在东北、青年时又穿上军装重回东北的他,实实在在地是在与冰天雪地为伴。
走在筑路大军的队伍里,张衍海刚入伍就当上连队文化教员,他一手拿镐,一手握枪,背上的行囊里还装着对艺术孜孜以求的梦想。
张衍海版画《疾风-劲草-大地的发梢》180×120
自大兴安岭到盘锦垦区,由大辽河畔到辽西群山,从六股河边到内蒙古草原,铁路的每一米延伸都铺垫了张衍海的辛劳和汗水,他朝拜艺术一路跋涉的足迹也清晰可见。
由于有了生活的积累和创作的冲动,凭借入伍前后对艺术的不断追求和磨练,张衍海的作品被层层选送到北京,23岁的他已经有作品参加全国和全军美展。随即,他成为铁道兵美术创作组的骨干成员,是铁道兵系列版画的主创画家,他的作品也一次又一次地被选入全国大型美展,登上中国最高艺术殿堂。
张衍海版画《林海春晓》55×70 1991
几年后,在上世纪70年代末,他又参与发起了大路画展,成为这个延续至今经久不衰的美术创作群体最早的创始人和策展人,是引领大路画派一路前行的代表画家之一。
一个平凡人的身上,也会有一些传奇故事,许多传奇集合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或许就会不同凡响。张衍海没有读完中学,却在下乡插队期间经推选考核,18岁那年当上了中学语文和美术教师;张衍海20几岁时因长期被总部抽调脱离本职岗位而屡屡遭裁员困扰,摆到台面上的理由就是只会画画,不会写文章,无奈在提干后被下放到基层代职锻炼,孰料在失去画画条件的一段时间内,仅凭一叠稿纸一枝笔,他的文学作品竟然频频在最顶端最权威的国家级刊物发表。
张衍海版画《丝路之梦》65×100 2014
堵住一条路,他能再建一座桥;30岁出头的他,不仅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也是作家协会会员。
张衍海38岁时,受中国铁建委派,带领十几名美术创作骨干考入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圆了一场迟来的大学梦。
此前,命运虽然一直让他徘徊在大学校门之外,却不曾受到学府围墙的阻隔。
多年来,版画前辈古元、李桦、王琦等老先生和中央美院的老师们都曾给予张衍海艺术上的点拨和指导,李桦先生生前还亲笔为张衍海题写了“在野之马,志驰千里”的条幅,张衍海曾多次到恩师家里当面求教,聆听教诲。
张衍海版画《天地之间》100×70 2010
在美术学院,张衍海师从刘秉江教授研习油画,给他后来创作的作品注入了油画的元素。
40岁到60岁,是张衍海职业生涯的成熟期,也是他艺术创作的丰产期。
他当过杂志主编、宣教部长兼文联秘书长,担任过驻京办党委书记和大型国企督察员(监事会主席)。从部队到国企,从机关到一线,他走遍了中国大陆的所有省市自治区,穿越了别人很少涉足的苍茫戈壁、千山万壑、雪域高原。
版画泰斗 中国版画家协会主席李桦先生 生前 为张衍海题词:“在野之马 志驰千里”。
张衍海版画《天界》100×70 2010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装束和职务可变,发丝与容颜可变,不变的是他既为生活的亲历者,又是艺术的创作者,他是从现实生活中走来、在大路前面不断探索的画家和作家。
回顾40多年前张衍海作为铁道兵系列版画主创画家完成的那些作品,依然意境鲜活、生动感人。套色木刻组画《万水千山只等闲》(共计16幅),反映的是成昆铁路建设的场景,以人物刻画为主,虽然明显带有当时政治的烙印和时代的痕迹,但这些堪称佳作的作品依然是当下身心难于解脱浮躁的画家们所望尘莫及的。
张衍海版画《新的期盼》50×55 2012
套色木刻组画《志在四方》(共计10幅),还有他创作的单幅版画作品《为新中国开路》、《守望兴安岭》、《不尽的波涛》等,反映的是英雄的人民铁道兵光辉的战斗历程,画家以其独特的、日臻成熟的艺术视角、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用版画的形式和语言记载并诠释了那段铁血交织的辉煌而沉重的历史。
这些版画在当时都是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奠定了铁道兵版画在美术界的地位和声望,同时也催生了大路画派这样极富生命力的美术创作群体的脱颖而出。
张衍海版画《雪域铁马》55×70 1991
品读张衍海的版画作品,仿佛就是在审视他几十年行走于大路的生活阅历。画面上刻画的,也正是他看到的,亲身经历过,用心感受过的现实中的存在。
张衍海于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套色木刻组画《大路生活》和90年代创作的套色木刻组画《大路风光》以及近年创作的套色木刻组画《大路风情》等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大路生活——既有雪域高原的奇丽风光,又有山清水秀的江南生活;既有勇立潮头的江海气魄,还有黄土大漠的西域品格。一幅幅作品让人们领略人类与自然的完美统一,感受心灵与情感的绚丽多姿,赞叹生态与环境的健康和谐,抒发大路与远方的呼唤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