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图文]

时间 : 03-05 投稿人 : 壁虎 点击 :

每个日落时分,从博斯普鲁斯海峡看过去,一座用穹顶和尖塔勾勒出天际线的老城伴随着阿訇一声声悠扬的呼唤渐渐沉入如诗般的暮色。一种特殊的气氛弥漫开来,千年的帝国交替,曾经无上的荣耀与繁华,以及隐匿在斑驳墙壁中早已被遗忘的骄傲、阴谋与信仰,此刻似乎都触手可及。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 | 艺术杂谈

中世纪的荣光

在延续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堡是基督教世界最富有的城市。作为当时世界的中心,艺术领域也盛极一时。以巨大的中央穹窿、色彩鲜明的马赛克镶嵌画为特征的拜占庭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特征,同时吸收了中亚及阿拉伯文化,对俄罗斯的教堂建筑及奥斯曼时期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置身于一层层质朴、细腻的空间光影之中时,你能深切感受这座城市的前生——地地道道的中世纪的文化中心。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 | 艺术杂谈

圣索菲亚博物馆的精美壁画

圣索菲亚博物馆

在希腊语中,HaghiaSofia是“神圣智慧”的意思。圣索菲亚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的光辉中枢,它雄伟的穹顶以其体量主宰着整个城市。建造它的查士丁大帝在献祭时说:“所罗门,我超越了你。”而穆罕默德第一次踏进这座殿堂便被其光辉灿烂所深深震撼,立刻面向麦加顶礼膜拜,将教堂永远献给安拉。在罗马帝国中圣索菲亚作为教堂的历史有916年,而后作为清真寺存在了481年,到1935年被改为博物馆。

圣索菲亚教堂的穹顶直径为30米,由40根砖结构的柱子支撑,为了使这些柱子稳定,又造了4根巨大的台柱来支撑。穹顶立柱是用罗德岛出产的一种空心砖修建而成。庭院里放置的希腊样式的圆柱是查士丁大帝从雅典、以弗运送过来的。查士丁大帝为教堂投入的巨大资金获得了丰厚回报,据说远道而来的俄罗斯人就是被大教堂所征服而皈依了基督教。

教堂内的镶嵌画有不少损伤严重,入口左侧的斜坡走廊上的壁画保存状况较好。著名的绘有圣母玛利亚、施洗约翰的基督教主题的镶嵌画充满人性之美,超然、乐观,堪称拜占庭马赛克艺人的经典之作。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 | 艺术杂谈

考古博物馆

考古博物馆

位于托普卡帕宫的第一庭院北侧,买一张联票还可以同时参观隔壁的古代东方博物馆。土耳其的遗产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被英国、法国大量发掘,出土文物的大半都被这两个国家收藏在自己的博物馆。1881年以后出土的文物则全部收藏于此。以亚历山大大帝的石棺为首,本馆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艺术品馆藏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评价。

博物馆分为新馆和旧馆,主要藏品多收藏在旧馆里。新馆的一层展示拜占庭时期的雕刻和伊斯坦布尔周边城市的出土文物;二层展示在伊斯坦布尔发现的雕塑艺术品;三层是特洛伊的古董和旧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四层是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的陶器和石像。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 | 艺术杂谈

卡里耶博物馆穹顶的耶稣像

卡里耶博物馆

位于旧城区的西面,狄奥多西城墙附近。它的前身是建于5世纪初的肖拉(Chora)救世主教堂,同样一度被作为清真寺使用,13至14世纪的精美瓷砖镶嵌画如今已被修复一新,据不完全统计数量在50幅以上。同样的穹窿和帆拱的设计,由于其适中的规模,成为引导信众的绝佳载体。耶稣像位于中央天顶,圣母玛利亚侧身于一旁的半圆穹顶,然后是天使、先知、使徒等,按照等级和秩序排列。

在大厅尽头大理石地板正中方形的木板下,是神秘的地下室空间,据说修道院的创建人或主教的石棺可能安葬其中。这让人不禁想起《达·芬奇密码》中的宗教仪式,更增添了中世纪的神秘氛围。

奥斯曼的穹顶

1453年,从伊斯坦布尔诞生的第二天开始,曾经的大小教堂、修道院就被彻底整容,所有基督教的标志都被抹去,圣坛、十字架、马赛克壁画被壁龛和宣礼塔取代。在随后的400年中,伊斯坦布尔的天际线被改写,保存至今的450多座清真寺,1000多座高耸的宣礼塔,给整个城市打上了独特而鲜明的历史烙印。

提到奥斯曼时期的建筑,不得不提到柯贾·锡南(KocaSinan)——这位将奥斯曼建筑从传统模式转化为有意识的严谨的艺术形式的建筑大师。1538年,锡南被苏莱曼大帝命名为“幸福居所的建筑师”,这个幸福居所指的就是伊斯坦布尔。在其后50年,他一共建造了300座不同类型的建筑,其中包括34座宫殿和79座清真寺,将古罗马建筑、波斯建筑和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形成了土耳其建筑的基本格调,并帮助实现了奥斯曼帝国的野心——与拜占庭时期的巅峰之作相抗衡。

拉塔·梅芙莱维博物馆的旋转舞表演大约一个月只有一次,而这些舞者每周会有3天左右在希尔凯吉的车站大厅里进行表演。表演持续1小时,前半小时是古典乐的演奏,之后是旋转舞。可以直接去现场买票,夏季的旺季或者周末,开演前30分钟就没座位了,所以尽量提早去,或者事先在旅行社或酒店的前台订票。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 | 艺术杂谈

蓝色清真寺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蓝色清真寺)

从苏丹艾哈迈德成为这个区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是旧城区的观光中心,其雄伟的外观是伊斯坦布尔的象征,由于内部装饰的2万多枚主色为蓝色的伊兹涅克(Iznik)瓷砖而被称为“蓝色清真寺”。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拥有6座尖塔和一个高43米,直径27.5米的大穹顶,还有4个副穹顶、30个小穹顶。寺院由苏丹艾哈迈德一世下令修建,整体设计仍然延续了锡南的模式,于1616年修建完成。据传言,建筑师将苏丹说的“黄金”误解成“6”才修建了6座尖塔。从外部看层层叠叠的穹顶像一座小山。

站在空旷的地板上仰望,穹形的屋顶营造出特别的气氛。屋顶有260多个小窗户,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照射进来。在环形吊灯下,想象3万多名身着白袍的教徒同时祈祷将是多么动人心魄的场面。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 | 艺术杂谈

苏莱曼清真寺

苏莱曼清真寺

这是奥斯曼帝国最繁盛时期的君主——苏莱曼大帝建造的清真寺,也是锡南的代表作。寺院位于高台之上,俯瞰金角湾,于1557年竣工。锡南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在59米×58米面积的地面上竖起直径26.5米的圆形立柱,再在上面搭建一个高53米的穹形大屋顶。穹顶的高度正好是直径的两倍,为寺内空间营造出极佳的平衡感。空间逻辑的清晰正是锡南对土耳其建筑改进的精华所在,如果说同时期文艺复兴式的建筑中存在着人与神的张力,锡南在这种高度一致性中则映射出至高无上的神灵。

建筑内部的装饰极富魅力,阳光穿过16世纪彩色玻璃大师易卜拉制造的彩色玻璃,投射出千变万化的光影。另外,寺内看到的书法作品,是由书法大家艾哈迈德•卡拉希萨尔撰写的《古兰经》里的章节。耸立的4座尖塔,据说是表示苏莱曼大帝是迁都伊斯坦布尔以后的第四代苏丹的意思。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 | 艺术杂谈

土耳其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土耳其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本身是一幢1843年修缮过的雅致的奥斯曼式古老建筑,几乎原封不动地保存到了21世纪。这里集中了19世纪以前土耳其及伊斯兰世界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苏丹的告示、精细画、《古兰经》的手写本、地毯等,一层再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当时的生活状态。另外,在庭院里的露台上能眺望到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正面。

当代艺术掠影

事实上,伊斯坦布尔的当代艺术非常活跃,甚至一度被称为泡沫繁荣,汇聚了从欧洲各大城市慕名而来的策展人、画廊主,独特的地缘文化更是培养出众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锐艺术家。2013年伊斯坦布尔还会举办多场前卫的文化盛事,其中包括将于9月14日开幕的长达4天的伊斯坦布尔国际艺术节和9月14开幕持续到11月10日的伊斯坦布尔双年展。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 | 艺术杂谈

伊斯坦布尔现代美术馆

伊斯坦布尔现代美术馆

它是充满活力与现代气息的伊斯坦布尔紧跟国际潮流的见证,位于卡拉柯伊货船集散地附近,由一座仓库改建而成。美术馆占地面积宽广,纯白色的简约外观,内部却是货真价实的现代装修,宽阔的空间可以举办各种大型国际展览。馆中设有土耳其现代艺术的永久展厅,另有一个图片画廊,入口处展现了视觉艺术和多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美术馆内部小巧精致的饭店非常值得推荐,不仅可以尝到地道的土耳其美食,还可以透过桌旁的窗户眺望海景,一艘艘商船就在不远处悠然驶过。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 | 艺术杂谈

佩拉博物馆室内展厅

佩拉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位于独立大街中段,2005年6月一经开放就压住了伊斯坦布尔现代博物馆的风头。其建筑由一座19世纪晚期的酒店改建而来,外部风格优美,经过改造腾出了4层楼的展示空间。其中两层被辟为安纳托利亚古代美术品和屈塔希亚的陶器、瓷砖的永久展厅,而更吸引眼球的是用博物馆的私摹基金添置的国际展品。最珍贵的是土耳其的代表画家奥斯曼•哈姆迪的作品群,其中包括名作《驯龟者》。

艺术之旅:伊斯坦布尔的黄昏 | 艺术杂谈

2011年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展出作品

伊斯坦布尔双年展

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由伊斯坦堡文化艺术基金会(istanbulFoundationforCultureandArts,iKSV)主办,自1987创办至今已历经12届。双年展不设国家馆,而是通过作品让艺术家与观众直接对话,每届策展人由国际顾问委员会指定,并围绕着策展人发布的基本概念框架展开。参展艺术家往往被邀请到当地考察创作,并将展览延伸到城市各处而与当地政治文化历史语境产生密切关系。

2011年以“无题”为主题的第12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还令人记忆犹新,以冈萨雷斯•托雷斯的艺术理念为核心探讨政治与艺术之间的丰富关系,为双年展历史添上了色彩浓重的一笔。今年9月14日至11月10日,第13界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即将上演。策展人由常驻阿姆斯特丹与伊斯坦布尔的作家兼策展人FulyaErdemci担任,主题为“妈妈,我是野蛮人吗?(Mom,amIbarbarian?)”。策展人表示,这个带有激烈情绪的主题指向的是当今矛盾深刻的地缘政治经济、民主制度等问题,期望通过公共领域的对话,对文明与野蛮、艺术、艺术市场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届双年展将更多使用公共空间,将学校、军械库、邮局等改造成临时展览场地,至于其最终呈现的效果如何,9月去伊斯坦布尔你就能找到答案。

相关文章

  • 体验经济语境中的时尚行业重构[图文]
    体验经济语境中的时尚行业重构[图文]

    这几年来,实体零售店的行情可谓动荡不安。据零售业智库 Coresight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美国在 2017 年有 6700 间商店相继倒闭,这一数量甚至超过了 2008 年金融危机期间创下空前记录的 6163 间(主要基于 Credit Suisse 的估算)。形成这种破坏性局面的原因也不再是秘密:消费者已经明确表示,他们更想进行网上购物,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消费。虽...

    1483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大地艺术 看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图文]
    大地艺术 看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图文]

    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歌德在2020年的开局中,有澳洲大火、南极“高烧”20℃、持续蔓延的非洲蝗灾和新冠疫情,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如何与自然相处?艺术家眼中的自然又是什么样?克里斯托夫妇《被环绕的岛》与自然结合得最完美的艺术就是大地艺术Land Art(又名Earthworks或Earth Art,是源自于美国60年代末期至70...

    117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历经七百多年 永乐宫壁画为何依然鲜艳夺目?[图文]
    历经七百多年 永乐宫壁画为何依然鲜艳夺目?[图文]

    ▲永乐宫壁画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总体上是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观念,因此有青、黄、赤、白、黑、五色之说,《周礼·考工记》曰:“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黑色在古代中国为众色之主,黄色是中国人的肤色,古人在五行中,把黄色定为中心正色,象征大地的颜色,称为“中和”之色。通过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观中,画中颜色的使用并非是参...

    199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张择端画树有这些“不合理”的地方[图文]
    张择端画树有这些“不合理”的地方[图文]

    ◎田玉彬大美中国画国宝名画《清明上河图》系列解读之二上一期第一次介绍《清明上河图》,我们郑重地公布了全卷所画人数的统计结果。这一期,我就带读者开始《清明上河图》“深度游”。首先,作为“导游”,我要介绍一下“旅游地”的概况:《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从郊区到城内的情况。它不是画汴京的全景,而是选择了一条主线,从郊区的一个小桥出发,走一段路,到汴河码头,路就绕河走...

    18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传艺术之大美——特邀著名书画家吴为农
    传艺术之大美——特邀著名书画家吴为农

    【艺术简历】吴为农,安徽歙县人。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杨长槐山水画首届高研班。现为黄宾虹艺术研究会会长、新安书画院院长、农工党中央书画院理事、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黄山市书画院院长,中国水墨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黄山市政协委员,黄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黄山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2013年《国家艺术人物吴为农专刋》推荐为全国书画作品最具收藏价值百名艺术家,《中国...

    187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张树森泼彩小品欣赏[图文]
    张树森泼彩小品欣赏[图文]

    张树森,笔名伴山,1944年生于河南太康。现为中国故宫博物院特约画师、中央电视台书画院展览中心画师、中华龙都书画院名誉院长。并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艺术研究会书画院名誉院长、新疆天山书画院名誉院长、《天山书画报》艺术顾问、《龙都书画》执行主编、河南兴州书画院院长、河南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出版《张树森国画作品集》、《张树森彩墨画选》、《中国画鱼技法新编》等。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

    146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作品赏析】彼得·彼德洛维奇·斯穆克罗维奇作品巡回展[图文]
    【作品赏析】彼得·彼德洛维奇·斯穆克罗维奇作品巡回展[图文]

    彼得·彼德洛维奇·斯穆克罗维奇1928年出生于圣彼得堡,他的父亲是俄罗斯帝国以及苏联时期著名艺术家彼·伊·斯穆克罗维奇。受父亲影响,从小斯穆克罗维奇就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45年在列宁格勒的列宾美院附属中学学习绘画,1947年完成了自己的中等教育专业。▲ 年轻时期的斯穆克罗维奇1948-1953年,斯穆克罗维奇以优异成绩进入列宾美院油画系,随后在时任苏联艺术研究院主席鲍·弗·约干松教授...

    170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画家埃米尔.诺尔德: 一个德意志传奇[图文]
    画家埃米尔.诺尔德: 一个德意志传奇[图文]

    展览‘埃米尔?诺尔德 – 一个德意志传奇埃米尔?诺尔德(Emil Nolde, 1867-1956)无疑是德国现代艺术界的传奇。刚刚落幕的‘埃米尔?诺尔德 – 一个德意志传奇’大展,创下了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艺术馆的展览记录,累计有近200万参观者观展,欣赏上百幅埃米尔?诺尔德自1930年代后从未公开展览的绘画作品。展出作品中很大一部分创作于1930年代和1940年代,其中很多都是诺尔德私下创作...

    143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唐代瓷器与黑釉瓷或成升值热点[图文]
    唐代瓷器与黑釉瓷或成升值热点[图文]

    唐代邢窑绿彩凤首执壶, 以142万港元成交今年的香港春拍,古董板块交出了令人惊喜的成绩单,成交率与成交价格都高出人们的预料,多件拍品创下同类纪录,甚至以估价的几十倍价格成交,有力拉升了春拍总体局势。那么,市场已经全面回暖了吗?艺术品市场的又一个“2008年”到来了吗?当下或近几年最值得买的艺术品门类是什么?著名古陶瓷收藏家、鉴赏家楼钢分析认为,未来两三年中,艺术市场会进入“小阳春”,其中古董板...

    50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刘德扬(组图)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刘德扬(组图)

    【艺术简历】刘德扬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蜀都书画院顾问成都诗婢家画院院长四川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四川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民建中央画院四川分院顾问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成都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市城市美学研究院智库专家、研究员《四君子图》136×34cm×4 四川省委省政府金牛宾馆特选收藏砚边话语·刘德扬一点芳心只自...

    73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第十三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二名曾锦作品赏析
    第十三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二名曾锦作品赏析

    曾锦,男,汉族,1968年3月出生。1988年黔西师范毕业分到锦星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一生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让山村孩子美化灵魂,勤研教材作根本,因人施教务求真!他在山乡笔锋犀利、诗文不息、书法称誉、 绘画刻艺留下了诸多印迹......曾锦作品赏析:...

    184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自由无拘的元素画派开创者——谭尚勤[图文]
    自由无拘的元素画派开创者——谭尚勤[图文]

    谭尚勤,一位步入中年自由职业的油画家,师从父亲、主要靠自学走上了油画创作的道路,凭借着这项艺术的热爱,几十年来孜孜不倦、笔耕不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和油画语言,令许多学院派的专家学者刮目相看,肃然起敬。我几年前第一次看到他画的向日葵栩栩如生、十分耐看。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一种生机勃发的生命力跃然纸上,一下就打动了我。此次的紫玉兰绽放得更加绚烂,把北京春天独具特色的春象展示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86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笔健墨丰画春秋:观晓君积墨山水[图文]
    笔健墨丰画春秋:观晓君积墨山水[图文]

    【山水画家孙晓君艺术简历】孙晓君,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山水画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祖籍山东。现居北京,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后参加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研班,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创作班,师从刘怀勇老师。龙瑞先生,范杨先生,林容生先生,王天胜院长。为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新锐画家2017年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画名家推广班。...

    112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张吉利:水墨洗心 书画养神[图文]
    张吉利:水墨洗心 书画养神[图文]

    水墨材质,天地所赐, 得之用之,自然而然。意在笔先,欲念浮现,遣其之欲,心而自静,澄其之心,神而自清。澄神洗心,水墨方便,洗心要旨,在于遣欲。 《未来答问》张吉利水墨 2016年无欲故静,好静人心,人心有二,真妄难辨。扰神乃妄,妄心惊神,惊神着物,即生贪求,贪求既生,烦恼随生,烦恼妄想,最害身心。妄心不去,何来安静? 《秋江泛觞》张吉利山水 2017年...

    131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原来《亚维农少女》是用来驱邪的![图文]
    原来《亚维农少女》是用来驱邪的![图文]

    《亚维农少女》在毕加索的一生中,数位美丽的女性曾为他带来丰富灵感。而《亚维农少女》是现代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碑。毕加索在1907年所完成的《亚维农少女》,这幅画完全违反欧洲艺术的传统,画面上的五位裸女,线条粗犷,色彩单纯奔放,脸孔大胆扭曲变形,被后世誉为是拉开“立体主义”序幕的代表作。亚维农是巴塞罗那的一条街,起初毕加索想画几名街边的妓女,最后画成了五名半抽象的裸体少女和一组静物。画...

    199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