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图文]

时间 : 05-18 投稿人 : 琛贝 点击 :

编者按:4⽉23⽇是"世界读书⽇"。今年世界读书⽇的主题是"与经典同行为人生奠基"。毛主席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主席的读书志向,读书精神,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读书治学的一代新风,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间佳话。我们每天读点有益的书,对⼈的精神有滋补作⽤。因为读书可以给⼈以智慧,给⼈以快乐,给⼈以创造⼒;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可以丰富⽂化知识,扩⼤⽣活视野;可以培养能⼒,开发智⼒;还可以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让我们共同捧起⼼爱的书,享受阅读,享受快乐,让书籍成为我们⼀⽣的朋友!值此世界读书⽇活动之际。我翻开杨宪金先生编著的《阅典谋智燃亮人生》一书深受启教。兹分享他阅读毛主席诗词后的自作感悟诗词和书法作品,以飨读者。

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杨宪金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毛主席的诗词充满着革命豪情,具有永恒的魅力,字里行间洋溢着浩然之气,既有惊心动魄的震撼力又有扣人心弦的穿透力;既有催人奋进的激情,又有朴实无华的亲和力,令人由衷产生一种钦佩、赞叹之情。

(一)《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毛主席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可以说这首词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到奋进的信心和力量。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墨是毛主席于1945年写在两页红色信笺纸上,共15行114个字,全幅作品笔势飞动迅疾便捷,运用标准草书结构,笔势和墨色随着书情变化而变化,整幅书作气韵贯通又结构完美,风规自远,即于晋人法度,以闲逸、清淡、萧敬、意远取胜,是毛泽东主席善用狂草书写行草书的典范之作,对我影响很深。

诗曰:

笔法精致草功入,气势磅礴五州殊。

恢弘潇洒寓刚健,激扬文字成一书。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二)《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主席这首词写于1928年秋,最早发表于1956年8月出版的《中学生杂志》上,全词共八句,六句写我军两句写敌人,意在扬我军威风,灭敌人气焰,并以高昂气度、轻松乐观的笔调描写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高度赞扬了保卫井冈山军民,是抒写黄洋界胜利的光辉史诗。

毛主席这首书作写于1964年前后,整幅墨迹连贯起来浑然天成,显得大气磅礴,气韵贯注,其章法布局随势变化,跌宕摆动,气势凛然,字体有大有小,点画有粗有细,墨色苍渴燥辣,构成了书作雄伟刚劲的气势,涵咏深味,耐看耐品,寄寓了毛主席深厚绵长的井冈山情结,焕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诗曰:

井冈擎帜燃星火,扭转行程波浪破。

指点江山铺锦绣,激扬风流竞文墨。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三)《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主席这首词写于1929年秋,那正是新旧军阀混战时代,在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的操纵下各派军阀之间为了争夺地盘扩大势力连年混战,这首词以鲜明的形象、凝炼的语言描绘了这段革命历史,生动地展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军阀混战时代的画面,歌颂了党和人民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战争,委婉地批评了党内存在的右倾社会主义思想和悲观情绪,表现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毛主席这首词书作写于1962年,行草兼备,一气呵成,其凛然豪气使之成为毛主席雄劲书风的代表作。上阕写得茂密紧动,虽按字换行,但密处可以跑马,下阙字体取竖长方型,空白加大,但疏处不可插针,通过精熟的提按使转技法,使书迹既粗放壮雄又细腻跃动轻盈,柔美如人间红旗,尤其是瓯字,优美如画,以方笔行书的直下龙岩上杭到浓墨垂笔的分田分地真忙,跌宕跃动,气势伟绝,写到龙岩二字前一页的最后写了一个龙字,换页时书家可能是意识中的气脉所为,又重新写二字,虽谓衍文但两个字顶天立地于表面的平和疏闲中,显现着强劲的恢弘。

诗曰:

风云突变气恢宏,笔势通天意融融。

墨韵非凡魅力在,气格高古写诗经。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四)《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毛主席写于1929年10月,当年6月朱毛领导的红四军在闽西连续取得胜利。6月下旬红四军在龙岩召开第十次党的代表大会,就红四军党内长期存在的关于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和建军原则的不同认识进行讨论,但由于领导者的意见不一致,未能得到正确的解决,会后毛主席被迫离开了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当年10月22日红四军前委收到党中央9月28日的指示信,在信中,中央肯定了毛主席关于建设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的一系列的正确主张,并指出在红四军应纠正的一切不正确倾向。11月26日毛泽东回到前委。在上述时期内,毛主席住在后方养病至10月18日,虽刚能起床还不能走路,在这个时候是九九重阳节传统佳节,金风送来丹桂飘香,这天他教贺子珍学了一会诗之后,高兴地说:“今天我们也登高吧。”夫妻俩从二楼阳台扶梯拾级而上,来到三楼的平台上,他们凭栏纵目,指点江山,高天澄碧,秋雁南飞,远山逶迤,层林尽红,汀江波清水静,从楼下缓缓流向远方。江西岸盛开的野菊花,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黄灿灿,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中午毛主席喝了点重阳酒,脸色微红,乘着酒兴挥毫写下了《采桑子·重阳》一词,这首词是毛泽东渴望到前方战斗之作,也是豪情激荡,乐观高昂,为历代写重阳节诗词中的杰作。整首词蕴涵着深刻的自然与人生发展的唯物主义真理,热情地歌颂了红军的战争,这种战争将改变社会人生,也将改变自然面貌,使菊花变得分外香,还写出了秋风的个性,也融进了诗人的主体个性特点,达到了诗情画意极其浓烈的壮美境界。

毛主席这首词的墨迹写于1962年前后,为行草书取大草气势,总体看字体大小交错,点画粗细相间,轴线摆动似有行无列,实则老笔纷披,超逸苍劲,茂密行间又显疏朗,粗重的点画处留出空白是以白衬黑,以淡养浓的高明章法。具体来看第二行天难老三个字,一波三折,难字较大,即为周围堆挤又含张力外扬,但上下左右避让有致,没有一笔相交相融,,字更大,上半部分在斜向上如高山耸立,下半部分重心左下垂倾,是典型的毛泽东书法左倾放纵的字的特征,但这里斜屈修长又别具气象。分外香一行,后两字字小笔细,即以白衬墨,强化了分字的重量。“寥廓”两字为一行走笔快捷,辽阔苍茫,通过“江天万里”四字轻灵飞动的过渡,最后以独占两行间的一个“霜”字收煞全卷,真可谓力量万钧势壮山河,彰显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诗曰:

诗墨浓重势如风,雅致灵动气韵雄。

历代重阳情意外,别构新作柔刚中。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五)《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毛主席这首词是1933年重过大柏地时所作,那正是国民党将要发动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大围剿斗争,形势处于极度艰苦的阶段。

毛主席重游自己战斗过的地方,回忆往日辉煌胜利时产生的欣喜愉悦之情,和对人民革命战争以及经过这场战争洗礼的苏区的赞美之情,这些喜悦和赞美的情思又运化无痕地融汇在词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自然美、社会美高度统一,熔炼成艺术之美,情景交融富于韵味。整首词情景交融亦诗亦画,写出了彩虹蓝天映衬下那弧形飘动感和雨后苍苍山色的流动状态,既有点像波浪起伏,又有着深浅明暗的变化,不仅有色还有光,有斜阳的光在波动,整个画面丰富和谐,生气盎然。正是这样,毛主席用咫尺的篇幅写出心海的奔腾澎湃,给我们以启示。

毛主席这首词的书作通篇为草书,笔势放纵,墨迹酣畅,写的极有气势,给人以山摇地动之感,此作是毛主席书作中为数不多的线墨淋漓,点画细圆书风的代表作。

诗曰:

赤橙黄绿各尽骚,彩舞笔墨冠文豪。

銮战当年惊风雨,一代狂草万古娇。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六)《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这首词毛主席写于1936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诗刊》,以后报纸陆续转载。这首词用生机勃勃的形象描绘广阔无垠的高原风景,那雄伟的展望,南过中原,北越长城,似乎把整个中国都收入内心深处的视野中。随着展望的扩展,毛主席在追溯悠久的历史,举出历史上在我国建立大帝国的英雄,大胆做了尖锐的品评,最后断定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现代革命者,才是中国英雄中最优秀的英雄。用女性美丽的衣裳比喻太阳映照的雪景,还运用了赞美祖国的大胆技巧,作者那强烈的个性和美学成就,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崇高的现实主义与崇高的浪漫主义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成为千古绝唱。这是毛主席1936年2月填词的得意之作,生前曾多次书写,或赠友或娱情,目前已见到的《沁园春·雪》墨迹有六幅,是毛主席手书自作诗词最多的一首,仅1945年10月毛主席在重庆时就曾书赠此词与柳亚子,一是书于柳的纪念册上,一是书于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

这幅墨迹集中代表了毛主席行楷书法成熟的风格特色,一是结体从右向下倾斜横画左低右高,撇画左放右敛,竖画即反弓内收,使结字欹斜而无倾覆感;二是字型大小参差错落,但每一行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势如斜而反直,像东倒西歪的醉汉态;三是结合词意,放意驰神,随笔顺韵的奇巧布局,使整幅书作既有千军万马之动势,又有千帆竞秀之清美,疏朗雄劲潇洒险奇,字势与篇势和谐,内容与形式统一,是毛主席登峰造极之作。行世70多年受到社会各界无论高人韵士还是大众庶民的热切推崇与喜爱。

诗曰:

咏雪词惊世,文墨独领骚。

千遍读不厌,歌咏满王朝。

字字雕龙睛,句句欺文豪。

气势冠今古,书纳五洲潮。

(七)《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毛主席《清平乐·会昌》这首词写于1934年夏,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上。这首词模仿古代诗人的句子,以乐观和肯定的心情,高声讴歌现实,写得极为自然潇洒。像毛主席的许多词作一样,紧密而不显得拥挤,用语浅近深沉,把深沉的感情蕴藏于景色之中,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给我们以极高的艺术享受,又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给我们以热爱祖国,展望未来的巨大力量。

这首词从现有的毛主席手迹中看到他至少写过四遍,每次书写时用的书体、章法不同,有行书、行草书、狂草书,特别是第三次是用狂草书写,整幅作品气势恢宏,节奏线条韵律飞动,构成了整幅作品跃动和谐的章法布局,其纯熟的书法技巧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令人顿生精心动魄之感。

诗曰:

妙笔生花飞雅韵,雄峙墨迹走骄龙。

踏遍青山人未老,畅吟万紫与千红。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八)《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主席这首《忆秦娥·娄山关》词写于1935年2月。这首词前一段是写红军过关之前的行动,后一段是讲过关任务的完成,开篇两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写得非常精炼,寥寥十个字就构成了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第二段头两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出了红军藐视困难,敢于向困难作斗争,而且能够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别说雄关像钢铁那样牢不可破,我们的红军从容地从这里迈步,从山头上越过去了,这里并没有写人的心情,而是通过写自然景色反映当时人的心情,“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完全是写自然景色,色彩非常浓丽,气象非常壮阔,就像画家画出了一幅美丽山水画,显得生机勃勃,跃动着宇宙的生命创造力,领略到自然界开阔绚烂的气象。

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墨迹用行草书,写于1962年前后,是毛主席行草书中的精品,此卷手迹更以苍凉、萧瑟之悲壮,屈铁盘金之刚劲取胜,并利用中锋提腕的运笔,细如游丝的连笔和墨色中不时显现的苍渴、干烈,在瘦硬中见圆转,于洒脱中见厚重,于雄放中见苍劲动人心魄。

诗曰:

字若放荡文为魂,陶醉行草非酒神。

笔力浑厚气息雅,砚边耕作气象新。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九)《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七律.长征》写于他率领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震动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之后的1935年10月,最早收入埃德加·斯诺所著的《西行漫记》,后经主席同意,正式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

关于这样的题材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多数诗人大概会着眼于写长征的艰苦成功,写得沉郁顿挫或慷慨悲歌,而毛泽东毕竟不同于一般诗人,而是一座横空出世的昆仑山,在长征一诗中由八句七言句构成,每两句为一联,全诗用轻快的笔调写出胜利的喜悦,以千古少有的英雄豪迈之气,极端藐视了长征途中的巨大困难,像这样的写法在中国三千年的诗歌史上从无先例。在我国文学史上行军打仗,三军统帅史上也不曾有过,毛主席以如此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写出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中的英勇无畏、乐观豪迈、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写出红军勇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时的从容轻松的意态,以显示出红军临危不惧履险如夷的英雄本色,和征服大雪山之后的乐观心情,这是英雄主义的宏伟乐章,是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最为辉煌的总结,这是千古杰作,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诗史。

毛主席这首《七律·长征》墨迹书写于1962年4月20日,为竖式草书手卷型,是毛主席书法成熟时期的杰作。此卷书作充分发挥了草书写意性的特点,其墨色浓枯的变化,运笔调锋的转换,提按疾徐的节奏,都无不运用的得心应手,精妙娴熟,特别是前十五行均为三四字,布局开阔而有气势,疏朗自然而又跌宕起伏,极为切合诗作的史诗形质和情感内容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诗曰:

世间奇迹数长征,胸怀波澜任纵横。

金沙江雨千帆过,壮志豪情万古雄。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十)《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8月毛主席与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斗争之后,率红军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在六盘水一带建立了防线,击败了国民党堵截,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胜利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毛主席统率红军胜利登上六盘山后,远望长天,写了该词,抒发出彻底打垮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坚强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表现了毛主席对革命胜利的乐观情怀和宏伟抱负,和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的展望。

这篇词在全篇结构上,上阕描绘眼前景物,表明当前的战斗决心,下阙则主要展望革命的前景,上下两阙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在表现手法上全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在遣词造句上毛主席运用了极为通俗简练形象生动的语言,如“天高”“云淡”“高峰”“红旗”语出自然质朴却又形象鲜明,意蕴深远。词篇具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达到了革命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墨迹书有五幅。1961年9月8日这一幅最为精彩,此幅墨迹为横卷式竖写,从右到左行草书体,分写在六张大十六开宣纸页上,每行字数2-5个字不等,字形大小相差很大,展露向背变化多姿,真可谓缤彩纷呈,意向万千,但上呼下应左顾右盼,又显得错落有致,跌宕放逸,可见通篇一贯到底,笔姿轻灵潇洒,如行云流水,时见枯墨谒笔,又显苍劲雄健,是毛泽东向狂草书法转折时期的又一代表作。

诗曰:

红旗漫卷六盘山,长征路上破万关。

不到长城非好汉,诗墨豪气彩云间。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十一)《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中的最后一篇,写于1949年4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这首七律不但气势磅礴足凌千古,而且艺术精湛感人弥深。

这首七律的首句用钟山风雨起苍黄,以雷霆万钧之势以渲染和衬托百万雄师过大江排山倒海的气势,三四句再现了南京解放时军民慷慨高歌万众激昂欢腾的景象,特别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主席非常巧妙地将新的事物含寓于旧的诗体之中,这是他赋予旧诗词以新生命,是文学上的一大创造。宜将剩勇追穷寇是应该不遗余力地去追剿国民党残存军事力量,不可沽名学霸王,是借鉴历史的教训,以军事家的巨大胸怀战略眼光指出斗争方向。他为渡江之胜而喜,但绝不停留于南京覆巢之快。我认为这两句是全诗中最深邃的哲理,正是由于概括之深,才形成普遍真理,如果说全诗至此为止诗意还不够浓,意境还不够高,毛主席艺术上点铁成金的神来之笔,我以为在全诗的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何等深情何等感慨,把这一场大决战的意义提高到高山大海一样的高度,从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向全党全军提出了南京解放后的战略指导思想,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历史使命,表达了中国人民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今天我们再读这首诗回想当年风华,若在眼前,那是多么伟大的天翻地覆的巨变呀!而在文学艺术上留得这一巨变的莫过于毛主席的这首诗,毛主席这首七律书作,是毛泽东书法由行楷向行草乃至狂草过渡的转折,书于1949年4月。在结体上仍取独具特色的扬右抑左的斜式,字与字之间多有距离,但字字相承一气贯之,布局任情率意,随势变化,有纵行无横列,点画凌空挟风雷,线条纤细似盘铁屈金。

诗曰:

雄师墨宏辉千古,草书笔意日月才。

笔似龙飞云海上,出神入化启今来。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十二)《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主席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极其壮观的渔民战浪图和倾盆暴雨滔天巨浪浩浩无涯的大海图,再现了当年曹操,因胜利而得意的神情,打开了一扇通向大海灵魂的门户,使人们感受到意想不到的震撼力量。它不但简洁准确地描写了大海而且展现了一种真正的诗人才会具有的开阔而又深炯的目光,给人以欣悦振奋的情感,还赞美了整个大海生命力,展示了伟大领袖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内容。

毛主席这首墨迹写于1954年,全篇竖式写在有红线的信笺纸上,书墨以中锋行笔纵情挥洒,草势狂放,但狂而不乱,成字如画,美不胜收,字形结体和走笔节奏都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充满了生机和动感。

诗曰:

挥墨如雨弄云烟,诗文雄风香满天;

妙笔狂草多肆意,东临碣石著新篇。

(十三)《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写于1957年5月11日,最早发表于1958年1月1日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师苑》。毛主席这首词运用传统诗型创作,从题旨上看是一首追亡妻和亡友的作品,但他创作的方法是诗感而成的,有别于传统这类诗词中的诗感而成的即兴诗。毛泽东在此诗中追悼的不是一般的爱和密友,而是两位革命先烈,他们在黑暗弥天斗争剧烈的年代,为亿万人民的生存和幸福贡献了自己的生命,毛主席追思起这样的亲人、密友、伟大战士,当然胸中会有无穷的往事萦绕,有不尽的痛悼和崇敬心情腾涌,不仅安慰了好友,吊念了忠魂,给了烈士崇高的赞誉,象征性地写出了他们的崇高气节和伟大永垂不朽的精神,在读者的心灵中更富吸引力,从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崇高的浪漫主义诗篇。

毛主席这首诗墨迹共两幅,第一次写于1957年5月11日,此时毛主席尽管怀念爱妻和密友李淑一的心情波澜起伏,但还能理智地控制笔端诗墨,以行楷为主,只有少量草字,行笔也比较平稳,是依着信笺上的红格走笔,而且字型大小布白疏密都基本均衡于平整。1962年9月1日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内,应次子毛岸青儿媳邵华的请求,毛主席又挥笔书写了一幅《蝶恋花·答李淑一》,写在五张大十六开宣纸上,以行草为主,夹有狂草,除将骄杨写成杨花外,并将“泪飞”误笔为“泪挥”。由于是为儿子书写怀念他的生母之作,所以毛主席书写时的情感表达是完全自由奔放的,随着情感的激切涌动和喷发,任情纵笔,笔势圆转流畅,章法大开大合,显示出恢弘的气势,特别是“忽报”以下,顿挫劲折,峻利苍莽,对革命爱妻刻骨铭心的深挚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完全达到了“以书达情、以书表情”的书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诗曰:

挥毫顿作意纵横,痛快淋漓舞春风。

采撷天地钟灵秀,激扬诗墨慰魂忠。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十四)《送瘟神二首》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主席看了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经过的长篇报道和《反复斗争消灭血吸虫病》的社论后,极为兴奋,心潮澎湃,夜不能寝。次日正好是党的37年周年诞辰,他面向临窗的旭日,乘兴写下了组诗《送瘟神》七律二首。当时的中国人民,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鼓舞下意气风发斗争昂扬,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之际,用诗的形象反映了这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第一首诗用极为关切“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的心情写出祖国的山河虽美好,可是在山河大地上生活的人们却受血吸虫病的危害,连历代名医都束手无策,全党全民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再也不能推迟,送瘟神是我党的历史任务了。

第二首诗毛主席用“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间尽水舜”的欣喜之情,赞美如诗如画的新中国,赞美高尚智慧的中国人民,用“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诗句,描绘气势宏大壮美的新中国,红花有心飞舞,青山特意化桥,连大自然都多情起来,加入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劳动行列中。

这两首诗有鲜明的对比,第一首表现的是血吸虫病的狂妄流行和没法治理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二首则主要诗歌颂时代和人民的新面貌新境界,两首诗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一宏伟壮丽的诗篇,以其高瞻远瞩的思想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战胜瘟神、战胜穷神、战胜一切牛鬼蛇神的力量。

毛主席1958年7月1日书写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为横向右写,由于是用一分笔毫的锋尖行笔,字形忽大忽小,似乎顾及不到字有距横成行。落笔快疾轻捷,线条劲美圆转,完全以意为法,以情驭墨,有的字夸张甚至变形(如“笔”“浮”“桥”“铁”)鲜活飞动充满激情,有的字如游丝回风、龙蛇飞舞(如“命”“绿”“遥”等),大有唐人怀素的狂草笔意。可以说此手迹是毛泽东书法中笔墨意境与诗作内容完美统一的典范之作。

诗曰:

诗书相伴瘟山烧,着墨会雨尽风骚;

驰骋回望八万里,青山着意映丽桥。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十五)《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主席于1959年6月25日回到离别32年时的家乡写的这首诗,七律《到韶山》吐纳风云,横绝太空,不仅歌颂了过去英勇卓绝的斗争,而且深刻的揭示了新旧社会的不同本质,表现了毛主席鲜明强烈的爱憎情感,在语言运用上既具有古典诗词的典雅,同时又有现代汉语自然流畅新鲜活泼的风格,在结构上层次分明,衔接自然,首尾呼应,既显示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增强了全诗的感染力。

毛主席的这幅墨迹,开合得体,笔势圆转流畅,并利用粗细长短变化,甚至变形,呈现出一种动感,但基调仍是严谨挺拔,劲直雄健,笔力轻重鲜活,疏朗而富有弹力,迸射出一种内在的恢弘气势,而沉稳有力韵味十足,不仅表达出回乡的愉悦心情,还表达出对父母的形其哀乐,是毛主席狂草书代表作之一。

诗曰:

岭上风光春意浓,韶山朝圣仰高风。

神飞翰墨难玑现,诗健笔毫气韵雄。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十六)《七绝·庐山仙人洞》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首诗毛主席写于1962年9月9日,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

这首题诗不但有着高度的思想内涵,而且艺术造诣上也具有令人回肠荡气的诗的境界。当我们一读到首句暮色苍茫看劲松,立刻就被这特定的环境背景和气氛所吸引所感染,而在结句笔锋一转,落在了无限风光的险峰上,告知人们要想领略无限风光必须不畏险,勇于攀登,才能真正浏览到最美的景观,富有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鼓励人们去战胜困难艰险,实现崇高目标的巨大力量。

这首诗实际上是毛主席见景生情,借景抒怀,托物言志之作,有着深刻的寓言,愿每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都从这首诗中汲取力量和信心,奋力登上人生的光辉顶点,去领略那无限壮丽的风光。

毛主席这幅墨迹1961年9月9日书写了两幅,1963年1月公开发表的一幅为竖式十行。这幅诗墨写得神采飞扬,纵敛有序,节奏鲜明,特别具有吻合原诗作的意象美。开篇的“暮色”两字为结体严谨的行书,倾而不斜,柔润得体,以草书的“苍”字过渡后的“劲松”二字显得以硬劲笔为特点,“乱云飞渡”四字为狂草书,有如对诗句的形象绘画,“仙人洞”三字前两字为行书草意,线条优美,“洞”字用细线条拓展空间,显示其洞的明光亮丽,最值得称道的是最后一句,“风光”二字突成左斜与前几行成为背反之势,而“峰”字又变为稍向右倾斜构成险紧的意境,回味全篇,笔力刚劲,结体严谨,布局疏松有致,是毛主席行书、草书、狂草书兼用的代表作。

诗曰:

远望庐山秋色浓,激扬文字成苍穹。

神飞翰墨万豪逸,气壮山河在险峰。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十七)《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诗是毛主席1961年12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书写,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

1961年12月毛主席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闲暇时,他读了陆游《卜算子·咏梅》词,受到启发,联系国际斗争风云反其意而用之,创作出这首词。这首词写成于1961年11月,当时是美帝国主义和他的伙伴们进行反华大合唱最嚣张的时候,主席这首诗来鼓励大家,首先在党内传阅,意思就是希望党员同志要擎得住,首先成为毫不动摇毫不害怕的寒冷的梅花,为中国人民作出榜样,斗争了两年情况逐渐好转了,冰雪的威严逐渐减弱了。主席这首词咏梅才公布出来,不用说还是希望我们像梅花继续奋斗,使冰雪彻底解冻,使山花烂漫,使地上永远都是春天,并暗喻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是个人更是群体,要与飞雪为伍,悄然开放,娇丽坚强,自豪昂扬。毛主席诗中的梅是坚强的、崇高的、乐观的、永生的,她迎来春天,把春装扮得更加美丽,这是一幅何等瑰伟壮阔的图景,又是何等超拔不凡的气魄。

今天我们重读这首词,之所以如此亲切,只能证明这首词的思想和艺术的强大生命力。任何真正的优秀作品都不应是一哄而起,赶时髦。以马列主义武装头脑的战士们不是占卜者,他从不相信什么算命先生,但由于他具有真正科学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能够比较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预见未来的风雨阴晴,这也可以说是他们优于敌人的得天独厚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咏梅的命题好,卜算子的词牌用得俏。

毛主席1962年1月书写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是行草,取狂草气势写就,可以看作是毛泽东六十年代初期书法向狂草书风演变的标志。第一行“风雨送春归”四字行草书,牵丝连带,特别是“归”字用狂草势写的大,尽显风云龙蛇飞舞的姿态,甚有韵味,以下基本上是行草书相间,行书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草书纵放洒脱,极龙飞蛇舞之致,布白相宜,疏朗有致,笔力方硬强劲,斩钉截铁,逆入平出,干净利落,特别是“报”字垂轴劲直,显得刚劲有力。整幅作品字形大小相依,墨色丰富多彩,气势波澜壮阔,使全卷书迹线条飞动,气脉贯通,风韵飘然,再一次表现出毛泽东书法美如画的审美特征。

毛主席这首词我已烂熟于心,书写多遍,每次书写感受不一,这次书作我用狼羊兼毫笔,行草书写就,开篇四字一笔连写,其后字迹流畅顺达,字形不拘一格,有大有小,既见气势豁达,特别结尾,“她在丛中笑”五字,具有王铎的刚健雄毅的风骨,更显毛泽东纵长型书风的独特风格。

诗曰:

雄毅劲笔豪放情,清雅墨色自然生。

天授灵性民族气,书界巨手写英明。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十八)《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毛主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这首词写于1963年1月9日,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这首词可以算是国际题材的作品,当时国际形势是急剧的动荡,中苏关系恶化,国外的反动势力妄图孤立社会主义中国,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在这首词里毛泽东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概和前无古人的气魄,将人类居住的地球形容很小很小,用以反衬“几个苍蝇”——新老霸权者更加渺小得可怜,勾画他们反华失败的悲哀丑态,嘲笑他们自吹大国不自量力反华的愚蠢,同时也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自豪与自信,表达了毛主席要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决心与信心,展示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领袖壮阔宏伟的胸怀。

1963年2月5日毛主席自书《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墨迹是其高绝千古流布国内外的草书代表之作。整幅作品气势恢弘雄伟,开笔词牌名“满江红”三字即写得高大伟岸,又表现为凌空落笔的胸怀。正文共31行,每行大多是三四字,少数是五六字成行,而有文为二字,全是连写的双音节词,如“几声”“翻腾”“震荡”字大墨浓,狂草连笔,形成了全卷书法波浪起伏中的高潮,构成了整幅书作跃动和谐的章法布局,其线条飞动优美,达到纯熟的书法技巧,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

诗曰:

晋人风致神韵留,狂草妙境复悠悠。

张旭遗风今犹在,墨澜华滋气势遒。

作者简介

杨宪金,祖籍山东肥城,自幼受齐鲁文化的陶冶,酷爱古典诗词与诸子散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进入中南海之后,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一大批诗人与书画家的影响,在书山画海中,沿着传统为基、帖学为本的书写道路师法二王,继之苦研米芾、王铎、傅山、毛主席等碑帖数十年,博采众长,创造出风樯阵马、笔走龙蛇、气势恢宏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多次成功举行个展。书法作品入选数十部书画集,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大会堂、毛主席图书馆及有关艺术馆、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事出版工作以来,潜心研究书法艺术理论,策划、主编、编著出版了《毛主席诗信书法新论》《毛主席书法学习举要》《中南海珍藏书法集》《书法新论》《读墨微语》《杨宪金书法集》《杨宪金咏泰山诗联书法集》《杨宪金诗联画意书法集》等二百多种书画艺术图书,得到专家学者首肯。所编图书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馈赠国内外友人。为弘扬书画艺术,多次撰写文章,策划组织书画笔会、展览及社会活动,其业绩和艺术成就被编入《中国专家辞典》。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杨宪金历任中央警卫局科长(师级),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审),中央办公厅电子科技学院督导员(编审),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书法艺术研究分会驻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环保新闻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杨宪金:赏读毛主席诗词随笔 | 美术知识

相关文章

  • 传统柴烧与现代创作的碰撞[图文]
    传统柴烧与现代创作的碰撞[图文]

    展览现场11月29日,“第二届国际陶瓷柴烧艺术节”开幕式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行,“柴烧·传承与创新”是此次活动的主题。此次艺术节在立足中国传统工艺的同时,以陶艺教育为出发点,吸收、融入世界各国的陶瓷文化,探索陶瓷柴烧的发展方向。除上海外,此次活动还将在江西吉州窑博物馆设立分会场,设有“吉州窑与柴烧”主题论坛。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呈现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但传统重的是技术,而当代更加...

    144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曾经亿万巨富 艺术界暴富后返贫5类人[图文]
    曾经亿万巨富 艺术界暴富后返贫5类人[图文]

    (导读:艺术界第一批暴富后返贫的主要有5类人,小有名气不成大器的传统书画家、小有名气不成大器的当代艺术家、小有作为做不起来的画廊老板,小有作为做不起来的拍卖公司老板,小有名气不成大器的收藏家。这5类人以前都富得流油,但钱来得容易也去得块,这几年艺术市场泡沫破灭,这5类人绝大部分都已经返贫了。)曾经花2000万天价买下刘小东《三峡移民》的著名收藏家张兰,在俏江南出现困境后估计要很快返贫沦为屌丝了。...

    191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年轻艺术家 别被市场绑架[图文]
    年轻艺术家 别被市场绑架[图文]

    年轻艺术家 别被市场“绑架”院校到机构、画廊、拍卖行……近两年,国内年轻艺术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扶持。  又到毕业季,各大美院的学生毕业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藏家、机构、媒体纷纷参与其中,规模和声势一届高过一届。原本是展示学习成果的展览正逐步演变成一场场热闹的博览会,而喧嚣的背后则反映了中国艺术院校与市场的对接——不遗余力地推荐学生作品,让他们离职业艺术家更近一步。事实上,从...

    198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两级分化 孤品会愈发精贵[图文]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两级分化 孤品会愈发精贵[图文]

    10月3日,苏富比2017秋季拍卖会中,传世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94亿港元成交。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上海匡时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陶珂6日在“匡时秋拍全国巡展”南京站活动中表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呈现两级分化态势。在今年10月3日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焦点拍品“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超过2.94亿港元的价格拍出。该价大幅超越此前逾1亿港元的估值,刷新了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

    111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价值高门槛低 通草画行情逐步升温[图文]
    价值高门槛低 通草画行情逐步升温[图文]

    清 通草画屏风 雅昌艺术网供图广州是通草画的发源地,一度被誉为“中国风物的手绘照片”与顺应市民经济文化高涨的年代而产生的日本浮世绘有着相似之处,通草画自19世纪随着中外频繁往来的商贸流通在广州兴起,一度被誉为“中国风物的手 绘照片”。它是广州地区特有的商业绘画品类,它的兴起与当年西方国家与中国密切的贸易往来相关,也见证了广州作为通商大港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具 有较好的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135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盛名之下的王献之[图文]
    盛名之下的王献之[图文]

    今天提及“二王”,往往讲的是王羲之,很少涉及王献之。关于王羲之与王献之艺术创作的研究、其后价值评论的消长,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既与艺术本体的认知有关,也与不同时期政治、社会和艺术发展有关。东晋末至晚唐400年间对二王评价的消长什么是二王评价的消长?评价好坏分三个时期:一是王羲之死后,东晋末至南朝宋齐近百年间,王献之名声高于乃父。二是自梁武帝至唐太宗的初唐约200年间,褒大王贬小王。三是盛唐至晚...

    89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化石背后的故事[图文]
    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化石背后的故事[图文]

    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讲座现场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载体,也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它既触手可及、生动形象,又年代久远、充满神秘。在每一件化石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数惊心动魄的故事,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可以发挥想象的空间。对于化石的研究最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化石是解读生命和地球演化的钥匙。通过研究远古生命的化石,与现在的生命形态相对照,并且参考二者中间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我们就能够追溯到生命最...

    98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2012史上最另类贺岁档:连笑星都是来耍酷的[图文]
    2012史上最另类贺岁档:连笑星都是来耍酷的[图文]

    《一代宗师》群星荟萃,但不是来逗乐子的。标准贺岁片基本没有连笑星都是来耍酷的新历贺岁重点影片一览(仅供参考,具体排期以影院为准)11月20日《2012》3D版11月22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11月29日《一九四二》11月29日《王的盛宴》12月6日《大上海》12月7日《我老公不靠谱》12月12日《十二生肖》12月18日《一代宗师》12月20日《血滴子》12月21日《人再...

    19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国画大家刘旦宅作品《渊明爱菊图》赏析[图文]
    国画大家刘旦宅作品《渊明爱菊图》赏析[图文]

    《渊明爱菊图》135x55cm刘旦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物画家和连环画画家。他幼年家境贫寒,爱好绘画。10岁时曾在温州举办过《十龄童刘小粟画展》,有“神童”之誉。1951年到上海,为私营大中国图画出版社画书籍插图、教学挂图等,亦作连环画。先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后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美...

    12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王羲之“遇见”颜真卿[图文]
    当王羲之“遇见”颜真卿[图文]

    王羲之和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汉字在先,书法在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的大量简帛文字,主要是代替语言作为文化、思想交流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具。虽然我们今...

    134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画艺有道,勤为先; 笔墨随心,悟人生青年艺术家王永辉专访[图文]
    画艺有道,勤为先; 笔墨随心,悟人生青年艺术家王永辉专访[图文]

    王永辉出生于1989年,河南省宁陵县乔庄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幼喜欢国画由于家庭条件和环境原因一直没有机会接触中国画的学习,2007年初中毕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山东曲阜孔子故里鲁南新起点学校学习美术,主修素描和水粉画业余时间自己研究临习中国画,2009年正式转入中国画的学习,以自学为主,曾受中国著名画家马良先生和白海成两位老师点拨有了较大的进步,2010年至2014年间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68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战国时期已有长城 现存长城多为明代修建[图文]
    战国时期已有长城 现存长城多为明代修建[图文]

    燕行图·北京朝阳门历史上的万里长城首先是一道军事防线,它的城墙、关隘、堡寨、敌台,见证了刀光剑影与炮火连天的岁月;同时,长城地处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带,因此又成为一条经济、民族、文化的分界线。历经战争与和平的风云变幻,沿线以长城为地理依托和文化载体,积淀为一条绵亘万里的“长城文化带”,北京是其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区段之一。长城自身的兴衰过程、分布格局、关隘交通、建筑遗存,历史上长城沿线的...

    31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朱绍良:我读张葱玉之书画鉴定依据[图文]
    朱绍良:我读张葱玉之书画鉴定依据[图文]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卷葱玉先生:……《宣和画谱》,其中记载了六千件左右的精品名画。迨靖康之乱赵佶被俘,《宣和画谱》所载,大部为金人所得。宋南渡后,赵构又重新收集流散,从《中兴馆阁录》的储藏目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收藏,也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金宋相继灭亡,这些精品名画大都毁于兵燹了。据王恽《玉堂嘉话》所记他看见的元代书画目录仅仅不过二百件了。明代除得了元图贴木耳(文宗)奎...

    50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山水画家童和平作品价值浅谈[图文]
    山水画家童和平作品价值浅谈[图文]

    中华传统文化绵绵流长,深远且厚重。书画,音乐,舞蹈,戏剧等,不管在什么样的文化领域都有卓有见识而超纵的前行者。艺术作品中呈现的本、真、洒脱、淡然都彰显出艺术家们静心作学问的心态和成就。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心浮躁的现实中,不乏会有图利,贪功的一些人穿梭在各个领域中,但有一批文化艺术工作者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明白怎么去做,从他们创作艺术作品的背影就能看出稳重,实干那股劲儿。1952...

    170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文物印证重庆学子与邓小平一同旅欧留学[图文]
    文物印证重庆学子与邓小平一同旅欧留学[图文]

    王邦倜近日,铜梁区党史办工作人员张国良在收集整理本地名人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到,1920年同邓小平一同旅欧留学的重庆学子王邦倜,是目前全国仅存的一张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证的主人,他从法国带回来了一本有400多个标本的印染标本集,并运用在法国所学的专业知识在铜梁建立了该地第一家印染厂。王邦倜从法国带回印染标本集与伟人同期留法团证成一级文物“王邦倜是铜梁人,中学毕业后,考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192...

    120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