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黎寿光:我读林之源

时间 : 03-10 投稿人 : 侍儿 点击 :

不知是“文”缘,还是“人”缘,抑或是“佛”缘,也许“三缘”皆有。笔者与林之源先生,一见如故。早在2013年春,覃塘区春天采风活动中,林之源先生穿着黑色的唐装,脖子上挂着长长的一串黑色念珠,留着一头短短的平民发型,而且挂着一把稍有花白的山羊胡子,衬托着那慈祥的笑脸,十分可亲,特别是他风度翩翩,言谈蕴厚,举止潇洒,平易近人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正是汉书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两颗冰心相碰,明亮见底,一下子就成了深交的“老朋友”。

借助现代化通讯工具,他无论到天涯海角,都天天发来微信;我不管忙得不可开交,都天天拜读他的感悟和新作。还相互交流作品,砌磋诗作,共习国学,探访佛道,抛掷唱酬。偶然相见,更是亲如兄弟,胜似同窗,谈诗、说画、习字、读史等等无所不谈,真得益匪浅,其乐无穷。

如此读林之源,已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情谊和真切。正是“明代王艮《勉仁方书壁示诸生》说得好”朋之来也,予日乐之,其未来也,予日望之”。

据了解,林之源先生,字半溪,号石门山樵、冷香居士,浙江温州人,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曾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教师。他曾被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馆刊《中华书画家》大型刊物聘为特邀编审,他不是公务员,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破格聘为文史馆员。

他生于儒医世家,幼时天资聪颖,好读书,喜临池;及长学诗书、习字画,而且兼攻金石。后移居上海十数载,广交四方名流。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长期以来,他以“先做人,后做事”为座右铭。以智慧来处理锁事、以慈悲来对待世人,以勤勉、谨慎、恭敬、谦虚、宽容的态度去探索国画的黑白效果,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大自然的感悟,努力探索在创作作品中,能够产生感动他人水墨语言。

早年,他带着求学之心,曾游学东瀛,继赴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台北等地,以书画会友。后放弃上海的优越生活,只身单影,闲云野鹤般周游祖国名山大川。

“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他深感知识宝贵,于是锁定山水如画的广西资源县,在资水之滨,清幽之谷,结庐而居,名之曰“冷香”。林先生隐居山林,长达十年。在这十年中,林之源先生,非常珍惜时光,对中国经、史、子、集作了选读,对《昭明文选》、《古文观之》作了学习的批注。知识长进了,并把学到的知识,日复一日,与人、与物、与大自然对话。慢慢读懂了山,读懂了水,使书画作品,更加充盈着灵性和灵气,真情和博爱。

功成名就的今天,他不骄不躁,淡薄名利,心平气静,参佛修心,尊道正气。每一天都是他的新起点。可以这样说,林先生是“骏马不劳鞭”、“闻鸡起舞”的典范。从秋冬到春夏,不管剑雨风刀,还是冰天雪地:不管是爬山涉水,还是居家琐事。他每天早、中、晚必有“课”。特别早上六点钟左右,就有“早课”作品“出炉”了。

“学海无涯苦作舟”,林先生却以“学无止境”为乐。他喜欢把每一天的结束,视为“豆号”。即使在画展圆满成功,他仍鼓励自已,这是新的起点。在微信发表的领悟,最后的标点符号,大都是“……”省略号。这是为什么?这是他觉得在“禅路漫漫”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待着他去学习,去领悟。苦也,乐乎!

他说,绘画是门科学,要学好就不能贪徒一夜成名,来不得半点虚假;画也象一座山峰,要达到巅峰,无捷径可走,要不怕艰辛,一步步地攀登。画的风格是自然形成的,是生活、技巧、修养的总和,水到渠成。不能坐在屋子里糊涂乱抹,变戏法、碰大运,初学者少去研究特技为好,老老实实一笔笔去画。

“传世作品,心血凝成。”这是林先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研究的成果。

我问他“六尺斗方之画,需下笔多少次?”他说“笔触不少于万次”。并说,在运笔之中,浓浓淡淡,曲曲直直似是随心所欲,实为倾注心血。画家留下的笔墨,传世的作品,都是心血凝成。人们纵观画幅,可以感受天地的真实,气势磅礴,山河壮丽。人们近看,让你感受到一笔一划人间的温馨,令你愉悦,令你神往。这就是艺术,这就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魅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做为一个中国的国画家,其成家坎坷的命运,影响着他的世界观及艺术创作思想。在绘画作品中,多寄托着对现实生活的爱与恨,对失去的文明,充满着眷恋之情。林先生说,作为山水画的我,在宗法,元代黄公望平淡天真,明代董其昌润泽秀逸的基础上,想通过历朝各家的作品风格学习,走出自己古拙奇特、劲拔荒率的艺术之路,以象征的手法表达其隐逸的寓意。这条路是对是错没有怨言……

其实,林先生已从这条路走出来了。从道家里悟出了:最单纯、最朴素的颜色是黑色和白色,其他颜色皆由其幻化而来。另就美学创作中,也悟出了“知白守黑”、“虚实相生”,“作画要稚拙古朴”等思想。从禅宗聖地,那“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禅学思想,悟出了涂写水墨山水画时,所体现的“虚”、“静”、“朴”、“简”等美学语言。

读这种“虚、静、朴、简”禅路所悟,笔者所见,林先生的画,虚则见实,静中见动,朴里有华,简能见繁。人在画前,如在山中。人至山中,如步瑶池。身在瑶池,还有谁不爱江山乎?得诗一首:

自然世界物林林,润泽蓝田博爱心。

道力禅心尤秘诀,善行德厚玉来寻。

林先生,在研究国学与山水画的关系时,获得一个可喜的成果。即:最美的画中,有浓淡阴阳之分,如果把浓处比作阴,淡处比作阳,而淡的地方有笔墨之阴气,浓的地方有笔墨之阳气,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种阴阳,又化解为阴中之阳又有阴,阳中之阴又有阳的哲理,以此推理出中国画中无限的黑白的哲学思想。

从这个理论出发,林先生进一步读懂中国画与中国特色的密切关系。国画跟人生是一样的,跟中国人的思想又是紧紧的连绵在一起的。从哲学的思维来解释画面是动态的,一方面排斥,另一方面又互补,是一个复杂的观念,不是排斥性的二分法。所以,中国画在沒有光的状态下也是非常美的。林先生找到了新境界,他即席赋诗,表达了自已的喜悦:

多年书画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幻化人生今早悟,一香笔墨随缘来。

都说林之源先生的画,有魂、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举两个例子,和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

且看林先生国画《风乱半山云》,此画,山峰雄峻,林木深深,岚霭缭绕,小桥流水,山翁踏景,白云在半山里拥抱翠林,好一幅桃源美景。令人瑕思的是,“风”从何而来?,怎样乱了半山云?这就是林先生画的奥妙。令观赏者校尽脑汁去思考。细细切脉,寻找作者的心声。这种发问和思考,渐渐地使观赏者透过静静的画幅,看到画里:云在飘,山在动,树在摇,籁在咏,人在笑。从而感受到自己已进入画中,在浩缈的大自然之中呵护疆域,美化大山。林之源先生的画就是如此美妙。拜读,令我为之一震,诗兴大发,题《风乱半山云》:

风乱半山云,如横百万军。

峰林旗鼓动,乐了鶴须君。

又且看,《老鹰》一作,林先生独树一帜的山水画,是无可非议的,但林先生的花鸟人物之作,也是炉火纯青的。《老鹰》就是他的花鸟画代表作。在林先生笔下的“老鹰”,不仅栩栩如生,而构图独特,鹰铁翅劲展,欲摇扶直上,搏击长空,但又回首一望,火眼金睛盯着地面什么东西……观赏至此,人们不觉要问,老鹰为何不昂首飞空?画家林之源先生,为什么伏笔?或向人们揭示什么?一连串的发问,正说明了林先生的画里有话,话里有魂。魂是何物,靠读者发掘。这就是林之源笔魂所在。读后,我发掘的主题是:

鼓翅击长空,缘何回首注?

莫非有约鹏,联手抓仓鼠。

南宁钢笔画家苏发辉先生,发掘画意,又从另一角度,确立一个新主题:

凌云展翅斗雄魁,火眼金睛胜虎威。

捕猎高手仙亦赞,苍穹称霸舍其谁?

林之源先生的画中画,画中情,画中意太丰富了。弦外之音也太美妙了。说他是成功的、称林之源先生为中国著名画家不为过。

记得,在读林之源之画中,我曾发表了这样的点赞:似静,静中有动,动人心弦。似冷,冷中有热,热闹非凡。似镜,镜中有画,画传心声。似玉,玉中无瑕,霞光万丈。似佛,佛尊有我,我心有佛。纯净,美哉!

近年来,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林先生作品评论时,都比较客观、中肯地给予定论。意见较为集中的是:

“划时代人物”。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七日,北京大学燕南园六十三号(原马寅初讲习堂)迎来了林之源为一百位北大教授讲述《生活与艺术》课,此次讲座,层次清楚,论述明确,铺叙精当,思辨清晰,把生活与艺术融会贯通,课间讲座气脉连络,前后纵收自如,掌声一片,老教授们为之振奋,听后意境清新,众说讲座言辞清丽,刻画细致,情致绵绵,是北大讲座中划时代的人物。

“林氏山水”。二零一四年林先生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的《禅路漫漫》画展中,各地反响强烈。如长沙画展时,原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出席林之源山水画展。全国各大专院校同仁贺诗,及联句祝贺。著名历史学家毛佩琦老师为林先生画展写序,指出林之源先生“他追求恬淡,舍弃繁琐,立意高远游于物外,已经形成自家的林氏山水”。我撰联一副表示祝贺:

独创一家看林氏:

纷飞万燕听心声。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林之源先生书画独具风格,他的诗也同样回味无穷。皆是人间要的好诗。他的诗主要是“古风”。七言古体诗(七古),偶有五言古体诗(五古)。我们知道,古风虽然格律不受限制;但要写好却不容易。林先生不受格律宽松而放松对诗品位的提高。仍把握好激扬顿挫的节奏,字不生僻,词不生造,用韵准确,情景交融,主题鲜明,健康向上。写七古,他已得心应手。每天一两首,已是家常便饭,成了高产诗人。已出版了《冷香诗草》诗集。读林之源,不读林之源的诗,还未箅“读林之源”。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林先生,把握住诗的价值观,用书画家的眼光,审视山与水,事与物,调动诗的灵感。尤如春风放胆吹绿柳,诗响纵情大自然。一首《咏荷》“笔落鸟欢乐,鸟鸣菊荷开。花开香横溢,香引惠风来。”不仅景色新颖,而且句型别致,上句结拍与下句起字,紧密相联,形似接龙,大有璧合珠联之势奇妙,把荷花盛开,清香横溢,写得淋漓尽致。

林先生的诗情感别样深,每首诗都是有感而发的。例如:林之源先生说,画家当以天地为师,不可拘泥一格,所谓造化在手。真乃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惟诗人而兼画家者,能得个中至致。画成,诗亦成。“画到心画始是画,心画方可山居画。山中若有画中话,心不画时居如画。”“画”字连连入诗,撇开生面,正是“小诗有味似连珠”。

“诗言志,歌永言“。“言志”又是林之源先生放诗一大特点。有,想山中,几般物换,几段依似。“墨在水中游乐哉,笔挥纸上尽开怀。弯弯曲曲随心去,淡淡浓浓着意来。”看,寄兴时。莫因无月意阑珊。“白云深处洗山峰,几树寒梅带雪红。院落更深禅寂静,霜花无数染晚钟”。数,十载里,曾记否?独在天涯!“常忆资江隐士家,

山谷百卉自横斜。冷梅长忆当时事,前欠清香后欠花”等等。林之源先生的“诗言志”之范例,举不胜举。

林之源先生说,一个山水画家,必须深入名山大川,观察大自然之精神面貌,扩展视野,增强感受,提高人与自然之意境,丰富国画笔墨的大小技巧。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不可缺一。林先生如是说,,也如此做了。是啊!祖国央央,江山万里,要多娇有多娇,要多美有多美。纵笔长卷雄伟壮观,裁剪特写个性美妙。真乃是,在禅路漫漫中,林之源先生,一步十画,步步为诗:

欲问水彩笔中线,长短粗细谁衡量?

画中物境一观在,似幻似真涂万相。

春秋冬夏墨一池,万种柔情赋千诗。

清风竹影月下煮,又恐相思梅香迟。

老夫常问笔上线,水墨何苦禅心田。

非水非山明心智,画里画外两重天。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的过程就是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没有感知生活的基础就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创作便成了“无源之水”。在国画水墨艺术的语言里体会出天、地、人对话的情趣,同时从水墨的韵律中感悟到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

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

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林之源先生,诗书画印作品,用中国水墨语言生动体现着一种国学精神,此技法,师从古人却亦步亦趋,锤炼出自我的绘画语言和风格,以学术为本,不欺世、不媚俗,敢教令人耳目一新。不谓何种熏陶,必须扎深扎牢汉学根基。“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林之源先生说得好,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要善读诗书,敢渡学海,勇攀书山。在百忙中,不忘抽暇创作,常有感事赋世,唱酬赠答,陶冶情操,修心养性。在人生道路上,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岁月冷暖溯人间,踏出一条深深的历史轨迹:编织一幅靓靓的锦绣春天。读林之源,诗一首,与林之源先生共勉。

国学悠悠壮骋怀,禅声迭迭令心开。

做人款款遵于德,缘墨馨馨画自来。(2015年2月19日于荷城)

相关文章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张渊崧书法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张渊崧书法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张渊崧,1940年2月生于陕西大荔县,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特级书法师、一级美术师、一级作家。政协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院院士、中华名人、十大国宝级艺术家、中国馆藏级艺术家、中南海特聘艺术家。被国家文化艺术评选委员会授予“国家文化艺术家”。又被国学文化艺术中心授矛“国家文化艺术最高成就奖”。10年来多次获国际国内艺术奖项。出版画册80多册,推动文化艺术交流繁荣。又被中国人民文艺家学...

    155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郎世宁笔下的狗像个干巴巴的说明书[图文]
    郎世宁笔下的狗像个干巴巴的说明书[图文]

    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唐 周肪 簪花仕女图宫乐图宋 王居正 纺车图在畜牧时代,牧犬能帮主人守卫人的住地,夜间看守营地的畜群,白天随畜群走动,时刻围护牲畜的安全,免遭兽类的危害。岩画中,便有描绘犬与人们生活中的关系,在传世的古代绘画传世名作中,也不乏此类题材,如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的宠物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唐人宫乐图》、宋代王居正《纺车图》等。现任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的常...

    129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倪欣彦——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水墨[图文]
    倪欣彦——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水墨[图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中国书画艺术是心性的展现,当今书画领域,艺术思想活跃,名家层出不穷,有重传统的、有重创新的,对中国书画进行多种解读和尝试。九零后书画家倪欣彦,生于北京,文化世家,自幼学习书画,近年来他的诗、书、画逐渐引起业内关注。倪欣彦的绘画作品温润恬厚,苍润华滋,风格明显,具体表现在对传统文脉的继承和当代文化语境下对审美的艺术取向,这表明书画家本人的艺术自觉性和审美思维方式。中华文...

    62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施云翔艺术作品欣赏 [图文]
    “党旗飘飘”七一专辑:施云翔艺术作品欣赏 [图文]

    艺术简介:施云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原四川峨眉画院副院长,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施云翔青绿彩墨山水画专项研修班导师,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特聘教授,《中国艺术家》杂志副主编,大风堂画学研究会会长。施云翔近作【学术成就】其近年编著的《中国画学谱·云雾山水卷》、《山水画导学范本》、《山水技法丛书》等先后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江...

    40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论王晓银彩墨艺术学术性[图文]
    论王晓银彩墨艺术学术性[图文]

    王晓银,1965年生,当代著名人物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甘肃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夕阳、晨曦、戈壁、大漠、骆驼、草原、村庄……一幅幅颇具张力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思索,营造了意趣盎然、格调高雅、色彩夺目、意境悠远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彩墨骆驼创始人、著名画家王晓银先生的作品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细观其作品,发现其骆...

    75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大千画派:“门徒三千” 个个画功一流[图文]
    大千画派:“门徒三千” 个个画功一流[图文]

    叶浅予先生曾有诗曰:“大风门下士,画迹遍寰中。”这里的“大风”指的就是张大千和其二哥张善子两人共用的堂号--“大风堂”。当年张大千居住在上海法租界西门路169号的时候,曾收藏了一幅明人张大风的《诸葛武侯像》。张善子一向崇拜汉高祖刘邦,尤其喜欢那首《大风歌》,所以兄弟两人一致同意用“大风堂”作为画室之名。所以后来两人开堂收徒,传道授艺,所有男女弟子们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大风堂”具体有多少门人...

    107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在三件拍品中窥探疫情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图文]
    在三件拍品中窥探疫情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图文]

    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正在进行中,上海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以“全球艺场,上海时间”为主题,举办第二届活动。疫情之下,2020年的艺术品市场到底受多大影响?由于一个年度词汇“不确定性”,我们不妨分时间段来分析一下影响有多大。2020年三四月间,全球所有的春季拍卖被一再推迟举办,疫情面前,艺术需求只能被搁置。2020年6月底,纽约苏富比首次试水线上艺术品拍卖,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在中国,...

    145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设计生命:一场人类与非人类间[图文]
    设计生命:一场人类与非人类间[图文]

    以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于2019年二月到四月所举办的展览:《设计生命》(la fabrique du vi-vant/ designing the living,2019)为主要写作对象,记录一下所见闻的围绕生物设计/生物艺术/生物骇客方面的实践,与由此而来的初步反思。《设计生命》(la fabrique du vi-vant/ designing the living,2019)我想在这篇文...

    111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宋代学子图鉴:古人的教育观[图文]
    宋代学子图鉴:古人的教育观[图文]

    明代徐有贞曾说:“宋有天下三百载,视汉唐疆域之广不及,而人才之盛过之。”在宋代“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下,人们从孩童时候起,不论男女都可以接受儒家教育,官办和私人教育机构蓬勃发展,也使宋代成为进士数量最多的朝代。书院的繁荣,为思想的创新和传播提供了重要场所,借助于书院,程朱理学建立并发展起来。然而,自南宋后期确立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氛围开始从开放走向内敛,特别是理学中对女性贞节...

    154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生死劫难下,那个温柔而坚韧的女画家[图文]
    生死劫难下,那个温柔而坚韧的女画家[图文]

    陈君慧夫人像风起云涌、离乱动荡,是今天我们对民国时期的一个印象,但中国女性绘画发展的高峰也恰恰出现在这一时期——民国时期的女画家们,出身不同,性格各异,人生经历、绘画风格更是各有千秋,但她们都以绘画表现了对世界与自我的关注,获得了生命的延展以及感情升华,她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熠熠生辉。本文主人公——方君璧就是其中夺目的一颗。从方家十一妹到巴黎女画家...

    192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素心寄写澄明境——王界山[图文]
    素心寄写澄明境——王界山[图文]

    王界山,1963年3月生于山东省青州市。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现任空军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军美术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画导师工作室高级研修班导师,曾为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代表,第八次、第十次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曾获第三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全军文化艺术工...

    83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画家赵英斌
    献礼建党100周年优秀作品选——画家赵英斌

    【艺术简历】赵英斌,河北省晋州市人。天津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天津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广州私立华联大学美术设计系教授,现广州白石书院院长。出版有艺术理论专著《画余论画》,艺术专著《中国写意人物画技法》《中国写意人物画范图》《速写》《速写基础与实训》《风景写生基础与实训》等。花鸟篇山水篇人物篇...

    191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狠利的市场渐行渐远[图文]
    狠利的市场渐行渐远[图文]

    上海嘉禾2015春拍拍品观点:成熟的市场应当是日常的、自然的状态记者王珂核心提示|去年持续至今的艺术品拍卖调整期并未结束。2015春拍季,虽有过亿元拍品提振市场信心,但多位市场观察人士表示:调整仍在继续,高潮远未到来。盘整大势下,沪上艺术品市场始终活跃而稳定,业内人士解析个中原因,或可映射初级市场问题所在。行情市场回暖,调整持续嘉德大...

    65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浅谈“康乾盛世”的精妙殿本[图文]
    浅谈“康乾盛世”的精妙殿本[图文]

    “康乾盛世”之下,经济相对发达,圣祖、高宗又重视文教,故可以不惜财力来刻书,殿本校对严格,纸精墨妙,装帧考究,具有鲜明的宫廷特色,成为中国印刷史上的浓重一笔。中国古代刻书可分为官刻、坊刻和私刻三大系统。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明宗敕令国子监雕印“九经三传”,史称“五代监本”,被视为官刻之始。此后,官刻在历代刻书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官刻,尤其是中央政府主持的刻书,往往会令官员精加校勘,慎选手...

    91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从满是题跋《富春山居图》子明卷看乾隆的艺术眼光[图文]
    从满是题跋《富春山居图》子明卷看乾隆的艺术眼光[图文]

    《富春山居图》子明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原标题:从满是题跋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看乾隆的艺术日记与眼光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中国绘画史上是极为重要的,它对文人画笔墨要求的影响极其深远。《富春山居图》的一段段传奇故事,也成为了这幅画卷的魅力所在。其中,尤其是乾隆与《富春山居图》真赝两卷的那段往事。《富春山居图》的子明卷(赝本)与无用师卷(真本)同为其所得,子明卷却为乾隆所珍爱,可谓...

    125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