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当代中国油画的价值追求

时间 : 03-10 投稿人 : 姚姚 点击 :

当代中国油画的价值追求

——以第12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为例

孔繁明

作为传统架上绘画的一种,油画在摄影术问世之后,其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就不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甚至否定。在西方油画经历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风格嬗变之后而日渐式微的当下,中国油画却依旧能够在现实主义框架下不断变化与发展,这其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命题。但在今天这个图像时代,凭借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图像生成与传播的自我、快捷,又使油画的图像价值遭遇了新的挑战,加之当代艺术的勃兴,油画还需要面对当下多元价值观的考量,因此基于其本体审美系统的创意性表达在当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国油画家们只有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创作理念,通过优秀的创作体现油画经得起艺术史梳理和选择的艺术价值。本文试以“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油画作品展”为例,从多个维度去研究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理念的多元更新以及由此体现的价值追求。

现实关注的多元化倾向

纵观“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油画作品展”,众多画家创作的作品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全方位多视角关注,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基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艺术画卷。其中有对近几年来国家发展、社会变革重大主题的艺术表现,也有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图像再现,更有通过平民化视角对社会变革的艺术观照。同样是反映现实社会,本届画展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倾向更为多元化,反思与忧患意识体现了画家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也从另一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和谐文明生活的真切呼唤。这些作品关注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困境,在相关的油画作品中以鲜明的主题呈现,引发人们的思考。

闫平的《小鱼儿是自由的》虽然延续了作者惯常的艺术风格和题材选择,但两个戏剧演员闲暇时对鱼缸中小鱼的关注,可以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由”对于人生与现实的意义,反思自身的生存状态。李家顺的《工业时代之“雾霾”》在灰黑色调的画面中数幢高楼矗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几年困扰大众的“雾霾”天气的艺术情境,以油画的形式关注了工业时代的环境问题。类似的作品还有王小双的《霾都》、王风华的《霾》等。池颖红的《空间物语之八》以一个罗网中的大鸟形象,突出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生命主题。比之以手机为标签体现当代时尚生活的那些作品,刘悦的《手机围城》则以一种梦幻般的画面情境,对人们在信息化时代产生的电子产品和网络信息依赖以及其负面影响进行了反思。

这类油画作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益宣传画,它更多偏重于画家的自我感受和个性化思考,注重运用油画的本体语言达成图像价值,而不仅仅是某种观念的简单图解。对现实关注的多元化倾向是现实主义油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也呼唤更多能够深度反映社会现实的精品力作来触动人心,启迪民智,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体现油画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从他者关注向自身写照的迁移

在许多作品中,油画家的创作指向体现的是一种他者关注,也就是以别人的生活,远处的风景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题材。由于一些画家深入生活与感悟对象的不足,这种关注有时候会仅仅是浮光掠影式的表象写照,作品也会因为缺少真情实感而显得苍白虚假。总以为好风景在远方,而对真实的自我和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这是一个艺术家艺术感悟力不足的表现。遍览中外美术史,不难见到画家表现个人生活的经典力作,这样的作品表现对象离画家最近,基本在他的朋友圈之内,或者就是画家本人与他的亲人。因此画家是以日常感受形成的审美体验为基础,创作时常常是情动于衷、驾轻就熟,并且时代特征同样可以在个体生活情景中得到体现,这样的作品往往更能让人感受到源于画家自身的生命意识和艺术感觉。

画室是画家精神家园的寄托之所,作为自身生活的写照,檀梓栋的《画室人体课》从俯视的角度呈现了一个画室较为整体的状态,浓郁的艺术氛围或许激发的是人们对艺术的认同意识和对审美之境的向往。张超的《画室姑娘》在一个特写视角下,将一位姑娘创作时的专注投入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精神气质。张树海的《追梦》中4个画家躺卧在画室的地铺上,虽然没有舒适的物质条件,但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他们辛苦付出着,可见艺术对艺术爱好者非同一般的感召力。戴平均、戴双清的《临界·体温》则从画家的画室中走出,以自己难忘的一段生活经历为题材,表现了自己和亲人一起面对困难时的心路历程,这里既有亲情的温暖也有生命的坚韧。

但这类题材的表现要注意避免过度的自恋与封闭,在表现自我的时候切忌无病呻吟,缺少生活的厚度与精神的高度。自身写照的价值来之于画家本人思想与情感的底蕴,他的精神境界决定了这类作品的品位和价值高低。

人文关怀突出文化价值的弘扬

人文底蕴对油画作品的价值形成非常重要,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史总是与文化发展密不可分的,油画创作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能够进一步提升民族的自信心与凝聚力,这对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画展中有多幅作品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主题,塑造了一批文化人的生动形象。何红舟的《桥上的风景》将历史的镜头推移至林风眠、吴大羽、林文铮3位文化名人的海外留学岁月,人在异邦身着洋装的青年才俊们神情坚毅,凝神远望的目光仿佛穿越了历史的烟尘,看到了近百年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历程。它仿佛要将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艺术与人生的变幻风景以富有象征意义的一座桥梁连缀起来。郑金岩的《徐渭——墨魂》用洒脱写意的笔法,在空灵而不失厚度的背景下凸显了一代大师富有个性张力的心灵世界。耿牧的《敦煌魂》塑造了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文化学者群像。谷钢的《孔子东游》让一代圣人以一位蔼然师长的形象回归大众的精神视域。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华夏子孙的精神基因,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不可或缺的要素,油画创作对文化人物和文化遗产的青睐体现的是一种民族自信和基于信仰建构的价值认同。

小视角之于大时代的巧妙立意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油画在宏大叙事方面的表现力也许不及文学、影视等文艺形式,如果一味追求全景化描绘可能既耗时费力又差强人意。但油画创作完全可以通过巧妙的立意,以这个时代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为切入点进行个性化表现,让手中的画笔得以从小视角来审察大时代,这也许更显其独特的价值。

作为个体的人都具有其生活时代的特征,王汉英的《梯》、李波的《静夜·三》、李罗的《亲爱的,情人节快乐!》等作品所表现的市井人物的寻常形象往往就是一个大时代的生动缩影。李欣欣的《童年的故事》不但勾起了人们的童年记忆,更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引发人们关于时代发展的深层思考,赋予了静物画以人文意义,逼真的画面、巧妙的构图、物品的选择等体现了油画因精湛技艺而具有的艺术感染力。与此类似的还有李崇君的《曙光在前》等作品。李厚岑的《构筑梦想》则通过对二十几只建造工人使用的小桶的描绘,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通过辛勤劳动为实现人生梦想而付出的劳动,还能让人想到我国城乡面貌变化的日新月异。这些作品没有仅仅停留于技术层面的逼真再现,而是将小物件与大时代巧妙关联,使它们因为时代意义的赋予而更具人文价值。

本次画展中有一些小幅绘画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它们的出现是对所谓展厅效果的一种反拨,也反映出画展对作品本身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更为看重。静物画和风景画在本届全国美展中所占份额较小,但一些作品也因为巧妙的构思而具有了表现大时代的社会意义。

油画本体美的呈现

油画在图像时代的本体美应该是其重要的价值追求,因为这是它特立于其他海量图像之上的优势所在。油画的构图、造型、色彩这些基础性的审美元素,还有格调、品位、美感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凡此种种都是油画本体美的构成要素,这种本体美哪怕是在画一个最普通的物品时,也可能因为独具匠心技艺精湛的艺术表现而具有不同于一般图像的审美价值。

一些画家自觉地从对主题的图解转向对绘画形式与内涵之美的寻求,讲求作品本身的审美品位,这也正是油画在图像时代的重要价值体现。中国油画家们一直在自己的创作中积极探索更为丰富的油画语言,以富有创意的手法给人以新的审美感受。王芳芳的《社戏》笔法写意,用概括灵动的色块营造了民间文艺活动的欢乐气氛。于小冬的《燃灯节》通过对光影、氛围以及人物神情的细腻描绘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虔诚与纯净。吴仕华的《吉祥家园》借鉴了中国民间绘画的一些表现手法,将主题通过众多的人物活动铺展开来,富有世俗情趣。付胜辉的《安琪在中国》虽然表现的是现代主题,却在借助古典写实手法凝练一种唯美恬淡的格调之美。

来源的《寂静与光1》、路昊的《梦回巴黎》、徐紫迪的《音乐课》等人物画作品在用古典技法表现当代人物时,都在模特的选择、情境的营造等方面力图通过油画的本体语言体现超越于一般图像的品位与格调。赵九杰的《供养》运用了类似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大写意手法,随性的线条与色彩仿佛意在唤起人们对那些被岁月尘封了的人物与故事的记忆。程林新的《甫田初实》整个画面格调质朴意境悠远,使自然情境中的无言大美具有了不同一般的人文气息。

在恶俗图像泛滥的当下,需要优秀的绘画作品来提升人们对图像阅读的基本认知和审美品位。当代中国油画的整体风貌反映了画家们对油画本体美积极深入的追求,它对人们审美品位的引导提升也是其重要的当下价值,这种提升必将对聚集社会正能量起到促进作用。

保守停滞与同质化对价值的消减

当代中国油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作观念的保守停滞以及作品因为缺少创新表现出的同质化。专家质疑“这次筛选时看到太多沙发上的美女,或者描绘吃早餐的画作。难道广袤的生活,只有这有限的题材可画?”题材的雷同仅仅是当代中国油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本届油画展的部分作品在创作观念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画照片,停留于事物的表象,忽视油画创作的本体美。比如对主题理解的肤浅,讲表现民族文化就去画与戏剧有关的题材,而无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缺少对民族精神命脉的深层认知。也有些画家自我重复,满足于固有的风格,放弃了自己对审美客体的丰富鲜活的感受,使风格沦落为没有精神内涵和价值创造的简单花样。思维的僵化也导致了对题材开掘的欠缺,比如风景画,神州大地河山大好,大美风景在本次展览中却鲜有出色的表现。甚至一些画作的名称也是从别的文艺作品那里直接拿来,这也反映出画家人文素质的欠缺。

图像时代,对图像阅读的快餐化并不有利于一个人审美能力的提高,大众审美趣味的庸俗化更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审美品位低下。油画在新时代要有用优秀作品提升大众审美品位的社会担当,中国油画要实现其价值,需要画家们的不断努力,关注时代的发展,善于在多变的社会生活中发现有意义的题材,触发创作的灵感,用富有创意的作品来体现画家的精神追求,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实现自我的价值,凸显油画的社会价值与艺术魅力。

相关文章

  • 从董其昌到王时敏 明末清初画坛的相袭[图文]
    从董其昌到王时敏 明末清初画坛的相袭[图文]

    在董其昌的眼里,王衡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董其昌说:“辰玉虽不沾沾论书,乃眼白一世,鲜所许可。”由此可见,新科榜眼王衡是高傲之人,不喜与俗人交往。王衡也是一位书法家,董其昌评论说:“其天骨既尔秀绝,而盘旋唐晋间,工力兼至。或以为学苏子瞻,子瞻实不能尽辰玉也。右军灵和,大令俊轶,于吴光启此刻见之,而传以学宪之遗迹,王方庆《宝章录》千秋竞爽矣。”王衡家在娄东,属于苏州府管辖,而苏州画家与松江画家在绘画理...

    44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黄永玉:中西结合不是创新 只是个天大的笑话[图文]
    黄永玉:中西结合不是创新 只是个天大的笑话[图文]

    工作中的黄永玉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懂啊!”毕加索问他:“你听过鸟叫吗?”那个人说:“听过,好听呀!”“你懂吗?”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艺术是有层次的。层次是什么呢?是从懂到不懂。有的画是画给画家看的,有的画是画给懂画的人看的,真是这样的,因为懂不是最高的标准,懂还有很多层次、很多讲究。因为我这个人不是正式学院毕业出来受过很好的教育的人,我就是个打野食的,所以我的胃口就比较好,什...

    26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赵辉廷书法的稚拙与情真[图文]
    赵辉廷书法的稚拙与情真[图文]

    赵辉廷作品(局部)赵辉廷在我与赵辉廷20余年清淡如水的交往中,我给他总结了八个字:“稚拙情真,大气自然。”说的是其人,也是其书法艺术。人的一生中,老师十分重要。赵辉廷在读小学时,启蒙老师字写得好,也鼓励学生们习字。赵辉廷的书法爱好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1985年,对赵辉廷来说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这年4月,他有幸认识了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吴丈蜀先生,经其指点迷津,渐入...

    182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村民上交西周石斧获奖100元遭吐槽[图文]
    村民上交西周石斧获奖100元遭吐槽[图文]

    丹凤的李磊将捡到的战国时期楚国青铜剑送到了县文化执法大队 实习记者 陈永辉 摄  11月5日,宝鸡市政府为护宝有功的魏家崖村村民魏炳祥等人颁发荣誉证书并奖励1万元 华商报记者 周金柱 摄前不久,我省接二连三发生村民捡到文物上交的正能量事件,但却因为奖励金额过低受到网络吐槽(《华商报》11月15日A6版也进行过报道)。周艳涛此事引起了我省有关领导高度重视,昨日,华商报记者获悉,我省将出台群众依...

    19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孟云飞:弘一法师的艺术与人生[图文]
    孟云飞:弘一法师的艺术与人生[图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经久不衰的歌曲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叔同。他的“问君此去几时还?”仿佛成了关于自我的疑问。一、生平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谱名文涛,幼名成蹊...

    1777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中国当代小虾王曹敏——灵动传神 清秀优雅[图文]
    中国当代小虾王曹敏——灵动传神 清秀优雅[图文]

    齐派传人曹敏曹敏,女,1977年3月16日出生于辽宁,现在居住北京。 国家一级美术师、世界华人书画院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华夏画院理事、 彭书民艺术馆馆长。著名青年齐派国画家、著名书画文物拍卖师,素有“中国当代小虾王之称”。早年学习油画,后跟随齐派著名国画大师彭书民学习国画、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幼就显现出极强的绘画天赋、在全市小学生绘画比赛中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172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美术馆该如何更好地活化馆藏?[图文]
    美术馆该如何更好地活化馆藏?[图文]

    中华艺术宫“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览现场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名单的通知》,评选出2021年度的优秀项目共10个。至此,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10年。这10年,超百家美术馆参与,共推出美术馆馆藏精品展览项目近300个,展出馆藏精品超过3万件,观众总量仅线下就...

    157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汉代的年味儿[图文]
    汉代的年味儿[图文]

    当今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肇始于汉代。秦代及西汉初年是以农历十月为岁首的,而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了《太初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官方历法。《太初历》认定正月为岁首,正月一日为“正月旦”,史载:姓等奏不能为算,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减,以造汉《太初历》。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可、酒泉侯宜君、侍郎尊及与民间治历者,凡二十余人,方士唐都、巴郡落下闳与焉。…...

    10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瑞雪辞旧岁·暖阳迎新春——当代艺术名家贺岁篇[图文]
    瑞雪辞旧岁·暖阳迎新春——当代艺术名家贺岁篇[图文]

    画家王定锁祝全国人民新春快乐【艺术简历】王定锁,山西盂县芝角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重彩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山西省阳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现代工笔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毕业于山西平定师范、太原工业大学。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重彩高研班。2016年获国家艺术基金 “敦煌美术创作人才培养项目”资助。《唐人诗意琵琶行》艺术成就:国画《寻梦敦煌.对...

    122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图文]
    文艺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表达[图文]

    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把文化提到如此的高度,把文化置于立国之本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艺本来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并且以审美的方式积淀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当文化自信被赋予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时,它理应得到文艺化的表达,在这种表达中,文艺又自觉地...

    89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2017投资理财机遇多艺术收藏坚持抓精品[图文]
    2017投资理财机遇多艺术收藏坚持抓精品[图文]

    罗聘1775年作《潇湘图》,北京保利2016秋拍会获价977.5万元鸡年春节之后,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投资理财市场,也是如此。猴年的市场中,除了大宗商品一枝独秀,股票、基金走势、银行理财产品、艺术品收益率均不尽如人意,黄金与债券去年年末走跌被打回了“原点”。但专业人士提示投资者,所谓的“低点”正是机会所在,A股市场面临系统性的“慢牛”反弹机会,且符合价值投资的“审美标准”;收藏品市场则坚持...

    172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胸中有大情 笔下出意境——访著名山水画家金吉庆先生[图文]
    胸中有大情 笔下出意境——访著名山水画家金吉庆先生[图文]

    著名山水画家金吉庆著名山水画家金吉庆先生的家中,处处洋溢着一种“祥和与朴实”,这里不仅仅是指他的相貌和善、语言随和、神态慈祥所带给人们的感受,更是通过他的笔情墨韵使观者的空灵意象穿梭于其质朴的画作之中。在金吉庆先生的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本质与其象征意境相互协调、完善得极为和谐,浑然天成。众所周知,中国画内涵所注重的是在有机结合的整体美中所体现的祥和的意境与朴实的生命活力。金吉庆先生的画作,...

    34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性灵之美——林娜作品赏析[图文]
    性灵之美——林娜作品赏析[图文]

    林娜万物皆有灵性。在中国画创作中,艺术家应当由关注对象的表象世界渐渐转向其内在生命力与本质的追求,去体悟表达对象的内在灵韵,最终发生机于胸臆,启真趣于物理。当然,这个过程首先是要抓住物像的表征,以此去诱发艺术家内心的精神生命力;它需要在观察、写生、创作的过程中反复揣摩与理解,方可达到。这个过程受到艺术家自身的性格、人文修养的影响与限制,所呈现的结果也因人而异。 林娜作品中的生...

    183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佛像画家慧馨居士笔下的“佛国胜境”[图文]
    佛像画家慧馨居士笔下的“佛国胜境”[图文]

    慧馨,原名隗兰花,法名仁华,佛教绘画艺术家和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生于祖冲之故乡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慧馨少时即喜绘事,人物、花鸟、山水皆有涉猎。遍临历代壁画及释道绘画,方知古人高深造诣和精巧细腻的画技,15岁时皈依佛门,拜能行法师门下法号仁华,此后,潜心于佛法,广行菩萨道,在诸位老师的教诲下,知法像有净化心灵,开启众生心灵智慧之功用,后专攻释道绘画,其作品传统功力深厚,法像庄严,体现了佛法与工笔...

    93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笔墨的情感世界——王春生[图文]
    笔墨的情感世界——王春生[图文]

    王春生,现居青岛。曾任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在青岛、广州、台北、澳门、巴黎、汉城等地举办个人画展。竹林98x98cm(文/薛原)沉静、典雅中蕴含着睿智与淡泊;宁谧中闪烁着无数灵动与纯真的生机韵趣。观其画似能觉出其情致的淡远与青涩;审其境知感于其意味的从容与含蓄;徜徉品味她作品中的人物、花鸟、书法……在笔墨与水韵的和谐中,似觉陌生却又感相识、熟...

    95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