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 1992年
不负韶华 2022年
耄耋正盛年·画家张有研究
李人毅
在近现代的画家们,有一种值得研究的生态,他们的艺术旺盛期往往从花甲开始,在六十岁到八十岁以后,成为创作的“黄金时代”,齐白石和张大千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
始于花甲的青春期,标识着艺术家们历久弥坚的生态。
耄耋正盛年,在当代画家中更不乏其人,就不一一例举了。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往往大成于退休之后,而且在山水花鸟和人物画领域都大有人在。辽宁画家张有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新路 1964年
新路 (局部1)
新路 (局部2)
新路 (局部3)
1、优秀出版家,为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
与众不同的是,张有是人物、花鸟与山水画并驾齐驱的丹青多面手。
张有的艺术生涯起点很高,他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因毕业创作国画《新路》反响强烈,于1964年进入了辽宁美术出版社当编辑,一直工作到1998年退休。他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谦和儒雅为人风范、精行俭德的处世修为,影响、培养和扶植了一代又一代画家,成为把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出版事业的优秀的出版家。
王春珍像 1963年
饲养员 1963年
春 1980年
高粱叶子青又青 2009年
高粱叶子青又青 (局部1)
高粱叶子青又青( 局部2)
甘为他人做嫁衣,使美术编辑成为了一名业余创作者,张有的主题画创作却一直延续着。从1963年画《王春珍像》《饲养员》等系列写生,为画《新路》搜集素材起,到1980年的工笔人物画《春》和大型抗战主题画《高粱叶子青又青》等作品,都在画坛上很有影响力。但毕竟这断断续续的创作,使人意犹未尽,真正开启新征程是1998年退休后的厚积薄发,他把家国情怀注入笔端,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月初升 2005年
月初升( 局部1)
月初升( 局部2)
月初升( 局部3)
2005年的《月初升》一画,以静雅恬淡而又浓烈醇厚的生活气息,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画中的年轻的乡邻们伴着初升的月亮在村头翩翩起舞,徜徉在温馨而甜美的“农家乐”氛围之中。以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肢体语言和隽永的艺术风格,为一个时代的生活印痕留下了丹青记忆。
这幅作品从主题立意到构图,艺术语言和表现技法,从画面疏密关系和线性造型和恰到好处的渲染,凸显的作者捕捉生活瞬间的艺术灵性和以笔写心的创作能力。
托起明天的太阳 2008年
托起明天的太阳 (局部)
甲午黄海之殇 2014年
甲午黄海之殇(局部1)
甲午黄海之殇 (局部2)
甲午黄海之殇(局部3)
2、怀着可贵的历史责任感,不断推出大型主题画佳构
张有先生怀着艺术家的社会担当,肩负着可贵的历史责任感,不断地探索大型主题性绘画创作,其中《托起明天的太阳》《甲午黄海之殇》《共和国的骄傲》等作品,成为当今画坛记录现实生活,关注重大历史事件,讴歌时代英模的新收获,在各项大展中引起广泛的关注。
《甲午黄海之殇》一画创作于2014年,刻画了海战中一群同仇敌忾、视死如归的中国海军的群像。在画家笔下,勇士们如铁壁铜墙屹立在天地间,彰显不朽的民族精神。这是一幅高两米,长五米多,是可以载入国家美术史册的重大题材历史画作。此时画家张有已经76岁了,对于如此重大题材和超大的规模,画起来并不觉得吃力,可见身体好是艺术盛年的保障。
辽沈大地一九四八 2018年.
辽沈大地一九四八 (局部1)
辽沈大地一九四八 (局部2)
辽沈大地一九四八 (局部3)
《辽沈大地一九四八》是2018年为纪念辽沈战役70周年而创作的鸿篇巨制,这幅历史画场面宏大、时空高远,刻画了指挥作战的指挥员,冲锋陷阵的战斗,支援前线作战的老百姓和缴械投降的敌军等众多场面,全景式的记录辽沈战役的国画新作。当年作者刚十岁,亲历了我军向前开进和乡邻支援前线的场面,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难得的生活经历,成为创作的巨大的动力。
共和国的骄傲 2021年
共和国的骄傲 (局部1)
共和国的骄傲 (局部2)
共和国的骄傲(局部3)
共和国的骄傲 (局部4)
《共和国的骄傲》一画是一幅丈二大作,创作于疫情中的2021年,画家已年过八旬了,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钟南山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红色的背景庄重热烈,笔墨语言遒劲深沉,使光耀当代的九位共和国骄子,如丰碑魏巍,并走向了艺术的永恒。
这一幅幅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主题画的新作,以准确的造型能力,娴熟的绘画技法,生动的笔墨关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是崇高精神的象征,有着鲜明的现实影响和深远学术价值。
小丫
英雄颂 2020年
正义的审判 2015年
在当代,也就在我们身边,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以及剪纸、民间艺术等领域里,有许多像张有这样的老艺术家们,默默耕耘着,引领、标识和感动着我们,扎扎实实走好脚下的路。
是的,不懈的精神追求和久蓄的创作实力及健康的体魄,是那些能够走进耄耋盛年的艺术家们,能够延续青春期可以解读的人生密码。
2023年3月于北京
(李人毅 作家、画家、美术评论家,原《美术》主编助理、编委,现人民美术网总编)
张有近照
张有,1938年生,吉林省怀德县人。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辽宁美术出版社编审(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美书画院院长、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顾问。
所编图书有多部获国家级大奖,并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颁发的连环画工作者荣誉奖和优秀编辑荣誉奖。1964年毕业创作《新路》参加国家对外文委组织的“新中国建设成就展”赴东欧各国展出。
作品曾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四季画展、中国乡村田园画展、关东画派中国画人物画展等多次全国性大展,《月初升》《托起明天的太阳》《高粱叶子青又青》《甲午黄海之殇》《共和国的骄傲》等代表作品气势宏大、主题鲜明,在当代画坛产生重大影响。
园边 1997年
花荫小憩 2001年
秋酣 1989年
秋实 2002年
秋实(局部)
家园秋浓 2022年
秋熟 1997年
秋的乐章
3、浓烈的乡愁和农耕情缘,展现“文化田园”的艺术魅力
张有的工笔田园画作,更令人心醉。《园边》《花荫小憩》等一批主题画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创作了。
在1989年的《秋酣》中,一只熟睡在的小狗,与身边的狗尾巴草笼罩在向日葵下,一轮圆月高挂天上,突出了秋意正酣的氛围。而2002年的《秋实》和2022年的《家院秋浓》等系列作品,图景繁盛饱满,刻画细腻生动,是爱意深沉有着强烈地艺术感染力。那月光下的庄稼、园边的鸡和大鹅、葫芦架下熟睡的小狗……一花一叶,一果一实,都倾注了画家浓烈的乡愁和不解的农耕情缘。
能够让田园风光在笔下生辉,靠的他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表现能力。这批作品既是生活的再现,又是艺术的表达;既是情感的积累,又是境界的提升;让小景致成为大题材,内敛着内涵宏阔的“文化田园”魅力。
在谈起创作体会时,他说:“画我的家乡,画我童年的记忆和感受,画那些让我魂牵梦萦的北方田园景致,这些题材我信手拈来,我享受创作过程,从来不缺少激情,家乡总会给你想要的灵感。”
临江写生 2021年
秋山如霞 2021年
醉翁亭记 2022年
西园雅集 2019年
4、山水与人物相结合,由工细转向写意,彰显耄耋盛年的青春华彩
给予画家灵感的还有这一方的山山水水,张有的山水画创作对我们有着启发性的意义。这就是走进山水中在写生中创作,有时写生就是一幅主题画的创作过程。《临江写生》《秋山如霞》就表现出了令人向往的景致。这批写意山水画,与工笔田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出了画家掌控各种画法的能力。
张有的文学功底厚重,酷爱古典诗词,近年来,他开始探索山水画与人物画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创作了一大批以古代诗文为题材的古典人物画作品。如《醉翁亭记》《西园雅集》《高山流水》等,令人耳目一新。他将绘画风格由严谨细致的工笔画转向洒脱狂放的写意画,其夸张有度的意象造型和飘逸灵动的笔墨变化,体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力,散发出诗意年华的青春气息。对此,我们将另辟专题加以介绍。
张有先生性情平和恬静,外表温和文儒,内敛刚烈倔强,敢于迎难而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他的创作没有任何功利驱使,只为弘扬国魂,我写我心,是一位画家爱国主义情操的真挚倾诉。退休后本该颐养天年,可他偏偏壮志不已,开启了一个更加艰苦的征程,收获累累的硕果。他不张扬,不炒作,不慕虚荣,默默地走进生命历程中的又一个辉煌。
托起人生辉煌的是艺术家的初心,这初心,就是童年的天籁。画家心怀着“土肥水种”的农事耕耘,梦莹着“阴晴雨雪”山野阡陌,他在出版社编辑《农民画报》时,曾自豪地说:“这是直接为中国广大农民服务,意义重大。”
是啊,乡恋入魂牵梦,才能因感恩而崇敬,因痴情而热爱。耕耘在初心的原野,永远与天真童趣相伴,用作品标识年华,让历史铭记生命的价值,这就是画家张有先生,这就是正值耄耋盛年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