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20世纪中国画的改良革新探索源自百年前[图文]

时间 : 03-25 投稿人 : 样样 点击 :

20世纪中国画的改良革新探索源自百年前 | 艺术市场丰子恺《香稻》

中外美术交流的借鉴与融合,对中国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中的主要现象之一。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可以用“留学”来贯穿,它以“留日”为起点,以留欧、留美、留苏相续接,由留学生们带回的从技巧、方法到观念、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新知”,逐步而彻底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美术的生态与格局。

在闭馆维修改造了一年半之久后,于11月18日重新正式对外开放的何香凝美术馆,将与何香凝同时代的艺术家和艺术创作作为考察的对象,推出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天雪等策划的“取借与变革:20世纪前半期美术留学生的中国画探索”展览,展示并研究“在1905~1937年间,有留学日本背景的美术家的中国画改良实践”,探讨美术留学的经验对中国画探索所造成的影响。

“美术留日生”为20世纪中国画改良提供探索与尝试

在展览正式开幕之前,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天雪作了题为《留日画家与中国画改良》的讲座,并于次日主持学术研讨会“借路扶桑:留日画家的中国画改良(1905~1937)”。

据华天雪介绍,“美术留日”通常以1905年黄辅周考入东京美术学校为起点,在1905~1923年达到繁盛,在1919年一战结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高涨起来后,“美术留欧”逐渐盛行,慢慢结束了“美术留日”一花独放的格局,进入二者平行发展期,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后“美术留日”的“戛然中止”。

在1905~1937年间,以东京美术学校为核心的日本近20处美术教育机构接纳了约六百名中国留学生,其中约72人为正式毕业生。中国留日美术生大多选择学习西画,此外对雕塑、建筑、陶瓷、漆艺、图案、美术史、日本画等也均有涉及。他们回国后遍布于各地“新美术”领域,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由古典向现代转型初期最重要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受日本画坛“日洋融合”探索的影响,留日美术家中,回国后转向或继续从事中国画的现象,在整个美术留学史上相当突出,这个群体包括黄辅周、何香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约26位画家,颇为可观。其中以丰子恺、关良、陈之佛、朱屺瞻、傅抱石、丁衍庸和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方人定、黎雄才等11位画家,成就最为显著,他们为20世纪中国画改良实践提供了异彩纷呈的改良方案,做出了极富创造性的贡献,其经验值得后来的艺术家与美术史研究者认真对待。华天雪表示,此次展览即意在通过这11家作品的并置,直观呈现他们在中国画改良方面的成果。

11位近现代美术名家作品贯穿民国美术留日史始终

展览中展示的11位代表性画家的48幅作品并非都是何香凝美术馆的珍藏。据展方介绍,这次展览得到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北京画院、广州艺术博物院、君匋艺术院、丰子恺纪念馆等机构和私人藏家慷慨地借展作品,以及获得了上海中华艺术宫、南京博物院、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京都市立艺术大学、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等机构的协助。展出的作品将直观地呈现出11位代表性画家在中国画改良方面的创造性成果。

华天雪解释说:“这11位画家,年龄落差达31岁,留日时间由1906年到1935年,前后相错29年,几乎贯穿了民国美术留日史的始终,他们的艺术实践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外来‘日本因素’和由日本‘转译’的‘西方因素’在中国画改良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还须注意,他们不仅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地域环境、美术环境存在差异,家庭背景、际遇、个性、知识结构、学艺经历等也各自不同。他们以差异甚大的个体性应对‘融合中西’的时代性,所呈现的艺术面貌虽有共性,但更多独特性,在将他们纳入中国画改良的范畴中来讨论的时候,只有充分重视他们的种种独特性,深入分析他们各自的特点和成因,才会真正对‘中国画改良’这一课题有所推进。”

展览中的另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是“摹借”。

当时那批美术留日生是抱着学习的目的而去的,自然在过程中离不开对他人作品的摹借。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这11位画家,对日本的借鉴的情况也很复杂。在1905~1937年这段时间里,以此次画展的十一家为代表的中国画家们,向日本画坛进行了空前的成规模地主动、积极的“摹借”,他们对日本画坛的了解和借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广得多,所受影响既非限于一家一派,更非单一的技法学习,而是大多能融合多种元素,尽量综合地感知日本画坛的新气息——既有与传统中国画渊源颇深的日本南画体系,也有偏于装饰、甜美、雅致的日本画体系,以及所谓“二手西方”一脉等,所呈现出的日本画坛东西洋融合与杂处的多元状态,直接造成了中国画家“摹借”上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转化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可以说,如果没有留日经历和对“日本经验”的摹借,十一家的中国画革新探索将是难以想象的。

相关文章

  • 洪建华谈徽派竹刻:纯手工制作较少[图文]
    洪建华谈徽派竹刻:纯手工制作较少[图文]

    纯手工制作较少 借助机器雕刻较多 全新创作的较少 模仿古人作品较多作为徽派竹刻传承发展的重要工艺师,洪建华做了许多工作,其中之一便是在2014年成功将徽州竹雕(与竹刻同义)申报为国家非遗保护项目。洪建华从事竹艺雕刻二十多年了,而与竹刻结缘则是在三友书店看到王世襄编著的《竹刻》,买下后爱不释手,每天都照书上讲的去持刀操作,越刻越上劲。“一天不摸竹子手痒,真可谓竹不离手,刀不离身。”2006年,故...

    740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书画同人丨尹一鸿书《毛泽东诗词》作品赏析[图文]
    书画同人丨尹一鸿书《毛泽东诗词》作品赏析[图文]

    诗书画家尹一鸿尹一鸿,字云鲲,号峨眉山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蜀都书画院理事,原益州书画院常务副院长。1985年3月17日在《四川工人日报》火花文艺副刊发表小小说处女作《星星、那一双眼睛》后、迄今在《文艺报》、《美术大观》、《美术界》、《时代美术》、《青年作家》、《法制日报》、《四川日报》等100余家报发表小说、诗歌、美术评论及书法、国画、漫画、装饰画等...

    157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中国政法大学[图文]
    孟云飞:高校校名书法赏析之——中国政法大学[图文]

    一、校史沿革中国政法大学,原名北京政法学院,被誉为“中国法学最高学府”。学校有学院路和昌平两个校区。同新中国的历史一样,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史也是跌宕起伏。1952年,国家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清华大学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基础上,合并成立了“北京政法学院”, 毛泽东主席题写了“北京政法学院”的校匾。1970年底北京政法学院因故撤销。1978年...

    60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冷门贵族曲高和寡:古董名琴价格低开低走[图文]
    冷门贵族曲高和寡:古董名琴价格低开低走[图文]

    御制“洛象”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陶渊明的名句一直在告诉我们知音难觅——的确,想要在今天操起一把古董名琴,奏上一曲高山流水,成本委实不低。本月初,一把明初乾隆御赏“头等十六号”月露知音琴在北京保利拍出3312万元(含佣金)高价,而中国嘉德和中国香港佳士得等也先后在秋拍中推出明代晚期的名家名琴。四年前,两把唐宋古琴先后破亿,掀起一阵古琴收藏热,如今行情是否卷土重来呢?有制琴行家分析称,相对...

    27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2018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观察[图文]
    2018艺术品鉴定评估行业观察[图文]

    一、艺术品鉴定评估现状艺术品鉴定评估,一直以来是艺术品产业化发展中的必要一环,每每出现在各类报告中均被打上“瓶颈”“掣肘”之类的标签。无可置疑,国内艺术品鉴定评估尚处于发展阶段,权威、公认的鉴定评估体系以及行业标准和统一监管都在构建之中,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尤其是2016年发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56号《艺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中,明确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作为艺术品尽职...

    136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学院的危机与潜能[图文]
    艺术学院的危机与潜能[图文]

    危机与潜能——国际美术学院院长论坛一百年前,一代艺术家、建筑师、哲学家们在不同社会基体和历史愿景中,建立了包豪斯与呼捷玛斯(Bxytemac),开启了现代艺术学院的“双生花”。此后的一百年中,我们目睹了艺术学院的一次次危机与嬗变。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交网络、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普及,艺术的感性经验、知识的生产与传播都遭遇到全新的挑战。记忆技术,尤其是网络阅读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持续增长,正...

    50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山子与山水,无数能人志士也傻傻的分不清[图文]
    山子与山水,无数能人志士也傻傻的分不清[图文]

    中国传统的山水人文景象山水文化,早已深入中华文化的精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境界,其一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其三为: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关于人生境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

    55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你所看不懂的当代艺术[图文]
    你所看不懂的当代艺术[图文]

    当我们仍然对艺术世界抱有一种天真美好的期待时,当代艺术却一再宣告自己并不纯洁,它每时每刻都在暴露自己的商品属性。如今,大大小小的当代艺术展遍布全国,对于当代艺术的讨论也变得越来越盛行。黄河清早年写了一本《艺术的阴谋》,引起了圈内圈外许多人的争论。最近,这股讨论的热潮再次高涨起来。一个外国小哥的视频前阵子火遍了互联网,因为他在评点了艺术圈几件声名显赫的作品之后,义愤填膺地总结:“当代艺术或概念...

    47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关山月小幅山水画《山河颂》赏析:胸中有大丘壑[图文]
    关山月小幅山水画《山河颂》赏析:胸中有大丘壑[图文]

    河南商报记者陈薇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让不少人认识了关山月。擅长山水画的关山月也正是凭着这幅画,让岭南画派与广东美术,与京津、江浙两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不过,那样的巨幅画作个人大都无缘收藏,关山月的小幅山水作品却可以在家中赏玩。关山月《山河颂》“山河颂”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题材,但凡擅长山水画的画家,几乎都有山河颂之作。这样的题材想画好并不容易,需要胸...

    175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李秀峰(组图)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李秀峰(组图)

    【艺术简历】李秀峰,甘肃国画院院长,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专职副主席廿余载,多年担任甘肃省艺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次美代会代表,受邀担职国内外数十家美术团体领导机构。美术作品先后二十余次入选(或应邀)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或参与主办的全国性美展,并在其中获二等奖一次、优秀奖三次。1998年、2...

    111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古(钱币)拍卖价格稳步上升,持续走强[图文]
    古(钱币)拍卖价格稳步上升,持续走强[图文]

    国内知名拍卖公司把关较严,推出的古钱币拍卖品真品率较高,有许多古钱币拍品为名家旧藏、传承有序。比如,中国嘉德首次举办的大型“古钱币专场”,绝大部分古钱币拍品来自著名钱币收藏家许廷宪的旧藏,部分源于四川省古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罗伯昭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传承有序的名家旧藏对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家而言,吸引力更大。特别以江南省造光绪元宝为例,钱币类的在线拍卖中,江南省造和广西省造光绪元宝备受...

    80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齐白石作品究竟贵在哪[图文]
    齐白石作品究竟贵在哪[图文]

    《山水十二条屏》之三 作品局部阿东不久前,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回湘展出引起轰动,业内对它的估价最高已经达到了15亿元。而每每论及近现代中国绘画,齐白石都是不得不提及的一个人。半个世纪以来,无论是美术史学界的专家还是收藏家,对白石老人的作品无比青睐。在他的作品走入市场后,更成为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风向标。齐白石的作品缘何得到市场如此高的认可呢?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

    166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三彩女立俑彰显唐朝贵妇的雍容气度[图文]
    三彩女立俑彰显唐朝贵妇的雍容气度[图文]

    三彩女立俑彰文/记者金叶图片及资料提供/董理唐三彩女立俑,通高44厘米,1959年于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民富国强的唐代,厚葬之风兴盛。唐人对丧葬破产倾资,随葬品无不穷妍极丽。以俑随葬的习俗由来已久,它是人殉制度演变的产物,最早的俑用芦草扎成,到了秦、汉两代,以陶俑陪葬习俗十分普遍,且规模浩大。隋唐时,俑的制作工艺更加精致,装饰更为华美。在塑造唐三彩女俑时...

    181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拙静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拙静之美——张国樟美育专栏[图文]

    南宋—扬无咎—四梅图(局部)南宋—扬无咎—四梅图美析:杨无咎为宋代词人、书画家,字补之。今江西省樟树市人,擅长墨梅。这副画作的整个画面洋溢着人文静美。杨无咎长期居住在湖南衡州的花光寺里,种植了梅花数株,每当开花时节,正值月夜将梅花的疏影横印在窗上,疏淡可爱,他就以笔戏摹梅花的形状。杨无咎最大的成就,改墨晕花瓣为墨笔圈线,把梅花“变黑为白”,这一变化更加表现了梅花的淡色疏香、清气逼人,静夜暗香的...

    74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当下市场追求的究竟是名还是货[图文]
    当下市场追求的究竟是名还是货[图文]

    图1古人云: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这句话用到拍卖市场中可能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总感觉2016年春拍刚过去没有多久,秋拍就接踵而至了。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结合数据及业内分析,为2016年中国艺术品秋拍市场带来最强观点——买“货”还是买“名”?数据体现:早期佛像量价齐升10月5日,为期5天的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品秋拍正式收槌,全程六场中国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达6亿300万港元。其中,“艺海观涛:坂本五郎...

    148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