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陈丹青:能改变自己 就是功德无量[图文]

时间 : 03-20 投稿人 : 华华 点击 :

陈丹青:能改变自己 就是功德无量 | 美术科普陈丹青

陈丹青著名画家、作家

年轻人整体性的“困惑”与“恐慌”,我无法测知。眼下社会、媒体、网络的种种讯息和说法实在太多,年轻人不免困惑;恐慌呢,应该是谋一饭碗、混一前途越来越难吧。美国八九成青年最担心的也是饭碗,但中国人口忒多,瞧见满大街的人群,我有时也会莫可名状地恐慌。

50后当年的焦虑不是升学和饭碗,而是去哪个省份的农村、干哪家工厂的工种。去是非得去的,苦是一定苦的,恐慌也没用,全认了。部分 60后与我们命运相似,部分70后的际遇和80后相似,50后的青春期堵在非常时期,不好跟今天比。

以上算进步还是倒退呢?难说。生理层面绝对进步了,我们那会儿整年都不会下馆子,谁家有冷热水设备?穷开心,头发留长点就算打扮了。今时今日,一个打工仔还能脚蹬皮鞋,染一头金发,穷姑娘包包里,多少有支廉价口红吧。

但我不可怜自己的少年时代,反倒同情今天的后生。那会儿没得比,现在样样比。同学的家境、同事的升迁,悬殊多大。多少屌丝瞧着中档小区,攒钱攒到五十岁,怕也买不起小区保安那座岗亭啊。

要说传统文化的割裂,50后空前绝后。别指责年轻人不懂传统文化。谁有资格?除了万万分之一的所谓国学家。谁懂?干吗要懂?如今除了知识题,又哪来什么传 统文化?别拿传统文化说事儿了。咱们文化传统的一大项,就是动辄拿着大道理指责年轻人。我虽不很同意“五四”那代的激进主义,但这一层,我站在胡适、鲁迅 一边。

责难80后、90后割裂传统,是轻佻的。以我的观察,情形正好相反:从部分70后开始,越来越多有头脑的青年,默默回归传统。虽然他们不见得清楚什么是传 统,但显然迷恋被历史割裂的那一端。极端的例子是:好几位青年告诉我,班上仪表堂堂的高材生,硕士、博士毕业,忽然就进了寺庙,剃度为僧,有法号,开始传教了。

准确地说,是百年来的折腾,将传统和一拨拨后代生生割裂。割裂后,拿不出什么好饲料喂后代,孩子们当然“青睐”西方和日韩的文艺——注意,不是“文化”。 看英美剧、日韩剧的青年未必了解什么是人家的文化。可是50后、60后年轻时,对外头不是了解不了解,而是根本不知道。

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是校园里热衷读萨特、读尼采,因为上一个十年是文化沙漠,人人无知。年轻人热衷日韩剧,是他们的上一个十年二十年,全社会世 俗化、商业化、资讯化,他们受的教育明明白白教会他们什么是权力和权利,教会他们别再像爹妈那样,做人太累,读萨特、读尼采,有什么用?

这样子对吗?不很对。可是50后、60后那种生活,留得住吗?行得通吗?所以出来80年代的哲学热、文学热,都想换个脑子,但多少有点夸张 。在正常的国家和社会,读哲学的读哲学,看俗剧的看俗剧,不像我们这里,阶段性群体转向,忽而全都去求真理,忽而个个认世俗,一个均衡正常的生态,迄今还 没有。

说90后解构一切?恕我无知,我一点不知道90后解了什么构。网络上或许全是他们的聒噪,那是因为没有别的出口可以表达。我所知的状况正相反:80后、 90后是我见过最乖、最被动、最有悖青春本能、最缺乏表达意识的两代人,和“垮掉的一代”比,和嬉皮士比,更是笑话。

至于他们的娱乐怎样地没禁忌,怎样恶搞,我蛮想知道。以我的观察,80后、90后的这点娱乐,几乎谈不上娱乐。他们兴许“恶搞”了什么无关紧要的事,原因是,他们除了考试升学谋饭碗,没什么可以“搞”。

但愿我是完全胡说——纵向比较,80后、90后的表达欲望和空间,不如50后,50后当年的表达空间,则远不如“五四”前后的年轻人。

至于对“主流价值”的“反抗方式”,免了吧,哪有这回事?就算有,我也不主张孩子们反抗。反抗的时代与文化过时了,全世界为“反抗文化”付够了代价。不要反抗,也不要试图改变社会,能一个个改变自己,就是功德无量。

我和年轻人之间当然有代沟。代沟是好事,是常态,说明一切在变化。重要的不是代沟,而是父子双方如何看待代沟。

和我离开美院的1981年比,现在的变化太大了。那时的同学关系就是没日没夜地“沟通”,谈艺术,谈一切;据我所知,现在的同学关系没那么黏稠了。公寓和 单间长大的独生子难免如此,我不觉得是坏事,但可能无趣:友谊、校谊、私谊、室谊,是青春的胎记,当然,还有恋爱。 2013年看赵薇拍的那部青春片,70后告诉我拍得很准确,他们说,80后、90后已经缺少,甚至没有这种浪漫泼辣的校园记忆了。

相关文章

  • 缂丝艺术 从回鹘到大宋皇室[图文]
    缂丝艺术 从回鹘到大宋皇室[图文]

    中国嘉德2016年秋拍拍清乾隆缂丝御笔墨云室记手卷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的精华。是中国丝织业中最传统的一种挑经显纬,极具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缂”之由来缂丝在宋代被称为“刻丝”“剋丝”“克丝”...

    29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木刻连环画中的美术史[图文]
    木刻连环画中的美术史[图文]

    鲁迅先生(1881—1936)自1928年在上海创立“朝华社”起,千方百计搜集外国“创作版画”(即由画家一人起稿、刻版和拓印等创作过程均独立完成的版画作品),编辑出版《艺苑朝华》丛刊中的《近代木刻选集(一)》《近代木刻选集(二)》,举办“世界版画展览会”、“徳俄版画展览会”等外国版画展,接着又编辑出版《引玉集》《苏联版画集》、比利时麦绥莱勒木刻连环画《一个人的受难》、德国《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91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真假董其昌绘画作品《烟江叠嶂图》[图文]
    真假董其昌绘画作品《烟江叠嶂图》[图文]

    明 董其昌《烟江叠嶂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中,展出了董其昌的一幅山水手卷《烟江叠嶂图》。此画可以说是董其昌的山水画代表作之一,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收藏着一件比较相似的董其昌《烟江叠嶂图》,并在2016年的台北故宫董其昌大展中展出。尽管目前学术上尚未公认上博本一定真,台北故宫本一定假,但正如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所说,“此次特意将《烟江叠...

    28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外媒眼中的中国艺术收藏[图文]
    外媒眼中的中国艺术收藏[图文]

    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许多自由派艺术家一样,赵刚(音)发现自己最终在金融行业工作。“我是一名艺术家,我学的不是经济学。”赵说道。赵出生在中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学习油画,并在美国瓦萨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在纽约作为一名艺术家工作几年后,他意识到自己需要赚更多钱应付生活开销。于是,他做出转变,受雇于第56街的一家精品咨询公司,从事并购和上市咨询服务。赚够钱后,他考取巴德学院的艺术硕士。“作为一名...

    138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博物馆中的“江南特质”[图文]
    博物馆中的“江南特质”[图文]

    马桥遗址出土的云雷纹陶器江南的博物馆和城市记忆中,有对江南文化的关注,更有江南文脉的留驻。江南文化是历史的,江南文化是传承的;江南文化有“城市转型”的记忆,江南文化有“水系”的滋润。江南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形成、发展与积淀,在博物馆和城市记忆的助推中定格、完美与升华。江南文化遗存的“文脉绵延”江南,泛指长江以南,但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春秋、战国、秦、汉时指今湖北的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

    82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素描之于中国画创作[图文]
    素描之于中国画创作[图文]

    中国素描的创作始终与时代发展、民族命运同行。早在20世纪初期,徐悲鸿、潘玉良、吴作人等胸怀复兴中国美术理想的艺术家就远赴欧洲,系统学习西方绘画观念与技法,奠定了中国现代美术“中西合璧”的坚实基础。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一批革命现实主义画家采用以素描为基础的写实主义创作手法记录时代风云,开辟了中国艺术发展的新境界。1949年后,艺术家们积极践行“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

    21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罗中立的“故乡组曲”[图文]
    罗中立的“故乡组曲”[图文]

    “罗中立笔下的农民有着一份真生活:有沉重劳作的苦;有阖家围坐火塘的乐;有夫妻风雨同舟的爱;有母子舐犊殷深的情。这苦、乐、情、爱的表情被罗中立化为一种日常性的生动叙事,一种夸张的视觉捕捉和强化,一种罗中立式的精神承受。”——许江1980年的《父亲》为罗中立带来了极大的荣誉,奠定其在写实油画的地位,但是罗中立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尝试改变。以毕业创作为契机,罗中立创作了《故乡组曲》,这是一系列描绘...

    109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潘李遗风、笔墨生辉:介绍中国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禅寿先生[图文]
    潘李遗风、笔墨生辉:介绍中国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禅寿先生[图文]

    范世安, 字禅寿。号西湖居士,水泊村人,禅公。1950年生,山东梁山人。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师承潘天寿、陆抑非、沙孟海、舒传熹、卢坤峰、朱颖人诸先生,后又经常赴北京问学于李苦禅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分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作品在《美术》《书与画》《画廊》《中国文化报》《香港文汇报》、中央电视台、杭州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发表和专题报道。在新加...

    168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浅聊现当代字画收藏[图文]
    浅聊现当代字画收藏[图文]

    近几年,尽管艺术市场处在一个调整阶段,但现当代名家的字画行情依旧可圈可点,如齐白石作于1925年的《山水十二条屏》在2017年保利以9.315亿元成交;潘天寿1958年所作的《初晴》于2019年在中国嘉德以2.0585亿元成交;吴冠中1988年作的《狮子林》在2019年中国嘉德以1.43亿元成交。溥儒《中山出游图》但不少名家作品的市场表现还是屡屡不尽人意,像吴湖帆、溥心畬、陶冷月、贺天健、冯超然...

    113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2024甲辰龙年——著名书画家朱丹卫元旦特刊[图文]
    2024甲辰龙年——著名书画家朱丹卫元旦特刊[图文]

    【艺术简历】朱丹卫,山东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宾礼画家,中国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

    676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中国陨石收藏乱象:真假迷人眼 虚实无规则[图文]
    中国陨石收藏乱象:真假迷人眼 虚实无规则[图文]

    陨石标本 作为“天外来客”,陨石附着神秘与想象,引来无数人竞相追逐,有“陨石爱好者”、商贩、拍卖公司,也有像赵志强这样的“陨石猎人”和藏家。从寻陨、鉴定到拍卖、收藏,由于规则不明,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形成了一个鱼龙混杂又盘根错节的江湖。猎陨2007年,能源商人赵志强在英国开会,在伦敦的市场上看到了几块“从天上掉下来的石头”,他毫不犹豫掏出2000元人民币买下4块。回国后,赵志强带着淘来的陨石...

    127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藤田美术馆藏中国文物拍卖引发的思考[图文]
    藤田美术馆藏中国文物拍卖引发的思考[图文]

    陈容《六龙图》刘双舟3月15日,纽约佳士得“宗器宝绘”藤田美术馆藏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专场拍卖中,31件文物艺术品除两件流拍外,其余29件总成交额2.62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117亿元。成交过亿元人民币的共有4 件书画和4件青铜器,其中宋代陈容《六龙图》以4896.75万美元(约合3.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落槌,网传大半拍品为中国买家竞得。此场拍卖会的成绩,呈现出两个问题:其一,这样的中国...

    116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抗战70周年引爆红色收藏热:投资15年涨10倍[图文]
    抗战70周年引爆红色收藏热:投资15年涨10倍[图文]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写生创作展亮相中国美术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的临近,人们再次引发了对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追忆,与之相关的“红色”题材收藏品价格更是一路看涨,为原本较为低迷的收藏市场增添了一把旺火。□本报记者 钟蕾收藏故事典藏历史记忆 投资15年涨10倍“红色收藏堪称收藏界的常青树,我们有许多上年纪一些的客户格外青睐此类...

    35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商贩街头热卖千眼菩提子:专家称无收藏价值[图文]
    商贩街头热卖千眼菩提子:专家称无收藏价值[图文]

    菩提子去皮前后对比。周娜摄本报讯(记者周娜)最近,市民在北街、七桥市场、白马广场等闹市区都能看到有商贩售卖一种“千眼”菩提子的植物果实。这些商贩声称该果实是菩提树结的,特别珍贵,打磨好后具有收藏价值,买回去能转运、旺财。这些果实真是菩提树结的?真如商贩说的“颇具收藏价值”?日前,记者来到北街一处“千眼菩提”摊贩处。摊主筐子里堆满了椭圆形、淡褐色的果子。摊主一边用砂布打磨手中的果实,一边给众人介...

    172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书法家殷宝洪(组图)
    传艺术之大美——著名书法家殷宝洪(组图)

    艺术简历殷宝洪,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正军职)、兼职教授,少将军衔。2005年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顾问。殷宝洪擅长楷书,兼学行、草。对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下苦功夫临习,心摹手追,悉心体会欧书的艺术规律。他还下功夫临习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和元赵孟頫行楷书《胆巴碑》等,探究如何在法度森严的欧楷中融进洒脱自然的行书笔意,于规整庄重中见潇洒超逸,以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

    110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