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曾进艺术简介】
虎年出生,双子座,著名山水画家,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湖南画院特聘画家;长沙画院副院长。
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1982年参与父亲曾晓浒先生主导的长18米高9米巨幅山水画“醴兰沅芷·岳色湘声”的创作活动;1997年赴台北、台中举办“湘籍书画家四人展”;2005年选派参加由国务院侨办文宣司主办的赴法国留尼旺岛的援外教师团,胜利完成中国画教学任务;2008年参加由中国美协组织举办的优秀美术作品赴京展;参加湖南省水墨艺委会邀请的湖南山水画家《漫步山水间》的创作与展览;2010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精装画册《曾进山水画》;2012年创作《岳麓胜境》参加“湖南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画展;同年年为毛泽东主席纪念堂韶山厅创作巨幅山水 “岳麓胜概”,获党中央领导好评;2013、2014、2015年创作了一大批深受收藏者和艺术爱好者喜爱的山水画,并在很多官方网站与杂志等媒体上转载……
(文/马婧、三叶草)
品画的过程是一种享受!
西方现代美学大师马蒂斯曾言:艺术对一个劳神的人是一种抚慰,是一种镇定剂,或者说是一把椅。这就是艺术去掉一切浮躁和虚假后落出的真实面目。
面对著名画家曾进先生的山水画作品,除了让人感觉到的真实外不知为什么忽然又使我想起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行香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 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 一壶酒,一溪云。
老师仿佛就是衣袂飘飘走在山水画中的那个世外高人,好个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大千世界尽在心中,这是一个怎样的精神境界。
谁家牧笛暗飞声,画家笔下慢慢展开的又一个情景让我痴迷难返……
曾进的笔墨是清澈的。清,是民族文化精神生命的心源。《庄子·在宥》中有一段文字:“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自正,必静必清。”在庄子看来,“清”与“静”是由宇宙根源之地而奠立的人生基源,是由宇宙与人生根源之地而透显出的艺术精神。他又把这种心态称之为“明”,是澄汰了欲念计较而与天地精神融合了真实存在的生命体验。所以庄子对宇宙人生与人心所共有的清空透明之美诠释,也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源头之一。
这应该是画家的用心之处,亦是曾进的得意所在。在创作中,每一点每一线他都是精洁以思,笔到意随,虚实相生,复能意动天机,神合自然。心灵的意味透过墨色溢出画面,一眼望去,但见峰与峰,似乎皆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连坡地一丛绿竹,罅隙间一蓬虎耳草,都别有其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谋面的熟络。在形式上,画家努力把工笔画的疏朗与稠密、细节精致与整体大略,赋彩丰富与墨色主导等因素达到相辅相承的效果;山重水复,树匝云绕间,曾进山水世界完成的乃是一种精神上的还乡。
曾进的山水画总散发出南国湿润、清幽的气息,有一股柔情、温婉的文人意味。这个世界是画家心中独有的。我们不必猜想,作画时的曾进其神态一定是远之又远,一点一线间无不是盎然的机趣,汇聚着令人难以名状的墨之美、情之韵、意之象;冷寂隽永,似有淡淡的幽思潜藏于画面之内,那里暗含着从宋元山水中得来的意韵,又突破传统自成家法。老师以真情、真景、真笔墨表达出的对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感情,让人惊叹、惊喜与惊愕!
中国山水画自魏晋发轫,经五代而成熟,又历宋、元的发展和沉淀,至明、清两代则为艺术家提供了充足的图式和经典。但是,从传统格局的山水画中走出,已逐渐成为当代山水画家的自觉追求,在笔墨样式与丘壑形象两方面确立自身的艺术个性,这似乎已成为山水画家共同的课题;但同一课题的解答方式和所得答案不尽一致。
如果说在传统的文人山水中,往往表现出孤寂、冷漠、隐遁、避世等消极情绪;如果说,人们还习惯于把倪元林的残山剩水、枯寂荒寒作为古典山水的一个意境代表;那么,曾进的山水在本质上则基于一种入世情怀,所弹奏出的是一种平和的治世之音,所表现的是一种蓊郁博大、奇崤峥嵘的意境,所显现出的是一种闲适、雅静、平和的心态。这种意境根植于当代文化的蓬勃向上时期,它是阳光、健康的。这种心态在庸碌喧嚣的纷繁现代生活中似乎愈发鲜见、珍贵。因而,曾进的山水将观赏引入一个闲适的精神原乡。
曾进的山水画的当代性还表现在,它用山石、树丛、流云、小溪,编织成了一种悠游闲逸的景境,为日益与自然疏离与对抗的精神极度疲惫的现代人,提供了一个曲径通幽的精神家园,让他们在“披图幽对”时获得怡悦性情的审美感受。自然景象幻化为种种山水景境,使我们静下心来,去谛听自然界中潜涌的天籁之音。因此他的作品超越了山水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超越了具体的山形水质,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可以说,曾进是一位具有严格专业水准的学者型画家。他的山水画正是他丰富的才学之识的集中体现,他的绘画应该是确切意义上的文人山水画。他的得天独厚的家学渊源成就了其绘画天赋。父亲曾晓浒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山水画大家,母亲陆露音女士是油画家;传统教诲、西画理论,中西文化的巧妙碰撞,在曾进这里找到了最佳的契合。他16岁便考入湖南高等学府,年届不惑,又回到母校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执教,他以日以年,恪守着他的艺术梦想,孜孜讫迄未敢懈怠,从一个脚僧成长为画坛大家,这是生活对于他的回报。
现实中的曾进先生胸襟开阔、博览群书,研究画史、画论及文化典籍,不断充实自己的艺术修养。他注重生活积累,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汲取养分、净化身心。努力把平和、宁静的生活状态带入画面中,此是一种心境,也是画境中的意境,正如陶渊明所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艺术家的心历过程,不讨好谁,也不向谁说教,在作品中真诚写出平和、温润、清新、雅致的完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