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苍莽深处的人性光辉——王晓银彩墨艺术世界[图文]

时间 : 03-07 投稿人 : 调调 点击 :

苍莽深处的人性光辉——王晓银彩墨艺术世界 | 艺术评论

《明海驼情之六》

苍凉与温暖,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感觉构成了王晓银画作独特的艺术风格。长期以来,王晓银倾心于河西人土风情之中,并坚持以裕固族的生活现状作为创作源 泉,用一支画笔让这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逐渐为人所知。我想,裕固族能吸引画家的目光并非偶然,这个仅有1.2万人口,偏处一隅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传承数 百年的民族具有坚强如铁的意志与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也正是其长期以来积淀的独特文化吸引了画家。

品赏王晓银画作,会发现那些方寸之间的宣纸上呈现出的是一个偌大而陌生的世界,大漠苍苍、风沙无情、人骆相依,一幕幕生动传神的画面通过画笔展现于观 者面前,凝聚的是王晓银长久以来坚持不变的艺术追求与人文关怀,体现出的却是浓浓的人性光辉,我想,这也是王晓银内心光辉的真实呈现。

王晓银画作色彩鲜明,线条柔和,画家擅长运用点抹皴擦等技巧,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完美结合,通过高超的技巧使构图具有浑然天成的层次感,其画作的主 色调为浅灰与淡黄,配以毛发丛密的骆驼和服饰鲜艳的牧民,简单的内容却让河西走廊独特的裕固族风土人情跃然纸上,一幅幅战天斗地却又怡然自乐的画面自然生 发出一种傲然天地间的浩气,更难能可贵的是,这股浩气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有血有肉,根植于内心深处,蓬勃于简单的日常生活之中。

苍莽深处的人性光辉——王晓银彩墨艺术世界 | 艺术评论

《清风吹过》 

王晓银笔下的骆驼极有特点,它们神态各异,却有着一个相似点,那就是永远保持昂首向上的姿态,无论是风雪扑面,还是狂风肆虐,都不能改变它们昂首的姿 态。众所周知,在沙漠戈壁,骆驼是人类最值得信任的朋友,它忍辱负重,不辞远行,性情温和坚韧,号称沙漠之舟,王晓银笔下的骆驼,仿佛是一团火焰,点燃了 画面中无处不在的苍茫,赐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与骆驼相映成趣的,是那些衣饰鲜明勇敢乐观的牧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他们因风吹日晒而呈现紫铜 色的脸庞上始终挂着一缕开心的笑容,那是一种单纯而原始的笑容,却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而更为打动人心的,却是牧人与骆驼那纯真朴实的目光,那源于 大漠深处的深情目光展示的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生活的热爱,在枯燥而艰辛的生活深处,在贫瘠而荒凉的戈壁荒漠,他们代表的,正是那一抹横亘天地的灵光神蕴, 正是人性深处那强大无匹的大道光辉,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在王晓银笔下得以完美呈现。多年以来,王晓银无数次深入沙漠戈壁,深入牧民深处,用心灵去感受那一 份深沉的感动,用灵魂去沐浴那一片圣洁的光茫,才造就了这些注定将成为经典的画作。

从笔法上来看,王晓银更多地运用传统的工笔和写意相结合,却总能在细微处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技法,骆驼长长的毛发与柔和的口鼻,牧民鲜明的衣饰与单纯的 表情,画家往往运用蜻蜓点水般的点抹便能让其神韵跃然纸上。王晓银画作的构图看似简约,却有着纷繁杂陈所不具备的冲击力,他在视角选择上十分注重天物之间 的冲撞与人骆之间的和谐,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平和的生存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对观者的视野与心灵形成了同等强撼的冲击,这是与画家长期以来细致入微的观 察与笔耕不缀分不开的,也是其画作艺术高度的鲜明体现。

与王晓银的画作相逢无疑是一件人生幸事,而从其画作中汲取的人文营养与智慧启迪更是令人回味悠长,我想,正当壮年且绘画技艺已渐大成的王晓银一定会在当今画界拥有自己的一席天地,并且,这片天地必也将如同他的画作一般不断延展天地,深入人心。

相关文章

  • 曾梵志为什么这么“贵”?[图文]
    曾梵志为什么这么“贵”?[图文]

    曾梵志作品《兔子》,2012年,布面油画,400 x 400 cm从学术来定位,如果把85思潮作为第一代艺术家的话,曾梵志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二代中非常成功的艺术家。他的成功在于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深刻的情感体验,进行了充分的精神表达——在中国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不同精神形象,这一点他是成功的。他被国外人看中,也是有道理的。——皮道坚达芬奇作品《最后的晚餐》但是……就在2013年...

    169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浅谈当代画家周亚鸣老师的绘画艺术[图文]
    浅谈当代画家周亚鸣老师的绘画艺术[图文]

    个人简介周亚鸣简介,1957年生,镇江人,198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研究生课程班,199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二期中国画名家研修班。现居北京。中国当代文人画家。《中国美术史全集》隋唐巻撰稿人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援。著有《生动辩》、《中国画的文人化道路》、《当代中国画品评标准》、《天眼观色》、《笔墨解码》等文论。笔墨解码编者按:对中国画笔墨的...

    100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吴昌硕交游与艺术的第一手证据[图文]
    吴昌硕交游与艺术的第一手证据[图文]

    吴昌硕是中国近代书画、篆刻的一代宗师,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探讨他的艺术成长经历是当今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澎湃新闻”刊发的此文通过对吴昌硕写给顾麟士的信札进行分析探究,为了解吴昌硕在生活习惯、日常交往、情绪变化、以及艺术探索和成长等各方面的细节,提供了第一手的证据,从而帮助我们补充和订正其传记与年表中的缺讹。一。引言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近代书画、篆刻的一代...

    3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傅文俊:谈“数绘抽象摄影”的创立[图文]
    傅文俊:谈“数绘抽象摄影”的创立[图文]

    艺术之路崎岖艰辛且异常孤独,引领着我坚持继续行进的是突破自我的召唤。我在川美学习时我的摄影艺术创作就已经开始了,对于摄影在当代艺术表现中的可能我做过诸多的思考与尝试。我发现,当摄影这项发明用来快速记录场景图像的技术工具成为艺术表达媒介之后,它展现出了宽广强大的容纳度与承载力,存在于我脑海中对于生与死、自我与社会、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等等事情的想法有了“畅所欲言”的地方。《他心通》、《幻化》、《...

    25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清代画坛四僧:野逸画派的革新之风[图文]
    清代画坛四僧:野逸画派的革新之风[图文]

    朱耷《秋山图》文/朱绍良石涛(1642一1718年),法名原济,也称作元济、道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广西全州人。明靖江王之后,出家为僧。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曾挂单居住敬亭山广教寺13年,游历黄山及南京、扬州、北京等地,中年以后定居扬州。擅画山水、释道人物、兰竹。他的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派别,以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自然,并完善...

    830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彭德 评吴冠中[图文]
    彭德 评吴冠中[图文]

    20世纪强调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水墨画由此形成三种主要倾向。第一种是中式水墨画,代表人物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第二种是中西结合的水墨画,代表人物有林风眠、蒋兆和。第三种是超越中西的水墨画,代表人物有吴冠中、周韶华、刘国松。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有两个特点:一是无视传统的笔墨。一谈笔墨,就离不开文人画,离不开书画同源,离不开屋漏痕、锥画沙之类的技法和十八描之类的定式。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线条同中...

    92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从儿时经历获取灵感 高公博带你回忆童年[图文]
    从儿时经历获取灵感 高公博带你回忆童年[图文]

    9月26日,“民生杯”浙江省第二届民俗体育精英赛暨长三角地区体艺交流大会将在温州白鹿洲公园启幕。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乐清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将携《体育游艺百图集》与市民见面分享。 在高公博的《体育游艺百图集》中,人物生动、动作流畅,兼融国画意境。他还为每幅画作配上打油诗的旁白,很是有趣,让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童年的影子。9月23日,记者联系到了高公博。“我创作的出发点是推动青少年传统文化学习和体...

    168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老舍胡絜青藏画展:别样收藏别样情[图文]
    老舍胡絜青藏画展:别样收藏别样情[图文]

    胡絜青 朱梅图 1959年作 133×33厘米 张忠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唐代刘禹锡《赏牡丹》诗中的名句,我想以此来形容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老舍、胡絜青藏画展”所取得的成功。展览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人雅兴”,第二部分“夫子千秋”,第三部分“积萃藏珍”。整个展览共展出作品二百多件,“真”“精”“奇”“特”俱备,是羊年春节京城为广大观众免费提供的文化饕餮盛宴和精神大...

    138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浅议具象油画与写实油画[图文]
    浅议具象油画与写实油画[图文]

    佚名 女半身像之一殷双喜(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什么是我们提出的“具象油画”,它与“写实油画”的区别是什么?我主张用“具象油画”(Representational Oil Painting)这一概念来替代“写实油画”(Realism Oil Painting),将写实油画纳入具象油画的范畴中加以重新认识。这是因为中国的写实油画已经分化为多样化的形态,有许多作品已经远离了“写实油画”...

    116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没有黄牧甫 就没有后来的篆刻岭南派[图文]
    没有黄牧甫 就没有后来的篆刻岭南派[图文]

    黄牧甫篆刻 释文:“光绪乙酉续修监志,洗拓凡完字及半勒字可辨识者,尚存三百三十余字,别有释。国子祭酒宗堂盛学录,蔡赓年谨记。”岭南篆刻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但学术流派却形成于清末民初;有学者认为——从南越王赵眛的古玺印算起,岭南篆刻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但中间出现了数个朝代的断层。真正使得岭南地区印学走向成熟的,到清末民初黄牧甫、吴大澂 的出现,彻底扭转了岭南印坛沉寂的局面,岭南篆刻正式形成...

    193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图文]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图文]

    作者:古樵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清朝学霸的书法人生何绍基通经...

    68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浅析紫砂陶刻在艺术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图文]
    浅析紫砂陶刻在艺术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图文]

    陶刻是紫砂装饰的手段之一,书法、绘画、篆刻最基本的要素是线条,线条所表现出的线形、线质、线性的美感是陶刻最基础的关键;陶刻是通过一把刀来表现的,要求刀法的娴熟和对书法、绘画表意的准确无误,为了表现线条美的各种效果,刻划线条的刀法有不同;刀法是表现线条生命力的手段;刀功是人们在欣赏陶刻作品时的品评标准之一。紫砂陶刻与中国的书画艺术同出一源,是以紫砂陶刻技艺不单要注重内容形式、手法技巧,还需要一定的文...

    1033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品卢东荷花有感[图文]
    品卢东荷花有感[图文]

    卢东溪塘过雪卢东所绘荷塘,意境深邃,色彩绚烂深厚,意象丰富而又浑然一体,宏阔与精微兼备,既有淋漓尽致的泼彩,也有勾画谨严的工笔刻画,万象皆有,生生不息,让人顿生荷塘大而世界小的慨叹。卢东阅尽荷塘之灵性,所以多心性情感,都能自如地融会与一方池塘,荷塘四时之序,万千气象,也境界全出。荷在中国是一种极富文化意味的植物,古人以为荷有君子之质,尤其是在士子眼中,荷之质也清,荷之品亦高,灼灼然得天地之灵,...

    174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艺术电商可以取代画廊吗?[图文]
    艺术电商可以取代画廊吗?[图文]

    当下,经济不景气必然使画廊这个连接艺术家与艺术市场之间的行业乏善可陈。更要命的是,画廊还要面临着艺术电商的“切蛋糕”。“切蛋糕”的行为来自于互联网的助力。与画廊与签约艺术家一般五五分成相比,艺术电商平台收取的成交佣金是20-30%。还有,艺术电商借助网络传播的便利,可以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那么,在互联网助力下,艺术电商可以取代画廊吗?在众多看好艺术电商的潮流下,我们看到的是另一面骨感的现实:在数...

    195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回溯经典 王国兴油画作品赏析[图文]
    回溯经典 王国兴油画作品赏析[图文]

    王国兴回眸100×80cm王国兴是油画系2012届毕业的专业硕士研究生,他曾就读于我任教的油画系第二工作室(新具象绘画工作室)。认识国兴是他准备报考研究生期间,他将一些画拿给我看,我记住了他。后来他考上了艺术硕士研究生,由此开始了一段交往。王国兴母女165×130cm国兴是一个不太显眼的人,不高的个头,黝黑的肤色,似乎饱受风吹日晒之苦,加之为人沉稳而又低...

    167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