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尚谊
1994年的北京“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和“第八届全国美术优秀作品展”相继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两次画展中两幅获奖作品《通往远方的路》和《静静的雪山》均为部队画家谭涤夫所作。两幅油画作品散发着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清新的空气,冷峻、恢弘,深沉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了许多观众,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强大的人民军队拥有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也有一批优秀画家。这批画家辛勤耕耘,硕果累累,自学成功的谭涤夫是这批军旅画家中的一个。
谭涤夫1940年出生于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酷爱绘画。他的父亲读过几年私塾,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精神成为一名中学教员。博学多才的父亲将自己的心血倾注在孩子的身上。给孩子吟唐诗谈宋词,还教些绘画的简单知识。谭涤夫从小生活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着华夏传统文化的滋养。由于阴差阳错,他几次失去了上美术院校系统学习绘画的机会,这成为他终身的遗憾。但人生也给他另外的机会:他从学校走到工厂,又从工厂走到部队。不管走到哪里,他对绘画的兴趣从来没有淡漠过。绘画艺术像一块圣地,他像个朝拜的虔诚的圣徒,艰难地沿着这圣地之路走去。实践出真知,谭涤夫在连队的生活中,靠出板报,墙报,刻幻灯片,画壁画等途径接触绘画艺术,一方面为丰富军营文化生活,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使自己的绘画水平逐步提高。1965年底,他从青藏高原调到北京总部机关搞文化工作,因工作上的关系认识了一些名画家。他虚心地向他们请教绘画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使自己的绘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几十年来,不管在什么条件下,谭涤夫没有放下过画笔,没有离开过调色板,在超越与困扰中跋涉,绘画技巧日益精进。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时期。艺术界也万象纷呈。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多极化,审美意识复杂。作为一个艺术家,既要适应市场机制的转换,又要适应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要求和充分尊重艺术的规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美术作品进入艺术市场无可非议,这对画家改善创作条件发展绘画事业带来益处。但不能在金钱的诱惑下,去片面追随艺术市场题材的热点,更不能搞那些平庸媚俗之作。面对当今艺术晶创作十分活跃的局面,谭涤夫创作心态平和纯净,他认为真正的艺术晶不是以政治权力去提高,以金钱去吹捧所能得到的。艺术创作应力戒浮躁,不能热心时尚的追求,而是要关注作品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事严肃艺术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要以生命的激情去追求精晶,追求永恒的艺术价值。
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的大量积累库存,对于一个画家无疑是宝贵的财富。谭涤夫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部队艰苦生活的磨练,给他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活力。美丽和谐的大自然给谭涤夫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六十年代初,谭涤夫曾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当了五年兵,经受了高原空气稀薄,缺氧严重的考验。严冬的深夜,他被换岗的哨兵推醒后,迎着呼啸的风雪走向哨位;盛夏的白天,他忍着酷热的蚊虫的叮咬,在戈壁滩上开荒种菜。调离高原后,他又多次回到高原那神奇的土地采访、写生、收集创作素材。那巍巍莽莽的雪峰冰川,啸啸马嘶的茫茫草原,荒凉广阔的戈壁沙滩,星罗棋布的江河湖泊,以及豪放、淳朴、善良的藏族同胞,还有那特别能吃苦、默默无私贡献的青藏线上的广大官兵,使他的画笔充满了灵气。青藏线对他有着无穷的魅力,他对那遥远的边地充满了向往。他陶醉在神秘莫测、充满诗意的大自然中,创作了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面:《狂飙过后》、《青海湖畔》、《高原战风雪》、《拓荒者》、《昆仑新曲》、《晨曦》、《静静的雪山》。这批由三十多幅脱胎于高原生活的油画作品组成了《青藏系列》。他用绘画语言捕捉了大自然色彩的微妙变化,用精致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他对高原战士的一片痴情。《晨曦》这幅油画作品发表时,报刊编辑约他写点创作心得体会,他有一段关于这幅画的构思描述:“晨曦初露,轻雾从湖面升起,草原在霞光中闪烁,一切显得美丽、恬静,大自然仿佛在甜睡中,只有踏着晨雾,沿着湖畔骑马巡逻的战士,马蹄嗒嗒打破了沉寂,清晨的阳光给湖泊、草原……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谭涤夫的油画创作充满了诗情般的画意和浪漫的色彩。1973年他曾经到过位于黄河古道边的军马场女子放牧排体验生活。他放牧了半个月马,画了许多素描和油画习作。他后来创作了油画《为保祖国养军马》,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色彩迷离的黄昏,晚霞瑰丽,野草、芦苇在晚风中摇曳起伏。小河边,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女牧马战士沐浴在金色的霞光中,有的极目远眺,有的撩水洗马……人物安排错落有致,显得那样自然、和谐、具有生动的节奏感。光与色的跳跃,动与静的对比,作品那样富有诗的韵味,赋予观众一双联想的翅膀。
谭涤夫热爱生活,钟情大自然。他善于从生活中,从美丽的大自然中吸取诗意、哲理和激情。他注重扎根生活,从东北的黑土地到南海经济开放特区,从新疆的孔雀河畔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都留下了他深入生活的足迹。他深感画家不能埋头书斋、画室冥思苦想进行创作,忽视艺术表现客体的本源。他认为忽视生活,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就会衰落枯竭。谭涤夫对生活的感应与领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和理性思考,构成了他丰富而独特的审美视觉。他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他一幅幅表现阳光、空气交相辉映下的绚丽景色的油画,充溢着一股逼人的生命气息和大自然本身的节奏感。光与色的交响,富有生气的视觉效果,留给观众“视觉空间”而饶有余味。欣赏他的作品,尤其是在他的原作前,仿佛闻到泥土的芳香,仿佛置于大自然的宁静与恬然之中。绘画艺术是寄托人们感情的载体,美丽的大自然唤醒了画家富有诗意的遐想,画家充满和谐与美感的作品也激发了观众诗一般的想像力,并感受美的呼唤。
娴熟的绘画技巧,具有特色的绘画语言,能生动、准确地表达画家创作意图和真实情感。谭涤夫画高原,他细致人微地塑造着青藏线上的一草一石;画长城,他把岁月沧桑、雨剥风蚀留下的细微痕迹刻画得淋漓尽致。具体的结构代替了简单的概括,谭涤夫的作品十分耐读。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看出画家严肃认真的作画态度和一个艺术家的诚实品质。虽然他的画画得精细具体,但不僵腻、呆板,局部的刻画精到而不失整体的和谐。艺术家的激情和精力与创作融为一体,才能产生好作品。画得细不是艺术创作的目的,画画要能深入进去,主要是画家情感的投入。创作过程中,画家全心地投入。终会找到真正的感觉,找到激动人心的艺术境界。谭涤夫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质朴无华,却闪现着内在的艺术力量。他的油画作品《山高水长》、《静静的雪山》、《屹立千秋》、《古道沧桑》等有着雄浑壮丽、气宇轩昂的意境。他的作品是其超脱尘世的喧嚣浮躁而向往静谧祥和的心灵写照。
形成自己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是一个画家成熟的重要标志。谭涤夫非常重视一个画家的原创性,他感到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只有突破、提高、创新才能确立一个画家自身的地位。他在人类文明的积淀面前思考,从东西方文化吸取丰富的营养。他对中国传统和西洋绘画技法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尤其从油画语言的“本源”上和油画内涵的“本质”上去吸取西方油画的精华。当然他知道对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只能学习借鉴,不能模仿照搬,一个画家应努力寻觅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绘画道路。
油画创作中不能忽视对绘画材料的研究,不能容忍制作上的草率和简陋。谭涤夫对国内外油画颜色、溶剂、画笔等进行了反复对比试验,形成了独有的驾驭油画工具材料的能力。过去他在油画创作上常用厚涂法,以宽阔的画笔、画刀、厚实的笔触去塑造物象形体,并在油画颜色中加沙子等材料去增强画面的肌理效果。近几年来,他常以薄画法、复合交错的生动细致笔触去表现对象,表现大自然丰富的质感。以无数笔触形成的画面肌理效果更加贴近自然的层次,不失大气和厚重感,整个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罗丹说过:“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象诚实的工人一样完成你们的工作吧!”谭涤夫这个没有读过美术院校,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学成才的部队专业画家,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敬业精神和聪明才智。
追求艺术的完美,永无止境。我祝愿谭涤夫有更多佳作名世,祝愿他艺术事业上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