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小小 点击 :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 | 美术学术

作者:古樵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

清朝学霸的书法人生

何绍基通经史,工诗文,精小学金石碑版,书法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一生名满天下, 早在道光十一年取得贡生身份时,即已被学政誉为“国士”,却在清代省一级科举考试中多次黯然神伤, 京城 3 次、回湘 5 次乡试均名落孙山。但对当时的 读书人包括部分官宦子弟来说,科举正途之路是必 过的一道门槛。正因为如此,所以何绍基 37 岁那年,又一次踏进了科举考场,这是他第 9 次乡试也是最 后一次回湘参加“高考”。

清代的乡试是省一级考试,一般在金秋八月举 行,故又称“秋闱”。湖南迟至清雍正元年(1723) 才有诏谕与湖北分开考试,设贡院(即乡试考场) 于长沙(在今省农业厅老大院所在地)。乡试考试 共分三场,每场考三天,每场正场前一日入场,后 一日出场。三场考试,何绍基被分别安排在竹字号、 馀字号和凤字号三个考室。

三场考试的题目,第一场 三篇《四书》文分别为出自《论 语》、《中庸》、《孟子·万章 上》中的《季子问政》一节、《天 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既而 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 乐尧舜之道》;诗题为《赋得晓 汲湘然楚竹得然字》。第二场五 篇经文分别为出自《易·解》、 《尚书·召诰》、《诗经·大叔 于田》、《公羊传·桓公六年》、《礼记·郊特牲》中的《雷雨作而百 果草木皆甲坼》、《太保乃以庶 殷攻位于洛汭越五日甲寅位成》、《叔在薮火烈具举襢裼暴虎献于公所》、《秋八月壬午大阅》、《祭坊与水庸》。第三场的五道策问, 分别为经、史、说文、闰朔、九江。

上述这些题目,今天的考生 只怕要看懂都十分困难,但当年 出考题的考官就是这么任性的(顺 便说一句,各省乡试都是考官自 主命题)。然而,对当年的何绍 基等考生来说,这些考题似乎不 在话下。第一场考的考题,何绍 基于正场考试那天天亮时拿到, 中午即做完三文一诗,仅仅用了 半天时间,黄昏时将答案謄写完毕。第二场考经文五篇,何绍基上灯时分做完考卷, 比上场考试稍微多花了一些时间。第三场考策问五 道,何绍基于这场正场考试那天拿到考题后,灯初 时分做完。

八月十六日,何绍基一早便“检行李及书字, 早饭后清理完毕”,走出考场。九天三场考试,就 这么轻轻松松地应付了,想不佩服都不行。

如同现在考生一样,对于考试结果,何绍基心 里同样免不了牵肠挂肚。但在初九日,何绍基看到 一份《题名录》,此中并无其名,“殊不闷闷”。 第二天起床后,备受打击的何绍基仍“不甚爽快”, 直到“辰巳之交,稚泉携一《题名录》来,余名在弟一”, 才知昨晚所看到的《题名录》原来是一个乌龙。

士子通过乡试后,即取得举人资格,这是一种 永久性功名,可按科无限期参加礼部会试;何绍基 此次一举夺得湖南乡试第一名(解元),也算替中过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的父亲何凌汉先生争了光。

及第后走上仕途的何绍基没有像他父亲那样 飞黄腾达,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只不过做了国史 馆总纂、提调、武英殿总纂等文职官员。直到他 五十四岁时被咸丰皇帝召见,委任为提督四川学政。 何绍基入蜀上任后,就采取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如革除陋规、弹劾贪官,得罪了不少地方权贵, 遭到了他们的攻击和诽谤。于是,他在位不满三年, 就被上司以“信口雌黄,肆意妄言”之罪名而罢官 革职,从此结束了他的政宦生涯。

辞官后,何绍基便游历各地,徜徉于山水之间, 主讲于书院,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文化教育事业和书 法艺术创作中。纵观何绍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均 与书法文字有关,所结交的朋友亦是书界人士,这 就注定了何绍基不会成为政治家,却成为了一代书 法家。特别是他在国史馆、武英殿的十六年,因有更多的闲暇去专心研习书法,接触到常人无法看到的古书典籍。应该说,漫长的科举考试和仕途上的不如意反过来成就了何绍基,为他成为一代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 | 美术学术双钩碑文 尺寸:134x63cm 成交价:RMB 2817500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 | 美术学术隶书临张迁碑 尺寸:30.2x40.7cmx24 成交价:RMB 1265000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 | 美术学术行书画论一则 尺寸:169x45.5cmx4 成交价:RMB 1265000 北京观唐皕榷国际拍卖

何绍基的书法,被后人誉为有清 二百余年第一人,其杰出成就的取得,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他的家学渊源, 其父何凌汉虽然并未留名书史,但在当 时也是擅书者,殿试时名在第四,因笔 墨飞舞,拔置第三。于是,何氏一门四 代无不擅书。其次,何绍基的师友圈, 也影响着他的书法格局。何绍基是阮元 门下士,阮不但是一代经学大师,在书 法史上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书法 史上最大的贡献还是他的碑学理论,何 氏一生论书,极力阐明阮氏观点。此外,何绍基交游圈中,还有包世臣、张琦这样 的碑学实践者,何氏与他们砥砺技法。

何绍基的书法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20-30 岁,受碑学思想的启蒙,论书崇尚北碑。使用回腕法、提出化分入楷、推崇北魏《张黑女志》,乃至与包世臣、 张琦的交游,无论是观念还是实践,在在 都符合碑派书家的特征。然而由于没有作 品存世,我们依然不甚明了何氏碑派书法 的真正面目。

31-48 岁,筑基于颜真卿。这一转 变首先缘于何凌汉晚年师颜的实践,在他 的熏陶下,何氏一门四代均能颜书。何绍 基中年颜体书法,更是臻于极致。绍基云: “余平生于颜书手钩《忠义堂》全部,又 收藏宋拓本《祭伯文》、《祭侄文》、大 字《麻姑坛记》、《李元靖碑》。”自称“少 壮时,喜临《坐位帖》,廷对策亦以颜法 书之”。尽管何氏一生书风多变,颜体仍 是他书法的底色。由于何绍基对颜书用功 至深,后人公认其为有清颜书四大家之一。

何氏受颜书沾溉最多,然而存世临颜 作品,远不及晚年临汉隶之夥。其早年 临《争坐位帖》,目前已知者仅三件, 一为上海博物馆藏道光十四年三十六岁 所临,一为道光二十一年左右约四十三岁为霁南所临,另一件即为三十九岁为陈 庆镛所临。

此外,何绍基中年行书,除了受颜体 影响,也转向对二王等更为优雅的帖学传 统的皈依。《汉书补注稿》、《赠汪菊士诗册》 是这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汉书补注稿》为戴隆厚旧藏,朱龙湛鉴定并题跋。手稿 内容系何氏过录《汉书》颜师古注,间亦有何氏自作注。何绍基为阮元、程恩泽门 下士,治学深受乾嘉以来考据学的影响。 何氏一生对《汉书》用力尤为持久,道光 二十二年四月,何氏致书苏州友人,“问 《班书地理志补》”,二十四年四月,“厂 市取来沈小宛注《班书》二十本”,咸丰 八年十月一日,“看《班书》起”,十年 三月四日,“两日看《班书》,未写隶”,同治元年正月十日,“昨日批《班书》”。

49-59 岁,何绍基在中年后期,又经历了一次书风的微变,主要表现为在颜体书法中融入《道 因碑》笔意。何绍基于 50 岁时临习《道因碑》,此 后倒薤笔法成为显著特征。其实此前,48 岁小楷书《郁氏书画记、石渠随笔》、49 岁行书《拜潜邱生日诗卷》, 其波拂处已开此风。

60岁以后,何氏进入晚年变法期。何绍基晚年 书风之变是由大量临习汉碑引起的。虽然何氏早年 也曾习隶书,只是到了晚年才更为专勤。时间上主 要集中在咸丰八年至同治元年间,所临汉碑有《礼 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十余种,其中 尤以《张迁碑》及《礼器碑》用功最勤,动辄百通 以上。

何氏存世所临汉碑也较多,风格也各异。大致以 63 岁为界,前此忠实原作,气息醇和。后此则用 笔质实多取《张迁》,结体奇矫多取《礼器》。

何绍基在专攻隶书之余,间亦临习篆书,何氏 篆书创造性地将金文与小篆结合,即以古籀为质, 以小篆为形,有意强化其生拗奇崛甚至粗服乱头的 特点。

何绍基晚年行书不名一体。大字创作常将篆隶 笔意融入行书,以线条的平推来取代点画使转,结 字横平竖直,因其特殊的执笔法,又以生宣及羊毫 的特性,形成苍润奇崛的效果,极富金石气。

小字如诗文稿类,则常将颜、苏、篆籀书风随 手拈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衫不履,一派天 机,如传世《金陵杂述》之类即如此。有的文稿, 几至不能识读,却愈看愈妙,这类作品虽残纸断简, 人皆珍若拱璧。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 | 美术学术行书八言联 尺寸:183x44cmx2 成交价:RMB 690000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 | 美术学术行书《东坡尺牍》 尺寸:174x45cmx4 成交价:RMB 5290000 敬华(上海)拍卖股份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 | 美术学术隶书《古松赞》 尺寸:133x32cmx4 成交价:RMB 2357500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

何绍基书法是清代第一,这是晚清以来很多书 法家的共识,也就是说,何绍基可以代表清代的书 法成就。如果不算王铎这个跨越明清两代的书法家, 何绍基这个地位,会显得非常稳固。

但是反映在市场上,就是很多人在鉴定何绍基 书法作品的真伪问题上,感到很迷惘。

在何绍基活着的时候,对他的书法就有很偏颇 的评价,那就是“怪”——扬州八怪的那种“怪”。何绍基对此非常不满意,他说,他的书法是最“正”的, 一点都不怪。可惜这个话,当时人不懂,现在人们 还是不懂。大多数人,囿于自身不能认识到中国书 法传统中那个很粗壮的“核心绳索”,只能看到何 绍基写出来的“不一样”的东西,不能认识到何绍 基成为大艺术家,在于其对于古典的理解和掌握的 深刻,而把何绍基的表面现象,看成是他成功的要素, 把何绍基书法当成是“怪”的代表了。

鉴定何绍基书法时,如果抓住“怪”的各种环节, 肯定会把自己绕进去。因为何绍基晚年对于某些书行书苏轼石鼓歌 法环节可能夸张了6分,你如果去模仿, 即便模仿了4分,或者夸张到 8 分,都容易被很简单的看作“很接近”何绍基。其实,何绍基掌握的书法的内核部分,也就 是笔法的稳定以及合理运作部分,模仿者 可能3分也学不到。像何绍基这样壁立千仞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其实很难为一般 人所理解,但是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一般人”。

2010 年以前,何绍基作品的价格,意外低廉。当时,最好的清代画家,最高价格是3000万元左右,但是何绍基书法,最高价格60万左右,仅是前者的2%一般 的何绍基对联,价格仅在 3 万 -5 万元左右, 还不及一个当代活跃的书法家。

2010年5月,其隶书《节临〈淮源庙碑〉》四屏(299cm×55cm×4) 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才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7.6万元。当年11月,此作品在辽宁建 投秋季拍卖会上又突破 200万大关,达到 201.6万元。自此,何绍基的精品之作多 在 200 万元以上。有意思的是,此作2011年6月又在北京匡时春拍上亮相,斩获 293.25 万元。以其近三米高的尺幅,如现拍场,或又有新高。其作品目前为止最高价, 是行书《东坡尺牍》,在2014年7 月上海敬华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529万元。

清代书法家从金农、伊秉绶到邓石 如,再到后来的赵之谦、张裕钊等人,一 代又一代的碑派书家专注于篆隶,行草笔 法渐渐生疏了,有的几乎不解使转,行笔 拖沓,状如烂草。何绍基的突出之处在于 南北兼收,碑帖并重,由顏行上溯篆隶, 又由篆隶融会行草,其创作的途径极具借 鉴价值的,其书法艺术必定在市场上为方 家追捧。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 | 美术学术隶书前贤句 尺寸:297x54cmx4 成交价:RMB 2932500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 | 美术学术篆书五言联 尺寸:146.7x44.5cmx2 成交价:RMB 2303880 香港苏富比拍卖

清朝学霸何绍基的书法人生 | 美术学术行书苏轼石鼓歌 尺寸:247.5x58.5cmx8 成交价:RMB 2162580 佳士得香港

相关文章

  • 中国藏家愈发开始重视拍品的源流[图文]
    中国藏家愈发开始重视拍品的源流[图文]

    方翔:拍卖场上拍品的“源流”成为中国藏家权衡价值的重要砝码。真假难辨的艺术市场上,“源流”成硬通货。纽约时间9月15日上午,佳士得举行的“古韵天成—临宇山人珍藏(二)”专场拍卖会上,一件万众瞩目的建窑油滴天目盏估价150万至250万美元,最终经过激烈争夺以1030万美元落锤,加上佣金共计1170.3万美元,以当日汇率折合约7807万元人民币,刷新了建窑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纽...

    34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玉来:杨先笔墨审美意象[图文]
    刘玉来:杨先笔墨审美意象[图文]

    杨先作品贾浩义(老甲)先生以画马著称于世,其马笔墨的外张力达到了空前。可以说,独创性与强调外张力成了他独树一帜的美学思想核心。而这一美学思想贯穿在他的一切作品,诸如山水、人物、动物中。贾先生的笔墨外张力给人视觉的冲击力是当代画坛中国大写意中最为强烈的。他运笔的迅疾感,强硬果敢感,用墨施彩的浓烈极至感,造型的简括、准确与引发人参与创作之欲望当属前卫。老甲之为老甲自有他一套法在,这法是他独创的。他...

    32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杰夫昆斯:艺术与钱到底是什么关系?[图文]
    杰夫昆斯:艺术与钱到底是什么关系?[图文]

    [编者注]作为艺术家的杰夫-昆斯在经济上无疑是成功的,但同时,对于他的“政治污点”,“商业导向”、“市场驱动”、“天才推销员”的指责同样不少。在日前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特约作者专访时,昆斯对此做出了明确回应:经济力量是每一个个人,包括每个艺术家,值得拥有的一项权利。即便如此,他也承认:“那些只对钱感兴趣的艺术家们”,他们的职业生涯根本长久不了,“因为他们的力...

    84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新媒体艺术应该颠覆技术[图文]
    新媒体艺术应该颠覆技术[图文]

    对话 雷雅纳·坎托尼 莱昂纳多·克雷申蒂 2011钱梦妮近些年,“当代艺术”逐渐在中国各大美术馆、画廊、艺术机构、拍卖行树立起较为完整的一套社会认知。而“新媒体艺术”因为其天生与科技相关联,呈现方式与传统艺术手法迥异,又被认为是当代艺术之中较为另类,甚至更加先锋的类别。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里,许多重要机构推出的大型展览都关注了这个看似先锋小众的艺术类别,比如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城市馆“人机未来”...

    174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书与道契 艺与人和——书法家刘顺平印象
    书与道契 艺与人和——书法家刘顺平印象

    书法家刘顺平在其作品前合影2010年的春天,我在柳市前市街开办书法班,一日傍晚,我和妻子散步,行至柳市的新聚丰园大酒店,大门旁,一幅巨幅对联引起我的注意,我驻足而视,见对联数丈有余,字大如斗,笔力雄浑,气势袭人,隐隐有沙翁遗风!待细看落款,方知出自柳市书家刘顺平之手!从此,刘顺平这个名字,便记在了我的心上。再次见到刘顺平的时候,时光已经整整过去了五年,其时,大约是2015年的春天,刘顺平先生...

    83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对联收藏市场渐趋抬头[图文]
    对联收藏市场渐趋抬头[图文]

    对联收藏市场渐趋抬头岁末年初,旧俗家家户户以贴春联,剪窗花,张贴年画等形式来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现下印刷的春联、“福”字、年画正在呈加速度的趋势取代原来的艺术形式。印刷品虽然在形制和画面效果上更加符合现代家居装饰风格,但是已经失去原有文化意义的春联、年画却成了徒有形式的华丽外壳。近年,有关春节题材的年画、春联、月份牌、贺卡等收藏品在市场上呈现...

    455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近代中国的“洋画运动”为什么发端于上海?[图文]
    近代中国的“洋画运动”为什么发端于上海?[图文]

    “洋画运动”,是近代中国全面引进欧洲的西洋画并在全国推广的运动。洋画运动的开展是个系统工程,即必须具备几个条件:有相当数量的人直接学习过西洋画,掌握西洋画技法和创作技巧规律,并能充当教学师资;有相当数量的传授西洋画的美术院校等教学机构;有相当数量的西洋画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社团机构,同时有适当展览场所;有相当数量的宣传西洋画的刊物和出版发行机构。而这一切必须相互配合运动。近代上海,应该说具备了这些条件...

    137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图文]
    尺牍书写文化漫谈[图文]

    “尺牍书疏,千里面目。”在遥远而漫长的古代,展阅一纸信笺如同与远隔千里的亲友当面交流。尺牍书法,不仅保留着文人灵动的指腕技巧,亦收藏着其曾经的交往与多变的心绪。它既是引领书画初学者入境的不二法门,亦是久浸丹青之人反复咀嚼的美馔佳肴。尺牍与书法史的关系极为密切,无论是魏晋还是后代,使用毛笔书写的书信都是构成书法史的主要成分,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三希帖”这三封信:《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完...

    147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习惯[图文]
    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习惯[图文]

    愿未来,不只在“读书日”才想起读书,不仅仅在每年“5·18”才走进博物馆,让读书和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文化习惯。让我们想一想,上次去博物馆是什么时候?多半是陪外地到访的亲友去“游览”一下,要么是带孩子去完成科普作业或文化活动,要么就是忽然收到了来自朋友的两张赠票。截至2013年,我国博物馆数量已达4000余家,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免费博物馆,年参观人次逐渐提升。但观展者和人口基数相比仍然不算“可观”...

    187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清代金石大家黄易“把卷扪碑”外的诗酒风流逸事索解[图文]
    清代金石大家黄易“把卷扪碑”外的诗酒风流逸事索解[图文]

    “内涵暨外延:故宫黄易尺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济南召开。本文结合上海博物馆藏《明湖秋水(烟柳柴门)图卷》并题画诗,卷后胪列黄应唐所请书录近作诗廿二首,颇有趣味,因为其中内容疑似涉及岁末残冬,黄易跟同僚在吴门流连迥异于“把卷扪碑”严谨金石学研究的诗酒风流情形。黄易《明湖秋水(烟柳柴门)图卷》并题画诗上海博物馆藏沪上收藏家孙煜峰捐赠“西泠八家”之一黄易纸本设色诗画图卷,包首有沪上书法篆刻家王褆...

    71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读柴静《看见》:的确传达了一些当下缺少的东西[图文]
    读柴静《看见》:的确传达了一些当下缺少的东西[图文]

    如果柴静不做电视,我想她会是一个不错的文字记者,因为她的新书《看见》里理念的表达几乎符合所有大学新闻系课堂上教授的写作技巧。比如,有故事、有细节、有直接引语等。柴静与《看见》最近也很火,媒体连篇累牍不说,居然还引发口水战。赞之者捧之如女神,贬之者似视之如蝼蚁。还有态度暧昧的中立者借此兜售个人观点。不过,正如鸡蛋好吃,但人们并不一定非要理会下蛋母鸡招致的每一个评价。因此,评价一本书的优劣,也不必理...

    17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巍巍高山  浩浩长风——中国山水画家陈克永
    巍巍高山 浩浩长风——中国山水画家陈克永

    陈克永,1953年生于北京市平谷区,197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经历了诸多思潮碰撞的中国山水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表现新的生活,反映新审美,一大批有责任、有抱负的山水画家走向历史前台。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长陈克永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陈克永用传统水墨工具,在宣纸上的...

    132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那些价值连城的瓷碗 [图文]
    那些价值连城的瓷碗 [图文]

    碗是如今最常见的餐具,但下面这些碗,若作为饭碗可就大材小用了,更别说失手打碎,那可是上亿元的损失。那么现在,就请大家认识下这些拍卖史上极为罕见、珍贵的亿元瓷碗,感受下它们的精致奢华。    在2018年的香港苏富比(微博)春拍中,一只清康熙御制粉红地珐琅彩花卉纹碗以2.38亿港元成交,打破了碗类瓷器的拍卖价格纪录。此碗直径14.3厘米,以罕见的粉红色釉作底,以五瓣花朵式开光,内绘花卉,色彩艳丽...

    47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馆长说文物 博物馆里话铜镜镜鉴千秋[图文]
    馆长说文物 博物馆里话铜镜镜鉴千秋[图文]

    ①镜鉴千秋——博物馆里话铜镜平凉市博物馆馆长 王启峰“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人类自从有了美的观念,对自身容貌举止就越发的重视。由最早的静水照容到铸鉴盛水,直至铜镜出现,之后在长达4000多年的时间里,铜镜不仅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具,还是古代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珍品。宇宙的解构——汉代八乳四神博局纹铜镜在出土的汉代众多青铜镜品种中,四神规矩镜或称四神博局镜大...

    146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米巧铭油画个展《无相》在泰国曼谷成功举办 [图文]
    米巧铭油画个展《无相》在泰国曼谷成功举办 [图文]

    海报展览信息展主办单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Organizer: Tang Contemporary Art展览时间: 2019.11.14 - 2019.12.14Exhibition time: 14th Nov 2019 - 14th Dec 2019开幕式: 2019.11.14 -下午16:00The opening : at 16:00 14th Nov 2019展览地点...

    153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