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万象》傅文俊观念摄影110cmx140cm/80cmx100cm2014
当我观看傅文俊先生作品之前,首先获悉的是作品的题目。当时有种知难而退的感觉。“三生万象”是中国传统道教哲学中的概念。对于并没有对中国哲学进行深入研究的我,实在难以想象。但当我看了作品,尤其是与傅文俊先生进行交流之后。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道德经》中这几句话的内涵。因为傅文俊先生的作品对我而言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吸引力。更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有着扯不断的关系。这些原因促使我一步步走向傅先生的作品,一步步走向激动人心的创作理念。
众所周知,伴随着基督教义在欧洲的统治地位,艺术逐渐沦陷为传递宗教教义的工具。人性受到极大的压制与贬低,只有神才是值得称颂的。直到14世纪,商业在威尼斯的大力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而他们的艺术态度则指向了人本身。人自身理应有自己的伟大、崇高与尊严。至此人和神不再是对立的两面。这样的转变,在我看来,与中国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象的道理一样。这里的一是阳,二是阴,无论阴还是阳都不可能单独成为万物存在的理由。老子曰: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冲气即是三。“三”就像水火交融里的蒸汽。既非常态亦非定态。就像傅文俊先生作品中的三杰一样,他们的存在既非常态,因为他们艺术的产生基于对中世纪艺术理念的突破,同样的他们的艺术亦非定态,因为他们的艺术也会伴随着艺术的发展而被改变或者替代。用句最浅显易懂的话说就是否定——否定——再否定,“三”就是一个再否定的过程:艺术的向前发展本身既不是对之前艺术的肯定也不是全然的否定。在我看来,艺术家十分聪明,作品的题目《三生万象》是一语双关。毋庸讳言,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三者的艺术代表了文艺复兴的高峰,三位大师的并置可以理解为文艺复兴的最全面展现,代表了时下的万象。然而自文艺复兴之后,无论是哪个流派的更替都没有文艺复兴那样注重艺术的内涵。艺术顺着对人性尊重的这一理念越来越多的转向现世。到尼采的“上帝已死”,再到巴洛克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直到后现代主义的众多流派,艺术的文化内涵从崇高的精神享受转向了虚无甚至破坏。眼观当下艺术在某些艺术家的理念中更是流落为无精神内涵的花样翻新。
作为一位艺评家,除了将艺术家作品的艺术理念进行解读之外。作为观众的我,更是注意到了傅文俊先生作品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一点。那就是蒙娜丽莎与大卫的并置竟然是蒙娜丽莎在大卫生殖器上的悬挂。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艺术家对权威艺术大师的挑战也可以理解为再否定。艺术家极力引导人们在对经典进行解读时该有的批判态度,而不是一味的接受。但这一艺术构思在我看来拥有一个极强的隐喻。人文主义的口号经历了中世纪近千年宗教对人的完全禁锢之后,成为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最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人性从神性中的解放被一路的继承与放大。人不再是神的从属,人可以享受现世的幸福与欢乐。直到身处当代的我们,个体意识成为所有因素中的压倒性力量。正是缺少“三”的存在,“三”你可以理解为再否定,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中国所说的中庸、和谐,人性走向了极端。伴随人性的贪婪,个人私欲的无限膨胀和夸大,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信仰的缺失、机会主义的盛行,服务于人精神的艺术也沦为消费文化、商业文化的实质。我想艺术家正是深谙此理,才掉头回来看文艺复兴,它在给我们呈现经典的同时也给我们新的启示。让我们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也有所反思。对文艺复兴经典的传承不断的告诫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应该回望传统。返回古典的境界,那种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毕竟当代人的心灵更加需要精神上的寄托。
思想是无国界的,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发生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至今日,仍旧受到西方与东方国家的欣赏、关注与思考的原因。傅文俊先生站在一个东方人的立场对文艺复兴的三杰进行了全新的阐释。让东方的哲学与西方的哲学在新的时代下交融。虽然意大利没有“三生万象”,但却有众多与其相同的哲学理念。无独有偶,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后,现今的许多国家都提出了诸多方面的复兴。虽然我不感兴趣于中国的政治,但我仍旧知道在中国正在大力倡导的“中国梦的复兴”。一个国家拥有怎样的政治抱负,这种抱负也会不遗余力的体现于大时代的艺术创作。就像作为奴隶主民主政体的城邦国家,要求公民既要有运动员一样的健壮的体格又要有完美的心灵。这就牵引了希腊艺术中对完美与和谐的理想形象。继而典雅宁静、敬慕伟大成为艺术创作至高无上的审美标准。而今中国倡导中国梦的复兴,作为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我,非常期待在此倡导下新艺术的呈现。而傅文俊先生的《三生万象》就是我看到新艺术的一支。
维托里奥·马佐利尼
意大利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艺术史博士
曾为各地私人画廊和公共机构组织策划过200多场展览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