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学术不去功利化 批评永无回归日

时间 : 03-07 投稿人 : 港仔 点击 :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升温,在台前活跃的不仅仅是艺术家,许多批评家也粉墨登场,拥有了极高曝光率。艺术家个展的开幕式、艺坛的各种研讨会、艺博会……都能看到他们繁忙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各种“真知灼见”。但奇怪的是,这里面不再有真正的批评之声,以至于有人戏言:中国的批评家已经集体加入了唱诗班,只会唱“赞美诗”。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批评家为何不再展开批评?他们应该如何找回失落的独立性?本期“品味”,我们诚邀几位敢于直面这一现象的批评家,谈谈他们的看法。

批评家、策展人 俞可——

这是批评最不

尽人意的时代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短时间内蓬勃兴起,走过的旅程比较短,但许多应该建立的没有建立,应该到位的没有到位。展览特别多,批评家到处“赶场子”,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展开批评,让批评成为真正有益的行为,确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现在是最需要批评的时代,也是批评最不尽人意的时代。

今天的批评家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少批评”,基本上只唱“赞美诗”。而且这个赞美也比较困难,因为你说一句好话还得说周全,不容易。坦白地说,我自己有时候也不得不做一些这样的事情:一个朋友开画展,请你去开研讨会,你当然只能用很积极的态度去评价他,否则他为什么要叫你去?情感确实会起作用,说不好不可能。如何防范这种人性的弱点?如何改变今天这种不够专业的状态?确实需要做一些事情。

坦白讲,批评家不批评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艺术界。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比如我们谈问题都在吃饭的时候谈,久而久之,关于对错、是非的概念就变得很模糊了。我们对批评的理解以欧美作为参照,但社会、文化背景又和他们不一样,不是严格的制度化的东西。所以,“批评家不批评”又不完全是一个“看到钱就不要命,看到权就低三下四”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艺术生态系统。据我所知,国外的批评家和美术馆、政府机构、艺术家、画廊、拍卖公司之间存在更为良性的互动关系。但我们现在国内的环境,艺术圈的主体之间都是非常功利的关系。比如美术馆,我们的美术馆都在出租场地,对它们而言,保持什么层次的典藏水准,树立怎样的学术方向都不是最重要的,挣钱才最重要。那么,作为一个对艺术有深刻认识的批评家,你就进入不了这个系统,除非你受雇于艺术家或者其他什么出资者。

我们国内目前有一点和西方非常不一样:艺术家是资本的生产者,或者说是资本的合谋者,占据非常主导的力量。艺术家越来越重要,成为明星,但批评家和策展人越来越无足轻重。在美国,如果一个艺术家做个大型展览,其实是件非常冒险的事情,如果遭到《纽约时报》那几位喉舌级别的批评家批评,那简直可以把这个艺术家毁掉,这在我们国内的环境下是不可能的。

艺术批评家 徐子林——

不以批评牟利 方能坚守立场

批评家丧失了独立性是事实。但我更愿意将其归类为批评家的生存问题。

艺术家靠卖画生存,而批评家是靠文章生存。如果依托于媒体,现在这个行业的稿费,批评家会活得很艰辛;但如果他给一个艺术家写文章,一篇一两千字的文章,少则一两万、多则四五万。在北京,艺术家个展,知名的批评家不需做任何事情,只是挂个名,就能拿到四五万;如果写个两三百字的前言再挂名,那就是五万;如果从头到尾真的做了一些事情,那就是十万,这都是公开的价格。我说现在的批评家存在生存问题,不是说他们还在饿肚子,而是他们的内心和精神还处于饥饿状态。你以为他不知道别人在骂他吗?但充裕的物质回报是可以减弱一些羞耻感的。

有人说,如果媒体更加强大,能够给批评家更丰沛的稿酬;或者批评家和美术馆、基金会、政府机构建立更加良性的关系,就可以改善这种局面,但我认为现阶段,这些都是奢望。而我能给出的建议是:一个年轻人,做艺术家也好,做批评家也好,最好不要过早职业化。你得有其他的方式养活自己,不需要靠批评来牟利,这样你就可以没有压力和负担地保持客观、尖锐的立场。事实上在西方,批评家也不太职业化,很多知名批评家都是大学教授。

而随着批评家逐渐成长,可以和美术馆获得越来越多的合作,申请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像国外很多双年展的策展人,可以拿到几十万美元甚至几十万欧元的资金,那就有资本成为职业批评家了。而这个时候的批评家也不会单枪匹马地去做事情,而是组建团队,他做的工作不仅是批评还包括策展。事实上批评是纯粹文字化的研究,但落到实践还必须得通过策展,这是更加专业的、流程化的作业方法。

当然,这样完善的艺术生态,距离中国目前的现实还非常遥远。事实上,中国现在的艺术圈是个非常江湖的地方,主要靠人脉维系。艺术家和批评家走得太近,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称兄道弟,很多尖锐的意见当然说不出口。所以我现在给自己的要求就是,和艺术家、和这个圈子保持必要的距离。

不过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有各种难度。比如前段时间北京798有个艺术家开个展请我去看,去了之后,又不能闷头看展览,还得往台上站,还得说几句。所以我现在又做了调整,所有的展览,开幕式那天我都不参加,我挑其他的日子去看展览,我不需要别人认识我,也不需要和别人打招呼,我只需要去判断这个艺术家值不值得长期关注。

对批评家而言,这个社会上种种的入侵、腐蚀、诱惑其实非常微妙。比如一个艺术家,很有人格魅力,你和他成了朋友,可是他的作品不行了,你怎么办?还有些艺术家,作品确实相当漂亮,可人品很差,又能怎么办?前段时间,北京有个批评家和很多艺术家都翻脸了,他之前大力推荐过很多“70后”的艺术家,可后来发现这些艺术家的人品有问题,而批评家又很难不受情感和利益的左右,心中的天平很容易失衡。

文艺评论家 梁江——

缺乏健康发展的土壤

不是批评沉沦的理由

这是一个批评失语的年代,为何如此?先说外部原因:我们的社会,缺乏让批评健康发展的土壤。人们只能听赞扬,听到批评马上跳起来反击,甚至打官司。久而久之,批评就停止了发育,批评家也渐渐变成了只会贡献文字花篮的“赞美家”。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寄希望于出现一个堂·吉诃德式的英雄来拯救批评界也是不现实的。

再说内部原因:在物质诱惑面前,越来越多的批评家放弃了自己的职业操守。文艺批评是个非常难做的行当,需要批评家有全面的涵养——对艺术史以及艺术在当下的状态有深刻的认识,具备睿智的分析能力,还得有独到的见解。本来就难做,还要甘愿挨骂才能做好,有几个人愿意如此呢?其结果就是大家都争着去做一些少得罪人、多得眼前利益的事情了。包括我自己,惭愧地说,这几年,批评的文章都是越来越少,有时间我宁愿多画点画,写写书法。也有人问我,你怎么不批评了呢?我反问:你们当真还需要我的批评吗?不需要吧,大家都只是需要我说好话,不需要我说真话。

导致批评家不愿意批评的内外因,其实又和资本渗入,导致学术功利化有直接关系。坦白讲,关于艺术批评,短期内我看不到有太大改观的希望。可能若干年后,社会转型成功,人文精神能够回归的话,批评才能真正走上正轨——这是比较乐观的预测。学术如果不能去功利化,批评就永远不可能回归。

前路虽然漫长,不代表当代的批评家就有了沉沦的理由。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是要看到问题,并且勇敢地面对这个问题。如果连说都懒得说,就更加没有希望了。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本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有机互动,缺一不可。这既是艺术本体论,也是发展论。如果批评不能承担起应有的职能,也会反过来制约着创作和实践的发展。

相关文章

  • 浅析艺术策展有大众美育路径[图文]
    浅析艺术策展有大众美育路径[图文]

    作为一位美术馆人,常常遇到形形色色的“爱美之人”: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在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前伫立良久,默默流泪,他许是想起了自己远在故乡、劳作终生的老父亲;一对气质优雅的青年夫妇,在毕加索的画作《带小鸟的士兵》前细细品味,他们幼小的宝宝则趴在妈妈的肩上呼呼沉睡;一位年约七旬的老者,艰难地弯腰阅读作品的展签,但又每每面带失落地走开——他读到的信息非常有限且让他颇感费解……每每遇到这样的场景便会思...

    177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金猪纳福——著名画家邓顺成新春贺岁[图文]
    金猪纳福——著名画家邓顺成新春贺岁[图文]

    太行山写生【艺术简历】邓顺成(笔名:创一倍)1947年生,广西阳朔人,自幼喜爱绘画,85年于广西师范大学进修两年结业。95年又于黑龙江成人高等专业学校国画专业毕业。2005年在中国美协高级研修班结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李宝林导师工作室画家并为李宝林的入室弟子,李可染的再传弟子。花鸟画拜李苦禅的得意门生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王振中为师。先期画花鸟人物,后专攻山水。刻苦占研传统技法,以大自然...

    176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你可能忽视了作为水彩画天才的塞尚[图文]
    你可能忽视了作为水彩画天才的塞尚[图文]

    美国艺术史家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曾说,塞尚作为一个水彩画家的天才,甚至要比他作为一个油画家的天才更伟大。塞尚的水彩画综合了素描和水彩,从1850年代的学生时代到1906年去世,他创作了大约2,000幅素描和水彩画。其中超过250件和一些相关的油画作品如今都在美国MoMA展览“塞尚绘画”展览中展出,不妨凑近一些观察画面中的细节,从他的创作形式和技巧中,尝试理解塞尚的可贵和天才...

    131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王鸿雁艺术欣赏[图文]
    “党旗飘飘喜迎建国70周年”王鸿雁艺术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王鸿雁,号柳村,别署横塘居士。1953年冬生于大运河名城临清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文化艺术遗产中心专职画家、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东方艺术研究院特邀终身客座教授、东坡书画院特邀一级画师、山东省羲之书画院聊城分院副院长,临清市美协常务副主席、临清市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临清市楹联协会副会长。《泰岱旭日图》235×105cm《龙山春晓图》175×75cm云游山水...

    148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荣宝斋(上海)秋拍:范曾《老子出关》赏析[图文]
    荣宝斋(上海)秋拍:范曾《老子出关》赏析[图文]

    范曾《老子出关》设色纸本镜心“紫气东来三万里,圣人西行经此地。青牛缓缓载老翁,藏形匿迹混元气。”这是对老子出关,西游秦国的传奇描述。《老子出关》这幅画就截取了这样的场景:函谷关外,盛夏夕阳中暑气渐消,光华东射,正照在关下稀落行人。一位骑着青牛的鹤发童颜的老翁,头戴斗笠,白发如雪,其眉垂鬓,其耳垂肩,其须垂膝,神采奕奕,红颜素袍,正气浩然。身旁牵牛执蹬的小童,在落日渐晚...

    97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普拉多的崇黑“三杰”[图文]
    普拉多的崇黑“三杰”[图文]

    格列柯自画像委拉斯贵支卖水的人戈雅五月三日的枪杀(局部)委拉斯贵支菲力浦四世年轻时肖像普拉多博物馆西班牙的普拉多博物馆是位列世界第四的博物馆,以艺术收藏品之丰而举世闻名,普拉多大街就是以它命名的。因为它的藏品太多,以后又在馆后的山坡上建了一个普拉多·布恩雷蒂罗分馆。普拉多的收藏首推委拉斯贵支和戈雅,他们算是西班牙“国宝级”的大师。普拉多博物馆开有三个门,其中...

    24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古锦其西藏人物画艺术鉴赏 [图文]
    古锦其西藏人物画艺术鉴赏 [图文]

    古锦其·艺术简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珠海画院院长2003年参加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主办的“东方之韵—2003中国水墨·再识传统—当代中国画成就展”;2004年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画人物画展,作品《河源汉子》获优秀奖;2004年参加文化部、中...

    43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江南农事图[图文]
    江南农事图[图文]

    《江南农事图》为彩色长卷画稿,长16.6米,宽0.30米。该图创稿于1983年初,勾线于2009年10月尾。我在图尾题道:“吾生于农村,自幼耕种在土地上,与家乡父老同忧乐也。为了使万代子孙了解一千九百八十年间中国江南农村的农事活动,故作图以记之。从中,亦使人们懂得:‘一粒粮食一滴汗,农夫不作田,饿死帝王君’的道理。农民之伟大,不但能自食其力,还养活了整个社会上的人。历史上,余还没看到有人系统的作...

    155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从汉画像砖石上窥探汉代嗜酒之风[图文]
    从汉画像砖石上窥探汉代嗜酒之风[图文]

    汉代嗜酒之风尤盛,这不仅见诸史料记载,两汉墓葬出土的各式随葬酒器及部分酒类沉渣,皆可印证此观点。但“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欲得见汉人热衷酒事的各般细节,还属画中形象最直观、生动。汉画像砖、石作为汉代艺术的典型代表,其上所饰图像反映了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汉人尚酒,因而酒事题材的作品自必不可少。汉画像砖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川二省;画像石则集中分布在山东、苏北一带,河南南部,陕北、晋西北地区和四...

    68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大国巨匠:金晓海献礼国庆[图文]
    大国巨匠:金晓海献礼国庆[图文]

    艺术简历金晓海(晓海),古墨堂史主,浙江临安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院,现为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画家,G20峰会会务厅背景画作者。杭州兰亭画院院长,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南海紫光阁画院院士、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新华网书画频道艺术顾问、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会理事、浙江省诗书画之友社理事、一级美术师、教授。金晓海艺术成就1...

    182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双色玉璧:大自然留下的美丽印记[图文]
    双色玉璧:大自然留下的美丽印记[图文]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双色玉璧古往今来,“玉”字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充满美好与祥瑞的字眼,玉因其与众不同的色彩和温润通透的特性广受人们的喜爱,几千年来,玉在中国人的精神领域里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玉器不但有着优美的质地和造型,而且也深具人文的观念、情感和民族精神。玉璧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常见的器类之一,它不仅延续时间长,且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金沙遗址已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玉璧,其中有一...

    133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2023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刘继萍[图文]
    2023全国两会书画焦点人物——刘继萍[图文]

    艺术简介刘继萍,女,生于山西省清徐县。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2010年全国中国画展,“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第十届全国艺术节特展,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第四届国际和平艺术大展,韩国光州双年展等。作品先后发表于《艺术评论》、《今古传奇》、《中华儿女-书画名家》等刊物,被中央美术学院...

    110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认识关山月:别只看到市场上的假画[图文]
    认识关山月:别只看到市场上的假画[图文]

    提起关山月,很多人把他归纳为岭南画派。但我觉得关老已经跳出了岭南画派的范畴,他已经把整个岭南画派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了,而不仅仅只是岭南画派。一个画家的成功有很多种表现,“笔墨当随时代”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关老他既有很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夫,他的笔墨又跟时代结合得很紧,能够反映那个时代的生活,还画出了那个时代的高度,我觉得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但有些北方人可能对关老不是很了解,再加上市场上仿他作...

    90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博物馆不仅能“说话” 还要会“说话”[图文]
    博物馆不仅能“说话” 还要会“说话”[图文]

    2018年是博物馆免费开放10周年。北京日报3月推出系列报道《读“你”十年也难懂》《遗世独立?免费博物馆为何“冷漠脸”》《展柜展板加图片模式落伍了》等,对博物馆缺少讲解,传播手段陈旧等问题进行报道、分析。这些不便有望得到改变。5月18日起,全市文博领域地方标准体系中首部服务标准——《博物馆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正式实施,其中明确,博物馆必须能“说话”、会“说话”。导览讲解设施设备成标...

    61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刘玉来《历代名帖集字》诗欣赏[图文]
    刘玉来《历代名帖集字》诗欣赏[图文]

    刘玉来2001年我为华夏出版社创作了《历代名帖集字》诗将近二百五十首,同时还有对联近一百五十幅。这些诗、联都是用名帖中的字创作的。诗的形式是七言绝句。诗的内容有野游、励志、咏史、咏物、咏怀、抒情等等。如果就诗来说,可以说就是反映我当时心境的个人七言绝句专集。此书共分11本,于2002年出版。每本帖所写的诗联比实际成书后采用的要多些,之所以舍去有多种原因,主要是国家正规出版社是要考虑到诗联的内...

    61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