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石鲁:不朽的美术精神[图文]

时间 : 03-20 投稿人 : 逸逸 点击 :

石鲁:不朽的美术精神 | 艺术理论

埃及男人像

画蒙生活为营养,生活藉画以显精神。

画者观生活如赏画,才能使观画者如赏生活。

画者观物当百看不厌,方使人观画一见钟情。

生活事物有大有小、有主有从、有正有反、有偏有侧、有平有奇、有里有外,画者所受求全,所识方真,所画方精。

生活之矿藏在人民心中,而勘察开采之术无它,唯在将心比心也。

生活不仅供养艺术之原料,是创作之源泉,思想之燃料,更当是陶冶我之熔炉。画者不经过生活之锤炼,岂能去锤炼艺术。

翻开传承了近1000多年的中国山水画史,翻阅古人留下的山水画谱以及前人所传下的经典山水画论时,不难发现,鲜少有专注于陕北风貌风情的画家。直至 1940年,带着革命理想与救国真理的年轻美术家石鲁从家乡来到陕北延安。无古法可依,无画谱可寻,石鲁便深入民,深入生活,陕北在他的笔下,虽没有江南 温文尔雅、烟云缭绕、溪水潺潺般的诗意之境,但却独具粗犷、苍厚、干练、豪放的西北风情。至此,陕北画成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由石鲁 创建的“长安画派”秉持着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理念,从陕北出发,成为至今闪耀在全国画坛的一颗明星。

石鲁:不朽的美术精神 | 艺术理论

伯乐相马图

开创陕北山水画创作之先河

石鲁,原名冯亚珩,出身书香世家,因排行第九,顾有“冯门九子”之称。在新思潮中,石鲁阅读了大量关于鲁迅、巴金的文学作品,在艺术上崇尚石涛和八大山人 的艺术风格,也就在这时,他自己的艺术观开始萌芽。“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石鲁更加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拯救社会。1940年,满怀理想和艺术追求的石 鲁奔赴陕北延安,进入陕北公学院学习,并在此时正式更名为“石鲁”。

生活在陕北的石鲁,日渐萌生了用画笔记录陕北辽阔风貌的想法。这个选择在当时可谓是一个壮举。因为陕北高原的绘画技法在古人的画谱里并无详细记载,创作起 来无古法可遵循,而其苍山如海,原驰蜡象的特殊地域性,对于画家的表现,也是一个难题,但是,石鲁对此并不以为然,他说:“生活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就 会感到传统画法有些无能为力,需要创新方法。对传统要活用,比如表现陕北高原,古人的皴法没有合适的,这就要研究皴法的来源,在自然中寻找新的皴法,以自 然的结构特定来提炼。”

在此后漫长的创作期,石鲁始终遵循“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创作原则,通过常年在陕北的艺术实践,画了大量的写生画。在面对未知的笔墨表现时,他直接对景写 生,上下而求索,摸索着新的表现陕北高原的方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学画先有二观:日观物,日观我。观物以探真,观我以通德,而后始可言美矣。物为画之 本,亦像也,我为画之神,亦彩也。有物无我不足为通理想,有我无物不足以达真实,故二者当做辩证观,变化之美,即一加一等于三矣。”

在寻求陕北高原的技法表现中,石鲁深研古人画理,加之以自然为师,后而得之。“陕北高原虽树少,但也有生气,它体现了大自然的力量;陕北人也和山水一样纯 厚。”怀揣着满腔热血,石鲁的《转战陕北》《延河饮马》、《东方欲晓》、《南泥湾途中》等作品,以一种开天辟地的效应展现了陕北。而石鲁不拟古人而又似拟 于人,拖泥带水的笔墨,则被后人称之为石鲁的“黄土高原皴”。而石鲁的不懈创作,不仅为传统山水画表现陕北高原寻找到一种特有的笔墨表现程式,也为传统山 水画发展弥补了一个空白。

石鲁:不朽的美术精神 | 艺术理论

布拉格宫图

笔墨巧绘革命理想《转战陕北》成为时代经典

如果说一个艺术家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一个信仰伴随他终身的话,石鲁的信仰则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路线。早在青年时期,石鲁心灵的深处就 萌发了一种自我、自由、民主的理想追求。陕北、延安,使石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片厚土上,他找到了艺术追求的目的,找到了人生奋斗的 方向。

“美术只有反映现实,才有生气,才有发展。”石鲁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用画笔,先后创造了一系列陕北题材山水画来歌颂党的领袖。1959年,石鲁受邀为中国革命博物馆进行主题创作,而这幅《转战陕北》,也成为他最标志性的名作。

《转战陕北》的创作上,石鲁运用了一种很难在前人的笔墨语言里寻到的表现手法,即一种拖泥带水,水墨交融的技法,看似无法度可言,笔力强劲、浑厚、生辣有 笔触感,创造性地运用直、硬、棱角外露及墨色相融的语言塑造高原断层的黄土质地感。同时,石鲁独具匠心地使用了矿物色,在不破坏笔墨的前提下还原原始的本 貌,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

而在技法上,石鲁则从生活中挖掘美的因素,偏重于现实生活的再现和对生活的再升华。他认为圆主柔,方主刚,两者相结合,既可塑造“大巧若拙”,“独天地精 神往来”的境地。这一标志性的构图方式,也被巧妙加注在《转战陕北》的创作中。从毛主席的身影到前山后山,大大小小的形体都是方的,形象中‘大’与‘方’ 的单纯处理拍合了‘大大方方’的概念,产生了磅礴的气势。方的锐角倒都被磨掉了,则是寓圆于方。

在《转战陕北》中,石鲁不仅用写实再现的手法将陕北黄土高原真实地传达到作品中,同时,倾入了对革命的一片赤诚,对陕北高原的独特的感受和对实在物象的尊重,对革命理想的真实表述,成就了《转战陕北》在中国画美术史中的重要地位。

石鲁:不朽的美术精神 | 艺术理论

采莲图

“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

“艺术的矿藏,散布在生活的海洋里,有生活的地方,就会有艺术的矿石。”“生活决定精神。画无生活若无加工无原料。生活枯竭,画必凋败。”“为画的生活则 画死,为生活而生活则画活。当有生活而求画,不当欲画的而讨生活。”……从家乡来到陕北,黄土高原的人民、地域、风情赋予了石鲁丰富的生活和情感基础,也 赋予了石鲁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一个傍晚,石鲁与同事们一起在延河边散步,看见对岸清凉山下的延河里倒映着成排的窑洞的灯光,联想起毛泽东当年居住的窑洞,于是形成了《东方欲晓》的创作 构思。最终,枣树环绕窑洞,窑洞里闪亮着灯光,石鲁匠心独具地以间接描写的方式表现了毛泽东,《东方欲晓》所表现的内涵与寓意,透过朦胧的画面,生动而自 然。随后,“中国美协西安分会中国画研究室”成立,石鲁带领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等画家赴延安、秦岭等地写生,并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 州等地举办展览,引起强烈反响。

“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野怪乱黑何足 论,你有嘴舌我有心。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无论他人如何评说,石鲁紧紧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创作原则,走深入生活的创作路线。 在他看来,“不能设想一个在革命的艰苦环境中未曾经过任何实践的人,更懂得陕北黄土高原朴质而雄浑的美。经过相当体验的人,总是一往情深。”对于陕北的生 活和创作历程,石鲁深有体会:“我们在西北久了,对黄土高原的风物人情印象要深刻些。像华山,它是那么的深厚宏伟;陕北也是另有风味,像洪水刚刚冲刷了的 大地,看惯绿洲景观的,会觉得它太干枯,但它有它的美。大自然给我们这样许多启发,古人如荆浩,关全也找到了雄浑的特色。我们觉得要重视生活,还要重视传 统,而首先是生活。知道古人如何在生活中取法,会给我们取法以启发。”

石鲁用自己个性的笔墨语言和艺术实践,拉近了传统和生活的距离,开启了新的艺术图式语言。在他的带领下,“长安画派”迅速崛起,“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思想也成为“长安画派”的精神内核。

一棵幼苗,在瘠薄的沙地里,萎萎缩缩,乃至慢慢地干枯死掉。但它一旦扎根于沃土,马上会生芽抽枝,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石鲁即是这样,一个极可能被埋没的人,但在投身于革命之后,他饱吮了生活母亲的丰旺乳汁,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对党的赤诚、对人民的热爱,而这一切又集中反映在刻苦创作的时候。石鲁在艺术创作 上的不懈追求,大胆实践,是陕西美术的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画坛一次质的飞跃。石鲁及其创建的“长安画派”,以其时代的风采,现代的审美趣味,揭开了 中国近现代画史光彩夺目的新篇章。 记者 高山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相关文章

  • 刘玉来:书画圈的那点事[图文]
    刘玉来:书画圈的那点事[图文]

    刘玉来作品谈书画圈首先要厘清他的组成结构,也就是说他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大略说来是由三部分人组成的:专业画家、业余爱好者、退休后进者。并不是进入国家书画协会的都是专业书画家,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是非专业的。专业画家指以书画谋生的,他们基本没有第二职业。当然,如果他搞书画之外还搞其他捞钱的作业,这样的人依旧属于职业书画家,因为他的职业就是从事书画为主。这些人都经过正统学校或私下拜过师,系统学习过书...

    189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朱继善国画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朱继善国画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朱继善(笔名朱兵),号黄山之子,1942年出生于中国黄山市歙州,大专毕业。自幼喜爱书画,1959年开始从事艺术学习与创作至今,先后又在浙江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和画院进修学习多年。60年代初曾拜艺术大师潘天寿先生为师,多次得到大师的指点与教诲,多次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多幅作品被国家有关部委、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及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内外高价收藏。作品获过省级及国家级金奖...

    33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天使般的艺术投资人[图文]
    天使般的艺术投资人[图文]

    夏庞蒂埃夫人和她的孩子们(油画) 雷诺阿印象派作为承前启后的画派在19世纪登上历史舞台,它的发展离不开当时法国的社会背景。1870年法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相对安稳的国内环境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地提高了法国普通大众的经济实力。1880年,好斗的女权主义者胡伯丁·奥克拉特在法国首次发动了女性选举权运动,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这些因素促使巴黎成为当时欧洲的中心,中产阶...

    90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珍妮·萨维尔:超越当代生活的身体,是我感兴趣的[图文]
    珍妮·萨维尔:超越当代生活的身体,是我感兴趣的[图文]

    珍妮·萨维尔人们很热衷于谈论珍妮•萨维尔,把她当作卢西安•弗洛伊德的继承人,几乎自从她离开艺术学校就是如此。珍妮·萨维尔作品《肖像》作品《肖像》中的女人,脖子呈现一个困难的角度,她的头后倾,她的眼睛是浑浊的球体(坐着的模特应该是失明的)。这幅画让人难以将目光脱开,它的秘密就在于能抓住观众的视觉感官。她看不见,但你却能感觉到她看得见你。艺术评论家急于强调对某件特定作品的共鸣或其美妙之处,进而会...

    68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韶华暗度梦回水乡:春拍陈逸飞佳作赏析[图文]
    韶华暗度梦回水乡:春拍陈逸飞佳作赏析[图文]

    陈逸飞执黄扇的美人油彩画布⊙记者李虎○编辑陈羽昏黄的夜灯,幽深的弄堂,流水、石桥、小船、倒影、夕阳、桨声,女人们裹着旗袍,曲线玲珑,尽显一代风华。在那些诗意萌生而略显神秘的空间里,寻常风物,经画家妙手点来,便让人流连不已。四幅作品背后透露的,是陈逸飞给我们留下的上海印象。陈逸飞蓝色的故乡油彩画布陈逸飞(1946-2005),当代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浪漫写实主义画家。作为中国当代写实主义的代表...

    153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吴万福作品欣赏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吴万福作品欣赏

    人物简介:吴万福,笔名静涛,男,汉族,祖籍山西洪洞县。1948 年2 月2 日出生在新疆迪化,成长在甘肃武威凉州,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中国矿业报》原特约记者,《甘肃工人报》原特聘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高级职称,国家高级美术师,国家高级书法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中书协会员、中美协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2008 年在金川公司二矿区党委工作...

    84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白光——清新文气  品性高洁[图文]
    白光——清新文气 品性高洁[图文]

    画家白光白光,祖籍山东阳谷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讲师、花鸟画研修班导师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花鸟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共天津市委党校书画艺术顾问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书画艺术交流委员会执行委员荣宝斋(天津)高研班导师、艺委会副主任《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画家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高雅、清新之气;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世俗气隐跃毫...

    52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大数据时代 文化产业将何去何从[图文]
    大数据时代 文化产业将何去何从[图文]

    日前举行的贵阳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各种最新技术和融合发展成果让参观者耳目一新。大数据不仅与经济正在实现快速融合,也正在改变着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和营销链。当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牵手,将给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变迁?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面临怎样的颠覆和创新?如何建设大数据时代的文化产业“共生生态”?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问题一:大数据给文化产业带来什么【案例】贵阳花溪区溪云小...

    27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书画同人丨尹一鸿:一笔鸿飞百骏出[图文]
    书画同人丨尹一鸿:一笔鸿飞百骏出[图文]

    尹一鸿,字云鲲,号峨眉山人、醉墨馆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巴蜀诗书画研究会会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蜀都书画院理事,原益州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其小说、诗歌、美术评论及书画作品在《文艺报》、《美术大观》、《美术界》、《时代美术》、《法制日报》、《四川日报》、《青年作家》等处多有发表,屡获大奖,入编《全国画院院长中国画新作展精品集》等权威画集20余部。部分作品被中央电视台书画院、文化部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等单...

    1345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从戴熙载的身份及其墨迹看当代书风[图文]
    从戴熙载的身份及其墨迹看当代书风[图文]

    戴熙载书法广东书人品鉴录之二十一黎向群广州番禺,源远流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清代,单是石楼镇戴氏宗祠,现存三位进士、翰林旗杆夹石刻,一位是戴鸿慈,另一位是戴霖恩,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就是戴熙载了。戴熙载生平资料很少,只知道他为光绪甲午年举人,即1878年。光绪戊戌会试,钦赐翰林院编修,即1898年。至于他的墨迹更难查考,广东权威的《广东历代...

    28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人民币70周年纪念钞最新市场行情[图文]
    人民币70周年纪念钞最新市场行情[图文]

    人民币70周年纪念钞兑换截止时间1月4日,还剩最后1天,没有兑换的小伙伴请抓紧时间哦!之前,小集在兑换之前对人民币70周年纸钞的走势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大致走势还是在预测之内。兑现后,市场大量开始流通,走势上下起伏,但总起还是在合理的区间波动。那么未来人民币70周年走势会如何呢?小集再来给大家做一个预测。行情分析:70周年纪念钞兑换的前一天,市场散钞收购价格在60元附近,稳步求购,货源寥寥,很多...

    37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2017年中国钻石市场或将稳步回升[图文]
    2017年中国钻石市场或将稳步回升[图文]

    中国钻石产业在经历了前些年一段时间的结构性调整后,在“供给侧改革”推动下有可能在2017年逐渐迎来“回暖”状态,一些重要指标包括钻石进出口增长幅度也将超过前两年。上海钻石交易所自2000年成立以来的钻石进出口交易总额的数据变化显示,上海钻石进出口交易总额整体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尤其是从2010年后至2014年底,钻石进出口交易总额从28.61亿美元上升至51.2亿美元,增长速度很快。但是,从20...

    842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图解:谁在掌控疯狂的金价[图文]
    图解:谁在掌控疯狂的金价[图文]

    作者:陈臣2015年末至今,黄金价格一路飙涨。金价的涨跌到底谁说了算?其背后又有着多少千丝万缕的逻辑关系?...

    161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专题报道:李百战[图文]
    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人物专题报道:李百战[图文]

    【个人简介】李百战,瀛雨堂主,1957年出生于陕西兴平。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武警工程大学客座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教育学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画家艺术研究院山水画院执行院长、西部新闻文化艺术研究院书画研究院常务院长。曾任全国第六、七、八、九、十届美术院校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出版有《李百战画集》、《李百战花鸟画集》、《中国当代画家 李百战山水...

    125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清代御医手稿重现记载500余偏方 估值高达2.1亿[图文]
    清代御医手稿重现记载500余偏方 估值高达2.1亿[图文]

    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委员会供图 摄清代御医未刊手稿重现 记载500余偏方秘方中新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 应妮)清朝嘉庆年间御医汪必昌所著《聊复集·怪症汇纂》手稿日前重现天日,其中记载540种(约650个)偏方秘方令人大开眼界。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余瀛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冯世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中...

    81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