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图文]

时间 : 04-01 投稿人 : 倩倩 点击 :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 美术资料莫晓松

莫晓松,1964年生于甘肃陇西。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美协理事,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北京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美协会员,全国美展评委。

1989年作品《石痴米芾》参加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获甘肃美展金奖。

1994年作品《荷塘》参加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

1999年作品《暗香》参加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

2000年作品《冬至》、《河西九月天》、《夏绿》三幅作品为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中心收藏。

2001年作品《荷塘逸趣》参加“百年中国画展”。

2002年作品《春到红墙》获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金奖。

2003年被评为甘肃省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文艺家。

2006年为国家大剧院创作巨幅工笔花鸟作品《秾华春发花气香》。

2007年为中央统战部创作巨幅工笔花鸟作品《春鹤图》。

2008年为中央驻澳联络办公室创作花鸟作品《十里荷塘》、《玉兰春意》。

2009为中央政治局创作《京华春韵图》;先后为国家领导人办公室创作《秀水春晖》、《春晖》、《春晖烂漫》(与王明明合作)。

2012年《清和我心——莫晓松工笔花鸟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

2013《中国梦·濠江情中国书画作品联展》在澳门博物馆展出;《中国书画大展》在印度尼西亚国家博物馆展出;在法国罗浮尔宫展出《世界美术大展》。

2016年任北京画院院长助理以来,在院长指导下,先后和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驻马来西亚大使馆,驻澳门特派员公署,驻香港特派员公署,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并创作了大幅布置画,受到外交部领导和大使的肯定和赞扬。

2017年十月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的“中缅画家联系写生成果展”中,缅甸总统部长和艺术家等一千多人出席,盛赞中缅友谊。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 美术资料素雅含象之一 66 x 163cm 2017

文|王明明

百年以来的中国工笔花鸟画,经历了从传统型到现代型的创造性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画家从自身出发,做了一些观念、题材与技法上的尝试,也由此形成了以不同地域特点与个人风格为代表的工笔花鸟画风。在这些不同画风的实践者中,莫晓松是近些年中国画坛涌现出来的成绩斐然的中青年工笔花鸟画家。他的作品既得传统工笔画的精致明丽,又有文人写意画的雅逸清疏,同时兼具源于西北地域性的、苍莽雄俊的个人风神,在同一风格类型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

上世纪60年代出年于甘肃陇西的莫晓松生长于一个工笔花鸟艺术世家,从小就受到其父——现甘肃省美协主席、著名工笔花鸟画家莫建成先生的影响与熏陶,加之晓松天资聪颖,勤勉好学,年少时便画艺日进;在90年代初期,随着他的作品在全国七届、八届美展、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展等一系列重要展览上多次获奖,莫晓松在工笔花鸟画坛开始崭露头角,并渐渐为美术界所关注。近几年来,莫晓松晋京赴中央美院深造,埋头于创作实践与对作品内在意境的深入探索,在2002年毕业于“郭怡宗花鸟高研班”之后,画风亦日见成熟,形成了富有自身艺术个性特色的风格形式。2004年进入北京画院以来,他的工笔花鸟画创作得到了很多前辈与同代画家的鼓励、认可与肯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也进入了其艺术创作的风格稳定期,他在艺术之路上得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 美术资料素雅含象之二 66 x 163cm 2017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 美术资料南国秋意浓 260 × 185cm 2012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 美术资料素雅含象之三 66 x 163cm 2017

晓松的工笔花鸟,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他能从工笔画的细腻雅致之中捉到那种灵动鲜活而不乏阳刚之美的气质。他的画既有严谨的学院派功力又具源自于内心的个人创造,这使得他的作品兼具宋人写生传神的院体风格与元代文人水墨花鸟的放逸冷隽。如晓松的近作《秋荷集贤图》长卷就带有这样的意境。画面上荷花荷叶的勾线与罩染,显示了晓松对于传统技法掌握的扎实功底,而湖面上雾气的处理则采用了工写结合的手法,呈现出一种视觉效果与画面意境上的双重张力;从画面局部到整体氛围,都不难看出晓松在创作时,其内心状态是很“静”的,这种“静气”在青年画家中实在难得可贵。静气的修炼本是一个长期省思与积淀的过程,除了勤奋的苦练,还要有对于画面背后文化境界的思考和参捂,要对中国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禅宗思想有比较深入透彻的理解与钻研。在古人的画论里,对于“静”的阐释不胜枚举,如古人总结的出未动笔前要“兴高意远”、已动笔后要“气静神疑”的从画之道,以及“澄怀味象,静观万物”的观察体验方式。晓松的工笔花鸟,得其“静”而追其“动”,在清冷幽散的氛围里把握到了一种跃动的生机,也呈现出一种典雅凝重的永恒感。这一点在工笔花鸟画创作中是十分难得的。在处理色与墨、工笔与写意的结合关系的问题上,晓松作品中的尝试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它将传统水墨的晕染法甚至泼墨法直接引入到工笔画创作中,用来表现西部地区大漠戈壁的苍茫、宏阔与荒寒,调和画面局部色彩与整体意境的协调关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浑厚的精神气质与感人的震撼力。从他的早期表现西北大漠的作品《大漠秋风沙》,《冬至》、《寒禽雪霁》的清冷孤寂,到近些年亚画的描绘荷塘风情的小品《净土》、《随花逍遥》的轻巧空灵,晓松在画中一再实践着工与写的结合、线与面的结合,以及冷色调在画面整体中的情绪表达效果。应该说,他的这种尝试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个问题也是当下其他工笔花鸟画家一直在苦苦面对和试图解决的问题。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 美术资料素雅含象之四 66 x 163cm 2017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 美术资料远爱花林霜后色 162 x 66cm 2007

在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上,晓松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也兼有中青年画家固有的勇气、锐气与开拓精神。他一度对宋人花鸟抱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的设色和布局颇有心德;他对元代文人写意的山水、花鸟亦情有独钟,并试图将诸多山水画的写皴法融入到花鸟画的表现手法之中,在工笔重彩中加入泼墨肌理。对于中国画的大传统,无论是古人还是近代大家,晓松一向是以一种谦慎好学的心态去面对的,他的视野很开阔,思考也较为深入。晓松在吸取传统营养的同时,也勇于打破既定画科于故有技法的边界、规调,汲取了很多现代因素。如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形式感的创新、色彩的使用和视觉效果的营造,为画面增添了强烈的现代感与时代精神,他这几年画的《清香》、《秋葵》等尺幅不大的画,都凝聚了他对于创新问题的思考。 2003年,晓松的作品《春到红墙》荻得了“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金奖,在这幅作品中,他表现了红墙一角枝头绽放的繁花,蕴涵了“盛世太平”的象征寓意,在形式感于意义深度方面都完成了一次突破。应该说,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的题材创新正在于向现实际问题生活贴近,于中国社会的宏观精神相结合。所以,花鸟画家只将目光局限于花鸟虫鱼的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仅仅为了表现花鸟而画花鸟,或是仅仅为了营造视觉美感而画花鸟,永远成不了一流的画家,而只能做一个技术精熟的画匠。晓松的灵气在于,在拥有扎实的造型、用色的基本功之外,他肯在创作背后的文化意境上下工夫,使作品具有一种深层次的艺术感染力。因此,他的作品既不流于俗气,也不故弄玄虚,画如其人,真诚而敏感,执着而亲切。我相信,作为一位实力派的中青年工笔花鸟画家,晓松将凭借自己的天赋于勤勉,在未来的艺术之途上取得更大的成绩。我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 美术资料素雅含象之五 66 x 163cm 2017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 美术资料素雅含象之六 66 x 163cm 2017

静谧与苍茫的张力:莫晓松与他的工笔花鸟画 | 美术资料竹云幽空图 179 x 140cm 2012

相关文章

  • 艺术品拍卖也得贴近大众[图文]
    艺术品拍卖也得贴近大众[图文]

    傅抱石的《观瀑听泉图》标价580万元,被称过去最起码标到千万。“现在很多拍卖公司的经营模式还比较僵化。”都说艺术品市场正经历寒冬,江苏嘉恒秋拍即将启动,江苏嘉恒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杨峻透露,其实不少拍卖公司并没有用心分析如今拍卖市场暗藏的变化,而曾经高高在上的艺术品拍卖现在也必须低下头来,主动贴近群众生活。记者了解到,这次嘉恒的秋拍将于2016年1月8日在丁山花园酒店启幕,1月10日10:...

    32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你想要的干货驾到:对雷诺阿的理解[图文]
    你想要的干货驾到:对雷诺阿的理解[图文]

    波洛克作品《母狼》上海的雷诺阿大展当然是这个冬天最值得看的画展之一,它收集了来自14个国家的40余件雷诺阿佳作,绝对不容错过。有趣的是,就在几个月前,美国有人发起了一场“雷诺阿画得糟糕透了”运动,组织网友在博物馆前举牌,要打倒雷诺阿。据称,发起人在巴恩斯基金会(收藏雷诺阿作品最多的地方)看了一百多件雷诺阿作品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事实上,他的烦恼,我们也可以理解一二。雷诺阿当然有许多漂亮得...

    114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追溯原始的毕加索[图文]
    追溯原始的毕加索[图文]

    1907年,毕加索得到了他的第一件来自欧洲文明之外的艺术收藏品,这是一尊南太平洋马库萨斯群岛的提基神像(Tiki)。同年,他在参观了巴黎特罗卡代罗人种志博物馆之后大受震撼,重新修改了一幅正在创作中的作品。这幅《阿维尼翁的少女》在1917年7月问世,成为震惊画坛的杰作,被誉为现代艺术史的里程碑之一。一百年后,作为特罗卡代罗博物馆在精神与藏品上的继承者,法国巴黎盖布朗利博物馆在今春策划了一场题为“原...

    1324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图文]
    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图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全民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日下一个名词“紫砂文化”在越来越多地被各大媒体、业界内外频繁提起。与在不同场合被提起的高频率、大范围相比,与这个名词被各界人士的耳熟能详相比,这个名词的真正含义,作为一个专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缺少厘清。同时,又有另一个名词,多次被业内人士说起—“文化紫砂”。那么,“紫砂文化”与“文化紫砂”,这二者在各自的概念表述中有哪些差异,二者的关...

    144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赵涛 廖悦雯:澧水泱泱 大道汤汤——评山水画长卷《澧水泱泱》[图文]
    赵涛 廖悦雯:澧水泱泱 大道汤汤——评山水画长卷《澧水泱泱》[图文]

    湖南,又名潇湘,山水多娇,文气踔厉。湖南画家周华平、吕道建、刘剑峰、汪文生、旷小津、袁绍明从湖南山水出发,为湖南山水立传,合作“大美潇湘”大型系列山水画长卷之《澧水泱泱》。笔墨峥嵘,意象纵横。澧水大美,蔚然大观。一千五百年前,宗炳写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山水画论《画山水序》,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的著名法则。大美潇湘,澧水泱泱,大道汤汤。《澧水泱泱》局部 第一单元 作者:周华平、吕道建、刘剑峰、...

    126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丝路中国之水墨奇缘 记著名书法家李积成[图文]
    丝路中国之水墨奇缘 记著名书法家李积成[图文]

    祖国网讯:(记者崔志萍)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文明之路。如今,在这条贯穿古今的路上,华夏文明绽放出一朵“书法之花”。一支笔、一滴墨和一张纸,书写着丝路文化的传奇。在这条文明之路上,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艺术及思想继百代薪传,散发着时代的精神光芒。他的名字叫李积成。李积成,青海乐都人。被王进先老师誉为“盛世中华艺术界领军人物”。他是中国著名的实力派艺...

    117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笔墨境界——画家高杰山水作品赏析[图文]
    笔墨境界——画家高杰山水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简历】高杰,1955年生于天津,197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2年回天津美院国画系进修一年,2005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课程美术学研究班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访问学者班”。现为天津工艺美院中国画系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2012年应邀为中南海创作大型山水画《群峰沐朝阳》。另有全国各大专业刊物以不同形式如:封面、封底等重点推介。有《中国画》《书画家》《国...

    1108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李传新:恬静淡然写江南[图文]
    李人毅《中国画家研究·山水卷》之——李传新:恬静淡然写江南[图文]

    李传新,安徽临泉人,1946年生,客上海。早年追随著名画家任率英先生,后又曾得范曾、宋文治、白雪石、方增先、刘文西诸先生指点,获益良多。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有获奖。在北京保利、瀚海等多家拍卖行成功上拍。作品发表于《美术》等数十家报刊,出版《诗意江南——李传新山水作品集》等数部画集。由中国画学会及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诗意江南——李传新山水作品展,先后在青岛市美术馆、江阴市博物馆、常...

    138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刘玉来论书法》[图文]
    《刘玉来论书法》[图文]

    毛笔字最初主要在于实用,随着在社会中的价值取向,艺术性不但渐渐成为了它存在的原因之一,且掩盖了它存在的书写实用意义。故此提到书法必然会提到它的艺术性,而实用性几乎不被提起。这是因为它的实用性只是限定在表意,而提到书法时,似乎并不包括实用意义。虽然书法具有书写文字的功能,它写出的文字具有表意性,但在论述书法时,其表意性基本被忽视。宽泛的说,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时遵从的法则,也即写好写美文字的艺术规则。我...

    40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日渐“同质”的展览[图文]
    日渐“同质”的展览[图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近日发文探讨“如何认识让文物‘活’起来”,在文中,关于国内博物馆现状他提到这样一句,“客观来说,中国的很多博物馆的场馆非常之大,但展出的文物有限,很多文物并没有在公众面前亮相的机会,而且手法单一,同质化倾向非常严重,缺少个性和特色。”或许经常逛博物馆的你会有这样的感觉,许多博物馆进去之后给人的感受是似曾相识的,从布展、氛围灯光到器物的种类,都给人造成一种“这个妹妹我曾见...

    113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当代艺术与伪当代艺术的博弈[图文]
    当代艺术与伪当代艺术的博弈[图文]

    “存在就是被感知”,人是感官动物中的灵长,直觉是智慧的主要来源,概念、逻辑的源头是直觉,最终又需要直觉来证实或证伪。日本人中江兆民把 Aesthetic 翻译成“美学”后被现代汉语沿用至今,但“感觉学”更符合 Aesthetic 的本意。以杜尚为最著名代表的达达主义出场以来,在艺术世界里,“艺术”的概念已经无限开放。但如果和其它领域相比对时,目前的“艺术”还是以美学趣味/感性魅力为先导的。英国艺术...

    8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松美术馆:一次别具匠心的尝试[图文]
    松美术馆:一次别具匠心的尝试[图文]

    松美术馆首展现场近年来,以资本积累和个人收藏为基础的私人美术馆、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推动中国艺术发展重要的民间力量。例如,11月18日开馆、隶属上海宝龙集团的宝龙美术馆,历经5年时间筹备几经选址的上海昊美术馆,江苏省南京市中心的德基美术馆,计划于今年开馆的苏宁集团美术馆等,其中集结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收藏的松美术馆颇为引人注目。位于北京通州温榆河畔的松美术馆,近日,以“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

    87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全新画境的创造者 ——耿起峰铁线大写意研究[图文]
    全新画境的创造者 ——耿起峰铁线大写意研究[图文]

    如今中国画正在被世界广泛学习着,但国外画家怎么学都无法走进画种的风骨之中,究竟差在哪儿?国内很多半路出家,由其它画种转入中国画创作,无论怎样努力,却怎么画都离原滋原味的中国画差一点,到底缺在哪儿?一些画中国画的画家苦于艺术质量得不到提升,是什么原因?我认为,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差在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上。线是中国画的魂魄,只有守住魂才能固本立命,画好中国画。在当代画坛,画家耿起峰却深谙...

    101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何东速写故事
    何东速写故事

    何东速写故事始于2014年,他把多年保存下来的少儿时期画的速写,配上微文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与朋友们回忆难忘的岁月。速写故事的传播感动了他自己也感动了很多朋友。不仅获得朋友们热情点赞,也加深了朋友圈的互动交流。速写故事的影响还扩大到了公益广告事业,得到了天津市文明办的关注,并在《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国书画报》等媒体刊发和连载。2019年春节期间,何东少儿时期生活的中山门工人新村6段30排老...

    57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其加达瓦的版画艺术[图文]
    其加达瓦的版画艺术[图文]

    《开路》水印套色《母与子》 套色木刻《盛世盛妆》 黑白木刻文 ○ 吕伟涛其加达瓦,藏族,1946年生于四川甘孜,童年时父母双亡沦为孤儿,后得人民政府收养并进小学读书。1959年被保送至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学习,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从事版画创作。曾任四川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四川省美术馆副馆长、深圳画院常务副院长等职,是我国黑白木刻版画的重要代表画家之一。艺术历程暗合时代脚步...

    164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