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图文]

时间 : 04-04 投稿人 : 小洋 点击 :

“20世纪名家艺术系列特展——李詠森·冉熙·樊明体·沈绍伦·王碧梧·陆敏荪”前不久上海外滩展出,与约550幅精彩的水彩油画形成反差的是,几位曾与上海近现代美术史产生深刻缔结的老艺术家,却显得十分陌生。是什么原因导致城市美术记忆的逐渐失忆,未来又能否通过学术研究、国有美术馆和社会力量的努力,留住上海的美术记忆?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樊明体《外滩黄浦江畔》水彩 纸本1979年

2018年是上海美术教育家、水彩艺术家李詠森先生诞辰120周年,这位出生于常熟、求学于苏州美专,又将一生水彩艺术生命留在上海的近代美术前辈,却在逝世后的二十年间,几乎落入了城市记忆的黑洞。值得反思的是,这一美术史记忆断片的现象并非孤立。

曾经《中国水彩画,无可奈何边缘路?》一文中,讨论发轫于上海的中国水彩画的现状及困境成因。当时撰写的背景是,2012年520件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作品由上海泓盛拍卖集中整理、展示并销售,被挖掘出来的水彩艺术家包括张眉孙、李詠森、潘思同及雷雨;2013年该机构又在中国第二代水彩画艺术家哈定诞辰90周年时,与艺术家后人联合推出“纪念哈定诞辰90周年水彩艺术专场”,连续的展览与介绍使淡出公众视野近20年的中国近现代水彩艺术突然甚至是突兀地重回眼前。

2016年,该机构延续着对中国早期水彩画家及20世纪以来上海美术史梳理的思路,继续举办了“潘思同精品特展”,这位1923年与陈秋草、方雪鸪在上海创办“白鹅画会”、出版《白鹅画刊》,并先后执教于上海美专、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指导培养学生千余人的美术教育家、水彩艺术家,终于在新千年后首次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展览,温热的城市记录

不久前,一场名为《20世纪名家艺术系列特展——李詠森·冉熙·樊明体·沈绍伦·王碧梧·陆敏荪》的展览在位于上海外滩电信博物馆的泓盛空间开幕,展出了约550幅前辈艺术家的经典水彩油画。令人感到强烈反差的是,这些珍贵作品的创作者、也是曾与上海近现代美术史产生深刻缔结的老艺术家,此刻却显得十分陌生,只有他们笔下的城市与山河依旧温热。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樊明体《外滩苏州河畔》水彩 纸本 1979年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樊明体(1915-1997)

樊明体是中国著名的水彩画家和教育家。毕业于重庆国立艺专,曾任教于中央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天津大学。1953年起,受聘于同济大学建筑系,任副教授、教授。他称颂中国画家将书法、诗句用于画上,画家如诗人、诗人如画家,才会创造出画的意境和诗的画境。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李詠森(1898-1998)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李詠森 《上海中山公园樱花》 水彩 纸本 1960年代

1924年,李詠森毕业于苏州美专,70多年的艺术生涯致力于美术教育、美术创作和创建美术团体三方面,职业从事美术教育便长达38年。他先后出任苏州美专沪校主任、上海分校副校长兼水彩画教授;上海美专图案系教授,新上海美专国画、油画、工艺美术三系色彩学及水彩画教授;同济大学建筑系水彩画教授;协助上海轻工业学校创办美术专业;著作出版《水彩画临本》及《水彩画技法》,后者再版至17万册。李詠森一生耕耘水彩艺术,晚年又在刘海粟的建议下重习国画,并拜师朱屺瞻,研究如何将国画与水彩两种笔法彼此交融。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冉熙(1912-1989)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冉熙 《浦江夜色》 水彩 纸本

冉熙最初就读于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后来求学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得到徐悲鸿、张充仁赏识,曾任教于上海美专、中央美专和上海的中学。他的作品在整个展览中尤为别致,画面在湿润的颜料中荡漾开,画家本人也很享受表现以上海城市为主体的创作,将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彩融为一体。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沈绍伦(1935-2003)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沈绍伦 《泳池》 水彩 纸本

沈绍伦曾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美术研究班进修,1956年考入上海画片出版社任编辑,1957年任上海人美出任宣传画编辑,是上世纪50、60年代水彩画界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他曾经遍访上海所有的知名画室学画,吸收各种流派的新老技法。

沈绍伦曾说:“我国的水彩画还不太受社会重视,人们还没有注意到我国水彩画的潜在力量,因此,我们只能靠自己去努力和发展,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水彩艺术。无论我今后注重‘具象’还是醉心‘抽象’,努力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给人以美的享受、精神上的宽慰与温暖的人情味。”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陆敏荪 《灯塔》 油彩 纸板 1948年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陆敏荪(1917-1999)

陆敏荪、王碧梧夫妇均毕业于苏州美专,曾创办上海画室,后经颜文樑推荐任教于安徽省艺校。即便是陈列于展厅一角,即便是简易的布面纸板上的油画,隔着三十多年甚至七十年的时光,依然能感受到老一辈美术家作画的激情与美专训练的扎实基础。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王碧梧 《紫薇花》 水彩 纸本 1982年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王碧梧(1916-2002)

保护,学术与财政的制约

平心而论,夹在去年12月展览超密集档期的这场《20世纪名家艺术系列特展》,虽不张扬但足以令人感动,保存完好的关于城市与逝去时光的水彩和油画记录,朴素又美好。如果不是集中展示,可能这些画家、艺术教育家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一段美术史会被人们淡忘,直至消失在艺术家们生前所热爱的这座城市中。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城市美术记忆的逐渐失忆?

从艺术史研究的角度看,学者李超认为,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本土并没有近现代美术资源保护的文化概念,相关的艺术之物和历史之物,鲜有通过专题性的收藏、展览和陈列,加以长久性的复合。以至我们逐渐忘却了中国现代水彩画,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遗产,其价值评估体系也未真正建立,而仅仅以零星的记忆出现于其中相关艺术家的个案性的回忆和评述之中。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陆敏荪 《小红楼》 油彩 画布

正如此前中华艺术宫举办的哈定展览,以“补白·添彩”为题,这些年,民间的机构也在为近现代美术资源的空白补缺,包括设立于海南的亚洲水彩画博物馆、泓盛等社会力量也在适时地加入。最后,从商业的角度看,良性的价值发掘可以带动人们对这些水彩油画作品美术史价值的认知。未来,我们或可期待,随着官方美术馆和社会艺术机构的共同推动,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走进属于这座城市的美术记忆,珍惜并传扬。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李詠森 《工厂工地上海上钢一厂》 水彩

从官方办展览的角度看,一位国有美术馆的策展人向澎湃新闻记者坦言:“财政卡住了我们的咽喉,资金越来越紧,越来越少。”这位策展人透露,目前由于财务上报制度以及各项规定,做展览、办研讨会都显得举步维艰。例如,以往馆方可以主办的国外交流展,因为涉及接待费、差旅费等项目无法审批通过,办不了;涉及外地专家来沪的学术研讨会,因为机票住宿等费用无法报销而取消;重要展览涉及外聘策展人却付不出策展劳务费、文献整理费;优质的展览服务公司因为价高被直接否定;大型雕塑展的运输费少到不够买一辆车……种种现实原因都限制了国有美术馆的学术空间。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冉熙 《黄浦公园》 水彩 纸本 1950年

尽管困难重重,官方艺术机构对上海近现代美术史的整理和展示依然夹缝求生。近几年,中华艺术宫举办了《补白·添彩——哈定艺术成就回顾展》《西学·西行——早期吴作人(1927-1949) 》《无形·希声——中华艺术宫馆藏李青萍作品展》《静水深流——俞云阶艺术大展》;上海油雕院举办过《陈逸飞文献展1960—1980》《张充仁文献展》《这里阳光灿烂——哈定文献展》《精神的融合——周碧初文献展》等有关上海近现代美术资源的有影响力的大展。

展览成功的背后,离不开艺术基金会或艺术家后人的资金支持、学术支持、策展支持。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某场展览,为了贴补馆方资金缺口,合作基金会出资40多万元,几乎与馆方支出持平,其中还不包括馆方无法支付的部分策展费和文献整理费。

近现代水彩 如何留住城市的美术记忆 | 美术知识

沈绍伦 《初夏》 水彩 纸本

一位艺术家家属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国有美术馆做艺术家回顾展,能拿出场地和一部分资金,剩余的就靠我自己的收入补贴。组织人力整理数据,邀请策展人和学术顾问等等,都靠家属的投入。为了最好地展览呈现,家属的各种投入甚至可以达到整体的百分之八九十。这样做的原因,既有个人情感因素,也有作为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心,因为这些事今天不做,一段美术历史就没有了。”

“今天另外一个尴尬是,尽管国家提倡文化传承、美术史的研究与保护,但在落实的过程中,很难真正实现学术上的连续积累,有的高校教师最终宁可放弃不断申请新项目,选择自掏腰包投入某一专题,收集资料,深入研究。有的官方机构用灵活的资金操作方式,置换院藏艺术品,拿所得资金支持学术研究展览。虽然杯水车薪,但都非常令我们感动。”这位家属说。

2017年夏,李青萍作品展在沪举行,由于馆方没有经费,展览没有开幕式、没有请嘉宾、没有研讨会也没有通知记者,李青萍的家属来沪参观,看到暑假期间观众络绎不绝,十分欣慰。但是或许仍然因为经费、人力的短缺,展品铭牌、展览前言中的内容也不可避免产生瑕疵。

从张充仁、周碧初、俞云阶到吴作人、李青萍、哈定、陈逸飞,这些官方机构举办的展览数量,对于拥有极其丰富的近现代美术史资源的上海而言,依然不够;对于尚不为人熟知却为上海美术史做出过贡献的老艺术家,需要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公平、客观、及时地回到历史的叙述中来。

相关文章

  • 国画里的诙谐——陈子庄作品欣赏[图文]
    国画里的诙谐——陈子庄作品欣赏[图文]

    陈子庄的绘画艺术,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在他的作品中时常可见到一些前辈先贤的元素。陈子庄是一个善学的人,他在学习、消化吸收前人优点的同时,又融入自己的风格特点,最终自成一家。他学吴昌硕的笔墨浑沦苍劲,齐白石的真率简劲,更学到了黄宾虹的笔墨真谛。...

    61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网上艺术赝品交易活跃[图文]
    网上艺术赝品交易活跃[图文]

    网上艺术赝品交易活跃想要找白菜价的艺术品,与其去拍卖会,不如上互联网。一幅伦勃朗的作品售价仅仅为900美元,卖家宣称这可是真迹,不信“可以通过纸张检验出画作的年份”;一幅有着马蒂斯签名的画作售价为1250美元,毕加索的画作大约是450美元,卖家会悄悄告诉你“这是从别的美术馆偷来的,急等着销赃”。看到这样诱人的价格,苏富比和佳士得是不是也巴不得买几幅来拍卖呢?当然,稍微有点头脑的人不难猜到,这些打...

    167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博物馆群会给公众带来怎样的艺术体验?[图文]
    博物馆群会给公众带来怎样的艺术体验?[图文]

    正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举行的“制作中:艺术与电影的工作场”展览主要由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的藏品构成,强调视觉艺术和电影相互关联的历史。田珠莉接受采访时,谈论了她对于展览、博物馆群等的看法。在她看来,相比洛杉矶博物馆大道与当地汽车文化之间的关系,上海西岸的博物馆群得益于适宜步行的城市特点,但另一方面,餐厅的缺少无法让人们更久地驻足于此,“当人们感到饥饿的时候,他们便离开了。这是一个遗憾,因为食物就像...

    34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重申浪漫主义艺术的激进锋芒[图文]
    重申浪漫主义艺术的激进锋芒[图文]

    透纳“一不小心”画了一幅《台风将至,奴隶贩子把死者和垂死者抛入海中》(1840年)大河寻源,浪漫主 义的精神初衷是反抗理性的束缚,也反抗强权的压迫。认真梳理和思考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历程,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当历经语言转换、市场狂欢之后,当代艺术在哲学与政治学维度上的精神疲软表现在面对美学与正义关系的冷漠与犬儒。在当代艺术中,浪漫主义精神是否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李公明浪漫主义艺术运动发...

    138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第十三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一名段友生作品赏析
    第十三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初赛第一名段友生作品赏析

    段友生, 男,汉,北京人。2019年春夏之交,一位老友数次来我漏宅,数次来都不止一次的向我谈到一个人,在这位朋友口中他所谈的这个人是一位“奇人”,我以为又如社会的那套虚头巴脑的吹嘘,在我面前总是提及此人,无非是想让我为其写一篇吹捧文章。尽管朋友不厌其烦的数次谈及此人,我却没有当回事。后来又有几次与其它朋友聚会,席间酒后却总有朋友谈到那位所谓的奇人,多位朋友谈多了,不由得我不心生好奇,倒是想快些...

    143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因无法而不可效仿[图文]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因无法而不可效仿[图文]

    文/金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纸本,纵29.9厘米,横119厘米,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亲自校正《楞严经卷》文字,自署“余归锺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时元丰八年(1085)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作者时年六十五岁。卷后有南宋牟献之,元王蒙,明项元汴、周诗题跋,曾经元陈惟寅,明项元汴、曹溶鉴藏。关于王安石,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他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一面,忽...

    164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澄澈纤弱的精美玻璃雕塑赏析[图文]
    澄澈纤弱的精美玻璃雕塑赏析[图文]

    澄澈纤弱的精美玻璃雕塑艺术家RobertMickelson创作的玻璃雕塑澄澈透明、闪耀着动人光泽,而且由于玻璃脆弱易碎的特性,这些美丽作品显得格外纤弱,令人不禁兴起怜惜之情。精致华丽的雨伞、戏剧感十足的枪支、如精灵般美丽的骏马……哪一个作品的美丽最让你凝神屏息呢?澄澈纤弱的精美玻璃雕塑澄澈纤弱的精美玻璃雕塑...

    721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品味宋式生活美学:宋代人的饮茶方式[图文]
    品味宋式生活美学:宋代人的饮茶方式[图文]

    点茶法是宋代最为盛行的饮茶之法,此法不仅为宋代时斗茶所用,茶人吃茶也用此法。点茶法是先将饼茶碾碎,置于碗中,以少量沸水冲点入碗,将茶末调成膏状,然后执壶往茶盏中点水,同时以茶筅快速搅拌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点茶法使人们品尝到了茶叶本身的味道,使唐朝饮茶而不知茶味的煮茶法随时代渐渐远去。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真正能担得起风雅二字的,大概只有宋朝,这个弥漫着淡淡烟灰色,以文艺著称的朝代。若是能够穿越到过...

    50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彩墨丹青 董春莲老师泼墨作品赏析[图文]
    彩墨丹青 董春莲老师泼墨作品赏析[图文]

    董春莲,1947年出生于浙江富阳,毕业于山西医学院。我的家乡是丘林地带,山青水秀,花香鸟语。从小饱受到大自然美妙的熏陶,我热爱大自然的生灵。我要感谢我的先夫孙礼仁先生,他是著名雕塑家,是他把我带进了美妙无比的艺术世界,使我有机会结识了中国艺坛巨匠吴冠中先生、黎雄才、程十发、董寿平等,我从这些艺术前辈身上感悟到老艺术家们的博大情怀,渊博学识和风趣人生,使我真正热爱上了艺术。我和先生从上世纪7...

    95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且看云飞
    且看云飞

    孟云飞作品孟母三迁只为朋,云在青天月在瓶。飞舟墨海勤弄潮,雅怀高致书剑情。早想写一点关于孟云飞兄的文章,奈何困于俗事、迫于学事、窘于才事,一拖再拖。近读其书论文章数篇,间或论及为人、处世、读书,提领三观,感悟颇深。与云飞兄相识,始于上世纪末我初求学于河南大学,折服于其翰墨英姿、武林豪情及诗酒情怀,遂半师半友、亦师亦友,二十余载。孟云飞近照云飞大学就读于河大中文,后负笈北上,问艺于首师...

    113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书画名家王玮艺术赏析[图文]
    书画名家王玮艺术赏析[图文]

    艺术简介王玮:女,国家—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获奖情况:2014年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北京)2010年 获《四川省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 银奖 (四川)2006年获《四川省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四川)2004年获《全国第七届人口文化奖美术作品展》铜奖 (北京)2002年获《四川少数民族艺术节美术、书法、...

    155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沈逸千画西部[图文]
    沈逸千画西部[图文]

    沈逸千北国之夜中国画宋岚(上海辞书出版社副编审)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上,若论及20世纪西部题材绘画,自然就要提及其先行者画家沈逸千(1908—1944)。早在1932年,刚前脚从上海美专毕业的沈逸千,后脚便参加了陇海铁路局组织的“陕西实业考察团”,而且是该团中唯一的画家。跨出美术院校大门的沈逸千,转身成为海上画坛新一代职业画家。作为一个怀揣着&ldquo...

    131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刘震云:荒诞没有底线[图文]
    刘震云:荒诞没有底线[图文]

    刘震云上一本书叫《一句顶一万句》,已经引起不小风波,不少不买账的网友直呼“标题党”,如今,5年后,刘震云又一本名为《我不是潘金莲》的长篇小说新鲜出炉。刘震云,性别,男,当然不可能是潘金莲了,那么他用这样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究竟是内容大于形式还是形式大于内容?细读这本标题有哗众取宠嫌疑的小说,发现刘震云还是刘震云,机智、犀利,标题有没有耸人听闻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还是刘...

    20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从“闹海”到“出海” 中国动画如何刮起中国风[图文]
    从“闹海”到“出海” 中国动画如何刮起中国风[图文]

    随着中国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动画“出海”,正以独创性的风格和题材向国外观众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出海”创佳绩在走出去这条道路上,国产动画从业者不断探索,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绩。近年来,一些优秀国产动画逐渐进入重要国际奖项的视野:2018年以来,系列动画《伍六七》、动画电影《新封神:哪吒重生》《罗小黑战记》《白蛇:缘起》等接连入围有“动画奥斯卡...

    64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双年展”不乏佳作 忍不住多看几眼[图文]
    “双年展”不乏佳作 忍不住多看几眼[图文]

    代有人才,各领风骚。一个时代的绘画,一个展览上的作品,总有几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与作品出现。在这次首届哈尔滨美术双年展的作品中,就有几幅让人难忘的作品。一幅好画,小从一笔一划,大到作品的画面造境,都应力戒平、直、板,而求取丰富变化,以耐人寻味。但是,我们从这次参展画家王建敏的作品《临河的窗》中看到,画家充分画纸平面,借用淡墨的表现样式,以直线造型的用笔特点,使画面上的桥和房屋之间穿插及尽转折之变,这种...

    667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