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陈迪和:中国画不是水墨画 中国绘画应重新分[图文]

时间 : 03-25 投稿人 : tyler 点击 :

陈迪和:中国画不是水墨画 中国绘画应重新分 | 美术观点

陈迪和

陈迪和,方笔山水画创始人,国学理论学者。1962年生,湖北阳新人,湖北大学毕业,现任湖北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江山行”画家组主席、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陈迪和:中国画不是水墨画 中国绘画应重新分 | 美术观点

这些年来,把中国画称为水墨画似乎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时髦了,不知道这是出于一种学术还是出于某种心理或某种目的,反正不把中国画变成水墨画就有一种誓不甘休的意思,想想上个世纪50年代就曾经要把中国画改名为彩墨画,也就只能一声叹息了。有人说在古代中国画就有水墨画之称,这个不假,宋以前中国画按材料和表现方法,就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很显然彼水墨画并非此水墨画,古之称水墨画是指中国画中以墨为彩不添其它颜色的画,今之称水墨画不仅泛指整个中国画,而且去除了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中国画”之内涵。

也有人说可更好与国际接轨,这就不是学术本身了。更有人说“如果不更名,比如搞一个‘北京国际水墨画节’说成‘北京国际中国画节’就讲不通了。”,这个就得重新去翻一翻小学语文课本了。其实把中国画称为水墨画或者彩墨画皆同出一辙,并不只是改一个名字那么简单,而是把中国画作为一种纯粹的绘画艺术进行定性和分类,借用的是西方绘画的分类方法和标准,那就是按绘画材料而定名,如油画的材料是油彩、水粉画的材料是水粉、水彩画的材料是水彩等等。可惜这种生搬硬套不仅没有一点学术可言,更是一种文化缺失的表现。

从根本上讲,中国画和西方绘画虽然都属于绘画类艺术,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绘画,没有模仿的基础,也没有类比的可能。这好比老虎和猫一样,虽然都属于猫科动物,但不能以猫的标准来对老虎进行判断和衡量。西方绘画是一种光源下的绘画,也就是利用光照作用下物象表面形成的明暗和色差形态来进行物象造型,即建立在素描和色彩等技术层面上对物象的表面形态进行描摹和模仿,要求准确精致,是一种科学的技艺,以人的视觉效果和透视原理为依据和标准,依靠的是人的眼力或视力,是一种物质性层面上的绘画形式。中国画则没有光源的需要,也没有光源的概念,不需要人的视觉效果和透视原理,也就是不通过视觉或眼力,因为中国画的出发点就不是对人眼睛可见的物象外表形态的模仿,而是追求对物象内在本质的写真,即“以形写神”。

陈迪和:中国画不是水墨画 中国绘画应重新分 | 美术观点

中国画是通过人的心灵和大脑对物象形态、性质、规律及精神进行感悟、分析、归纳和总结,用毛笔的点线和墨的层理按照自然法则的结构理念即“道法自然”对物象进行勾勒和写意,要求“神形兼备”“天人合一”,以人的思想、理念和智慧为依据和标准,属于一种意识形态,也可以说依靠的是人的心力或智力,是一种精神性层面上的绘画形式。中国画和西画在方式、方法、目的、要求以及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皆不相同,无法互通互融,一个求物之内在,一个求物之表象;一个靠感悟,一个靠光影;一个靠心力,一个靠视力;一个靠理念;一个靠技术;一个道法自然,一个焦点透视;一个要神韵,一个要比例;一个在写意,一个在模仿;一个在明理,一个在表现;一个立于精神,一个立于物质。

在同一种性质和技术基础上,西方绘画根据材料的不同而进行分类是完全正确的,但把同样的标准用于完全不同性质的中国画上,那就只能是贻笑大方了。即使非要用材料和工具等表面特征来定位,那决定中国画性质特点的主要因素,也并不是作为材料的水和墨,而是作为特定工具的毛笔、墨和宣纸,其中最主要的是毛笔,因为中国画的核心是笔墨,而墨法主要是通过笔法来表现,因此毛笔的作用是第一位的。故要用材料和工具定位中国画,也就只能用毛笔来定位,那就应该叫毛笔画了。如果不要笔墨,那就不是中国画了,作为一种普通绘画可以用材料来定位,可材料并非只是水和墨,还有色,如果能叫水墨画,那么也可叫彩墨画,甚至水彩画了。

何况中国画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型绘画,并非建立在某种技术或某种材料及工具的上面,也就是说不决定于物质,而取决于某种精神。不像西方绘画,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离开了色彩或素描造型就无从着手了。中国画自中国书法而来,秉承的是中国毛笔的笔法精神,墨也具有这种精神,宣纸是更能帮助这种精神的体现,这就是熟称的笔墨精神,复杂说是一种无极到太极的哲学审美精神,简单说则是一种要求在大千变化中感悟、掌握、遵循并运用各种规律,从而实现自我的文化精神,这也是人类在与自然长期的斗争中能实现自我发展的基本精神。中国画可以用墨,也可以直接用色,可以用宣纸,也可以用其它,偶尔还可以运用毛笔以外的工具。因此不能通过任何材料和工具对中国画进行彻底的定位定性,进行分类和命名,这种具有特殊中国文化精神特色的绘画,被称为中国画是再无贴切可言了。

陈迪和:中国画不是水墨画 中国绘画应重新分 | 美术观点

中国画从表面形态看是一种绘画形式,而实质却是一种文化和修养,不能简单看成一种艺术,更不能用一种普通的造型艺术来看待。因为艺术更多存在于艺和技等物质性层面,很难上升达到一种精神层面,而文化是精神的,中国画也是精神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华文化从来不相信人的感觉器官,因为能说清楚的、能看清楚的、能闻清楚的、能听清楚的、能摸清楚的、甚至能用尺量清楚的、能用秤称清楚的东西,往往都是事物的表面现象,都是变化的不真实的。因为一切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之中,事物的外表形态都是稍纵即逝的假象,真实不变的只有事物内在的规律的本质的。

比如一个人的身高、体重、肤色、相貌、声音、力量、打扮,表情等等这些外表形态时刻都在变化之中,从少到老没有一刻的外表形态能够代表人其本身,能够代表和说明人其本身的只能是其生活规律以及内在的气质和修养。中华文化是育人文化,向真、向善、向上是其致力的追求。“真”是一切基础,“真”就是真实的永恒的不变的不虚不假的,也就是事物内在的规律的本质的。而要掌握事物的“真”,靠感觉器官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大脑的分析和心灵的感悟,也就是智慧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画从来不在事物的表面形态上做文章,不在造型上停留,而是“写意”“以形写神”,力求要“悟”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了。

把中国画称为水墨画,其实就是把中国画定位于一种纯粹的绘画造型艺术,进而工具化和实用化,等同于油画、水粉、水彩等各种西方绘画,取消了中国画的笔墨概念,也抹煞了中国画的文化精神,让中国画从精神走向物质,从文化走向技艺,从高雅走向庸俗。西画确实是一门高超的绘画艺术,但它完全依赖于人的视觉,致力于物象的外表形态的模仿,反映的都不是事物的真实,而全部是事物的外部假象。模仿的本身就是虚假,对物之表象模仿的越逼真就越虚假,何况它还借用了光,光就不是物象本身,而且还只能是定光模仿。尽管照相机的出现逼迫西画向东方艺术学习,可各种物质元素决定了它无法解决形和神的问题,中国画始终在形与神之间着力,西画离开了形却一下子跑到了神的世界里,一个全意识的无根据的虚无的世界还是虚假。因此西画只能是一种技艺和生活工具,不可能进入文化的门槛。

陈迪和:中国画不是水墨画 中国绘画应重新分 | 美术观点

中国的古人是非常聪慧的,西画这种形式在中国历史很早以前就有了,起码汉唐时期从西域就有传入,为什么就没有被推广发展下来呢?这就好比餐具,西方的刀叉很好用,切、割、刺、剃、剁、劈,还有叮叮咚咚的金属响,但那种刀光剑影的杀戮和弱肉强食的恐怖,比起用手抓食更原始百倍,因此刀叉只能是一种餐具。中国人用的是筷子,两根筷子称一双,则不仅仅是一种餐具,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体现。中国人玩的文化能让社会五千年不灭,西方再过一千年也不可能弄得明白,西方玩的科技,中国数年间就可以超越。

当然,把中国画称为水墨画,也反应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当代绘画在学术上确实出现了混乱。中国画原本是明朝末年为区别传入的西方绘画而对中国各种绘画的一个统称,但古代对文化层次分的很清,如“世俗立画家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既是对中国画种类的划分,又是对各类绘画雅俗高低的定位。文化品味较高的即后人所称的文人画、院体画等,基本就成为了中国画的符号,其他层次品味较低一些的绘画,就归成了画工、画师及画匠们的杰作了。前者作为精神食粮进入文化体系,后者作为生活工具进入技艺体系。

近一百多年来,由于国运沧桑,西学东进,中国传统文化被无限度拼弃和挤压,一切向实用化发展。西画艺术自民国时期全面引进,近三十多年已普及为全国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国画不再被认为是文化和修养,而作为一般绘画艺术被以西画的方式来要求和改造,因政治、经济等各方需要而进一步被工具化和生活化,载道的“笔墨”、求真的“写意”、厚德的“情景”不再是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以表现为主体的西式造型技艺了,如以物象表现为主体的主题绘画、写生绘画等,以形式表现为主体的装饰绘画、纯彩绘画等,以个性表现为主体的试验绘画、抽象绘画等等。

陈迪和:中国画不是水墨画 中国绘画应重新分 | 美术观点

其实文化和艺术本来就不分中西和新旧,中华文化更是海纳百川包罗万有的,百多年来西画也应该是中国绘画的一部分了,中国画被改造后的各种绘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当代绘画的一部分,只是当代的中国绘画和明代的中国绘画不是一个概念了。但无论文化还是艺术都应该有个层次和门第之分,起码有个类别,不能因为同属一个猫科,就把狮子、老虎、豹子与猫子等同起来,因为它们各有各的使命。因此中国当代绘画应该有一个重新分类和定位了。

陈迪和:中国画不是水墨画 中国绘画应重新分 | 美术观点

前几年看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就很有感触,中国音乐人根据唱法把声乐分为美声、民族、通俗和原生态,非常好,既没有中西之分,又能让各自特点鲜明。当代中国绘画如果能借鉴,根据绘画方法及表现形式也应该可以分成四类,即中国画、通俗画、粉彩画和民俗画,前者为意识型绘画,后三者为实用型绘画。中国画即原有的中国画;通俗画就是基本使用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但不讲笔墨理念和写意精神,也不讲什么道法自然,而更多是使用西画的物象造型方式,以表现为主体的各种绘画;粉彩画就是原有的西画,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等;民俗画就是中国原有的民间绘画,如农民画、神社画、年画等。

实为随思随议,可抛砖引玉,定有更佳方式,只愿中国当代绘画既能繁花如锦,又能泾渭有分,作为国之瑰宝的中国画更能拂尽浮尘还以本真。

2016年8月2日于武昌东湖

相关文章

  • 2020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吴学斌[图文]
    2020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吴学斌[图文]

    【艺术简历】吴学斌,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东西方美术院院长、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中国东盟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广西统一战线书画院名誉院长、新疆石河子大学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乌克兰国家美术与建筑科学院、基辅装饰艺术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7所中外大学特聘教授。曾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广西副主委,广西人大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巡视员。作品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日本首村山富市、乌...

    547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书法重神意:国学求本源[图文]
    书法重神意:国学求本源[图文]

    信笔由缰,而能成杰作者,多仰赖书法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所以书法是一门“内修”的艺术。书画艺术讲求意象,求诸形而不困于形,意游笔画间却神驰寰宇之外,才能称得上是书“法”,有句话叫做“下笔如有神”,除形容文章精彩外,也大可用来描述境界大成的书法家执笔凝神,进行书法创作时的状态。那么这个“神”字,究竟是源自何处呢?为何有的作品神完意足,有的作品却嫌气力稍逊?笔者凭借多年书法欣赏的经验猜测,恐怕正...

    67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中国百杰书画家吴建潮作品赏析[图文]
    中国百杰书画家吴建潮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简介】吴建朝,笔名吴建潮,字增春,号常山坡龙人。1964年生于河北正定,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文艺家书画院院长,中国山水画学会副主席。国画作品《生命》获中国美协主办新世纪全国中国画精品展金奖;其它众多国画和水彩作品在展出中获奖或入选。2002年特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金山岭晨光》和《白洋淀晨曦》巨幅国画,并作为...

    77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写心写意写精神——记当代青年大写意画家贾双武[图文]
    写心写意写精神——记当代青年大写意画家贾双武[图文]

    有这样一位画家,他的作品个性鲜明,有很强烈的时代感和现代艺术气息。他涉猎题材广泛,尤善画马、牛等物。他运用焦墨,重墨刻画物象,突出了表现对象的动、势、神。团块儿的组合、运动不仅是他造型的一大特点,同时也给观者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媒体称他“大笔大墨大写意”。他笔下的奔马似有雷霆万钧之势,他笔下的牛又恰有万夫不当之勇。他的作品传递出去的永远是阳刚,奋发向上,百折不挠之精神。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76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牛年“牛市”[图文]
    牛年“牛市”[图文]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牛代表着勤劳、坚毅、力量,是象征吉祥的瑞兽。牛是六畜之首,性格温顺,吃苦耐劳,憨厚可爱,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历代画家对牛多有刻画,留下了很多精品佳作。历代画牛名作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无疑是历代画牛作品中最闻名的。韩滉为唐德宗时宰相,博才多艺,擅画人物、牛马动物,与韩幹画马并称“牛马二韩”。其传世孤本《五牛图》,将牛的站立、行走、俯首、昂头、回首...

    196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隋建国:社会背景因素是雕塑创作的动力[图文]
    隋建国:社会背景因素是雕塑创作的动力[图文]

    1995年初,隋建国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他与同系另外两位青年教师展望、于凡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宗旨是“专门针对和自己有关的、具体的社会问题产生作品”。就在这一年夏天,中央美术学院搬离王府井,教师们认为这是商业对文化的驱逐。拆迁之际,隋建国的小组就地取材,把废弃的画稿、钢筋水泥、破桌烂椅等堆在一起,命名为《开发计划》。“算是教师对拆迁的表态,当时我们也没...

    156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互联网+艺术赋予了个人审美趣味全新的用武之地[图文]
    互联网+艺术赋予了个人审美趣味全新的用武之地[图文]

    艺天一世界法国已故文化部长、著名作家马尔罗曾说过:在世界上,一切都是短暂的,只有艺术不受时空的局限,化作永恒。收藏或投资艺术品的人,正在试图从艺术的这份永恒的价值中,萃取滴滴可以润泽于每一个时代的价值。他们有着各自的审美认知,又不完全受制于审美,他们了解时代语境,接受商业化,游刃有余地发挥审美的作用力。我们不得不承认,所有消费时的选择多半都依赖审美,而在艺术品方面,审美趣味发挥着最大的价值。...

    171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瓷器的魔力:欧洲君主为什么痴迷中国瓷器[图文]
    瓷器的魔力:欧洲君主为什么痴迷中国瓷器[图文]

    导读:瓷器在欧洲被称得上是“白色黄金”,它精美绝伦,耐久性强,发源于中国。然而欧洲人为何会如此痴迷于瓷器呢?据说,首件欧洲瓷器是出自一位名叫波特格的德国人之手。波特格是位炼金术士,自称知道将铅变成黄金的诀窍。14世纪,旅行家马克·波罗首次将瓷器从中国带回欧洲。那是一个精致小巧的茶壶,表面带着灰绿两色文理。除瓷器之外,他还带回了绸缎、香料和散着麝香气味的小香炉等。埃德蒙在作品《白瓷之路》中,记述了...

    1470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怎样才能买对中国书画艺术品?[图文]
    怎样才能买对中国书画艺术品?[图文]

    文徵明《碧荫坐钓图》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自古就有,其历史即便没有2000年,恐怕也有1500年了,但拍卖这种形式确实是近二三十年才引入中国的。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艺术品的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艺术终于在价格上、在市场上得到了一些表现,进步的速度让世界震惊。说到中国绘画史,它的核心是风格的传承。中国书画艺术的基础在唐宋时期基本就确定了,可以说那时候确定下了90%的基础。之后历朝历代涌现...

    110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设计与艺术:彭贵军专访著名设计理论家高兴博士[图文]
    设计与艺术:彭贵军专访著名设计理论家高兴博士[图文]

    在人类的进化发展中,设计一直扮演着极为务实的角色,它着眼于现实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与人类的生活发生着极为紧密的对应。从本质上看,总称的“人类实践”就是以设计作为基础和源头的。即使是在人类实践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今天,放眼“人类实践”的范畴,其中林林总总的类别,又有哪些能够真正脱离与设计的关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设计在人类进化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容替代的,所发挥出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77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博物馆研学游将再掀国内旅游热[图文]
    博物馆研学游将再掀国内旅游热[图文]

    如今,博物馆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宝库和精神盛宴,众多游客喜欢走进博物馆亲近文物,浸润在中华文化中。藏在博物馆内的文物因被大众关注而变得活力四射,光彩熠熠。享受文化盛宴元宵节当晚,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门前排起长队,观众们在博物馆穿汉服、赏展览、猜灯谜、写福字,度过了一个颇有文化味的佳节。走进博物馆过大年,享受文化盛宴,成为不少人过年的新年俗。正月初一上午10点,国家博物馆里已是人头攒动...

    117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展览结束后 艺术品都去了哪里[图文]
    展览结束后 艺术品都去了哪里[图文]

    位于闵行梅陇镇曹行村澄建路的上海观缘文化艺术创意园区,在这些年的海上艺坛崭露头角,并在上海西南成为文化创意的蓄力场和孵化地。展会开展之前和落幕之后,是这座园区最忙碌的时段。近日,这座园区开始通宵达旦地工作,刚刚从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上撤展的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展览画作分批次地运回这里,这里已成为了艺术品向买家发货的“基地”和向艺术爱好者常年开放的“备用展厅”。园区风貌 官方图大仓库里孕育出“进博...

    88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玉石质量下滑 成交额受影响[图文]
    玉石质量下滑 成交额受影响[图文]

    为期十天的第54届缅甸玉石珠宝交易会(又称“翡翠公盘”)近日在首都内比都落下帷幕。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届公盘成交额逾5亿欧元,较上届略微降低,原因是货品质量有所下降。根据缅甸玉石业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本届交易会共有6561批玉石及326批宝石原石和成品供竞标,最终不到一半的宝石原石和成品成交、超过3/4的翡翠原石及成品成交,成交总额5.1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较去年下降近3%,相比前年...

    89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何岩:抱朴守真 汲古传薪[图文]
    何岩:抱朴守真 汲古传薪[图文]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是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涵盖着多种文化元素和审美情趣,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积淀,现如今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兴盛促使书法在新时代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在众多书家中何岩无疑是当下书法界的翘楚。何岩,出生于河南淮阳县,200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周口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主要从事书法篆刻创作与教...

    1847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似并不易不似更难 新安画派与赖少其[图文]
    似并不易不似更难 新安画派与赖少其[图文]

    赖少其 临汪之瑞《空亭幽树图》(临摹) 1971年 23×49cm 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藏日前,合肥市赖少其艺术馆策划的“笔墨传承——新安画派、黄宾虹、赖少其艺术渊源研究展及观摩研讨会”,深入研究和系统梳理了从新安画派到黄宾虹再到赖少其的笔墨渊源。新安画派明末清初形成于皖南黄山一带,山水画风格和笔墨自有特色,是中国美术史上著名地域流派之一。清末民初的近现代画坛艺术大家黄宾虹原籍黄山地区的歙县,曾经...

    1093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