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上,能和王羲之双峰并峙,以自家面目另立山头的,是颜真卿。
颜真卿(709——789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曾任平原郡太守,官至太子太师,因爵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平原、颜鲁公。楷书四大家之一。
(一)
颜真卿出身望族。北齐时,五世祖颜之推入周,徙居雍州万年。随后,高祖颜思鲁迎李渊,授秦王府记室,其子颜师古官至秘书监,擢升为唐代新贵。
开元二十三年(734年),颜真卿举进士第。第二年,授校节郎。后授醴泉尉,迁长安县尉,改监察御史。其后,历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使判官,再入御史台为侍御史。百余日,迁兵部员外郎,天宝十二年(753年)出任平原郡太守。肃宗朝,初为刑部尚书,历同州、蒲州、饶州、升州四州刺史,入为刑部侍郎,上元元年(760年)谪守蓬州长史。代宗朝,历户、吏两部侍郎,尚书右丞,官至刑部尚书。永泰二年(766年)遭排斥。大历三年(768年)起为抚州刺史,迁湖州刺史,至十二年(77年)八月再入为刑部尚书。德宗朝充任礼仪使,后改太子少师,除太子太保。贞元元年(785年)遇难,享年77岁。谥曰文忠。
颜真卿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宽厚爱民,忠义刚烈,楷模也。最具称道的是抵御安禄山叛乱和劝降李希烈。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文化艺术在进行着高峰性的构建,可是,封建社会的内部矛盾也在日益加剧。地方拥兵自重,藩镇割据,终于在755年导致安史之乱。平原郡守颜真卿早有察觉安禄山的不轨行为,一边麻痹对方,一边准备工事。河北二十四郡,唯有颜真卿辖区没有失守。不过代价惨重,堂兄颜杲卿被叛军处死,侄子颜季明身首异处。另一例劝降叛军李希烈。建中四年(783年),七十五岁的颜真卿受命宣召叛军淮宁节度使李希烈。他义无反顾,视死如归,终被杀害,77岁。后人评价他往往将书法和人格放在一起,可视为书品和人品的最好诠释之一。
(二)
颜真卿先祖多精通学问,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学者,对经学、史学,文字学、音韵学等都很有研究,并有很高的成就。祖父辈颜勤礼、颜师古、颜育德也都精通经史训诂;或留心翰墨,擅长草隶篆籀。颜真卿出身书香门第,三岁丧父。由母亲殷氏抚养成人,期间也得到兄长颜允南的帮助。姑姑颜真定曾教他学习诗赋。
童年的颜真卿就开始学习书法。从《东方朔画赞》看,颜真卿早期学过二王,也曾从民间或碑版中汲取营养。但他最主要的老师是张旭。为了在书法上有更大的发展,颜真卿任醴泉尉一年,辞官专门到洛阳拜著名书法家张旭为师,颜真卿态度端正,学书勤奋,张旭就把笔法传授与他,传《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就是颜真卿根据自己和张旭谈笔法时整理而成。学书期间,他结识了张旭的另外两位高足怀素和邬通。“书法沙龙”里,讨论出了著名的“屋漏痕”笔法。名师指点和自己的努力,颜真卿自成面目,足以和一统天下的二王书风分庭抗礼。他楷行兼善,楷书宽博厚重,沉雄浑穆,大唐气象,窥书可见。代表作品有:《多宝塔感应碑》、《颜勤礼碑》、《自书告身》、《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祭侄文稿》、《刘中使帖》、《争座位稿》等。本文主要谈楷书部分。
(三)
颜真卿书迹,著录的最早是《雁塔题名》(《宝刻类编》卷二),已不可见;而可看到最多的是他为千福寺僧费全写的楷书《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二年(753年),岑勋撰文,文章多夸饰之辞,述说沙门建塔事。该碑为颜真卿中年作品,带有经生书的痕迹。用笔腴润,结体严谨,相对较为清俊。有“神明焕发而时出姿态,不失清远”之评。
《东方朔画赞》(天宝十一年),夏侯湛所撰,是颜真卿根据原有漫漶碑刻再次书写,比原字较大。一笔一画,用笔方整。颜真卿在碑阴记中说,为了能使这块碑保存下来,把字写得大一点,并不计其工拙。该碑东坡认为颜鲁公碑中 “最为清雄”者。他说,此碑“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书,虽小大相悬,而气韵良是。非自得于书,未易为言此也”
《麻姑山仙坛记》,颜鲁公撰书于大历六年(771年)。有大字本,中字本。其中《大麻姑仙坛记》是一篇叙事文章,书写自由奔放,笔画遒劲,结体宽博。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麻姑仙坛》握拳透爪,乃鲁公得意之笔,所谓‘字外出力中藏棱,鲁公诸碑,当此为第一也。” 中字本,“ 字形大如指顶,笔笔带有隶意。鲁公最得意书也。”
《大唐中兴颂》,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大历六年(771年)六月。为歌功颂德之作,书体端庄方正,雄厚庄严。“宏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也。” “雄伟如驱千里骏马,倚丘山而立”。 元代郝经说:“书至于颜鲁公,鲁公之书又至于《中兴颂》,故为书家规矩准绳之大匠。”
《颜勤礼碑》,全称为《秘书省著作郞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刻。此碑用笔横细而竖粗壮,结体匀称,顿挫装饰较多,质朴、敦厚、字体完美。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颜真卿撰并书《颜氏家庙碑》。建中元年(780年)八月,复撰《碑后记》。此碑李阳冰题额,世称“双壁”。《颜家庙碑》是颜真卿为家庙立碑,年高手硬,肃穆庄严。字体对称,不斤斤计较于点画,横细竖粗的特征已不明显,更见篆籀之气。个人愚见,颜真卿最好的书法属《颜家庙碑》,气息难以复制。
唐代书家中,颜真卿一生所写碑帖,应该是最多的。宋代欧阳修《集古录》中说:“唐人笔迹见于今者,惟公为最多。”根据文献记载,大约有二百余种。 现在能看到的大约有六十多种。纵观这些碑帖,颜真卿书法各具神采,在法度森严的唐代,楷书有如此成就,实属难得。《续书断》说得好 :“观《中兴颂》则宏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夫承家之谨;观《仙坛记》则秀颖超举,象其志气之妙;观《元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
颜真卿一生都在求新求变。康有为说:“鲁公无体不有”。
金开诚先生将颜真卿书法演变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五十岁以前。该时期是颜颜真卿书风的酝酿时期。楷书结体紧密,布白紧凑,风格流美。还带有二王的影子和经生书的味道。如四十四岁作的《多宝塔碑》和四十六岁作的《东方朔画赞碑》。 五十岁至六十五岁期间,是其书法形成独特风格的时期。该时期颜真卿风格已经成熟 终于脱离二王另辟蹊径。结体阔达平整,中锋用笔,藏锋圆转,笔画往往横细竖粗,浑厚雄强 ,雍容大方,气势磅礴。作品留存较多,如五十六岁作的《郭家庙碑》、六十三岁作的《大麻姑仙坛记》、《中兴颂》、 六十四岁作的《元结碑》等。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了对唐楷几乎不感兴趣,却说:“鲁公书如《宋开府碑》(即《宋璟碑》)之高浑绝俗,《八关斋》之气体雍容,昔人以为似《瘗鹤铭》者,诚为绝作。”六十五岁以后,人书俱老。这个时期,愈发庄重阔达,苍劲厚重,气势雄壮。作品有七十一岁作的《颜勤礼碑》、《颜氏告身》、《颜家庙碑》等。
古今多少书家笼罩在二王之下,而颜真卿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构建了一种迥异于前人的书法风格。成熟的颜真卿楷书外紧内松,结体平整,气象浑穆,篆籀气息浓厚。一派庙堂气象。
《广川书跋》称颜体为“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颜真卿是“唐尚法”的代表人物,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杨慎《墨池琐录》说:“若夫宋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群公交作,极一家之盛,其构势虽各不侔,要之于理,又不能外颜、柳他求者也。” 清代书家,学颜书可登堂入室者,有刘墉、钱沣、何绍基、翁同稣等人。
凛凛正色,天威不可屈的颜真卿书法,成为后人取法的另一重要源流。苏轼云:诗至于杜子美, 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