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或18世纪何朝宗印章观音坐像,高27.5厘米
伦敦邦瀚斯2011年拍卖16.2050万英镑。
近期,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出水,考古人员表示:“出水的瓷器碎片基本断定来自泉州德化窑。”由 此,德化白瓷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在欧洲,德化白瓷被称为“中国白”,一直都是博物馆和艺术品市场的“宠儿” ——大英博物馆所藏德化瓷达2000件;德国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存有400多套(1255件)。而国内的德化白瓷收藏热潮,直到近年才初步兴起。那么,德 化白瓷作为民窑瓷器,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为何备受西方人青睐?今天,收藏德化白瓷又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就此,本报采访了德化白瓷研究 专家、中拍协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幼铮及其他的古陶瓷研究专家。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江粤军
博物馆经典性藏品
国际拍场必备品种
写作了《中国德化白瓷研究》、曾应邀鉴定大英博物馆等馆藏德化白瓷的刘幼铮告诉记者,尽管德化白瓷自宋代诞生起到清朝末年,从未与“官字号”沾亲带故, 始终以民窑身份存在,但今天,德化白瓷已然成为国际文化遗产中的经典项目——既是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馆的重要藏品,也是国际拍场上一个常见、必备的品种。
刘幼铮谈道,宋元时期,德化窑就以生产出口瓷为主。在《马可·波罗行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刺桐(泉州)港附近的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被称为 刺桐的泉州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由于他带回了德化白瓷和著述,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学者将德 化白瓷特称为“马可·波罗瓷”。
而德化白瓷从输入欧洲开始,便虏获了王公贵族乃至庶民百姓的“芳心”。欧洲人对德化白瓷的研究,从 300年前就起步了。爱尔兰人唐纳利甚至将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德化瓷的收藏、研究。他的《中国白》是已知第一本研究德化白瓷的专著,成书于1964年。数 以千计的统计资料表明,欧洲各大博物馆及众多的私人收藏家都珍藏有德化瓷——
像德国德累斯顿国立美术馆所藏德化白瓷,源于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对中国瓷器的热爱。这些记录在1721年目录上有据可查的器物,为德化白瓷的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大英博物馆则从1753年起收藏德化白瓷,一部分收藏于清朝灭亡前,另一些是20世纪的收藏家所赠,至今达2000件之多,当中不乏顶级藏品,如确定为 何朝宗制作的文财神坐像,背部钤印标准的何朝宗葫芦形印章,刻“万历庚午年春”纪年款,是全世界仅有的一件确切纪年的何朝宗作品;英国的维多利亚和阿伯特 博物馆也藏有宋至清代的德化外销瓷器200多件;白金汉宫的大部分“中国白”则属早期作品,质量很好,对德化瓷器的研究极有价值……
刘幼铮进一步谈道:“我在荷兰一个小城镇的博物馆里也看到了百十来件德化白瓷,说明德化白瓷对于欧洲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化产品,所以他们直接命名为‘中国白’。”
直至今天,德化白瓷在欧洲的拍卖市场上,仍然长盛不衰。“今年春天,荷兰一位藏家还收入一件非常好的明末关公立像,比大英博物馆那件何朝宗的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价位合理,不到100万元人民币。”刘幼铮告诉记者。
17世纪“何朝宗印”印章观音立像, 高51.5厘米。
伦敦佳士得2005年拍卖13.12万英镑。
瓷塑艺术品独一无二
生活用具文化基因足
德化白瓷深受欧洲人青睐,其工艺特点和艺术内涵到底有何独特之处?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古陶瓷研究专家任志录介绍了德化瓷塑别具风格的特点。
任志录表示,宋元时期烧造的德化白瓷,跟景德镇的青白瓷并无多大区别,主要是日用瓷器,胎釉、造型、用色基本一致。直至晚明,德化白瓷才拥有了自己的面 貌:一是可塑性特别强,故而能够立起来,做成非常精美的瓷塑。“创作瓷塑作品,胎土必须是湿的,而其他地方的胎土,一旦比较软,在薄的地方就立不起来,容 易软塌下去,造成变形。德化白瓷的胎土却不会,因此衣纹、领口、袖口等部位的褶皱,可以做得极薄极多层。”二是极白,釉的白度和胎的白度都非常高,甚至分 不清釉和胎之间的区别。刘幼铮也谈到,德化白瓷的胎釉结合非常细密,胎釉之间的分界线几乎看不出来,浑然一体,加之烧制温度偏低,最后形成有如玉石般温润 的感觉。而景德镇瓷器的横截面,则胎是胎、釉是釉。
因此,任志录认为,到了晚明时期,在景德镇一支独大,全国其他各窑口基本都已非常地 方化的情况下,德化白瓷还能异军突起,就是源于上面两点。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叶文程甚至直率表示,其他窑口生产的瓷塑量不多,艺术上更无法和德化白瓷 相提并论。“德化瓷塑作品并非日常生活器,主要用于欣赏、陈设,艺术水准高,且质地细腻、温润,看起来非常高雅。”
刘幼铮则进一步指 出,德化白瓷的生活器中,其实往往包含着其他窑口难以企及的文化因子。“譬如说一个茶杯,除了最普通的款式,还有其他一二十种样式,是以明晚期文人崇尚的 道教、佛教文化为底本创作出来的精美器具,从中可以一窥晚期文人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意趣。像德化白瓷的某些生活器上,会钤印一些闲章,有的一直没有释读出 来,前段时间我在巴黎租了一间房子读书,无意间发现有些印章竟是直接搬用宋代文人的。可以说,德化白瓷是当时各个窑口瓷器中吸收文化因子最多的,无论文房 四宝、炉瓶三事,都呈现出深雅、俊秀的艺术特征。”
同时,刘幼铮认为,这跟德化戴云山区那种恬静、平和、安详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正是淳朴和谐的民风,托举出了像何朝宗这样的德化瓷大师和艺术珍品。
19或20世纪“许云麟制”印章骑龙观音立像,高86厘米。
斯图加特纳高2011年拍卖23.30万欧元。
大师不止何朝宗一人
追名头或成“冤大头”
不过,今天国内藏界对于德化白瓷的认知,却往往只知道一个明代何朝宗,甚至只要看到何朝宗的印章就斗红双眼,这正是刘幼铮所担心的,“从保值、升值角度 讲,德化白瓷现在确实是一个收藏富矿,但前提是要认真学习研究,将德化白瓷弄懂——不只是人物雕塑有价值,生活器具中也有好东西;更不能仅仅追求名头,重 要的是界定作品的艺术价值,考证其文化内涵。”
刘幼铮表示,就是盖着何朝宗印章的,也并非都是好作品,这就像齐白石的笔下也有应酬之作 一样。何况,何朝宗的印章,沿用了两百多年,甚至现在也仍然会出现。而今天,国内一些藏家一见到何朝宗印就哄抢,将价格抬得极高。譬如前段时间某拍卖行上 拍的一件钤着何朝宗印章的作品,明明图录上写着20世纪初,估价也只有几千英镑,但“钱多多”的中国藏家们却轮番高调竞价,最终这件东西被推到了几十万英 镑的价位成交。
“我在书中很明确地谈到,何朝宗印章存在的时间从16世纪中期绵延到18世纪后期,大部分时间显然不是他的创作期。可以 认为,在这两百多年时间里,第一个50年是何朝宗直接创作的最大范围,而后150年为何朝宗继承者的创作期。在何朝宗印章的29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何 朝宗本人使用的。诚如国内专家所言,在世界范围内的钤何朝宗印章的作品数以千计,真正确认是何朝宗作品的也就百件左右。”刘幼铮感慨,逐利心理、不重视文 化只重名头,最终只能让中国的收藏界混乱不堪。“既然要花几百万元买一件何朝宗的作品,就该好好读一读这方面的研究著作,至少要区分哪些是真品哪些是仿 品。另外,何朝宗虽然确是大师,但德化白瓷的优秀创作者并不止他一个,不要眼睛只盯着他看。”
刘幼铮告诉记者,明末清初是德化白瓷创作 的一个高峰期,除了何朝宗,像何朝春、张寿山、陈伟、林子信、林希宗等大家,也都有非常精致雅观的人物及文房杂器物传世。除此之外,清末民初是德化白瓷发 展的又一个高峰,苏学金、许有义等也有佳作面世。“1915年苏学金首创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1930年许友义(号云麟)为仙游龙 纪寺精心雕制的‘五百罗汉’系列瓷雕,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开创了古今系列瓷雕的新纪录。”
Tips:
新仿旧作要分清
对于德化瓷的收藏,刘幼铮给出了以下具体的要诀:
一、看年代,年代越早,瓷质越好,价值越高。像德化白瓷的灌浆技术开始于民国初期,看到这样的作品,就可以断定年代不高。
二、看艺术性,艺术性高的、雕塑因素越多的越好。
三、看稀缺程度,如果有很多类似的,价格就差一些。
四、看印章款识,一般有印章优于没有印章。但也不要盲目地盯着印章,如果是民国的粗制货,还不如买没有印章的。印章时代的前后早晚也要看好,不能只看印章文字。
五、看完残程度,注意是否有残损。特别是雕塑纤细的部位,欧洲瓷器修复技术好过我们。
六、看走俏器类,佛像高于其他类别,雕塑高于实用器,立件高于平件。
七、看传承,也就是曾经的收藏者,藏品的出身非常重要。
任志录则提醒,由于市场上新仿品已经出现了,收藏者对此还没怎么意识到,特别是知识储备不足,所以一定要多留个心眼。“用手电筒照一照,可以看到明代的德化白瓷胎质是微微发红的,因为当时的胎土中,铁元素淘洗还没那么干净,这点要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