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历史趣闻:官窑瓷器是如何流入民间的? [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仲仲 点击 :

历史趣闻:官窑瓷器是如何流入民间的?  | 陶瓷欣赏

中国民间留有官窑瓷器,是被多数收藏家认可的,无论皇家采用什么手段来垄断官窑瓷,在今天看来,只能是愿望和神话。  

中国官窑制度形成于明清两代,而早在唐朝后期,瓷器已走进宫先廷与王室,北宋虽有固定的官窑,其制度如何,因缺乏史载而不明。从文献的记载来看,宋时定、汝、钧等窑烧造的瓷器通常是先由官方(朝廷所派专员)挑选,其余的产品则由工匠上市销售。元代有元官窑,期形制如何,至今仍是个谜。明朝宣德皇帝和成化皇帝重视制器,不仅创制了五彩、霁蓝、霁红、娇黄、斗彩等新品种,而且能把青花釉里之红色烧得极其鲜艳,为明代瓷器史上的两个高峰。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制度也在此时逐步形成。  

官方指定专门窑品为宫廷烧制御用瓷,而不准烧制商品瓷。这些规定其实仅为皇家的美好愿望,企图以独特、独有的礼器、日用器、赏品向人们显示独有的皇家气派,即企图垄断天下最为精美的瓷器,其实是做不到的。明代官窑通常是皇帝派太监督管窑务,而太监专制凶狠的管理,严重地盘剥窑户窑工,其中一项做法为搭烧,即强令窑户搭烧官窑器,以完成皇家的差使。搭烧就是使民窑烧制官窑器合法化,至少民窑可以在搭烧时多做出官方所索要器皿的数量,即为了保证烧制成功一件,需做三四个坯。由于搭烧,明代的景德镇就出现了被称为“官古”的窑户,即专门仿古官窑器的窑户。其中名噪一时的为陆子顺,他于正统元年进献瓷器5万余件,英宗命“送光禄寺充用,赐钞偿其值。”陆氏进献的瓷器可以充用,肯定其精美程度可比官窑。此例足以说明民间确实在造官窑瓷器。

历史趣闻:官窑瓷器是如何流入民间的?  | 陶瓷欣赏

督陶官的营私舞弊也是使官窑器流向民间的一条途径。明宣德年间,太监张善督陶,“贪黩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官窑瓷器多以分馈其同列,事闻,上命斩于都市,枭首以徇。”张善犯有两大罪状,其一便是把官窑瓷器分赠同列,可知此为官窑瓷器走到民间的一条途径。本来督陶官以职务之便送几件瓷器给同僚是平常事,可是这个张善做得太过分,再加之“酷虐下人”,引起了民愤,才两罪并罚而至处斩、枭首示众。其后的督陶官还会不会把官器送给同僚、亲友,应该还是禁而不止的,不过做得隐晦、适当一些罢了。唐英在乾隆八年二月二日的奏章中说:“故厂造成供御之瓷,则有黄器及锥拱彩绘、五爪龙等件。此等器皿,非奉赏赐,凡在臣下不敢珍藏擅用,以滋违制之戾。”唐英为督陶官确实谨慎勤敬,不敢擅用和珍藏御用瓷器(专指黄器、珐琅彩瓷和绘有五爪龙之器),那么,唐英的前后任怎样,则不得而知。然而在唐英辩白的背后,却说明了皇帝知道督陶官有把御瓷外赠之事。再说黄器、锥拱彩绘、五爪龙以外的瓷器又怎样,其或有流传至民间,当无疑问。  

装箱、运输中的纰漏致使官窑瓷器品质降低、流向民间时或有之。乾隆六年五月,怡亲王谕字唐英:“烧造上色瓷器甚糙,釉不好,瓷器内亦有破的”。唐英上奏作了言辞恳切的辩解。乾隆阅读奏疏后,作朱批:“不但去年,数年以来所烧者,远逊雍正年间所烧者,且汝从未奏销,旨到,可将雍正十、十一、十二、十三等年所费几何,所得几何,乾隆元年至五年所费几何,所得几何,一一查明,造册奏闻备查,仍缮清单奏闻。”唐英费了很大的功夫才做成报销清单,结果却是“以所造瓷器釉水、花纹远逊从前,又破损过多,因分条核减,共银二千一百六十四两五钱五分三厘三丝五忽二微,奏令赔补。”说实在的,这一处罚是很轻的,因为参与审核和奏议的和硕怡亲王、果毅公讷等都知道有些责任不该由唐英来负。唐英“实有鞭长莫及之势”,在出窑、挑选、装箱、运输诸环节都可能出纰漏。这也是官窑器流向民间的一条途径。

历史趣闻:官窑瓷器是如何流入民间的?  | 陶瓷欣赏

更有甚者,乾隆皇帝曾下旨将不符宫廷御用器的作品在景德镇公开销售。用土窑烧造瓷器较难保证质量。康熙、雍正两朝选剩之件向无解交之例,随散贮厂署,听人匠使用。唐英因要奉旨造清单奏销,于是要设法让乾隆皇帝知道落选之次色瓷与正选的上色瓷的比例:上色瓷十中难得四五;有时他又说次色脚货及破损等数几与全美之件数等。大概上色瓷仅得三到四成,难得五成,次色瓷也是如此,其余的是破损变形者。唐英以黄器、五爪龙等为理由,欲将次色瓷全部运抵京城,交朝廷处置。乾隆的朱批为“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行。”所谓黄器,指单色釉娇黄瓷器及外黄里粉彩之瓷。所谓“仍照原议行”,即可将次色瓷在当地销售,包括绘有五爪龙图案的次色瓷。此例一开,官窑生产的次色瓷就合法地出现于市场,而且数量很大,还有可能夹杂着一些上色瓷。到光绪时,皇家干脆在景德镇创建了销售瓷器的公司。这是一条官窑瓷器流向民间的合法途径。

唐英是一位甚得窑工窑户爱戴的督陶官,可他也不得不感叹:“工匠之弊,又不胜防也。”工匠为了过日子、过好日子,就会想方设法占有自己所烧造的官窑瓷器,甚至占有最上等的器皿。这也是一条官窑瓷器流向民间的途径。  

此外,由于战乱与朝代更替,一些皇族流落了普通民众,为了生计,时常拿出祖上传下来的宝贝便卖,也让宫先廷御用瓷器流向民间。  

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西方列强的入侵,至使皇宫王室储存的大量瓷器被掠夺,后经国人努力,重新回国,并流落民间。  

有了上述途径,应该说民间有数量不少的官窑瓷器,只不过没被官方认可罢了。

相关文章

  • 大尺寸北朝绿釉香熏炉罕见[图文]
    大尺寸北朝绿釉香熏炉罕见[图文]

    大尺寸北朝绿釉香熏炉罕见张保庆(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供图)自古以来,国人就有熏香的习俗。到了汉魏南北朝时期,熏香的形式日渐丰富,渗透入上层人士的生活。由于当时玄学、清谈之风盛行,清雅又缥缈的熏香自然受到当时贵族和高士们的青睐,成为他们居家养生、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熏香是把香料压制成饼状,放入造型各异的香炉内焚烧。这时期的香炉大多为陶瓷烧制,涌现出众多让人耳目一新的香熏炉具。自汉末佛...

    179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茶文化中的传承-细说“柴烧瓷壶” [图文]
    茶文化中的传承-细说“柴烧瓷壶” [图文]

    一、什么是柴烧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作品可分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落灰釉)两大类,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备前烧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柴烧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於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土:柴烧可用的泥土(陶土或瓷土)很多,经陶者自行调配,考量的是泥土(陶土或瓷土)耐热温度、柴窑属性、薪柴总类等;追求...

    140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高古瓷:掀起新一轮收藏热[图文]
    高古瓷:掀起新一轮收藏热[图文]

    资料图片林华时下,中国古瓷拍卖的热点在明清瓷器,但以宋瓷为代表的高古瓷低迷的市场状态正在改变。湖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卢伯雄分析,高古瓷有上千年的发展史,留存的高古瓷门类繁杂、数量众多。由于高古瓷收藏面临政策阻碍、艺术性难以把握、鉴定较为困难,因此,他建议藏家收藏高古瓷须审慎而行。热点:高古瓷成为拍场明星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推出一件“南宋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以1.1388亿港元拍出。这一价格也成为...

    89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代中期景德镇窑烧制的弥勒佛像[图文]
    清代中期景德镇窑烧制的弥勒佛像[图文]

    前不久一个周五的早上,我在一家小店吃完早餐后,就近逛到了杭州古玩城。时间尚早,外地来杭的商贩们正在将东西一件件从拉杆箱里小心翼翼地取出来,放到地摊上,象往常一样,大多是一些仿制的工艺品和一些所谓的“玉器翡翠”。转了一圈,正准备打道回府,只见一瘦高男子的摊位边围着不少人,经验告诉我这里应该有点老东西。摊主从包里一样一样拿出来,马上就有人从他手里接了过去,握在手里看了又看,讨价还价之声不绝。我见地上...

    1311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图文]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图文]

    图一 唐 花釉蒜头壶 河南博物院藏高34.5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1.5厘米。壶口作五瓣蒜头状,短束颈,圆溜肩,肩部饰对称的泥饼状直立双系,颈部、肩下有凸弦纹装饰。长腹圆鼓,下腹渐收,矮饼足。1973年河南省新野县出土。图二 唐 花釉花口执壶 河南博物院藏或称花釉花口水注。高27.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8.8厘米。圆唇,喇叭形侈口被捏成不规则花瓣状,形状略大的一个花瓣被巧妙地当做壶流,口...

    23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戴方芳龙泉青瓷《平步青云》亮相赛拍每日一鉴[图文]
    戴方芳龙泉青瓷《平步青云》亮相赛拍每日一鉴[图文]

    赛拍每日一鉴今日推出戴方芳的作品《宋韵明范-平步青云》,这套作品由龙泉青瓷工艺师戴方芳设计,全手工制作而成。水洗系列上部分为古典家具中的椅类造型,选用圈椅(交椅),四出头官帽椅,卷书搭脑宝座类,南官帽椅,皇宫椅等经典器型,镂空处理,露胎,以紫金土表现出实木质感。中部纹饰祥云,寓意青云直上,平步青云等。底部采用弟窑胎。整个器型远观为古典家具造型,近为两种元素结合的瓷器造型。整套作品融合“青瓷”和“古...

    197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龙泉窑是继越窑之后重要的青釉瓷窑场[图文]
    龙泉窑是继越窑之后重要的青釉瓷窑场[图文]

    龙泉窑是继越窑之后兴起的又一个重要青釉瓷窑场。形成于北宋早期,衰落于清中期。北宋时期龙泉窑青釉瓷尚保留着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遗风,釉呈浅青或青黄色,釉层薄而透明。南宋为龙泉窑发展时期,产品形成独特的风格。元初龙泉窑无论制作工艺还是釉色、造型和装饰都是南宋的继续,没有多大的变化,随着内外销的发展,产量的增加,窑场数量和生产规模空前绝后,窑址群超过宋代几倍,从大窑、金村、溪口等地,扩...

    961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青花瓷最初不似日用品 或为贸易品[图文]
    元青花瓷最初不似日用品 或为贸易品[图文]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青花”瓷器是指用含氧化钴(CoO)的青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然后罩上透明釉,在1200℃以上的高温还原气氛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青花的工艺优点在于钴料的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窑内气氛对它影响较小,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呈色稳定,其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纹饰,具有明净素雅,永不褪脱的明显优点,因此其在元代一经成熟就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明清两代景德镇最大宗...

    757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英国一组国外精美复古瓷器欣赏[图文]
  • 鉴藏: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图文]
    鉴藏:唐代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图文]

    图1图2唐代长沙窑以釉下彩绘瓷器闻名天下,品种丰富,造型多样,不仅有青釉点彩执壶等生活用具,也有青釉点彩水盂等文房小件。本文要介绍的一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图1),也是精巧可爱、美观实用的文房用具。这件长沙窑青釉褐绿彩兽形镇,高5.2厘米,长9厘米,宽6厘米,1953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全器塑一卧兽伏于一台面上,兽似狮而无狮之威猛,身体蜷曲,四爪伏地,尾巴卷垂,圆目竖耳,憨态可掬。通体施青釉,...

    165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白与黑的艺术:磁州窑[图文]
    白与黑的艺术:磁州窑[图文]

    来源:大众理财顾问文/陈平磁州窑的装饰艺术在世界陶瓷艺术史上是罕见和无与伦比的,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研究中都占据着很重要位置。磁州窑是我国宋代北方著名的民窑,是中国宋代八大窑系之一。磁州窑历史悠久,品种多、产量大,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磁州窑发展了刻花技法并创造性地采用了红绿彩,其“白地黑花”装饰是划时代的创造,为宋代以后的青花和五彩瓷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磁州窑三彩瓷为后世留下许多值得研...

    96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钧瓷工艺浅谈[图文]
    钧瓷工艺浅谈[图文]

    人们常用“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神鬼造化”、“浑然天成”等词汇来形容精美绝伦的钧瓷珍品。但不管怎么说,再好的精品珍品钧瓷也是人工人力制造的,是汗水、心血、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利用大自然所赋予的条件创造的人间奇迹,与“天工,鬼神”毫无关联。钧瓷工艺技术要求很严,有些关键部分如原料比例、釉料配方等,被代代口耳相传,成为不宣之秘,但仅凭这些秘技还是制不出钧瓷珍品的,那些看来简单平凡、毫无秘密可言的工...

    873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民国瓷画名家余翰青“抗战胜利”壶[图文]
    民国瓷画名家余翰青“抗战胜利”壶[图文]

    1911年,御窑厂的倒闭,使一大批知名瓷画艺人、窑工转入民间。这些艺人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群体和围绕这个中心的一批瓷艺画家。在后珠山八友民间瓷画大家中,王步、余翰青是其中一二线代表人物。珠山八友群体瓷画风格多年来被人们认为以浅绛彩为典型,其实就我们接触和观察的大批颇具珠山派民国瓷画来看,应该是民国新粉彩唱主角。相对于清中晚期流行的浅绛彩瓷艺而言,新粉彩不易脱落,纹样、色源更加丰富、...

    48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小窑名器终会“逆袭”藏市[图文]
    小窑名器终会“逆袭”藏市[图文]

    古瓷作为中国传统收藏中的大项,是当代收藏爱好者十分重视的投资项目。在众多古瓷收藏者中,不少人存有重官窑轻民窑、贪大件舍小件、求“大名头”弃“小名头”等观念,真正在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代表质朴的地方文化的小瓷,往往被古瓷收藏界所忽视。只要一提起古瓷的收藏,人们往往言必称宋代五大名窑,最不济也是元明清官窑或长沙窑、龙泉窑、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德化窑等著名窑口,而其他不知名小窑口的产品通常不被藏家所...

    1018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发现首个陆羽煮茶三彩器 展现茶圣真容[图文]
    中国发现首个陆羽煮茶三彩器 展现茶圣真容[图文]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陆羽煮茶三彩器(3月18日摄)。(记者 李博 摄) 中国首个再现茶圣陆羽煮茶形象的唐代三彩器,日前在唐三彩故里——河南省巩义市的一座中晚唐之际的墓葬中被发现,这也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与茶圣陆羽形貌相关的实物资料。 “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弃儿、貌陋、口吃,中国茶文化奠基人、茶圣陆羽自传中这样描述自己。记者日前专程赴巩义一睹茶圣“真容”。这件...

    825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