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钧瓷工艺浅谈[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小丰宁 点击 :

钧瓷工艺浅谈 | 陶瓷作品鉴赏

人们常用“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神鬼造化”、“浑然天成”等词汇来形容精美绝伦的钧瓷珍品。

但不管怎么说,再好的精品珍品钧瓷也是人工人力制造的,是汗水、心血、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利用大自然所赋予的条件创造的人间奇迹,与“天工,鬼神”毫无关联。

钧瓷工艺技术要求很严,有些关键部分如原料比例、釉料配方等,被代代口耳相传,成为不宣之秘,但仅凭这些秘技还是制不出钧瓷珍品的,那些看来简单平凡、毫无秘密可言的工序也同样重要,同样对钧瓷珍品的形成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这些粗浅的道理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制作钧瓷首先得选用优质的原材料,经夏日暴晒,秋雨滋润,冬雪冰冻,春风软化之后 ,碾磨粉碎,过筛成粉,水飞池澄,瓷泥再千捶百打、反复搓揉,“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样的瓷泥拉坏制瓷,胎质才会坚实,细腻,形状才会规整端庄,烧成之后轻叩,其声如玉,清脆悦耳,观之乳光生辉,抚之温润如玉。如果简化工艺,粉碎一下,和泥即用,势必胎质粗糙,空洞密布,由于瓷泥调和不均,成型后不歪即斜,钧瓷珍品怎么会出现?

同样的原料,你精工细作,它就会变成精品珍品,你粗制滥造,它就会是一文不值的垃圾。

再如手拉坯工艺,一团瓷泥,放在轮盘之上,在十指的作用下,变成一件器皿的坯胎,看来也很简单,但如果没有数年的勤学苦练,是断断不能得心应手地操作的,象书法家“意在笔先”,象画家“胸有成竹”那样,艺人得“意在手先,胸有成器”,手指间才会流动出完美的钧瓷坯胎。钧瓷是古老的民族传统艺术,要想发展,只有创新,创新就是在传统精华的基础上,改革造型,改革釉料,赋予它新的活力,如果钧瓷工作者没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广阔的视野,高雅的人文品位,那“传承华夏文化,缔造艺术经典”无疑是纸上谈兵、痴人说梦。

钧瓷从选料到烧成,需要七十二道工序,其复杂繁难程度可以想见,虽说如今设备先进了,工艺改革了,降低了劳动强度,但并不是说可掉以轻心、粗制滥造。

钧瓷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千余年前,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和汗水把它创造了出来,它的制作工艺道道都是环环相扣的链条,把平凡的瓷土孕育成珍品宝器,每道工序都至关重要,每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在当今的钧瓷市场上,富有摄人魂魄的精品珍品少,平庸一般的产品多,主要原因就是有些生产厂家为降低成本,简化制作工艺所致。在北京同仁堂,有一付对联,上联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下联为:“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我想,这副对联怕是同仁堂的治厂方针吧,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正是在这种精神境界的支撑下,同仁堂才能在医药界独领风骚,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当然,同仁堂是医药企业,但他们这种精神同样适用于钧瓷生产,只有不省人工,不减物力,才能精益求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们是后之来者,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精英,我们只有继承、发扬、光大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轻视作践它的权利,每一名钧瓷工作者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共同努力,创造钧瓷事业光辉灿烂的明天!

相关文章

  • 老窑瓷:唐代越窑秘色瓷荷花托盏赏析[图文]
    老窑瓷:唐代越窑秘色瓷荷花托盏赏析[图文]

    浙江省宁波博物馆藏有一件国内罕见的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该托盏为1975年宁波市和义路遗址唐“大中二年”纪年墓中出土,包括茶盏和盏托两件器物配套组合而成。唐代秘色瓷荷花托盏,宁波博物馆藏 茶盏高6.5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口沿作五瓣花口弧形,外壁压出内凹的五条棱线,形成五个花瓣的界线效果,茶盏内外素面无纹;盏托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仿荷叶形,薄薄边缘四等分向上翻卷,极具被...

    661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李林洪:在瓷器上挥毫泼墨 瓷上绘画的奇妙景观[图文]
    李林洪:在瓷器上挥毫泼墨 瓷上绘画的奇妙景观[图文]

    李林洪《梦绕云山》在李林洪的瓷板画作品中,几乎不描写任何具象景观,凭借色、线、形的自由组合,表现心灵的感知。在恍兮惚兮不甚确定的意象中,仿佛有日月的光华、山川的魂魄、云烟的梦幻,亦有电光火石的闪烁,岁月沧桑的皱痕,更有一种清远高旷和超脱尘俗的岚气山光,展现了宇宙宏观世界的莫测与玄奥。就材料技法而论,釉上彩的可自由发挥度和烧制方式带来的不可预期性的奇妙结合,油画、水墨画、版画、素描乃至书法及现代绘画...

    120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艺术陶瓷鉴赏“四美” [图文]
    艺术陶瓷鉴赏“四美” [图文]

    大地飞歌随着国际知名拍卖行相继成功开拍当代陶瓷艺术品,社会上掀起了投资收藏当代艺术陶瓷的热潮。什么样的陶瓷作品值得投资与收藏呢?小编认为艺术陶瓷具备了“四美”的作品才值得投资与收藏!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丽玲 三姐妹第一美——装饰之美:所谓装饰美,是说它必须依附在陶瓷形体上,并和陶瓷造型协调一致给观者留下装饰美感。要观察绘画是否根据器皿,随类赋彩、因器施画;是否体现了独一无二的审美要素,不同的器...

    963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瓷之物语 · 精美釉瓷茶叶末釉 [图文]
    瓷之物语 · 精美釉瓷茶叶末釉 [图文]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起源于唐代黑釉,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烧造。明御器厂所产茶叶末釉,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似鳝于鱼皮色,称“鳝鱼黄”。清代茶叶末釉制品多为景德镇官窑所烧,传世品中,以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多见,并以乾隆时的烧制最为成功。雍正时制品多偏黄,有茶无末,称“鳝鱼皮”;乾隆时则茶末兼有,釉色偏绿者居多,俗称“蟹甲青”、“茶叶末”等,也有的挂...

    577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哥窑瓷器产生的历史传说[图文]
    哥窑瓷器产生的历史传说[图文]

    哥窑瓷器产生的历史传说 传说古时,浙江龙泉青瓷世家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的烧窑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了弟弟的嫉恨。为破坏哥哥声誉,弟弟偷偷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想让他烧出坏的瓷品。被蒙在鼓里的哥哥照常烧窑,烧好后开窑一看,满窑瓷器釉面全部裂开了,但裂得很奇特,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哥哥看到这些,傻眼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将这批瓷器拿到市场上准备低价处理掉。...

    198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海南瓷器王30年的收藏之路[图文]
    海南瓷器王30年的收藏之路[图文]

    周筑平收藏的古陶瓷。33年前,因对酒瓶上的釉彩发生兴趣,便坚持不懈研究与搜集,直至拥有古陶瓷藏品近三千件。日前,堪称海南“瓷器王”的周筑平,自费在海口举行为期半个月的“盛唐溢彩——唐代(前后)瓷噐展”,虽然精选展品百余件仅是其整个藏品的冰山一角,但足以展现唐朝社会概貌,并让众多观展者眼睛发亮。藏宝阁里数家珍这是海口市南渡江畔一个叫偶园的古陶瓷研究会所,一个绿树鲜花掩映的小楼。与其说是一个私人会所,...

    79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清新富有现代感的陶瓷器皿设计欣赏[图文]
  • 釉陶是原始瓷和成熟瓷器之间的过渡器[图文]
    釉陶是原始瓷和成熟瓷器之间的过渡器[图文]

    西汉酱釉划花水波纹铺首耳陶壶 釉陶是表面施釉的陶器,最早于战国晚西汉初出现,自汉宣帝以后,釉陶得到较大的发展。挂釉可保护器胎,且起装饰作用。古代的西亚、埃及、欧洲有铅釉或锡釉 陶器,欧洲有的锡釉陶器上还有彩绘。据中国国内的考古资料,最早的釉陶是西汉时期的铅釉陶器;流传到国外的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铅釉陶器。釉陶器开始时只施 绿、褐、黄等单色釉,到王莽时期出现同时施黄、绿、酱红、褐色的复色釉。釉陶器的...

    69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青瓷美学——不同朝代的青瓷审美有哪些区别[图文]
    青瓷美学——不同朝代的青瓷审美有哪些区别[图文]

    青瓷的出现,最开始是一种技术落后的无奈,后来,却慢慢变成一种情感寄托的必然。应该这么说,当商朝的人们们刚刚学会烧制瓷器的时候,他们烧制出的第一批产品就是青瓷,这个时候的青瓷还比较粗糙,被称为原始青瓷。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终于在1000多年之后的东汉时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青瓷产品!在后来的时间里,青瓷文化与当时的主流的文化思潮互相交融,都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发展,在南宋时期更是达到了世界公认...

    1298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收藏:不要低看民窑 错失收藏良机 [图文]
    瓷器收藏:不要低看民窑 错失收藏良机 [图文]

    不要低看民窑瓷器 错失最后收藏良机 —— 瓷器收藏必须走出“重官窑轻民窑”的误区官窑与民窑的定义官窑,有两个概念,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早在唐代晚期就出现了贡瓷,当时的越窑(秘色瓷)和邢窑“南青北白”应该是目前已知的最早贡器。“官监民烧”的贡瓷一直延续到宋元和明早期。而由朝廷(官方)直接出资建早窑厂,专门为宫廷烧造瓷器的真正意义上的官窑,出现在北宋。一直延续到明清。那么,什么是民窑呢?除了真正意...

    35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大唐盛世陶艺之精华 唐三彩蒜头瓶赏析[图文]
    大唐盛世陶艺之精华 唐三彩蒜头瓶赏析[图文]

    大唐盛世陶艺之精华 唐三彩蒜头瓶赏析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 生活气息而著称。想来,中国的唐三彩也有着千年的历史了,其从产生到发展,很多人误认为唐三彩与定窑白瓷、龙泉哥窑青瓷等都属于瓷器的一种,其实唐三彩是 一种低温釉陶器,与大部分陶器不同的是唐三彩在陶器表面上釉。其釉彩有黄、绿、白、...

    164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建国瓷:被忽视的潜力股[图文]
    建国瓷:被忽视的潜力股[图文]

    古彩花卉大圆盘 50年代 当大多数人的眼光紧盯着明清瓷器时,有一小部分人开始收藏民国瓷、建国瓷。在他们看来,近代瓷器的市场价正处于低位,值得长线投资。“建国瓷”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建国瓷专指1953 年国家组织生产的有严格意义的官僚体制的现代官窑制度下的首批官窑产品,产品为青花、青花斗彩、青花釉里红等品类。但该瓷器在市场上少有流通,因此也有藏家把1949 年~1966 年(建国到文革前)的瓷器...

    803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明磁州窑白地褐彩花卉壮罐[图文]
    明磁州窑白地褐彩花卉壮罐[图文]

    明磁州窑白地褐彩花卉壮罐罐内罐底 罐通高25.7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11.8厘米。直口、折肩、筒腹、圈足。盖呈伞形,顶部设扁体圆钮,造型端庄。器的内口与外壁施牙黄釉,釉面莹亮光洁。局部釉汁不匀,釉厚与淌釉处均出现少量或几缕冰裂纹片。腹部主纹绘褐彩大写意花卉纹,背饰草书一个大大的“福”字,纹饰虽寥寥数笔,却妙趣横生,充满生活气息。器的内口以下满刷褐釉,釉汁肥厚,釉下可见呈大螺旋纹的修坯痕。涩...

    39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代官窑瑰宝之晔[图文]
    明代官窑瑰宝之晔[图文]

    明·宣德—黄釉象耳象足熏炉 口径:18.0厘米 高度:38.5厘米 底径:11.5厘米 ◎ 杨柳青 大明宣德皇帝文武双全,在位期间曾数次率兵出征,平时又舞文弄墨。他好文善诗,尤爱绘画与书法。明《图绘宝鉴续编》载:“宣庙御笔有山水、人物,有花果、 翎毛,有草虫,上有年月及赐臣名。” 明《无声诗史》亦记有宣德“帝天藻飞翔,雅尚词翰,尤精于绘事。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无不臻妙”。据乾隆《石渠宝笈...

    596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中期青花釉里红梅鹊盘[图文]
    清中期青花釉里红梅鹊盘[图文]

    图中所示是一只清中期青花釉里红瓷盘,直径23厘米,敞口圈足,砂底无釉,器型周正,胎体坚实,釉质紧密,盘子内的图案以写意手法绘就,全图生动简洁,富有情趣。一株老梅树下,为一块坚硬的岩石,树石上下,分别是四只喜鹊,其中两只栖息在山石上,一只栖息于梅树底部,另一只喜鹊盘旋在枝干间飞翔,从喜鹊的嘴型观察,它们似乎还在亢奋啼叫。看其画意,能知表现的是“喜鹊登梅”情景。喜鹊登梅是传统艺人乐意表现的吉祥图案,喜...

    1433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