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普通青花壶奇异文字背后的秘密[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皓皓 点击 :

普通青花壶奇异文字背后的秘密 | 陶瓷作品鉴赏

再寻常不过的一把青花壶

一位藏家于年底在地摊上购得青花缠枝莲纹四系壶。原本就是一个晚清时期普普通通的藏品:壶高23.5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17厘米。短直口,溜肩,肩部下方环贴四系耳,并置有一短流,鼓腹,平底略凸。颈部弦纹间饰一圈点状纹,之下为云肩,器身上半部施缠枝莲,下半部以变形仰莲纹装饰。藏家告诉记者,这样的藏品从来就没有纳入收藏,仅仅因为那个壶盖不简单!原来该壶配有扁凹形盖,盖面中心凹陷处书写一“元”字,盖子的背面突起部分则写满了支离破碎的文字,似可勉强识读却又难解其意。

普通青花壶奇异文字背后的秘密 | 陶瓷作品鉴赏

盖面上清晰的“元”字

普通青花壶奇异文字背后的秘密 | 陶瓷作品鉴赏

盖背面那些支离破碎的文字

雅昌艺术网:盖面上的“元”字非常容易辨认,而背面那些不完整的文字就让人感到晦涩艰深了。您是否做过解读吗?

藏家:盖子背面的书写方式系有意打乱字体结构进行重新匹配和组合。这种把汉字偏旁拆开,再通过加减笔画来推断要表达含义的做法,让我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种推测吉凶的古老方式——“破字”或叫“拆字”,似乎在推算吉凶?又或者为了某种目的而埋伏下一些谶言?

雅昌艺术网:似乎太玄妙了吧?那么到底那些诡异文字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

藏家:我尝试着进行解读:最左侧是个“禾”字,中间为“天”,“天”字前三划一笔连写构成了一个阿拉伯数字“3”的模样,而“乃”字的金文写法就如同“3”,那么“禾”与“3”进行上下对接就构成“秀”。再看“天”字的最后两笔“撇”和“捺”与下方的“王”恰好构成了“全”,两字连读岂不是太平天国的领袖“秀全”吗?当然,“天”字和下方的“王”字同样明白无误的组合成“天王”二字。再看,“禾”字的第一“撇”划夸张地往右方延伸,恰与有意安排的一个“点”划相遇,构成了汉字的“八”。当把上方的两个“横”划和右侧的“五”等毫不相关的文字进行组合后,便让人浮想联翩起来。我们知道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38岁诞寿时曾举行隆重的祝寿庆典,万众齐集犀牛岭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向清王朝公开宣战。那么一些“横”划包括“禾”的延伸部分同样构成 “一”字形,加上孤立的“八”字和“五”字,“王”字里面尚可拆解出两个“一”和一个“十”字,那么组合成“一八五一”、“一”、“十一”当不成问题。我承认,把一些毫不相关的数字硬生生组合出天平天国起义的时间似乎勉强,但前面“秀全”和“天王”的推理如果正确,那么这些凌乱的数字暗喻起义的时间应在情理之中。

雅昌艺术网:哦,越来越复杂了。但我想问您最重要也是最本质的问题——这个青花壶与太平天国是同一个时期的物件吗?

藏家:这个问题切中要害。说来也巧,我在刚刚买下这个物件的时候正遇见一位资深的瓷器鉴定专家。他曾是文物单位的负责人,有多年出土发掘的经验,著述颇丰,同时也是鉴宝节目的瓷器专家。我便把对这件器物的解读包括怀疑此件作品为太平天国遗物和盘托出。但专家告诉我,这件瓷器的釉料是洋蓝,应为清光绪年间物品,而太平天国早在同治年就被镇压了,往太平天国上面靠未免牵强。专家言之有理,但我确实有自己的看法。我同意这件器物的釉属于洋蓝,那么“洋蓝”是从什么时候进入中国以及从哪个国家进口?相关叙述却语焉不详,有说光绪,也有说同治。仅笼统的知晓是清末进口,真正普及使用应该在清末民初,导致今天的鉴定者只要看到这种呈色都会说“清末民初”。据清宫档案中有关海关征收进口钴料税的多项记载,不仅日本,还有德国等国家输入洋蓝青料。据说欧洲人喜爱这种既鲜艳又沉稳的蓝色,而中国的审美观并不欣赏这种妖艳的色泽,在使用时往往会与国产天然颜料混合使用。

既然何时传入中国并没有准确的资料,那么是否会更早些呢?有一点是我坚信的:首先,这是一件真实的清代末年之器物;其二,上面的神秘文字确实把视点引向那场农民起义;其三,洋蓝在清末民初被广泛使用,那么总有个渐进过程,往前延伸至与太平天国搭界并无不可。

雅昌艺术网:我忽然想到,何必在这个器盖上隐晦地表达诉求,会否是农民领袖尚处在秘密策划起义时期的一种创意?

藏家:一个画家朋友跟你的想法一样。他认为这样隐秘的表达方式应该处在不公开状态,比方酝酿暴动以及被镇压后的余党造势?

我也对这件器物属于什么时期费尽思量——太平天国运动起始时间为1851年——1864年。十几年时间里,到底是地下活动期?揭竿而起时?还是被剿灭仍然阴魂不散?但我最后还是相信该器物应该诞生于太平天国控制景德镇时期,因为之前或之后,太平天国没有取得瓷都的控制权是没有能力为自己烧制瓷器的。据《江西史稿》记载:太平军于1853年2月就攻入江西九江、湖口、彭泽等地,于3月19日占领南京并建立了政权。在咸丰5年——咸丰6年即1855年11月至1856年4月的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太平军攻占了江西的八个府、五十几个州县。在太平军攻下景德镇后,于咸丰5年(1855年)一把火将御窑厂烧了个精光,厂里的库存瓷样也因而散失。之后太平军控制景德镇长达7年之久。既然太平军可以开炉铸币,此期间景德镇的工匠为太平军烧制瓷器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为什么用这种隐匿的方式表达,我以为太平天国处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适应特定社会心理的需要,自古就有的“测字”、“破字”、“相字”等神秘文化便在这一时期被他们变本加厉地加以利用。极尽传播之能事,鼓噪那些带有浓重迷信色彩的谶谣,以达到蛊惑广大信众的目的。这种暗喻某种主观愿望和强烈色彩显然成为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有意实施的一种计谋。其实在太平天国的诸多文献中也能找到这种“谶味”甚浓的语言。太平天国文献《十全大吉诗》(即《天父上帝言题皇诏》)中的第一首就有大同小异表述:“三星共照日出天,禾王作主救人善,尔们认得禾救饥,乃念日头好上天。”其中“禾、王”就隐指洪秀全。这种用杜撰方式制造出来的神秘性氛围,在虚虚实实中试图显示太平天国的要旨。

雅昌艺术网:凭着您的自信,似乎已经有把握证实这件器物就是太平天国的东西了?对了,还有盖面上那个“元”字您还没有解读呢?

藏家:其实未敢最后下定论,只能说自己发现了一件与太平天国时期接近的器物,同时在器物上通过解读相关信息,发现了诸如“秀全”、“天王”、“一八五一”等暗喻……以上信息的逻辑指向都与洪秀全和他领导的天平天国运动有关,受启发下我做了初步的判断。诚然,考证应该是严谨的。前面曾提到使用洋蓝的问题,我也尝试做过推论,认为这种青料离太平天国运动不远,在那个时期被使用是可能的,但最终还是需要经过更加仔细的求证。其次,因为当时市面上有关太平天国的谶谣及其变种不但数量颇多而且内容和形式也繁杂多样。也许这场农民起义被镇压后,有好事者造作太平天国的谶语也未尝不可。不过我同时也认为,面对清朝政府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的清算,戏做者未必敢拿脑袋开玩笑。

再说壶盖正面那个“元”字。元:“头”、“首”、“始”、“大”也;我想太平天国想表达“开元”之意,即推翻清王朝,开辟新纪元。前后文字相互佐证和映照,也是我做上述判断的依据之一。

雅昌艺术网:听起来真的很有趣!掌握之间的一个盘状小青花盖居然引来那么多匪夷所思的联想!

藏家:对所有收藏者来说,来到地摊上以合适价格买下一个晚清的一壶加一盖,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那壶盖上却充满了奇特文字,并且需要费劲地去解读和推论,这就有意思了。限于知识不足,我只能把支离破碎的文字加以整合,试图寻出一些蛛丝马迹。但我确实相信,小小壶盖一定有很多深意没有被破译。比方整体的构图是否暗示什么前景?这也许需要看相先生根据“风水”做一些评说;那个“禾”字的首划之延伸和遮盖也许要“阴阳五行”家才能解释其中隐秘含义。总之,中国历史上五花八门的迷信和数术源远流长,像“天人感应”、“谶纬预兆”、“扶乩占卜”都深不可测、晦涩难懂。

雅昌艺术网:您认为这样的的器物收藏特别有意义吗?

藏家:是这样。我把它看成是倘来之物,可欲而不可求。藏品背后有历史有故事显然是我最喜欢的。关于太平天国青花瓷的公私收藏也偶见报道,但都零星而不完整,相关图片更是没有看到过。但我的推断也不是空穴来风。在一片小小青花片上,既有一个时代的青花印记、又有拆字说谜的传统文化,如若能发现历史上的宏大故事岂不让人快哉。

相关文章

  • 瓷器中的海水山石纹饰有吉祥寓意[图文]
    瓷器中的海水山石纹饰有吉祥寓意[图文]

    图1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沈源《佛像卷》局部 图2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海水纹香炉图3 明崇祯青花海水仙山纹饰 佛教有一尊阿弥陀佛,那里有一个无比庄严、清净、美妙的西方极乐世界。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有沈源(清)奉命依内府旧藏贯休(唐末五代画僧)法师所绘极乐图临仿缩绘的佛像卷,引首为乾隆帝题“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此水墨设色佛菩萨听法图以世人的想象描述...

    1476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气度不凡的华彩生姿紫砂粉彩汉方壶[图文]
    气度不凡的华彩生姿紫砂粉彩汉方壶[图文]

    紫砂粉彩汉方壶许多年前,笔者收藏了一把紫砂粉彩汉方壶,为宜兴紫砂所制,胎细质坚。壶身由六块泥片镶接而成,然后划切开壶口、流孔,接流、上把和制盖,全手工制成,壶里手工接痕明显。壶名曰汉方壶,又名高身方执壶、高身方钟壶或秤砣方壶等,外形源于青铜方器。壶呈略扁方形,腹部微鼓,方口二弯流,流3/4贴身,长条单流孔,圆执把,内压浅足。轶盖形状应为四方高嵌盖,桥形钮。此壶体态壮硕,古朴周正,线条端庄,气度不凡...

    1135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餐桌上的艺术——好的陶瓷作品可以增进食欲[图文]
  • 古陶瓷装饰手法四大类[图文]
    古陶瓷装饰手法四大类[图文]

    图1,北宋磁州窑刻划花花卉纹枕 霍华述瓷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从事古陶瓷研究和教学工作。装饰手法指古陶瓷的装饰工艺,有胎装饰、釉装饰、彩装饰和化妆土装饰四大类。胎装饰是直接在胎上施艺的装饰手法,主要有镂空、堆塑、堆贴、刻花、剔花、雕花、划花、印花、沥粉、堆花和玲珑等,多运用于单色釉瓷。划花、刻花、剔花和印花是唐宋时期的重要胎装饰手法。图2,北宋定窑刻花花卉纹梅瓶,高45.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图3,...

    1718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盘点不同类型顾景舟紫砂壶[图文]
    盘点不同类型顾景舟紫砂壶[图文]

    高墙矮僧帽壶 该壶属矮僧帽壶,从壶身内外的工艺水准可看到顾老在方器制作上过硬的功力和法度。壶身上下线条变化丰富、比例恰当,特别是壶颈肩部用收紧的云肩线,使壶的节奏感更强。莲花瓣的比例及畅开的角度,有一种莲花正在开放的态势。壶嘴壶把的大小粗细与整体比例协调得体,壶盖面层次有序加高,正托起了花顶摘手,使其更显端庄、内敛。   汉君壶 此壶选取墨绿泥为原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壶色泽亮丽夺目,器...

    377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图文]
    斑斓多变的釉色——河南博物院藏花釉蒜头壶[图文]

    图一 唐 花釉蒜头壶 河南博物院藏高34.5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1.5厘米。壶口作五瓣蒜头状,短束颈,圆溜肩,肩部饰对称的泥饼状直立双系,颈部、肩下有凸弦纹装饰。长腹圆鼓,下腹渐收,矮饼足。1973年河南省新野县出土。图二 唐 花釉花口执壶 河南博物院藏或称花釉花口水注。高27.5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8.8厘米。圆唇,喇叭形侈口被捏成不规则花瓣状,形状略大的一个花瓣被巧妙地当做壶流,口...

    23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百年经典中国红 一抹愉悦秀色[图文]
    百年经典中国红 一抹愉悦秀色[图文]

    (原标题:百年经典中国红 令人感官愉悦的一抹秀色)红釉在瓷器的颜色釉品种中技术难度是相对比较大的,在宋代之前,红釉可以说是凤毛菱角,在长沙窑中出现过釉下的铜红釉,这也可以算的上是早期釉里红的发端。红釉在陶瓷上的追求也包含着及其深厚的社会学含义。她不仅仅是对最初生命色彩的尊重,更深层的含义是对中华文明最初始敬仰之色的表达。早在中国农耕文明时期,就崇尚红色,因为红色是血液之色,也可谓是生命起源的颜色。...

    117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道光时期瓷器欣赏[图文]
    道光时期瓷器欣赏[图文]

    清道光 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清道光 粉彩仙人献寿方瓶清道光 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喜字瓶清道光 白釉仿青铜壶清道光 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清道光 豆青釉描金花卉花盆一对清道光 仿哥釉琮式瓶清道光 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清道光 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清道光 仿官釉直颈瓶清道光 粉彩庭院婴戏图双耳瓶...

    893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康熙朝与其他朝代彩釉瓷的区别[图文]
    康熙朝与其他朝代彩釉瓷的区别[图文]

    清康熙 绿釉瓷枕在一部中国的陶瓷史中,康熙朝的瓷器烧造是享有盛誉的一个朝代。不仅其青花的分水法着色能分出多至七八个层次,成为历朝青花分色之首,代表着青花瓷的最高水平;在彩釉瓷的烧造上,其品种之多,烧造成就之高,也是为历朝所不及。如何区别康熙朝与其他朝代彩釉瓷的不同,下面介绍一些简易的鉴识要领。要识康熙彩釉瓷,首先要看得懂康熙瓷。康熙朝的瓷、胎和制作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它的胎质与明代有很大不...

    1668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霍窑效古定折腰碗最精致[图文]
    元霍窑效古定折腰碗最精致[图文]

    元霍州窑白釉印花荷莲双鱼纹折沿盘霍州窑原称霍县窑,也称“霍窑”或“彭窑”,窑址在今山西省霍州市陈村南。霍州窑是见诸明代文献记载的元代瓷窑,明初曹昭《格古要论》霍器条云:“霍器出山西平阳府霍州。”同书彭窑条亦载:“元朝戗金匠彭均宝效古定器,制折腰样者甚整齐,故名曰彭窑,土脉细白者与定器相似……卖古董者称为新定。”而晚明时人谷应泰《博物要览》中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元时,彭君(均)宝仿定窑烧于霍州者,名...

    102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十二生肖瓷器欣赏[图文]
    十二生肖瓷器欣赏[图文]

    十二生肖 猪十二生肖 狗十二生肖 猴十二生肖 虎十二生肖 鸡十二生肖 龙十二生肖 牛十二生肖 羊十二生肖 蛇十二生肖 马十二生肖 鼠...

    866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曾是洛阳花下客——哥窑,哲学印象[图文]
    曾是洛阳花下客——哥窑,哲学印象[图文]

    南宋哥窑小瓶 保利香港2013春拍一直想写一只哥窑梅瓶。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的书案上总是立着一只油灰色的哥窑梅瓶。任凭案上的书籍文稿搬来搬去,翻来覆去,那只梅瓶却依然故我,唯我独尊。就是文革时父亲把家里的古董都藏到了房顶的夹层,那个油灰色的硕长身影还仍旧立在书案上。哪怕红卫兵来抄家,她竟然都没受任何打扰:兀自伫立于斯,静观光影流变;莫知世间寒暑,只在风尘之外。后来搬家,书案卖掉了,父亲就把梅瓶收...

    1233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广彩水平最高的年代在雍正乾隆两代[图文]
    广彩水平最高的年代在雍正乾隆两代[图文]

    ■清道光 广彩通景人物纹龙耳盆口瓶   广州市文物总店供图广彩是最早的高级定制产品鉴定难题在断代广彩是为了满足外国客 商的需要而在清代前期开始生产的,与广州的对外贸易有着直接的关系。清代前期,在广州对外贸易的出口商品中,陶瓷是最受国外人士喜爱的商品之一,需求量极 大。为了满足对外贸易的需要,瓷器商人便在广州的珠江南岸(广州人称之为“河南”)设厂,并先到江西景德镇采购素白瓷胎运回广州,实行来图来样定...

    106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艺术瓷与日用瓷:别以为现代瓷都是便宜货[图文]
    艺术瓷与日用瓷:别以为现代瓷都是便宜货[图文]

    清末的民窑瓷器现代瓷器,从何时成了赝品代名词?瓷器收藏,是收藏行业影响比较大的一个门类,也是最为老百姓(603883,股吧)认可和关注的门类。早年间各种潘家园捡漏儿的故事,也多数是发生在瓷器之上。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陶瓷制品,甚至有些陶瓷制品会传承几代人。所以,当发现这样的老瓷器居然能让人一夜暴富时,人们的价值观一下子就被颠覆了。旧瓷器或者古瓷,一下子就成了瓷器收藏的代名词。...

    41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专家:回流瓷海捞瓷有巨大收藏空间[图文]
    专家:回流瓷海捞瓷有巨大收藏空间[图文]

    清代广彩瓶高36.5厘米近日,媒体披露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博物馆沉睡八百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淤泥清理后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自郑和下西洋打通海上丝绸之路起,中国的瓷器便开始了大规模出口。一艘艘航船,颠簸在浩瀚的海洋,些许水面的灿阳照射在瓷面上美妙绝伦。亦是东方审美向西方的缓缓前进与渗透,在每个碗钵的瓷面上,每个杯盏的盏沿上……遇不测风浪而致翻船,整船...

    90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