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康熙朝与其他朝代彩釉瓷的区别[图文]

时间 : 01-28 投稿人 : 小豆包 点击 :

康熙朝与其他朝代彩釉瓷的区别 | 陶瓷图片

清康熙 绿釉瓷枕

在一部中国的陶瓷史中,康熙朝的瓷器烧造是享有盛誉的一个朝代。不仅其青花的分水法着色能分出多至七八个层次,成为历朝青花分色之首,代表着青花瓷的最高水平;在彩釉瓷的烧造上,其品种之多,烧造成就之高,也是为历朝所不及。如何区别康熙朝与其他朝代彩釉瓷的不同,下面介绍一些简易的鉴识要领。

要识康熙彩釉瓷,首先要看得懂康熙瓷。康熙朝的瓷、胎和制作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首先,它的胎质与明代有很大不同,除极少量的浆胎瓷器外,一般的康熙瓷胎质均是坚硬精细,胎体厚重,少杂质,含铁成分非常少,所以,胎色非常洁白,官窑瓷尤甚。但因属手工淘胎,不可能细如粉状,因此,细察仍可见颗粒状以及底部有点点黑色铁质沉淀和缩釉点。这也是鉴识康熙瓷的一个重要特征;康熙瓷的釉质非常坚密,釉胎的结合特别好,釉面极其光润。康熙朝的立体器,其器物内外壁的釉色应是一致的;在制作上,凡康熙瓷的器底均能见到明显的旋纹痕;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个时期圈足的特定作法,比如,早期制品的足壁内外斜削而呈尖状,且足边大多数有缺损;器物的双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内圈;凡有两层台的器物,其折角处都极为挺直,等等。

到康熙朝时,一道釉器出现了不少新的品种,向着色彩多样的方向发展了。在一种釉色中,又可以分出几种色调,因此,品种十分丰富。主要有白釉、祭红釉、豇豆红釉、郎窑红釉、霁蓝釉、洒蓝釉、天蓝釉、茄表蓝釉,和黄釉、绿釉、酱釉、黑釉、豆青釉、茄皮紫釉等。现择其要者而分述之。

豇豆红釉这是本朝红釉器中最名贵品种之一,因其釉色如豇豆而名。它在高温铜红釉中烧成难度极大,故少有大件器。一般器内为白釉,外壁由工匠用吹釉法,以竹管蒙上细纱,分几次将釉料均匀地吹于器物外壁后高温烧成。由于吹釉的层次不同和烧成焰性的影响,釉面必将出现水渍般的现象以及有点点绿斑。这既点缀了器物之美,又成了鉴识的一个特征。豇豆红仿制极难,雍正时已不纯正。清末、民国初的仿品,均未能达真品的幽雅娇艳,往往偏于灰暗,水渍斑刻板,且少见绿色苔点。

康熙朝与其他朝代彩釉瓷的区别 | 陶瓷图片

清·大雅斋黄釉花卉筒瓶

郎窑红在康熙红釉中,除了淡雅的豇豆红外,数深艳的郎窑红最为名贵了。此类瓷器釉质肥厚,色泽浓艳奔放,多大件器,多见瓶类器。其特征是釉面光亮,器物内外均有开片;口沿因流釉下垂,有轮状白线,洁白整齐,俗称“灯草边”,底足旋削十分讲究,保证流釉不过足,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底部为透明的米黄色或苹果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绿底”,偶有本色红釉底,但绝无白底;凡郎窑红器,均无款,凡有款者,即非郎窑器。后仿者不能做到所有特征都到位,仔细观察,可看出破绽。

霁红又称祭红、鲜红,此类釉器,大都系官窑祭器。其釉色,不像郎窑红的浓艳透亮,也不似豇豆红的柔润淡雅,而是失透深沉,呈色均匀,釉如橘皮。底为白色,且大都有款,上以青花书写“大清康熙年制”或“大明宣德年制”两行双圈楷书款。现代仿品较难仿出橘皮釉纹,这是辨别要领。当代高仿品的字体和釉色可以貎似,但青花料非古代呈色,且红釉色调发飘,另有作旧之痕,仔细辨认,可以鉴别。

洒蓝此种釉器系仿宣德的品种,是将以钴为着色剂的洒蓝釉喷吹在坯体上,犹如洒落的水点(因而也叫“鱼子蓝”),再罩以透明釉,以高温烧成。除少数有官窑款外,多系民窑无款。多数辅以描金装饰,尤以洒蓝开光描金为多,但描金部分常因时间久远而剥落褪脱,致使文字和图案模糊不清。因烧造容易,后世仿品较多,但可从其器形、图案纹饰和制作特点来加以鉴别。有的有补描金彩的现象,仔细观察,可发现所描有不能吻合之处。

天蓝釉呈晴天蓝空之色,呈色浅淡,而雍正略深,乾隆时在积釉处微泛淡黄绿。大多是官窑器,底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且无大器。后仿品在胎、釉上与真品有较大差距;霁蓝釉器也是釉呈失透,釉面如橘皮,色泽匀润稳定。多官窑制品。碗、瓶类器内壁施透明釉,外壁施蓝釉,唯盘类器有里外均施蓝釉的;康熙黄釉器均属官窑,以仿宣德、弘治为多,但在造型上有区别,只要能把握时代特征,不难鉴别。此外,康熙黄釉较弘治偏深。

釉上彩和斗彩康熙朝的釉上彩除了明代使用的红、绿、黄三色以外,已能成熟地运用釉上蓝彩。康熙的五彩已不再借助于釉下青花,而纯粹用釉上彩表达,色彩已多达红、绿、黄、蓝、紫、黑、金等七八种。康熙粉彩属发轫期,品种尚不多,通常能见的有两种:一是白地粉彩器;一是绿、黄、紫上加有胭脂红彩。康熙素三彩多见在黄、绿、紫三色搭配,此外更增加了釉上蓝彩。康熙斗彩以官窑小件器为多见,大多有官窑款识。民窑器较少,一般无款。康熙斗彩青花线条粗犷,填色凝厚艳丽,部分色彩表面有小黑点。斗彩加暗花为康熙朝所独有。由于年代久远,在釉上的绿、黄、蓝彩上一般均有明显“蛤蜊光”出现,这是判断是否康熙瓷的一个重要特征。后仿的釉上彩器除了在重量上常显得偏轻外,并无“蛤蜊光”。伪造的“蛤蜊光”不仅浮于表面,而且常不自然,显得板滞,缺乏灵动之气。

相关文章

  • 古人在瓷枕上画桃子代表什么?[图文]
    古人在瓷枕上画桃子代表什么?[图文]

    金代 磁州窑剔花双桃纹腰圆形瓷枕  长25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瓷器上有各种各样的纹饰,比如植物纹、动物纹、山水纹、人物纹等等。从这一篇开始,我们将通过“瓷之纹”系列,来了解水果、蔬菜、花卉、树木等各种纹饰反映在瓷器上的那些耐人寻味的文化含义。这一篇就先从植物纹中最美好的东西——水果开始讲起。大瓜小瓜延绵不断表示子孙长续这是一件清代漆器,上面画的是“瓜瓞绵绵”。这种金瓜我们今天一般统称为香瓜,是水果中...

    1754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东方的维纳斯[图文]
    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东方的维纳斯[图文]

    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德化窑白釉“何朝宗”款观音像(如上图所示),高48厘米。观音头挽高髻,披帔巾,面部丰满圆润,目光向下,表情柔和,体态丰腴,颈戴项圈,上着袒胸广袖褒衣,下着宽腿长裤,两手相拱互置袖中,赤足,立于水波莲花上。衣褶线条柔润,头发丝丝毕现,刻画精细,含蓄端庄,温顺静雅,栩栩如生。背面隐隐约约镌刻有“何朝宗印”。 明德化白釉釉色偏黄,呈乳白色,质感丰润,...

    1027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紫砂壶艺大师陆慧军:上善若水水无争[图文]
    紫砂壶艺大师陆慧军:上善若水水无争[图文]

    宜兴是中外闻名的陶都,陶都宜兴紫砂产业的发展不仅创造了紫砂经济的辉煌,也孕育了灿烂的紫砂文化,更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紫砂人才,年过半百的陆慧军就是其中之一。陆慧军早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就考入了宜兴均陶厂的艺徒班,师从多位名家大师。后又考入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并于88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班深造。创作的作品追求神、韵、气,曾多次在大型紫砂专刊上刊登。一路走来,尽管磨砺坎坷,他却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他喜欢...

    1995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适应市场需求 德化瓷热销海外 [图文]
    适应市场需求 德化瓷热销海外 [图文]

    何朝宗款《观音坐像》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德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重要产瓷区之一。据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 介绍,迄今为止,德化全县已发现唐宋元明清历代古瓷窑址239处,古瓷窑址数量列居福建省各县之冠。郑炯鑫称,这200多处古窑分布于德化县的18个乡 镇,主要集中在城关、三班、盖德和上涌等地。从丰富的古代窑址遗存就能看出历史上德化瓷繁荣发展的景况。“中国白”见证德化白瓷海外热捧盛况实际...

    1937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刚烈倔强的盛唐粉彩马[图文]
    刚烈倔强的盛唐粉彩马[图文]

    陇县唐粉彩马这件粉彩陶马俑(见图),是从陕西陇县东南乡党家庄二组一唐墓出土,通高35.4厘米,长32.5厘米,为国家二级文物。马俑泥质红陶,头部较小,勾首沉思、竖耳瞪目,鬃毛竖立,短尾尖上翘,立于长方形座上。通体施红、黑、白三色,马背上有鞍具和辔饰,彩绘部分脱落但保存完好。作为艺术品,粉彩陶质动物造型在春秋墓葬中已经出现,如陇县边家庄一春秋时期的秦墓中就发现了一件泥质彩绘陶虎,这大概可以当作粉彩陶...

    129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宋代仿制定窑瓷以景德镇窑较具代表性[图文]
    宋代仿制定窑瓷以景德镇窑较具代表性[图文]

    北宋 白釉刻莲瓣纹龙首大净瓶定窑瓷器以其精湛的制瓷技艺、精美的花纹及彼烧方法对当时以及后世有着较大影响。有的借鉴器形,有的仿效釉色及借鉴烧制方法,形成了以定窑为中心的定窑系,并形成“土定”、“粉定、“南定”等局面,在宋、元、明清以及现代均有烧制具有定窑风格的器物。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冯小琦认为“宋代仿定以景德镇窑较具代表性”,而陶瓷专家李海说“仿制得最好的是清代乾隆时期。”北宋 白...

    819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元明清三代瓷器造型大盘点[图文]
    元明清三代瓷器造型大盘点[图文]

    元代造型大多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餐具、茶具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釉黑红大碗有的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黑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至4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常见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

    669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国家一级文物:东汉绿釉红陶井[图文]
    国家一级文物:东汉绿釉红陶井[图文]

    郭峰吕宏伟德州市博物馆内,有一件高48厘米,宽30厘米,通体施绿釉的东汉绿釉红陶井,陈列在第二展厅德州汉墓展区的独立展柜中,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陶井是古人取水用的吗?它的造型与如今的水井有很多不同之处,有什么讲究吗?且听笔者慢慢道来。水井也可以是陪葬品汉代以董仲舒所倡导的儒学为官方统治哲学,在以孝治天下的思维模式下,社会各阶层普遍存在着“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这就导致有汉一代,厚葬习俗成风。...

    1288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闲谈茶叶末釉瓷器收藏与品鉴 [图文]
    闲谈茶叶末釉瓷器收藏与品鉴 [图文]

    清乾隆 茶叶末釉绶带耳葫芦瓶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当时的耀州窑曾大量烧制,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常见的产品有执壶、缸、钵瓶、罐、盏之类。而清代景德镇仿烧则十分成功,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

    958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窑变釉告诉你一只花盆究竟能有多美[图文]
    窑变釉告诉你一只花盆究竟能有多美[图文]

    清乾隆 窑变釉四方倭角花盆窑变釉是指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最初人们不知其形成原理,认为窑变现象是不祥的征兆,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因此烧成的器皿往往被当成次品砸碎掩埋,后来人们发现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俗语云“窑变无双”,因而逐渐认识并学会欣赏窑变釉的独特美感,并且开始研究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试着人为烧造这种独特的釉色,最...

    29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福建金油滴建盏售价299万元创新高[图文]
    福建金油滴建盏售价299万元创新高[图文]

    此件口径21.5厘米,高7厘米的金油滴建盏将永远入藏福清黄檗山万福千年禅寺。 李加林 摄  由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技艺传承人黄美金(左二)创作的金油滴撇口盏,被来自福建福清的著名慈善家陈先生和万福禅寺方丈悲升大师(右二)以299万元购得。 李加林 摄中新网福州11月16日电 (李加林 龙敏)于16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金油滴建盏再创仿古...

    173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火烧山窑:中国发掘最早纯烧原始瓷的窑址 [图文]
    火烧山窑:中国发掘最早纯烧原始瓷的窑址 [图文]

    浙江火烧山窑址火烧山窑址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龙山村,是一处西周末期至春秋时期烧造原始青瓷的古窑遗址。1984年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被德清县文物工作者发现。 2007年3月至5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和德清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火烧山窑址考古队,对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近900平方米, 揭露窑床3条、灰坑10多个。器物器型丰富火烧山窑址器物成型方法有轮制、手制和泥条盘筑法。该窑...

    82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唐代岳州窑的胡俑赏析[图文]
    唐代岳州窑的胡俑赏析[图文]

    图1胡人牵马铜俑胡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陪葬俑,汉魏晋南北朝墓葬中偶有发现,如:湖南衡南县的东汉墓葬中出土过一件青铜胡人牵马俑(图1);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胡俑出自隋唐墓葬,尤其是盛唐墓;宋及以后几乎不再陪葬胡俑。胡俑陪葬品从少有到大量再到几乎不见出土,与沙漠丝绸之路的兴起、繁荣到衰退密切相关。西汉政权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理西域事务,开辟丝绸之路。东汉重视对西域的经营和与中亚欧洲的往来...

    1571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元青白瓷:青色更明显 玻璃质感强[图文]
    元青白瓷:青色更明显 玻璃质感强[图文]

    元青白釉凸雕折枝梅纹双耳瓶瓷器赏鉴“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以景德镇窑为中心区域烧造的一种具有独特釉色风格的瓷器,因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闪青,故名。考古资料表明,景德镇的青白瓷生产始于北宋初期,极盛于两宋,元代仍然盛烧不衰,是一种深受当时国内外市场欢迎的产品,受其影响在今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都发现了不少宋元时期专烧或兼烧青白瓷的古代瓷窑遗址,诚如宋末元初人蒋...

    1176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长沙窑彩瓷漫步[图文]
    长沙窑彩瓷漫步[图文]

    汉唐以来,湖南的湘阴至石渚一带是古窑址的中心地区,东汉三国时,湘阴就创烧出有名的青瓷。闻名于“青竹寺”和“铁角咀”,逐渐发展到“樟树”和长沙望成的“石门矶”等地都在生产,一直到隋代,湘阴的成关镇仍然是湖南烧制青瓷的中心。到唐代时,窑口的发展沿湘江逆流而上,向湘阴南部铁角咀(岳州窑)延伸,逐渐发展到长沙地区的铜官(铜官窑)和石渚湖(今长沙窑)一带。汉唐前的青瓷也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发展到生产彩瓷。据考...

    1865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