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羊年漫谈青瓷羊[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娇娇 点击 :

羊年漫谈青瓷羊 | 陶瓷作品

图1 1972年安徽省宣城出土的青瓷羊(安徽博物院藏)

羊是中国远古社会中六畜之一,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原始居民,就开始择水草丰美的河湖周边,牧羊狩猎,以获取基本的生活资源。自古以来,“羊”寓意着吉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便说:“羊,祥也。”早在先秦时期青铜器和汉代瓦当上就出现了“吉羊”的字样,正是最好的实证。羊的造型出现在文物上的例子也很多:商代的青铜四羊方尊知名度是极高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羊为造型的青釉瓷器,数量之多、制作之精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在这午马扬蹄而去,未羊款款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共同欣赏几件青瓷羊,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

1972年,安徽省宣城出土了一件青瓷羊(见图1),器高10厘米,长11.6厘米,宽6.7厘米。青瓷羊呈跪卧状,直颈挺胸,目视前方,两角向后弯曲置于耳上,瓷羊背部有三根高低不等的圆筒状插管。器身满施青釉,釉色光润。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被鉴定为二级文物。

羊年漫谈青瓷羊 | 陶瓷作品

图2 1986年安徽省宣城市出土的青瓷羊(宣城市博物馆藏,完整的一件)

羊年漫谈青瓷羊 | 陶瓷作品

图3 1986年安徽省宣城市出土的青瓷羊(宣城市博物馆藏,有残缺的一件)

1986年,安徽省宣城又出土了两件青瓷羊(见图2、图3),两羊造型完全相同,保存完整的一件器高13.6厘米,长15厘米,宽8.4厘米。羊呈跪姿,昂首直颈,双角卷曲,颌下有胡须如钉状,头顶有一圆形小孔,腹侧刻划一对羽翼纹。釉色青灰,均匀莹润,施满釉,且眼睛点染褐彩,显得炯炯有神。现收藏于宣城市博物馆,被鉴定为一级文物。

羊年漫谈青瓷羊 | 陶瓷作品

图4 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家族墓出土的青瓷羊(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羊年漫谈青瓷羊 | 陶瓷作品

图5 朱然家族墓青瓷羊头部照片(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

1996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吴大将朱然家族墓也出土了一件青瓷羊(见图4),器高21厘米,长33.2厘米,此羊身驱肥壮,四足卷曲作卧伏状,昂首张口,羊角卷曲,头顶也有一圆形孔洞(见图5),腹部、背部饰一周宽菱形纹带,尾部刻划斜线纹。瓷羊全身施青釉,釉色极莹润,釉薄处微泛黄色,釉厚处呈青绿色。因这件青瓷羊与其它出土的六朝时期青瓷羊相比,体量大、造型美、工艺精,而被耿宝昌先生赞誉为“羊王”。现收藏于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2003年被鉴定为一级文物。

羊年漫谈青瓷羊 | 陶瓷作品

图6 安徽省芜湖市出土的青瓷羊(芜湖市博物馆藏)

安徽省芜湖市博物馆也收藏有一件青瓷羊(见图6),器高21.1厘米,长25厘米,宽14厘米。此羊头堆刻双角,浅刻的双眼炯炯有神,牙齿与胡须刻画精到。身躯肥壮,腹部两侧刻划一双羽翼。下有四蹄作跪伏状,昂首而卧。器型饱满,青瓷釉色莹润均匀。另值得注意的是这件青瓷羊的肩部及后背有四个系,这是其它青瓷羊中所未见的。

上述这五件安徽出土的青瓷羊,均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早期越窑的青釉瓷器。此类青瓷羊,在南京博物院、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浙江省安吉县博物馆等处也收藏有多件(见表1)。

表1 皖、苏、浙三省出土的早期越窑青瓷羊统计表

名称时代尺寸(厘米)出土时间、地点(或来源)收藏单位
青瓷羊(烛台)西晋高10,长11.61972年安徽省宣城砖瓦厂出土。安徽博物院
青瓷羊(尊)(2件)东晋高13.6,长151986年安徽省宣城市石板桥狮子冲出土。宣城市博物馆
青瓷羊(尊)三国 吴高21,长33.21996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家族墓出土。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
青瓷羊(尊)晋代高21.1,长25安徽省芜湖市出土。芜湖市博物馆藏
青瓷羊(尊)西晋高22.3,长261958年江苏省南京市西岗果木场西晋墓。南京博物院
青瓷羊(尊)东晋高14.7,长161980年江苏省丹徒县谏壁砖瓦厂出土。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青瓷胡人骑羊(烛台)三国 吴高10,长111993年浙江省安吉县高禹天子岗出土。浙江安吉县博物馆
青瓷胡人骑辟邪抱羊烛台晋代高25,长18.5安徽省舒城县出土。安徽博物院

(信息来源《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等)

此外,关于这些青瓷羊的用途,文物专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认为“羊体中空,额头有圆孔,或许是盛放酒浆等的器皿”,即所谓的“羊尊”。确实早在商周青铜器中就常见一种“牺尊”(也称兽形尊),即塑有动物造型的盛酒器,如牛尊、象尊、鸟尊、羊尊等。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这些“青瓷羊”腹体中空,头顶有空,很有可能是继承商周以来兽形尊的传统,作为一种盛酒的礼器,在重要祭祀场合使用。

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们的用途是“烛台”或“插器”,《中国出土瓷器全集》介绍数件出土的青瓷羊,都采用这种观点。我想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一些类似的青瓷兽形器,如多地出土的青瓷辟邪(见图9),背部也多有筒状插管,特别是前面所提到的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晋代青瓷器(见图8),塑一胡人骑坐于一只辟邪背上,胡人头戴高冠,冠顶中空,呈一筒状插管,这样的器形应该是烛台之类的插器,肯定不可能是盛酒用器。

所以笔者以为,上述这些出土的“青瓷羊”应当分别考察。背部有筒状插管的羊,用途很可能是烛台。而头顶有圆孔的则可能是盛酒之用的羊尊,特别是芜湖市博物馆收藏的青瓷羊(见图6),不仅头顶有圆孔,而且肩部及后背有四个系,显然具有容器的一般特征。

笔者还注意到,商周时期的青铜羊尊与各类兽形尊一样,羊为四足站立状,而这一时期的青瓷羊则全部为跪卧状,显得十分温顺、乖巧,显然已经进过高度驯化,成为真正的家畜。

将羊这一造型广泛应用于瓷器上,既是一种装饰,增加了瓷器产品的艺术性,同时更体现的是一种民风、习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南方地区动物会聚、物产丰富。总之,动物造型的象生瓷,其艺术性与文化性都是极为重要的。

羊年漫谈青瓷羊 | 陶瓷作品

图7 青瓷羊铺首卣(安徽博物院藏)

从出土地点看,这些青瓷羊主要集中于皖、浙、苏三省交界地带,如上述安徽五件青瓷羊全部出土于皖东南,究其原因自然与这里临近越窑产地,以及“吴越地区”共同的文化传统有关。皖东南、苏南、浙北三省交界的地区,是三国时期吴国统治的核心区域,很显然这一区域内的人们有着共同的习俗与文化传统。有研究认为,这些青瓷羊器形的出现,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建业、会稽一带道教思想盛行有关。如部分青瓷羊,羊身两侧刻划有羽翼纹饰(同时期的一些青瓷虎子上也有同样的羽翼纹饰),这就很可能与道教的“羽化登仙”观念有关。此外,在一些三国时期青瓷卣的上腹部常塑有一对羊形铺首(见图7),这也体现了吴地人对羊的图腾崇拜。

羊年漫谈青瓷羊 | 陶瓷作品

图8 安徽省舒城县出土的青瓷胡人骑辟邪抱羊烛台(安徽博物院藏)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晋代青瓷胡人骑辟邪烛台(见图8),胡人双手紧抱着一只小羊于胸前,小羊温顺而可爱,与胡人亲密无间。辟邪一直以来是南京及周边地区崇拜的一种瑞兽,显然与南方文化有关。而胡人骑着南方瑞兽怀抱着小羊,是否象征着胡汉之间的贸易往来,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文化融合有关呢?

羊年漫谈青瓷羊 | 陶瓷作品

图9 青瓷辟邪烛台(安徽博物院藏)

相关文章

  • 哥窑瓷器产生的历史传说[图文]
    哥窑瓷器产生的历史传说[图文]

    哥窑瓷器产生的历史传说 传说古时,浙江龙泉青瓷世家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的烧窑技术比弟弟高明,招致了弟弟的嫉恨。为破坏哥哥声誉,弟弟偷偷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想让他烧出坏的瓷品。被蒙在鼓里的哥哥照常烧窑,烧好后开窑一看,满窑瓷器釉面全部裂开了,但裂得很奇特,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仔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哥哥看到这些,傻眼了,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将这批瓷器拿到市场上准备低价处理掉。...

    198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手工瓷器:不息的千年窑火[图文]
    手工瓷器:不息的千年窑火[图文]

    民国粉彩盖碗如今,工业化的陶瓷生产既节省成本,又可大规模量产,符合大众消费的需求。但手工陶瓷的魅力历经千年却丝毫不减。每一个手工陶瓷作品,从成型,到施釉、绘画、雕刻,再到烧制,每一步都融入了个人的创造与情感。因此近现代的手工瓷器也成为收藏家们的心头之好。晓芳窑仿汝钟式盖碗手工陶瓷,创意与手造之美初看上去,是一只并不太特别的白色杯子,拿到手里细细看来,净色的瓷面圆润光泽,瓷纹若隐若现,仿若天成。“这...

    224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官窑瓷、官用瓷、贡瓷三者的关系[图文]
    官窑瓷、官用瓷、贡瓷三者的关系[图文]

    官用瓷,作为官方使用瓷器的描述,并不是第一次,但作为陶瓷的一个门类概念的提出,还是第一次。官用瓷是指宫廷或官府指定或定制的窑厂精工细作而成的瓷器,并由官方出资收购,多为宫廷及官僚使用的瓷器,残次品也可出售或供给官僚或贵族,如越窑、邢窑、耀州窑等。与官窑的区别是官窑由宫廷建设并派专人管理,生产瓷器多为宫廷所用,不作为商品出售,残次品通常销毁,生产可不计成本,如宋修内司官窑、明清景德镇官窑等。贡瓷是指...

    1642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明清官窑中的低温铜绿釉[图文]
    明清官窑中的低温铜绿釉[图文]

    宣德瓜皮绿釉刻龙纹梅瓶 景德镇御厂出土品宣德绿釉凤首注 景德镇御厂出土品雍正黑彩绿釉花鸟纹盘 The Baur Collection(鲍尔收藏)铜绿釉是中国传统陶瓷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釉色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黑铅末加古铜末以及石末等。由于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所以这些以铜为着色剂的绿釉被称为“铜绿釉”,也有人因为里面含铅较多而称其为“铅绿釉”。根据烧制温度高低,铜绿釉...

    1412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当阳峪窑残片:古陶瓷上首现曹操、张良[图文]
    当阳峪窑残片:古陶瓷上首现曹操、张良[图文]

    这是一枚宋代当阳峪窑瓷枕面残片,乳黄色的釉面上有褐彩“××思张良,曹操……”等字,笔画刚劲有力,金钩铁划,非一般匠人所写。中国古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文化、历史、民俗等大量信息,这枚宋代当阳峪窑瓷枕残片,窃以为至今为止在古陶瓷上首现曹操、张良这两位历史名人。宋朝之前对曹操的褒贬,基本上尊重历史事实,《三国志》作者陈寿给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的评价,至今得到广泛的认同。唐代人...

    1069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盘点世界各国馆藏的中国瓷器[图文]
    盘点世界各国馆藏的中国瓷器[图文]

    浸泡阿喀琉斯图餐盘 中国江西景德镇 清•乾隆;约1737—1740年 奥古斯都•沃拉斯顿•弗兰克斯爵士捐赠 大英博物馆藏(Franks 892+)德国加装银支架杯 中国江西景德镇 明•嘉靖(1522-1566),约1583年在德国慕尼黑加装支架 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M.16-1970)青花“美第奇瓷”盘 意大利佛罗伦萨 约1575—1587年 为纪念艾达•布劳伊特夫人,由埃里克•布劳伊特捐赠...

    1384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别具一格的清代贮茶器[图文]
    别具一格的清代贮茶器[图文]

    图1江苏镇江 刘丽文明清饮茶习俗与前朝不同,饮茶之 法一改唐宋流行的烹、点茶的饮法,为煎、泡芽茶的新饮法,制茶、品饮、茶具都变化一新。此时以散茶为主,散茶喜温燥而忌冷湿,如贮存不当,炒制好的茶叶保 存不当,就会破坏茶汤的效果,茶叶贮存用具就显得重要。明清用来保藏散茶的器具一般为砂瓶或瓷瓶。《茶经》中曾说茶瓶“以杭州或宜兴所出”为佳,“宽大而 厚实者,贮芽茶,乃久久如新,而不减香气。”出土和传世的紫...

    441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瓷器霸主:不得不服的元青花[图文]
    瓷器霸主:不得不服的元青花[图文]

    我国瓷器顶用青花作为料彩且停止大范围烧造是从元代开端的。 使人赞叹的是,自一开端,元代的青花瓷器就以精彩的工艺和极具艺术性的瓷画大放异彩。 元青花瓷中有个很特殊的品种叫“元青花夜光瓷”,其器本身为元青花瓷,但是阳光照射或加温,然后放到黑暗处就会发光,该类瓷器目前发现存世量极少,至今为止亲自上过手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全球博物馆更是无一收藏,普通藏家据我所知有极少数人是有所收藏的。 现在古瓷界讲的元青...

    1468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古瓷中的软伤痕 酥油光[图文]
    古瓷中的软伤痕 酥油光[图文]

    软伤痕:古瓷中的细货,一般都会受到人们的爱护,或不便实用,被放在冷僻处。故硬伤很少。仿者不知就里,故作硬伤痕。出土不久的,大多釉面无伤痕。酥油光:类同于亚光,但有油润,常见于官﹑哥窑。没见有仿得三分像的。因为人们还没能弄清古人的生产工艺。(华夏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院供稿,耿宝昌讲述)...

    1804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古瓷方寸泛春华(图)
    古瓷方寸泛春华(图)

    瓷器邮票汝窑瓷器专为宫廷使用,民间禁用因此流传至今的65件传世品历来被视为珍宝我国素有“瓷国”之称,早在8000年前就出现了立体造型的彩陶。1954年8月25日发行的《伟大的祖国(第五组)古代文物》特种邮票,其中第一枚即是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罐(约公元前2000年),这也是我国邮票中首次出现的陶器。1990年4月10日发行的《彩陶》特种邮票,全套4枚,分别为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和马厂类型的...

    136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瓷枕:优美地登上大雅之堂[图文]
    瓷枕:优美地登上大雅之堂[图文]

    河南民间珍宝档案《大河收藏》周刊、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联合推出□清扬(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珍宝档案:晚唐时期巩县窑瓷枕,作为高古瓷器中的一个门类,我们已经介绍了不少。唐宋时期,各大窑系几乎都有枕形器物出品,其造型之丰富,装饰之斑斓,可谓琳琅满目、趣味盎然。可 是,不管这些枕有多么的富贵、精美,在当时来说,总归是房中之物,不便登大雅之堂。但偏偏有一种枕,玲珑小巧,优雅端庄,名虽为枕,却是文人墨...

    1472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景德镇官窑文物终于回家了[图文]
    景德镇官窑文物终于回家了[图文]

    影报道:815件(组)景德镇官窑文物终于“回家”了。11月9日下午,景德镇市打击盗掘御窑厂遗址犯罪涉案文物移交仪式在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御窑厂将遴选出的150余件(组)明代官窑各时期的精品在景德镇市御窑厂博物馆进行展览,为期一周,供市民参观。景德镇明代官窑精品早在2002年,一些不法分子一直觊觎御窑厂古文化遗址为中心的地下文物宝库,不择手段地进行盗掘。同年10月17日,景德镇市公安局成立了...

    554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乾隆矾红彩甘露瓶鉴藏[图文]
    乾隆矾红彩甘露瓶鉴藏[图文]

    图1甘露瓶又称藏草瓶,是藏传佛教陈设所用的专用法器,它是藏传佛教密宗修行仪式中的供佛之物。旧习,在观音像旁供杨柳枝,柳枝插于此瓶内,瓶之得名或以此据,常用于盛水或插草,极具藏族特色的器物。图2甘露瓶的形制一般为小口,细长束颈,腹部扁圆,覆盘式足。此造型与藏地佛塔中那种被称为觉顿式塔相似,这种佛塔的特征是塔身高、相轮细、华盖小。甘露瓶作觉顿塔形,表明它的源起受了此塔的影响。13世纪,藏传佛教开始传入...

    1191 陶瓷 陶瓷科普 陶瓷作品鉴赏
  • 邛窑起而天下惊——揭秘中国最早的彩绘瓷器[图文]
    邛窑起而天下惊——揭秘中国最早的彩绘瓷器[图文]

    邛窑彩绘执壶邛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是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民间古瓷窑。邛窑历史悠久,自南朝至两宋,共经历八个多世纪,是目前已知的四川古陶瓷窑址中,烧造时间最长、产品最丰富、造型纹饰最美的名窑。邛窑瓷器,集彩绘、雕塑、窑变于一身,造型生动、釉色繁多。四川邛窑遗址出土的联珠纹釉下彩绘器,比《中国陶瓷史》认定的中国釉下彩生产最早的湖南长沙窑早将近两百年左右,成为我国已发现的生产釉下彩瓷的最早窑...

    118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教你识别瓷器中的茶器 [图文]
    教你识别瓷器中的茶器 [图文]

    话说,茶杯的名字通常都跟它们的形有关,釉、纹饰、工艺也决定一部分,但今天要说的杯的名字是跟它们的形相联系的,多数是青花杯的杯名,有些杯名也可以用到其他的杯上,茶杯有叫杯,有叫盏,有叫碗,有时它们也可以用来喝酒。盏盏:饮茶用器。敞口、斜身、深腹、圈足,体略小。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天目杯又有叫天目盏,建盏。事实上,从宋朝开始,盏成为喝茶的专用器具,也意味着喝茶这件事开始从...

    20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