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青瓷收藏不追大名头[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书礼 点击 :

青瓷收藏不追大名头 | 陶瓷作品鉴赏

青瓷工艺美术师 苏伟

收藏者们收藏时不要只盯大师作品,要以釉水发色、器型线条优美、工艺细致等作为收藏标准。

本期艺人:青瓷工艺美术师 苏伟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林琳

高古青瓷难以在市面流通,直接导致市场上流通的瓷器以明清为主,而明清时候瓷器多为青花、粉彩,有量的支持也容易成为资金炒作的对象,近年在拍卖市场中受到热捧。相比之下以线条而不是图案花纹取胜的古青瓷就难以受到大多数收藏者的追捧。

不过,粉彩、青花相对花哨,收藏者长时间也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希望转换一种“潮流”,在当代工艺师们的努力下,青瓷出现了一些“改良”,走起了“赏玩路线”。当然,青瓷的创新发展之路步履维艰,我们还将上下而求索。

我从1993年9月开始从事青瓷行业,至今已有20多年。在深入研究青瓷文化的基础上,近年来开始融合历史与现代青瓷技艺、注重艺术设计与创新,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此后,我相继开发了“哥弟窑绞胎”、“哥弟混合”和“点缀绞片”等新工艺。传统的龙泉青瓷分为哥窑与弟窑两种,哥窑薄胎厚釉,釉面开片,弟窑釉色青翠,光润纯洁,我将两者特色融合,使作品不仅釉色青翠,而且开片自然,呈现出金丝铁线的特殊效果。

与此同时,我开始研究商周原始瓷的灰釉配比方案,着重对釉土成分中的氧化铁作色剂、氧化钙助深剂和高温窑火的科学进行研究,创作了系列灰釉加跳刀的作品,彰显了商周灰釉瓷的简洁美、朴素美。“跳刀纹”又称“跳刀痕”,是中国历代民间藏瓷鉴定术语,由于随意而又具有一定的规则美感而成为一种瓷器装饰手法,但是这对制瓷者技术要求甚高,加上龙泉青瓷的薄胎更是难上加难。这两次创新的成功令我信心倍增。

2007年初,我开始致力于探索龙泉青瓷与中国书画的结合创作,通过不断攻克颜料着色,釉料配方等疑难结点,终于率先摸索出这一领域的科学烧制方法,被誉为专注于“青瓷书画美”的痴人。自此之后,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国内书画名家前来寻访我,探讨合作。在我们看来,龙泉青瓷与中国书画的这一唯美“碰撞”,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青瓷艺术独特的意境美、创新美,且使艺术作品更具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目前青瓷的市场在杭州相对成熟,北京市场多喜近代青瓷,而广东也有部分青瓷发烧友,但少“显山露水”,市场流通量也不多。我认为青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建议收藏者们收藏时不要只盯大师作品,要以釉水发色、器型线条优美、工艺细致等作为收藏标准。

相关文章

  • 宋代登封窑吉羊瓷器收藏鉴赏[图文]
    宋代登封窑吉羊瓷器收藏鉴赏[图文]

    宋代登封窑吉羊瓷器收藏鉴赏华夏收藏网讯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羊如同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般。普罗米修斯因盗天火给人间而被缚在一个陡峭的悬崖上,羊则为盗五谷种籽给人间而遭天帝的宰杀。因此,羊,对于我们的祖先而言,是很重要的动物,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宋代登封窑吉羊,见证了这一文化现象。 在古老的甲骨文中已有“羊”字,而且,祖先在造字时就把“羊”和“祥”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东汉许慎《...

    1722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古陶瓷之绞胎陶瓷器[图文]
    古陶瓷之绞胎陶瓷器[图文]

    唐 素面绞胎脉枕楼钢说古陶瓷之十三本栏目摘选自著名古陶瓷鉴赏家楼钢的著作《中国古陶瓷鉴赏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阅读古陶瓷的方式。绞胎陶瓷器物枕呈长方形,以切片贴合技术制作,素身无釉;胎体以绞胎形式制作,呈褐、白双色混合,纹饰层层叠叠,在枕面上做出菊花般的纹路,在两侧做出水波纹,具有朴素的美。绞胎陶瓷器物自唐代开始出现,延及宋代,宋之后就已消失,直到清代乾隆时期才又再出现仿制品,而其时绞胎技术已经...

    1263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图文]
    鉴定明代瓷器四大要法[图文]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窑场数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 展的局面。由于制瓷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行"官搭民烧"制度,即工匠完成官方规定的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客观上对手工业工人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 用。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窑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如何...

    121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人物故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同根生殊途归[图文]
    人物故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同根生殊途归[图文]

    存世元代青花瓷器的数量可谓屈指可数,目前全球仅四百多件,国内考古发现和博物馆收藏约一百多件。其中绘有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出土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和武汉市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格外引人关注。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以下简称“前者”)(图1左),2006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明代郢靖王墓。墓主郢靖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生于洪武二十...

    549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名瓷详解: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图文]
    名瓷详解: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图文]

    明 永乐 《青花瓷花卉纹扁壶》青花青花瓷属釉下装饰品种。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该瓷一向被人们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青花始创于元代,至明代已臻成熟,分别创出了“宣(德)青凝重、成(化)青雅致、嘉(靖)青幽清”的独特风格;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青花瓷器器型更为复杂,装饰更为丰富。青花工艺多种多样,常...

    169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为求完美砸掉钧瓷数千件[图文]
    为求完美砸掉钧瓷数千件[图文]

    窑变钧红肥臀大罐,高50cm。杨国辛设计,辛国正烧制。“一件作品烧成后到底会呈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最顶级的大师也不可能说得准。为了追求完美,刘富安大师曾经亲手砸掉自己制作的几千件不满意的作品。”神垕镇上最为已故钧瓷大师刘富安佩服的顶级配釉大师辛国正憨笑着对南方日报记者说。满腔的河南调仿佛把记者拉回了那个中原腹地的千年古镇,在“雨过天青”的古钧窑旧址,领略着“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繁荣景象和钧瓷...

    115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揭秘为何吴越地区原始瓷器型多仿青铜礼器[图文]
    揭秘为何吴越地区原始瓷器型多仿青铜礼器[图文]

    战国原始瓷盖鼎商至周,由于统治阶层对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所谓“藏礼于器”,这类器物被称作“礼器”。礼 器则以青铜礼器为多见,其有六大类: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对比分析考古发掘出土的原始瓷器形,我们发现原始瓷存在大量的鼎、尊、罍、簋、 匜、鉴、盂、豆等仿青铜礼器的器物,至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部分钟、錞于等仿青铜乐器。吴越文化区域...

    1912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中国古陶瓷:全球收藏界的宠儿[图文]
    中国古陶瓷:全球收藏界的宠儿[图文]

    文/蔡暄民为什么中国和瓷器都译为CHlNA?从全球各大博物馆、收藏机构、著名藏家、古玩经纪人等等无不将中国古陶瓷作为收藏的首选中,得到了最好的回答。也由此使得中国古陶瓷近年来在各大拍卖行屡创新高:1.5亿港元的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小碗;2.2亿元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图大罐;过2亿的宋汝窑洗;1.5亿的明成青花黄蜀葵碗;2.8亿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过5亿的乾隆珐琅彩转心瓶等等。自七十年代苏富比、佳士德开...

    1230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清代精美瓷器欣赏[图文]
    清代精美瓷器欣赏[图文]

    清康熙 黄釉暗刻龙凤纹碗一对清康熙 矾红描金云凤纹碗一对清嘉庆 绿地粉彩缠枝花卉纹海棠盘一对清道光 珊瑚红地粉彩凤竹纹盖碗一对清道光 粉彩籁瓜纹碗一对清道光 粉彩虞美人盖碗一对清道光 粉彩梅竹纹盘一对清光绪 矾红彩双龙赶珠纹盖碗一对清道光 黄地褐绿彩龙纹盘一对清道光 青花龙纹折腰碗一对清道光 黄地洋彩花卉纹碗一对...

    106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民国仿乾隆款五彩双龙耳雕瓷葫芦瓶[图文]
    民国仿乾隆款五彩双龙耳雕瓷葫芦瓶[图文]

    民国时期的仿古瓷风行一时,究其主要原因,当为官窑瓦解之后,官窑良工四散而流入到民间,以前想仿而不敢仿的官窑瓷,如今但仿无碍。《饮流斋说瓷》“自(清代)末叶至近日所仿至为进步,一由官窑良工四散,散令废驰,从前所不敢仿之贡品,今则无所不敢也。”景德镇制瓷业仿造清代官窑产品一时成为风尚,也是当时的主要行业,仿古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国瓷器生产的水平。镇江博物馆所藏民国仿乾隆五彩双龙耳雕瓷葫芦瓶(图1、2...

    294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鲵鱼纹彩陶瓶身上的图案已具伏羲雏形[图文]
    鲵鱼纹彩陶瓶身上的图案已具伏羲雏形[图文]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 金叶鲵鱼纹彩陶瓶(如左图所示)是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晚期器物(庙底沟类型的年代据碳14测定为公元前3900年~前2780年)。1958年,它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1996年9月国家文物局馆藏一级文物专家确认组将其定为国宝,现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这件彩陶瓶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橙黄陶,深褐彩,小口,长颈,平底,颈部有堆绳纹一圈,腹部用黑色绘一人首...

    980 陶瓷 陶瓷作品 陶瓷作品鉴赏
  • 明代官窑瑰宝之晔[图文]
    明代官窑瑰宝之晔[图文]

    明·宣德—黄釉象耳象足熏炉 口径:18.0厘米 高度:38.5厘米 底径:11.5厘米 ◎ 杨柳青 大明宣德皇帝文武双全,在位期间曾数次率兵出征,平时又舞文弄墨。他好文善诗,尤爱绘画与书法。明《图绘宝鉴续编》载:“宣庙御笔有山水、人物,有花果、 翎毛,有草虫,上有年月及赐臣名。” 明《无声诗史》亦记有宣德“帝天藻飞翔,雅尚词翰,尤精于绘事。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无不臻妙”。据乾隆《石渠宝笈...

    596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精致内敛的性格成就青瓷辉煌[图文]
    精致内敛的性格成就青瓷辉煌[图文]

    宋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保护和活化文物,探索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创新模式,让文物在百姓文化生活中“活”起来,5月13日,老窑瓷博物馆在北京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开馆。据悉,该博物馆为公益属性,免费对外开放,是北京首家专注老窑瓷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文化创新和收藏交流的主题性小微博物馆。在老窑瓷博物馆即将开馆之际, 为了了解宋瓷之特征、领略宋瓷之美,小编采访了古陶瓷收藏鉴赏...

    72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不惜万金争购之:德化白瓷塑佛像受追捧[图文]
    不惜万金争购之:德化白瓷塑佛像受追捧[图文]

    明代瓷圣何朝宗的瓷塑作品 文昌帝君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福建德化是中国古瓷都之一,德化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 得名。德化窑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中国白”是法国人 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故...

    1316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你从未见过的陶瓷艺术创作[图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