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石莘田款凤纹砚
端石莘田款凤纹砚拓片
欧志荣
清早期,制砚以顾二娘名头最大,玩砚则以黄莘田名声最响。“顾琢黄铭”之砚,合二者之名望,声誉更隆。
顾二娘为黄莘田所制之砚究竟有多少,难以考定。林正青《十砚轩记》云:“既得十砚,乃就吴门顾大家琢磨之。”又,林氏《舟中口占简四会莘田明府》有云:“凤 眼龙文十砚陈,大家琢就品题新。早知天与使君便,合在人前说研邻。”(《瓣香堂诗集·粤游集》)按林正青所言,黄莘田十砚轩中之十砚,全部为顾二娘所琢制 (包括新制及改制)。则顾二娘为黄莘田所制之砚,起码有十方。如林正青所言为确,则据前文对“十砚”所作之分析,所列诸砚中,可首先认定为顾二娘琢制者有 五方,分别为:“美无度砚”、“十研轩砚”、“十二星砚”、“凤形改制砚”和“青花砚”,盖前四砚确认为“十砚”中物已无可争议(其中“凤形改制砚”谢道 承已言为顾大家重制),“青花砚”黄莘田已直言为顾二娘所制;而可确认非顾二娘制作者有一,即在端州时庄氏所蓄之“生春红砚”。
今有学 者指“美无度砚”并非顾二娘所制,而是出于“端工”之手,盖余甸有铭云:“不方不圆,不雕不琢。略事磨砻,德修罔觉。如金在冶,如玉离璞。端州多才此超 卓,晤言一室君子乐。”学者谓“端州多才此超卓”,是言砚乃端工良匠所琢。又分析“多才”是否为“多材”之误,终认为从铭语看,纯言砚艺,故必指“端工” 无疑。笔者则以为,此句实指砚材。其一,文人笔下,常以石拟人,如端砚即有“石虚中字居默,南越高要人”之说,又有喻之为“风流学士”及“端友”者,此处 作“多才”而非“多材”,理正同。其二,砚铭中先赞雕工,再赞材质,或顺序相反,皆属常见。“美无度砚”之美,不仅在工,亦在材,是一件质美工良之佳品。 若余甸铭文只言工而不及质,反倒不妥。其三,“端州多才此超卓”之前,已有一句“如玉离璞”作铺垫,语意上不会唐突。其四,清初文人对端工颇有微词,如曹 溶《砚录》指责“粤工多俗”,在《与客谈砚三首》中又言至岭南后:“僻地良工少,镌磨欲自供。”施闰章《砚林拾遗》亦直言“石产于端而工不善斫”。就连黄 莘田到端州后,亦专门把董、杨二人请来署斋琢砚。故这里之“端州多才”若是形容“端工”,余甸之看法未免过于“反潮流”。其五,林正青《十砚轩记》中,已 言“既得十砚,乃就吴门顾大家琢磨之”,没道理“十砚”中之“明星”“美无度砚”,首先就不是顾二娘所制,林氏岂非睁眼说瞎话?其六,余甸另有题“七星 砚”之铭,云:“如霞之赤,如蕉之白。其眼莹然,其数维七。朝夕摩挲,殆不忍释。三洞多才,头地出一。”(《砚史》卷一)此“三洞多才”之“三洞”,乃指 端溪老坑内之东、中、西三洞,“多才”显指砚材。“端州多才”之用法亦然。
关于“美无度砚”之作者,清代彭元瑞有《美无度砚》诗,末二句云:“吴门夸妙制,粉印墨花融。”(《恩余堂辑稿》卷四)彭氏意指此砚乃吴门女制砚人(即顾二娘)所制。
顾二娘为黄莘田制砚,主要集中在康熙晚期,其时,黄莘田尚未官粤。莘田入粤后至雍正五年,制砚主要交由客其署斋的董、杨二人。黄莘田罢归后,是否还有请顾二 娘制砚呢?考黄莘田于雍正八年秋天自岭南归,于雍正十一年作《题林涪云陶舫砚铭册后》,中有“谁倾几滴梨花雨,一洒泉台顾二娘”之诗句,可知其时顾二娘已 离世。顾有可能在莘田回闽前已去世,亦有可能在雍正八年秋天后至雍正十一年之间去世,但亦已是人之将去。
由此可知,黄莘田归闽后,已不 大可能再找顾二娘制砚。而《秋江集》所存诗作中,亦未见黄莘田回福州后,尚有出闽之记述。徐康《前尘梦影录》卷上云:“莘田曾任高要、四会,正开坑采石, 故所购独多。罢官后携至吴门,佳石多付顾二娘手琢。”徐氏之说,显为想当然之语,不可信!■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