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图文]

时间 : 01-25 投稿人 : 迪儿 点击 :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 陶瓷资料

日本与中国沿海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交往频繁。早在战国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倭人就已与位于今中国东北部、朝鲜北部的古燕国有往来.秦灭燕时,有一些汉人逃亡朝鲜,进一步去日本;随后,日本与中国的交流更加密切。中国的汉字、儒学,中国的书画、佛教,中国的学制、典章制度等,都对日本产生了全面的影响。中国的瓷器文化和工艺也同样深刻的影响着日本的生活和发展。越窑瓷器原产地的浙江与日本的关系也很密切,史实证明中国与日本的海上通道公元前2世纪就已开通。越窑青瓷输往日本,是在唐代中后期,这时输入日本的瓷器品种很多,有唐三彩、青瓷、白瓷和釉下彩瓷等。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 陶瓷资料

七世纪末,唐三彩开始传到日本,是由当时的遣唐使船只带去的。现在日本已有十个地方发现了这些出土品,特别是在奈良的大安寺,一下子出土了三十几件唐三彩。唐三彩的传入,对日本的制陶工艺而言,是一次革命性的促进。三彩的技术无疑是取自中国,但日本人在仿制的时候,也体现出了自己民族的特色。在形态上,它基本上没有神像人俑或马和骆驼等的造型,而是多为日常的容器,或是摹仿铜合金佛用器具烧制成的壶、瓶、钵、盘、碗等。在釉色上,它也不像唐三彩那样显得五彩斑斓、华丽多姿,而是更多地敷施了绿釉,整个陶器多以绿釉为基调,显得比较素朴,甚至带些稚气,日本人一直对绿色情有独钟,这与日本民族爱好自然有关。目前,三彩陶器藏品最丰富的是集中在奈良正仓院的57件作品,被称之为正仓院三彩,又称为奈良三彩。三彩陶器的出土地,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寺院、宫殿、官衙等处的遗迹,近年来也逐渐有从村落的遗迹中出土的,但总体来说,三彩陶器主要是用于国家和贵族等举行祭祀、佛教仪式的场合,壶等器具被用来盛放火葬后的遗骨,与一般民众的生活还是有些距离。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 陶瓷资料

九世纪进入平安时代后,又从当时的大唐传来了白瓷和越州窑的青瓷,种类多为日常用的碗、盘等餐具。自此,日本的陶制餐具从原先模拟金属品的须惠器、三彩陶器,开始转向模仿中国青瓷制的餐具样式了。

但当时日本人无法烧制出与青瓷媲美的瓷器,他们只是在原来三彩技术的基础上,又吸取中国的灰釉技法,烧制出了灰釉陶器。这些灰釉陶器与越州青瓷相比,毕竟要显得粗粝得多。不过越州青瓷的传入大大拓开了日本人陶器形态的种类。

真正烧制陶器是在镰仓时代,濑户一个叫藤四郎的人从中国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 日本的六大古窑。再后来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烧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制作就此开始了。接着有各种烧器产生,其中伊万里瓷器在欧洲也享有盛誉。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 陶瓷资料

日本瓷器可以说是在仿制基础上不断创新。日本瓷器始于江户时代初期(17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明代万历年间,朝鲜陶工李参平在日本佐贺县有田郡泉山发现优质瓷土并开窑烧制瓷器成功,开始生产日本最早的白瓷,相比陶器,这种瓷器又薄又轻,结实美观,立刻风靡全日本,被称为“有田烧”,李参平也被尊封为“陶祖”,因此日本早期的瓷器深受朝鲜李朝白瓷的影响。后来随着中国瓷器涌入日本,中国瓷器的风格特别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日本的陶工们开始仿制各种风格的中国瓷器,如五彩、青花、青瓷等,如中国的“万历五彩”被日本称为“万历赤绘”,“天启五彩”被称为“南京赤绘”,康熙五彩被称为“康熙赤绘”,在西方被称为“克拉克瓷”的青花分格开光盘在日本则被称为“芙蓉手”。在日本江户时期的和平年代中,中国瓷器和它们的日本仿制品大量取代传统的陶器、漆器和金属器,成为了日本诸侯之间互相馈赠的礼物和平民日常生活必需品。这些日本的中国瓷器仿制品也开始远销欧洲,西方人很难分清中国瓷器和日本仿制品的区别,甚至有些日本仿制品上也出现了“大明成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富贵长春”等款识。并且,德国的梅森、荷兰的德尔夫特等欧洲的陶瓷作坊纷纷开始模仿中国和日本瓷器的风格和技法。日本古瓷器的主要流派有:有田烧、伊万里、锅岛、柿右卫门、九谷、萨摩等,各有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 陶瓷资料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 陶瓷资料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 陶瓷资料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 陶瓷资料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 陶瓷资料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 陶瓷资料

日本瓷器 - 中国的渊源及发展过程  | 陶瓷资料

相关文章

  • 来自景德镇的几件陶瓷艺术品欣赏-茶具 [图文]
  • 巴西Jorge Barrão颠覆传统的陶艺作品[图文]
  • 红绿彩瓷是金代创烧的珍贵瓷器品种[图文]
    红绿彩瓷是金代创烧的珍贵瓷器品种[图文]

    这是一件金代红绿彩小碗(见图),高3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3.3厘米;敞口,圆腹,圈足。通体施白釉,碗内壁绘红花绿叶图案,近口沿处画红彩双弦纹。外壁可见右下拉坯纹,釉表显土蚀痕。小碗器型规整,色彩艳丽,花叶灵动,民韵浓郁,旧气十足,是一件开门的金代红绿彩瓷佳作。这只红绿彩小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红绿彩瓷是以白釉为底色,用红绿等彩勾画纹饰二次入窑烧成的瓷器,是我国最早的釉上彩瓷。金代时在黄河流域的...

    1052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告诉你一个未被探触过的中国:千年邢瓷之光 [图文]
    告诉你一个未被探触过的中国:千年邢瓷之光 [图文]

    白釉大象邢州白瓷,通称“邢瓷”,不仅是邢台的文化符号,也是当时国家的地理标志。尽管邢窑在历史的尘埃中湮没得踪迹难觅,但它烧造的瓷器以及遗留下的文明碎片却走向了永恒。打开尘封的历史,遥望那片千年的洁白,依然看到那簇不息的炉火。如今,深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邢瓷珍品,依然独步天下,璀璨夺目,闪耀着让人沉醉的神秘之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名窑之一——邢窑,究竟在什么地方?相当长的时间里,提起它连“老邢台”人也...

    1580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精致内敛的性格成就青瓷辉煌[图文]
    精致内敛的性格成就青瓷辉煌[图文]

    宋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为了保护和活化文物,探索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创新模式,让文物在百姓文化生活中“活”起来,5月13日,老窑瓷博物馆在北京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开馆。据悉,该博物馆为公益属性,免费对外开放,是北京首家专注老窑瓷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文化创新和收藏交流的主题性小微博物馆。在老窑瓷博物馆即将开馆之际, 为了了解宋瓷之特征、领略宋瓷之美,小编采访了古陶瓷收藏鉴赏...

    72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康熙红和康熙窑[图文]
    康熙红和康熙窑[图文]

    清康熙郎窑红釉梅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那一日,在一间已被淘过无数遍的店铺里,又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郎窑红的烛台。郎窑乃康熙朝的督陶官郎廷极所烧之窑,以其红釉器最为名贵,人称“郎窑红”。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曾烧出史上最好的红釉器,红极一时,红光万丈。但自明中期之后,红釉器却日暮江河,以至沉落。只是到了康熙仿烧宣红,恢复了已失传两百多年的高温铜红釉技术,才终于烧出了一代名品郎窑红。郎窑红的口沿因红釉垂流而形成...

    1736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海捞瓷:海底捞出来的潜力股 [图文]
    海捞瓷:海底捞出来的潜力股 [图文]

    “南海一号”沉船中的福建德化窑白瓷和福建磁灶窑绿釉瓷“海捞瓷”是收藏市场上对于从海底打捞出水的瓷器的一种称谓。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曾经有五艘中国沉船相继被发现打捞,从而将原本深埋在海底的一个个历史碎片重新捡拾起来。特别是近期有媒体报道称,经过7年的保护性发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海捞...

    1425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依山伴堂,臻于宋韵[图文]
    依山伴堂,臻于宋韵[图文]

    依山堂,依山傍水,穆坐华堂。有品瓷器臻于“宋韵”,宜赏、宜品、宜用。日日伴君生雅致,回味无穷。宋韵之色一抹青色含深情“宋韵”代表之色,非青色莫属,带着几分淡泊、简约,脱胎于凡体,而臻于空灵。在中国最古老的书里,青色是五大色彩之首(青赤白黑黄),东方谓之青,也寓意着美好的到来。宋官窑色即为青色,有别于其他时期瓷类的鲜亮张扬,将淡雅做到极致,在简单平淡之中显出了似道的深远意蕴,沉醉其中。青色,并不容易...

    811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回归原始 陶瓷艺术作品欣赏[图文]
    回归原始 陶瓷艺术作品欣赏[图文]

    以色列艺术家TaliaMukmel用砂子结合面粉、水和绳索,把它们“煮熟”,用最原始的方法得到了这些带有浓郁原始气息的艺术品,它们被命名为Terra-Cotta(陶土),为什么会有种想吃的冲动?...

    1902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帝王御用:双耳掐丝珐琅开光麒麟梅瓶[图文]
    帝王御用:双耳掐丝珐琅开光麒麟梅瓶[图文]

    珐琅器皇家御用之器——珐琅,掐丝珐琅之所以在几百年里成为宫廷专有的华贵艺术,一方面因为铜胎掐丝珐琅价值不菲,尤其是元、明时期的掐丝珐琅器,胎体厚重,全由纯铜制成,极少的甚至用金做胎;另一方面,掐丝珐琅与生俱来的钟鼎富贵之气,与文人阶层的隐逸风度形成极大反照,因此被历代帝王当作独一无二的皇权与财富的象征。五闲堂此次征集得一件珐琅臻品——双耳掐丝珐琅开光麒麟梅瓶。此梅瓶不仅传承了珐琅特有的华贵和瑰丽,...

    209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 残片:古瓷入门金钥匙[图文]
    残片:古瓷入门金钥匙[图文]

    谢伟垣搜集的一些仿古青花瓷标本。30余年醉心收藏古瓷,逾10万件残片标本开门迎客南方收藏眼常言道,艺术品市场水很深。对刚入行的收藏者来说,古玩城、拍卖行和民间古董贩子手里的“好东西”琳琅满目、包罗 万象。然而,没有“真品承诺”,你敢相信吗?政府办的公共博物馆是公认最可靠的文物收藏机构,但是,那些珍贵稀罕、价值连城的国家瑰宝却不是人人都可以近 距离上手把玩的,更不要说带上你的东西过去对比一下。对于想...

    1155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创新设计与悠久历史结合 日本跨领域设计师nendo陶瓷作品[图文]
    创新设计与悠久历史结合 日本跨领域设计师nendo陶瓷作品[图文]

    日本跨领域设计师nendo与拥有260年历史的有田烧名窑“源右卫门窑”合作,以梅花和蔓叶纹饰创造出全新的陶瓷系列‘umekomon’和‘karakusa-e’。nendo采取大胆创新的图案组合形式,得到一系列新颖的视觉形象,又保持了源右卫门窑最为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蓝白色搭配。釉底高反差的明暗对比让整个...

    1223 陶瓷 陶瓷图片 陶瓷作品鉴赏
  • 小巧玲珑的清代豆青丹药瓶[图文]
    小巧玲珑的清代豆青丹药瓶[图文]

    这只小巧精致、品相完好的清代豆青丹药瓶(见图),高约8厘米,腹径约5厘米,瓶体曲线玲珑,带盖。据了解,丹药瓶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材质以瓷质较多,民国时有不少银质丹药瓶。有人将丹药瓶里的丹药看做中医的专利,其实不然,从汉代至清代王公贵族乃至炼丹术士对长生不老的孜孜追求,产生了历史上最早的丹药。这些丹药从道家炼丹术发展至今,经过数代名医的精心调制,一部分丹药确实拥有一定的功效。而炼丹所用的材料,固然不...

    1890 陶瓷 陶瓷欣赏 陶瓷作品鉴赏
  • 民国瓷到底是宝还是坑[图文]
    民国瓷到底是宝还是坑[图文]

    民国瓷器很早就进入拍卖市场,但与明清瓷器相比一直是配角,甚至一度被视为“地摊货”。近年来,藏界逐渐认识到民国瓷独特的工艺价值和审美情趣,不少人因而专门收藏民国瓷器,甚至认为好的民国瓷器并不亚于明清官窑。以“新粉彩”为代表工艺价值不输晚清瓷目前中国陶瓷史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市面上出版的陶瓷书刊图录,也极少把民国瓷器作为专类记叙,许多人就此以为民国瓷器的价值很低。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所谓民国瓷器...

    1081 陶瓷 陶瓷知识 陶瓷作品鉴赏
  • 谈谈磁州窑对日本陶瓷的影响[图文]
    谈谈磁州窑对日本陶瓷的影响[图文]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之间有着2000多年的科技文化交流史。日本在其物质文明与社会文化发展历程中,曾深受中国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影响。日本民族自古酷爱陶艺,对陶瓷艺术有着特别的爱好,是目前世界上陶瓷器消费量较多的国家之一。由于磁州窑产品携带有一种素朴的美感,加之丰富的器型与优美的纹饰,而深受日本士大夫、茶人乃至普通庶民的欢迎。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日本九州福岗地铁修建时曾出土很多中国陶瓷碎...

    476 陶瓷 陶瓷资料 陶瓷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