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高尔基的最后三年:斯大林为何频频来访?

时间 : 09-16 投稿人 : 锋锋 点击 :

在“软禁”中生活

1933年5月19日回到苏联后,高尔基似乎更加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礼遇,地位颇高,身上堆满各种荣誉,官方除了在莫斯科市内小尼基塔街和郊外的哥尔克村给他安排了两处宽敞的住所之外,为了使他不再返回索伦托过冬,又给他安排了一处过冬的住所,即泰谢里别墅。但高尔基却对此产生了一种愤怒的情绪,因为他时时觉得自己生活在一种被监视、被封锁、被规范的反常状态中。甚至他的所有信件都受到检查,所有电话都被记录。作家安·普拉东诺夫、“反对派”人物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寄给高尔基的许多信件,包括季诺维也夫1935年1月28日在狱中写给高尔基的求助信,都未到达他手中。小尼基塔街6号高尔基寓所的管理员柯申科夫清楚地记得,高尔基曾说:“在我的一生中都有敌人存在,现在我们的住宅里也有。”

在高尔基的住所里,秘书克留契科夫就是个令人琢磨不透的人物。1932年秋高尔基回索伦托以后,克留契科夫的妻子伊丽莎白·扎哈罗夫娜就要求柯申科夫把寄给高尔基的信统统都交给她。柯申科夫没有答应,她立即提出要撤换柯申科夫。后来只是由于高尔基原配夫人叶·巴·彼什科娃的反对,柯申科夫才被留任。法国思想文学家罗曼·罗兰于1935年访问苏联后说,此人“成了高尔基与外界的全部联系的唯一中介人”;“为了隔绝高尔基和文学界同行及读者的联系,克留契科夫花了不少力气”;尽管他对高尔基也许有所帮助,但不得不遗憾地承认,由他安排的封锁是令人痛苦的。罗兰肯定,克留契科夫与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亚戈达等上层人物的关系大可令人怀疑。罗兰当时并不知道,克留契科夫就是亚戈达直接安排在高尔基身边的。亚戈达本人也经常出入于高尔基住所,令作家十分厌恶。

尤其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克留契科夫及高尔基住所的保安人员都随时带着武器。对此,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彼什科夫曾当着他们的面提出抗议和反对。可是,这个身体健壮、精力充沛的年轻人,却在1934年5月从列宁格勒返回莫斯科之后突然去世了。这一可怕的事实给高尔基造成了难以承受的精神创伤。5月26日,他在给罗曼·罗兰的信中写道:“儿子的死对于我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被白痴侮辱了似的打击。他临死前痛苦挣扎的情景,至今在我眼前闪现,仿佛我昨天还看见似的,我到生命终结时也忘不了自然界机械的暴虐狂对人的这种令人愤怒的折磨。马克西姆,他是个健壮的人,却死得痛苦。”在这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能真正保护高尔基了。他的行动受到更多的限制,甚至连想去农村走一走也不能实现。在家中,高尔基经常贪婪地听着柯申科夫讲述他们村里的情况。他多次要到那里去看一看,却一直未能成行。1934年和1935年夏,高尔基乘船沿伏尔加河旅行时,也只能整天坐在甲板上,用望远镜看着两岸的村庄,而不能下船到村中去。他知道,如果他真的被允许走进村庄,那么也只能看到精心装饰过的、特意为他准备的场面。

好友被害“雪上加霜”

从一定意义上说,1934年12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党委第一书记基洛夫被杀害一事,给高尔基的打击和影响更大。两人之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但是他们彼此之间的来往却受到种种猜疑和嫉妒,他们的会见更受到严密的监视。罗·梅德韦杰夫在《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一书中曾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内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带有更多温和情绪的集团——基洛夫、加里宁、柯秀尔、奥尔忠尼启泽、古比雪夫”。

1933年,基洛夫在政治局会议的几次讲话中曾主张实行某些更灵活的政策和“自由化”的制度,改善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在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有人“建议把斯大林调到人民委员会或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岗位上,而选举基洛夫来担任联共(布)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但这一建议却被基洛夫本人所拒绝。

2月9日,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投票结果显示,基洛夫的得票数远远高于斯大林。斯大林感到他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于是,基洛夫被害一事便难以避免。基洛夫被害的消息对于高尔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在致加米涅夫的信中,高尔基说自己“完全被基洛夫遭杀害一事击昏了”。然而这不过是一场空前的大清洗悲剧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就是另一中央政治局委员古比雪夫的意外死亡,加涅茨基、叶努基泽等人的被捕……这期间高尔基多次想见斯大林和亚戈达,但都被拒绝。

高尔基进一步意识到:斯大林与基洛夫、布哈林等所谓“反对派”之间的矛盾,不是他高尔基做一些调节工作就可以淡化、能够解决的。因此,他对于斯大林的个人专断、极左政治的抵制,不再像原先那样一般采取劝导、调解、提意见的形式,而是直接表示抗议和反对。他并不隐瞒自己的思想情绪与斯大林的严重对立。他抗议对加米涅夫的逮捕和审讯,坚决反对并试图阻止迅速蔓延全国的大逮捕、大处决,称之为“国家恐怖”。高尔基与斯大林之间的关系绷紧了,事实上他已被羁押在家中,住宅中经常出现的形迹可疑的人影更深深刺激着他,以致他不时会大发脾气甚或骂人。

高尔基去世

由于呼吸系统的慢性病,高尔基从1935年9月下旬起就一直住在泰谢里。此时的高尔基精力充沛。据他的汽车司机格·安·佩希罗夫回忆,3月中旬的一个晚上,高尔基曾说:“这个冬天我工作得多么好!我做了很多事,感觉不错,想早一点写完第4卷。”最后完成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的确那是那个时期高尔基的一个主要愿望。

但是高尔基十分想念两个心爱的小孙女——玛尔法和达莉娅。她们俩原本是要在5月1日来泰谢里的,却因患了流行性感冒而未能前来,于是高尔基决定返回莫斯科去看望她们。在小尼基塔街6号,高尔基甚为激动地见到了两个生病的可爱孙女。第二天下午,在家人的陪同下,高尔基先是到位于市内“新处女修道院公墓”的儿子墓前进行了凭吊,然后即前往市郊哥尔克村10号别墅,打算就在那里住下。

5月28日傍晚到达哥尔克之后,高尔基便感到不适,体温骤然升高。到5月30日,他的病情更有所加重。于是,在亚戈达的安排下,克里姆林宫的医生们开始进驻哥尔克。没过几天,在这里聚集的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最著名的医学专家、教授和医生,就已达到17人之多。6月3日至5日,医生们已多次进行会诊。

高尔基生病一事,外界是通过报纸得知的。6月6日,《真理报》就刊登出“关于阿·马·高尔基患病的通告”。发布这样的通告似乎是一种信号。1933-1934年间,高尔基曾先后四次出现过较为严重的病情,但都起死回生,有关方面始终没有发表任何公告。这一次情况看来已完全不同。从6月7日起,《真理报》开始逐日发布“关于阿·马·高尔基健康状况的公报”,逐日报道高尔基病情的发展,并提供病人体温、脉搏和呼吸的检测数据。

6月8日,高尔基的病情更加严重,但是就在这一天,克里姆林宫的电话打到了哥尔克村10号,通知说斯大林、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等要来看望病人。于是,护士切尔科娃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后,给高尔基注射了强心剂。三位领导人走进高尔基的房间后,他似乎情绪颇好,甚至谈起了法国新文学、民间文艺和女性作家的创作。

6月10日夜里两点钟,斯大林等三人又一次来到哥尔克村,这时高尔基已经入睡。有医生建议叫醒他,但也有部分医学专家、教授认为不妥。斯大林等人也没有勉强闯入,只留下一张字条便走了。

6月12日,斯大林等三人第三次来到哥尔克村,前后待了8分钟左右时间。短暂的交谈涉及作家格·彼·施托尔姆的一部历史著作《沙皇、大贵族、教会人士和农民》的手稿以及法国农民的状况等。斯大林等离去后,高尔基整个晚上几乎没有再睡觉,有时还说出一两句话,并请切尔科娃记下他所讲的一切。

斯大林接连三次来到哥尔克村,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此,俄罗斯高尔基研究专家弗·谢·巴拉霍夫写道:“在这三次来访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是对于濒于死亡的高尔基病状的令人感动的关心,或者是急不可耐地期待着一幕悲剧性的结局?全部三次来访,斯大林都是在其忠贞不渝的战友(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的陪同下进行的,因而就被赋予了表明领袖认为自己和高尔基之间具有友好关系的意义。同时,斯大林警觉的眼睛也保持着对于高尔基住宅的经常性监视。”人们或许还可能提出许多疑问:斯大林想从高尔基那里得到什么呢?这是个未解之谜。

6月16日,高尔基的病情似乎有些好转,但到17日夜里即出现险情。6月18日中午11时10分,高尔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高尔基去世后,罗曼·罗兰立即想到,以后就再也无法帮助那些在苏联无辜被逮捕、审判和镇压的人们了。他在给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一封信中写道:“高尔基在世时,我们还有很大的可能性通过他而间接地采取行动,现在却没有任何可能性了。”

本文摘自《伏尔加河的呻吟:高尔基的最后二十年》,汪介之著,译林出版社,2012年7月

相关文章

  • 吉瑞森教授西塘采风教学实录[图文]
    吉瑞森教授西塘采风教学实录[图文]

    吉瑞森,1963年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公党党员。我画西塘吉瑞森水乡于我是既陌生又熟悉的。陌生,是因为我生长在北方的山沟里,自小深谙山脉沟壑的纵横险峻,却不识南国水乡精致柔美的楼阁亭园,而熟悉,则是因为匆匆行旅中所认识的周庄、同里,那氤氲雾气中的灰瓦白墙,雄伟高大的木制牌楼,幽静的古宅深院,雕梁画栋的长桥游廊……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西塘写生是我又一次置身于...

    1289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临摹也能发财 梁启超临的《张迁碑》卖了1345万[图文]
    临摹也能发财 梁启超临的《张迁碑》卖了1345万[图文]

    在书法这件事情上,梁启超的临帖是认真的,这不,他临的《张迁碑》就卖了1345万。)临帖也能发财?他临《张迁碑》卖了1345万对于临帖,梁启超认为临帖不如临碑,因为好的帖是从墨迹上双钩下来,刻在石头或木头上。这种帖非常少也非常珍贵,大部分的帖是根据这种帖再翻刻的,经过几回翻刻后,就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到民国时出现坷罗版,有了坷罗版影印书法作品,才能看出帖的本来面目。在学碑的前提下,梁启超认为...

    953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 《孙子兵法》成时尚 意大利有数千高层次研究者[图文]
    《孙子兵法》成时尚 意大利有数千高层次研究者[图文]

    图为意大利前国防部副部长斯特法诺·西尔维斯特里在罗马一座建于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的精美建筑“龙迪尼大厦”内,记者见到了抽着雪茄的意大利前国防部副部长、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斯特法诺·西尔维斯特里。记者看到,在西尔维斯特里的办公室里,挂满兵家画像和图案,有1800多年前的古罗马战争图画、罗马骑兵图画、两伊战争的战斗机及各种武器图,&ldqu...

    1176 艺术品资讯 美术品文摘 美术品知识
  • 千年前的避暑方式:进山隐一会儿[图文]
    千年前的避暑方式:进山隐一会儿[图文]

    莫高窟第17窟 树 晚唐原标题:大暑|敦煌壁画中的消夏:还是进山隐一会儿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没有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暑,便是热。大暑,即是大写的热了。敦煌壁画里那些漫游山间的贤者、商人、僧侣、文人们是如何消夏的?这样的天气让人无处藏身。走哪都是烫人的焦灼。街边小贩的叫卖声可以充耳不闻,食铺飘...

    1725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第三届“古韵新吟杯”全国诗词大赛决赛获奖名单揭晓[图文]
    第三届“古韵新吟杯”全国诗词大赛决赛获奖名单揭晓[图文]

    第三届“古韵新吟杯”全国诗词大赛决赛获奖名单揭晓“古韵新吟杯—第三届全国诗词艺术比赛”活动于2023年7月中旬启动征稿,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诗词爱好者积极参与,共有1000多首诗词作品参赛。本次比赛旨在挖掘中华诗词艺术的后备英才,展现传统艺术的时代风采,参赛作品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大赛经过了40多天激烈的角逐,现将本届诗词大赛决赛排名公布如下,稍候将进入专家评审阶段,预祝参赛者能再...

    1535 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欣赏 美术品档案
  • 被误读的《诗经》:“执子之手”是男人约定?[图文]
    被误读的《诗经》:“执子之手”是男人约定?[图文]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对《诗经》做出颠覆性解释华西都市报:“硕鼠”是“诗经”时代的“网络谣言”;“窈窕”二字与“苗条”绝没有半分关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并非男女之间的誓言,而是男人之间的约定;“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

    1787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2017荷赛大奖之"争": 评委会主席公开反对[图文]
    2017荷赛大奖之"争": 评委会主席公开反对[图文]

    当地时间2月13日,2017第60届荷赛揭晓,美联社记者Burhan Ozbilici拍摄的《土耳其刺杀》获得年度图片大奖。之后三小时,本届荷赛奖评委会主席Stuart Franklin发文反对该照片成为年度照片。而《时代》周刊称这幅作品在荷赛评委会内部引发了巨大的分歧,最终只以5比4的比例赢得了年度图片大奖。年度照片大奖 《土耳其刺杀》 摄影师:Burhan Ozbilici(土耳其)这幅作品...

    1083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失恋博物馆:寂寞是你给的苦[图文]
    失恋博物馆:寂寞是你给的苦[图文]

    “失恋博物馆”的初衷是希望让失恋者明白,抛开过去会遇见更好的人。在石狮星期Yi服饰文化创意园内,有一家特别的博物馆,展品是33件由石狮当地失恋者捐赠的“爱情遗物”,包括纯白的婚纱、发霉的咖啡渣、一张紧握双手的照片、打不开的日记本等等。日前,记者前往探访“失恋博物馆”,了解展品背后的感人故事。本报记者 王丽虹 文/图发霉咖啡渣 缅怀车祸身亡丈夫走进展馆,便可看到1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陈列...

    408 艺术品鉴赏 美术品资料 美术品新闻
  • 他只画一条线 就征服了谷歌 华盛顿邮报的大佬[图文]
    他只画一条线 就征服了谷歌 华盛顿邮报的大佬[图文]

    见过不少插画师喜欢将整个画面糊满,因为这样不仅显得画面丰满完整,还能显得画师本人的脑袋不那么空洞,我猜。相比之下,意大利插画家Jonathan Calugi,用最少的线条和色块创作出极具个性的人物画,干净又精致,而你并不会觉得:这画没画完。JC 的抽象线条画既有艺术美,同时又像符号化的招牌,具备着商用可能性。果然,在成为Google和Shuttershock的合作者之后,他的作品又成功吸引了华盛...

    1751 艺术品资料 美术品报道 美术品科普
  • 骨器:来自远古时代的艺术雕刻[图文]
    骨器:来自远古时代的艺术雕刻[图文]

    图1图2骨器像石器一样,也是远古人类使用的一类工具,只不过它是由动物的骨骼磨制而成,而不是由石头制成的。远古时期,由于狩猎是原始人类的主要生活方式,猎取的动物便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正所谓“食其肉、饮其酪、衣其皮”。在人类早期使用的工具中,骨器的利用便成为人类常用的工具之一。在山顶洞人时期就从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原始的骨针,这充分证明,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开始缝制兽皮,用来遮体御寒。在母...

    1852 艺术品报道 艺术品科普 美术品资讯
  • 从瓷绘中可以看出鱼自古受到人们喜爱[图文]
    从瓷绘中可以看出鱼自古受到人们喜爱[图文]

    仰韶文化陶器上的“鹳与鱼”(原标题:关于鱼的美誉)在中国古代的陶瓷上,有关鱼的装饰图案是最为丰富多彩的。六、七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半坡氏族公社时期生产的仰韶文化彩陶器上,鱼纹成为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纹饰。所绘鱼的图形拙朴可爱。其数量之大,线条之美,形象之逼真,令后人叹为观止。鱼,成了远古人类的图腾。这些古朴优美的绘画艺术,完全来源于劳动的实践和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提炼,反映了当时人们以渔猎为主的...

    1993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七夕:民俗之魅 民族之美[图文]
    七夕:民俗之魅 民族之美[图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是柔情似水的七夕,这是佳期如梦的七夕。这是一个有关爱与暖的传统节日。在商家眼里,这是中国情人节;在社区眼里,这是中国家庭节;在学者眼里,这是中国民俗节……这个传承千年的“乞巧节”“女儿节”“双星节”,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民俗之魅,民族之美。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牛郎织女”传说列入第二批...

    960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文物揭示古代成都人咋讲卫生[图文]
    文物揭示古代成都人咋讲卫生[图文]

    文物揭示古代成都人咋讲卫生讲究卫生,是人类的生活本能,这一本能从古时就已形成,并历经岁月变迁,保留在如今每一个人身上。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讲究卫生的国度,马可·波罗曾惊呼“中国人每天都沐浴洗澡”。而生活在天府之国的成都人也不例外,自古以来他们对个人卫生的清洁和环境卫生的保护都十分重视。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传统文化博物馆,一件件诸如脸盆、牙刷、痰盂和夜壶等卫生...

    1906 艺术品趣闻 艺术品知识 美术品收藏
  • 雕塑般的建筑 建筑里的雕塑[图文]
    雕塑般的建筑 建筑里的雕塑[图文]

    社会山项目今天是贝聿铭100岁的生日。他的建筑常常被人认为具有雕塑般的美感,事实上运用雕塑作品也是贝聿铭在建造和规划公共空间时所运用的重要造景手段,这些雕塑作品有的是出于贝聿铭个人的喜爱,有的则是改造项目本身所附加的要求,有的由项目资金直接购买,还有的则由贝聿铭亲自寻访艺术家定制。为读者选取了贝聿铭设计的十个项目,解读他是如何运用雕塑来呼应自身的建筑,并营造出丰富的公共空间的。这其中,既有...

    1239 艺术品档案 美术品趣闻 美术品百科
  • 墨色浓淡处 看丰子恺的“朋友圈”[图文]
    墨色浓淡处 看丰子恺的“朋友圈”[图文]

    作为上海海派艺术馆开馆展,眼下正在热展的“海上丰采——丰子恺艺术特展”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该展不仅是近几十年来丰子恺作品在上海的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更开先河地呈现了他的“朋友圈”。弘一法师、鲁迅、马一浮、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郑振铎、俞平伯……透过一张张泛黄的手稿和书籍封面,在墨色浓淡处,依然可以端详并体味那一代文化人之间的君子之交。丰子恺不是一个善于交际的人。就像他的好朋友、作家郑振铎所说的那...

    1727 艺术品收藏 美术品杂谈 美术品百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