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山项目
今天是贝聿铭100岁的生日。
他的建筑常常被人认为具有雕塑般的美感,事实上运用雕塑作品也是贝聿铭在建造和规划公共空间时所运用的重要造景手段,这些雕塑作品有的是出于贝聿铭个人的喜爱,有的则是改造项目本身所附加的要求,有的由项目资金直接购买,还有的则由贝聿铭亲自寻访艺术家定制。
为读者选取了贝聿铭设计的十个项目,解读他是如何运用雕塑来呼应自身的建筑,并营造出丰富的公共空间的。这其中,既有令他声名鹊起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和巴黎卢浮宫,也有早期一些并不太为人所熟知的社区改造及校园项目。
[社会山项目 费城]
社会山项目是费城在上世纪50年代末城市重建热潮中一个特别具有挑战的项目。当时还受雇于齐肯多夫的贝聿铭以他在基普斯湾广场的经验成功在四家建筑师团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他认为,费城是一座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只有简洁的风格,才能最好表达它如教堂尖塔般的尊严及娴静气质。贝聿铭设计了三座等高的塔楼,其平面布局呈风车状,每一栋楼精确地选址定位,保证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历史建筑区绿树成行的宁静街景。
社会山项目中的雕塑作品
塔楼的中间有一组伦纳德·巴斯金的三件式雕塑,和联排住宅区的加斯顿·拉雪兹雕塑一样,二者都是“1%的艺术投资”的一部分。这个计划也是社会山改造项目的里程碑式的创新,即由费城重建部门发起,保证将重建成本贷款中的1%用于公共艺术品。这40万美元让贝聿铭不仅能购买现成的艺术品,更可以直接请艺术家量身定做艺术品。
[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科学中心(绿楼) 剑桥]
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科学楼
1958年,麻省理工学院为了满足扩建需要,启动了一系列建筑项目,贝聿铭分到的是学校主楼东面的一块地。
他说服学校改变多年来采用低层建筑的传统,要在这块地上建造一座高达21层的塔楼。他认为修建塔楼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筑自身,而是创造一系列背景建筑,最终通过它们组成的整体来定义并塑造空间。这个项目是贝聿铭在威奈公司之外自己接的第一个有偿项目。
麻省理工学院的绿楼和考尔德的雕塑《巨帆》
1964年塔楼落成,是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甚至整个剑桥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当地的地标。不过尴尬的是,贝聿铭在这个项目上出现了一些设计失误,塔楼的门有时会因风力打不开。他不得不对入口的柱廊进行重新设计,把风道变为开放式的景框。而一座12米高的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ra Calder)的钢骨雕塑《巨帆》屹立其中,为本来颇为严肃的建筑增添了一些活力。
[纽约大学广场 纽约]
这是贝聿铭离开威奈公司自立门户后接手的第一个项目,《财富》杂志将这一作品赞为“时代十大巅峰建筑”之一。
贝聿铭改建了3栋高而窄的塔楼,将534套公寓平均分配,其中两栋给纽约大学,另一栋则留作政府的低成本住宅。三栋塔楼因为同样的设计风格从远处看形成一个整体,而实际上通过内部的小路分开。同时三栋楼的朝向也不相同,纽约大学的两栋面向中心广场,另一栋与其他两栋垂直,也朝向中心广场。
纽约大学广场
中心广场留出一个出口,饰有毕加索的杰作《希薇特半身像》(Bust of Sylvette1968)。早在基普斯湾项目的时候,贝聿铭就想用这个作品,他认为这件作品“简洁而充满活力,充溢着立体派的风格和变化。”当时他就意识到在现代建筑里加入规模相当的雕塑作品——这个点子蕴藏着惊人的潜力。
毕加索《希薇特半身像》
贝聿铭争取到7.5万美元的预算用于买下《希薇特半身像》。他自己花钱跑到奥斯陆,请求挪威艺术家那雅斯做一个小模型,放在纽约大学广场的模型里,并将这些一起寄给了毕加索。毕加索也乐得在纽约新兴的SOHO艺术区有一尊自己的大作,欣然接受请求。
为了确定实际作品大小,贝聿铭的团队不厌其烦地用照片甚至气球实际定位,最终将成品定在3层楼高,形成与建筑群、自然、开放空间的一体感。
[艾佛森美术馆 锡拉丘兹]
艾佛森美术馆
被盛赞为“用于收藏雕塑的雕塑、用于展览艺术的艺术品”的艾佛森美术馆是贝聿铭对他之前作品的一个总结,也可以算是一个微缩版的国家美术馆。
由于美术馆自己的馆藏不过是些小的陶瓷品,因此将来它主要用作巡回展览。考虑到这一需求,贝聿铭摒弃了博物馆设计中的灵活、开敞大空间的万能原则,采用四个展厅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二层雕塑展厅的设计。这四个展厅特性、大小、高矮都不同,用于不同展品的展出。
仿制的贝尼尼的雕像
贝聿铭用铅复制了这一雕像,将它放置在金字塔右边,和香榭丽舍在同一轴线上,试图通过这一举措表明金字塔无法和香榭丽舍达到对齐,因为拿破仑庭院本来就有些偏离中轴线。与此同时,他也想以此向建造卢浮宫的帝王们和没有机会在这里一展身手的贝尼尼致意。因此,这尊巴洛克风格的骑马像威严耸立,守卫着广场上这颗透明的“钻石”。
贝聿铭在卢浮宫
艾佛森美术馆中庭的楼梯
中庭的亮点是刚劲有力的混凝土楼梯,楼梯螺旋而上连接二楼。第一任馆长马克思·苏利文就称它为“馆里最出色的雕塑”。在美术馆落成时,这也是唯一一件大型展品。
美术馆入口处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
随后,贝聿铭动用他在艺术界的人脉为艾佛森美术馆收来一些“镇馆之宝”,其中就包括入口处的亨利·摩尔(Henry Moore)的雕塑。此外,他还为美术馆定制了莫里斯·路易斯(Morris Louis)和艾尔·赫尔德(Al Held)的画作,并为这些作品选择了特定的墙壁和景致。
[克里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 哥伦布市]
克里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为哥伦布市第一次带去了城市规划的概念。贝聿铭在此建造的不只是一座图书馆,而是一个公共空间。
克里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
贝聿铭大力游说保留了城市的根基,并提议修建新广场,在教堂、欧文府和图书馆之间创造出和谐感。图书馆朴实的砖结构和广场自然融合为一体,它东面缩进以配合欧文府阶梯式的屋檐,西面延展,并配有长长的落地窗。图书馆高两层,一部分深埋地下,北面为开放式设计,配有带天窗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