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师Alexandra Wong的作品《当大英博物馆的埃尔金石雕被移到地铁》
最近英国插画家协会大奖(The Association ofIllustrators)插画海报奖2019新鲜出炉。在“伦敦故事”的主题下,入选作品体现出插画艺术在视觉语言与人文关怀方面的兼而并举,也渗透出人与城市的细腻情怀,同时还发挥出插画艺术独具特色的力量。海报插画比赛由插画家协会和伦敦交通博物馆联合组织举办,今年面向世界各地征集来的作品超过1500件。从入选的100 幅作品来看,艺术家对插画海报的创作已经超出了作为信息视觉传播的层面,在主题之下,艺术家们纷纷表达他们心中的伦敦之城,所选取的角度,无论是众所周知的景色还是小众奇特的故事,都令人惊喜。
插画师Carly Allen的作品《弗莱彻·布迪卡》
一幅插画,光是好看,是万万不行的。入选的作品恰恰证明了这点,这些作品传递了插画家们对城市的深刻理解,也通过这个比赛和展览让人感到插画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创造了无数的故事,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空中,我们看到插画家们对往昔的依恋与怀念,旧日时光的美好与伤痕都化作城市的沉淀,而现代生活的欢欣喜悦也在绚丽的色彩中呈现出一座城的活力。当然,工业科技城市的发展也触发了插画家们灰色调的忧思,未来将会如何?伦敦大笨钟上的数字与鸽子、喝茶文化的深入民心、雨伞地铁伦敦之眼……一千个插画家手中有一千零一个伦敦的侧面,这些侧面共同塑造出一座伦敦城。
铜奖作品:插画师Roberto Barbanti的《无脸女》
《无脸女(The Faceless Woman)》深邃迷人的夜景在深紫色调中散发出神秘的气息,一个没有脸的女子坐在站台,托着下巴仰望星空。没有脸,没有表情,是深思迷茫还是喜悦欢欣?画面让人浮想联翩,而这个月台上的女子又是谁?这件作品的背景来源于伦敦Becontree 地铁站的灵异传说,据闻,该地铁站许多工作人员都看过那儿有一位穿着白衣的金发无脸女鬼在夜间游荡。一个小传闻,发生于这座城市的重要公交系统中,让迷人的背景和有趣灵异的故事有了和伦敦的内在联系,它成功地引起人们对城市的好奇心,而无脸与灵异则让这个好奇心有了更多的猜测,这些好奇与猜测是人们对城市的情怀,关心则好奇,关心则猜测,关心则被吸引。
银奖作品:Anna Steinberg的作品《伦敦东区佬》
“Cockney ”这个词本来源于14世纪的一种用法,是“公鸡蛋”的变形。公鸡下的蛋,是畸形的蛋,是无足轻重的蛋。“Cockney”也是英国村民对城镇居民(伦敦东区人)的蔑称,而银奖获奖者选用这个角度可以说城市主题感非常强。获奖作品《伦敦东区佬(Cockney)》这个具有意味的主题在画面内容表达上是将喻像与具体事物相结合:明亮简单的色块组成让画面简洁有力,剪纸拼贴式的公鸡形象占据画面大部分的面积,这只公鸡站在蛋形的伦敦东区地图上,将“Cockney ”的核心内容直接表现。简单明了的诠释非常巧妙地传递出城市的故事,有焦点、有态度,也有专属于这座城的特质。
金奖作品:Eliza Southwood的作品《伦敦就是我的家》
金奖作品表现出一座城市在人文精神上的宏大情怀。《伦敦就是我的家(London is the Place forme)》,这种宏大的题目选择往往容易流于空泛,但作者却选择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进行表达,以小见大。作品寻找到伦敦二战后的一个历史背景:二战后英国急需劳力,于是向原英属殖民地招工。1948年到1971年,劳工们纷迭而至,从事建房、环卫、公共交通、护理等体力工作。他们中许多人乘 坐“Empire Windrush”轮船来到伦敦,被统称为“Windrush移民”。插画海报运用丝网版画以经典老练的形式表现了轮船停靠在蒂尔布利港时的场面,各式各样的劳工们带着行李从船上下来。一座城市的发展总是有着多面性,移民、劳工,与其说插画在叙述伦敦故事,不如说是伦敦的故事成为了插画图像,是我们对这座城的牵连造就了这批出色的作品。
本次插画海报奖优秀作品选登
媒介艺术教授威廉· 米歇尔说:“图像表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
本次插画海报奖优秀作品选登
插画这门古老的艺术已发展成有力的视觉文化传播力量。在插画图像中,纵深感被压缩,单纯的平涂令主体内容显而易见,增强了的视觉张力和感染力使文化内容有了更大的影响。而这次插画与城市的对话,正表现出这一点,插画诠释城市的故事,不仅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城市、拉近与城市的距离,还挖掘出我们心中对城市的情感,让我们俯首城市,仰望天空。
本次插画海报奖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