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象牙镂雕葫芦式花囊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象牙镂雕葫芦式花囊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24027)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象牙镂雕葫芦式花囊❖图片
象牙镂雕葫芦式花囊❖简介
象牙镂雕 葫芦式花囊,清中期,高7.5厘米,口径4.1×3.9厘米。
花囊即香囊,是皇帝、后妃们佩戴于腰间的饰物。此花囊用两块象牙镂雕合成,每块象牙用镂雕、阴刻的技法通体刻出小葫芦、小花、枝叶及“大”、“吉”二字。所刻枝藤前后穿插,花叶左右掩映。花叶藤枝附着的地子上镂双钱纹,寓意吉祥、富贵、长寿。花囊两端及两瓣花囊之间用黄丝线编就的纽带穿梭相连,使香囊盒两片紧合为一。此物的设计异常巧妙,做工精细,应是广东牙匠的高手所为。
相关知识科普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葫芦式
为笔头形状之一种。笔头尖部细长、腰部粗壮、状似葫芦的毛笔通常称为葫芦式。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地子
所谓地子是指青铜器长期埋藏地下,受多种腐蚀因素影响,在器物表面生成的一层不同色泽的致密的腐蚀光膜,是鉴别古代青铜器的重要标志之一。常见地子有黑漆古、绿漆古、鸡骨白、反铜地、水银浸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