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匏制团花纹漆里碗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匏制团花纹漆里碗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2526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匏制团花纹漆里碗❖图片
匏制团花纹漆里碗
匏制团花纹漆里碗内描金纹饰
匏制团花纹漆里碗纹饰
匏制团花纹漆里碗❖简介
匏制团花纹漆里碗,清康熙,高7.4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6.8厘米。
碗侈口,敛腹,圈足。外壁阳起6组团窠图案,每组均为二云螭环绕卐字团寿纹,取“万寿吉祥”之义。口沿及下腹饰回纹装饰带。内壁髹黑漆,描金漆口边,绘大朵团花于碗心,而内壁所绘4组花草纹甚为写实,这种风格、技法都近似日本的“莳绘”工艺。外底重圈中有“康熙赏玩”四字款识。
相关知识科普
团花
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团窠
所谓团窠,也即圆形轮廓的主题纹样,因其较为常见,后逐渐成为以“窠”结构图案的方式之总称,又称“团花”。原指纺织品图案的一种基本构成单位。所谓窠,就是在几何轮廓内进行主题纹样的组织,并通过对其的铺排(主要有平排、错排等方式)形成整体装饰效果。窠与窠之间没有直接的交叠,但可以用辅助纹饰联系,既相互独立又不断往复,变化中蕴含规律。团窠图案在唐代丝绸上已普遍应用,影响及于其它工艺美术门类。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描金漆
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做法,于黑漆地上最常见,其次是朱漆地、紫漆地。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金漆
家具上常用的金漆为《髹饰录》所谓的“罩金漆”,其工艺为在木胎漆地上贴饰金箔,上面再罩透明漆。
莳绘
指日本制造的或具有日式风格的描金漆器。其工艺相当于描金,或称泥金画漆,即用金色描画花纹,有的用一种金箔,有的可达二至三种,浓淡变化,模仿水墨效果。莳绘多以黑漆为地,朱漆地次之。据考古发现,我国的描金工艺在战国时已相当成熟,不过并非漆器工艺的主流。15-16世纪日本的莳绘工艺取得了很大发展,清宫廷对其颇感兴趣,造办处档案中多处提到“倭漆”、“仿倭漆”等,表明了这种工艺原发轫于我国,经日本改造,又返回影响我国的漆器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