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吴昌硕篆书八言联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吴昌硕篆书八言联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3066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吴昌硕篆书八言联❖图片
吴昌硕篆书八言联❖简介
《篆书八言》联,清,吴昌硕书,纸本,纵172.5厘米,横36.7厘米。
释文:
花时鲤帛寓安迺乐,辞中虎帅写翰为猷。 集猎碣字。时丁巳先花朝数日客春申浦。安吉吴昌硕。
此件集石鼓文对联书于民国六年(1917年),吴昌硕时年74岁。笔法浑厚流畅,方圆兼济,变化丰富,充满古朴凝练、沉实恣肆的金石气,是吴昌硕晚年创作的石鼓文精品。
石鼓为战国时期秦国刻石,以形状似鼓而得名,因铭文内容记述贵族游猎事,又称猎碣。石鼓共十只,分刻先秦古歌一篇。石鼓文是籀文向小篆过渡阶段的文字,其体态堂皇整肃,笔法雄浑圆活,风神气质在古文字书法中独树一帜。因时代久远,字迹多有磨灭。石鼓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注:展出地点会变化)。
作为继邓石如之后的又一位篆书大师,吴昌硕将邓石如立足小篆的探索领域拓展到商周大篆,主要围绕石鼓文进行创作。他打破了清人以笔追金的拟古观念,以自然舒展的行书笔法入篆,从神形两方面表现三代文字雄强苍浑的审美趣味,为大篆古法注入了新的气息。
相关知识科普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字昌硕,以字行,号苦铁、缶庐等,浙江安吉人。早年习书,中年学画。曾任官府小吏,后以鬻书卖画为生。绘画以写意花卉著称于世,对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精篆刻,被推为“西泠印社”社长。书法一变前人成法,风格独特,长于摹写石鼓文,并以此擅名于近代书坛。与任伯年、高邕等在沪书画家相友善。著有《缶庐诗存》,后人整理出版其画集多种。
猎碣
碣与碑意义相同,标功记事。《后汉书·窦完传》释:“方者为碑,囿者谓之碣。”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碣,特立之石。”因石鼓镌刻着记叙先秦君臣贵族们游猎之事的文字,所以又称猎碣。
籀文
周宣王太史籀,师模仓颉古文,损益而广之,或同或异,共十五篇,称《史籀篇》。《史籀篇》为周时史官教学童之字书,系当时厘定文字之著作。后人或因人称书,或因篇得名,谓之“籀文”。秦李斯据以制“小篆”,遂以“籀文”为大篆。一般认为“籀文”即大篆,或谓与大篆不同,谓之“籀篆”。近代王国维创“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之说,认为《石鼓文》是籀文之代表作。
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年),初名琰,因避清仁宗讳,遂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安徽安庆)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碑学大师。少好刻石,弱冠谒江宁梅镠,梅家多藏金石善本,尽出与石如,使专摹习。客梅氏八年,学既成,又客于两江总督毕沅幕府。三年后辞归。工书法、篆刻。书工各体,以篆、隶为最精,颇得古法,兼融各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清李兆洛谓其书“真气弥满,楷则俱备,其手之所运,心之所追,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津梁后生,一代宗仰。”对清代中、后期书坛有巨大影响。著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书行世,《清史稿》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