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蔡襄行书自书诗卷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蔡襄行书自书诗卷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443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蔡襄行书自书诗卷❖图片
蔡襄行书自书诗卷❖简介
《蔡襄自书诗》卷,北宋,蔡襄书,纸本,三接纸,纵28.2厘米,横221.2厘米,行书,73行,884字。
卷尾有宋代蔡伸、杨时、张正民、蒋璨、无名氏、向水,元代张雨、张枢,明代陈朴、匡山凷翁、胡粹中、清代王文治及近代朱文钧等十三家题跋。本幅第三首诗题下有小字批语“此一篇极有古人风格”,据杨时题跋称,乃欧阳修所书。鉴藏印记:“贾似道印”、“悅生”、“贾似道图书子子孙孙永保之”、“武岳王图书”、“管延枝印”以及梁清标、清嘉庆内府诸印。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书写时间当在诗成之后不久,蔡襄时年约40岁。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近代朱文钧赞云:“此册行楷略备,无不臻美。其婉约处极似虞永兴,而温栗不减柳谏议。盖其能博采约举以自成一家书派者。”
《珊瑚网》、《吴氏书画记》、《平生壮观》、《石渠宝笈三编》、《选学斋书画寓目续记》、《壬寅销夏录》等著录。刻入《秋碧堂》、《经训堂》、《玉虹鉴真》诸帖。
相关知识科普
蔡襄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举进士。曾在泉州、福州、杭州等地为官。善诗文。书法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推为本朝第一,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有《蔡端明文集》。《宋史》有传。
张雨
张雨(1277—1348年),一名天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20余岁弃家为道士,往来华阳云石间。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生平慕米芾为人,故其议论襟度颇为类之。诗文、书、画清新流利,有晋、唐风范。
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探花,官翰林侍读,出为云南知府。高宗南巡,至钱塘僧寺,见文治书碑,大赏爱之。内廷臣有告之文治者,招使出不应也。善画,工书,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合称“清四家”。著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卒年73岁。
朱文钧
朱文钧(1882—1937年),字幼平,号翼盦,浙江萧山人。博学经史诗文,曾入同文馆学俄文、英文,后留学牛津大学。1929年,由故宫博物院聘为专门委员,负责鉴定书画碑帖。家藏文物古籍甚富,碑帖多罕见珍秘之本。著作有《欧斋石墨题跋》、《〈左传〉杜注补》等。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以文章著称于世,为唐宋古文八家之一。主修《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书法字体新丽,神采秀发,自成一家。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贾似道
贾似道(1213—1275年),字师宪,号秋壑,台州天台(属浙江)人。贾涉子,宋理宗贾贵妃弟。他倚权势欺人,广敛钱财,罪恶多端。庆元年间,以右相之职领兵救援鄂州,私下向蒙古军称臣纳币,伪称凯旋。咸淳十年(1274年)统兵出师抵御元军,兵败奔逃扬州,被革职,贬徙婺州、循州,为监送使臣郑虎臣所杀。王爚语:“本朝权臣稔祸,未有如似道之烈也”(《宋史》)。
梁清标
梁清标(1620—1691年),字玉立,号棠村、蕉林,别号苍岩子,斋号秋碧堂,河北正定人。中国清代书画鉴藏家。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清顺治元年(1644年)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精鉴赏,享誉一时。其蕉林书屋,贮图书、书画之属,有富甲海内之誉。刻《秋碧堂法帖》。另有《蕉林诗集》《蕉林文稿》《棠村词》等行世。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珊瑚网》
四十八卷,明代汪珂玉撰,成书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全书分“法书题跋”与“名画题跋”两部分。内容涉及汪氏自藏、目见和抄集的书画题识、题跋以及收藏者的收藏目录等内容,是明代重要的书画著录书之一。
《平生壮观》
清代鉴赏家顾复编纂。顾复,字来侯,自号方泾上农,明末遗民。《平生壮观》著录作者所见书画,全书十卷,其中法书五卷,绘画五卷。以时代顺序简录,各件略加评论,辨其真伪,但有误记印记多处。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前有徐乾学序及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