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紫色漳绒福寿三多纹袷坎肩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紫色漳绒福寿三多纹袷坎肩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4809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紫色漳绒福寿三多纹袷坎肩❖图片
紫色漳绒福寿三多纹袷坎肩正面
紫色漳绒福寿三多纹袷坎肩背面
紫色漳绒福寿三多纹袷坎肩❖简介
紫色漳绒福寿三多纹袷坎肩,清光绪,身长76厘米,肩宽39厘米,下摆宽78厘米,左右裾长13厘米。清宫旧藏。
坎肩圆立领,琵琶襟右衽,无袖,裾左右开。内饰月白色素纺丝绸里,领口缀铜鎏金 錾花扣一,余饰铜鎏金“贵”字币式扣五。
这件小坎肩为紫色漳绒面,素织石榴、佛手、牡丹、飘带、蝙蝠和万字、团寿等纹样,寓意多子、多福、多寿,统称为万代福寿三多。作品成功地运用了漳绒所独有的工艺特点,通过绒圈和割绒两种不同的织造手法,用同色丝线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绒圈和绒面明暗互衬,交互显花,使得纹样错落有致,格外清晰。此为皇帝便服。
相关知识科普
漳绒
一种起绒丝织物,因福建漳州是其著名的产地而得名。其织法是先用起绒杆将经线织成毛圈,然后在织物上绘花,再根据需要把图案处的绒圈割断,形成紧密簇立、色泽柔和的绒毛,利用绒圈与绒毛的不同纹理显现花纹,具有花、地光度反差较强的装饰效果。
三多
即桃、石榴、佛手,意为多子多福。
三多纹
清代常用的传统装饰图案,由佛手、寿桃、石榴三种果实纹样组成,寓意“多福”、“多寿”、“多子”,简称“三多纹”。
琵琶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但右下短缺一块,与缺襟袍相类。
琵琶
也称“批把”,弦乐器。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曰:“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唐朝时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多为半梨形,曲项,以拨子弹拨演奏。
月白
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鎏金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錾花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佛手
亦称佛手柑。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果实冬季成熟,鲜黄色,分裂如掌。原产亚洲,我国南方有栽培。花、果可供欣赏,并可入药。
织造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