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四蛇饰甗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四蛇饰甗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四蛇饰甗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55828)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四蛇饰甗❖图片

四蛇饰甗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四蛇饰甗❖简介

四蛇饰,高44.7厘米,宽33.7厘米,口径28.7×23.2厘米,重12.3kg。

甗分体式。呈长方斗形,直口附耳,口内无隔,腹高深,上部外侈,下部收敛,平底上有箅孔,甑下有榫圈,是为子口。直口附耳,口内有用来插甑之榫圈的凹形母口,肩四各饰以蛇,蛇上颈起,双眼凸于头顶处,鬲鼓腹,饰四球,分裆线连于腰际,足为蹄形。甑腹饰有三层勾连雷纹,耳饰变体重环纹,鬲腹饰蛇纹,四条盘蛇身上饰鳞纹

春秋早期的青铜器基本上沿袭西周晚期的文饰。如重环纹、鳞纹等,是西周晚期新出现的纹饰,不过本器耳部纹饰来看,重环纹已开始变形,失去了中间的内环,只剩下外环。勾连雷纹曾一度在商末和周初盛行,春秋时则流行嵌有松石、金、银等物的勾连雷纹。本器所饰勾连雷纹未见镶嵌,尚处于过渡阶段。


相关知识科普


甗(音研),甗是古代的一种食器,相当于今天使用的蒸锅。甗的腰部有箅子,下面盛水。

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用来置放被蒸的食物,其下的铜板上有用来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称为箅。

鬲(音力),食器,炊粥器。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陶鬲。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春秋战国时期鬲多以偶数组合与列鼎同墓随葬,起着陪鼎的作用。战国晚期,青铜鬲逐渐消失。 甗的下部世称鬲,用来装蒸锅水,属于甗的一部分。

角是饮酒器,常与爵、觚等组合使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青铜器中的盘一般为承水器,多与匜、盉配合使用。其用法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沃盥,即洗手,以匜或盉浇水于手,盘则用来承接弃水,宴飨前后行之,也称“沃盥之礼”。此盘形体颇大,也可作盛水之用。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战国时逐渐消失。

斗栱构件之一。位于坐斗或翘之上,与拱成直角十字相交。昂的后尾做成翘或菊花头,高按二斗口另加昂嘴下斜一斗口,宽为一斗口。

雷纹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重环纹

古玉器纹饰之一,由略成椭圆的内外环组成,特点是一侧为椭圆,另一侧为直角或锐角纹样。也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常以环内套环的形式出现,有时可多达三重环。既可作为铜器上的主体纹饰,也可作为辅助花纹。西周晚期出现。

鳞纹

是以龙蛇体躯上的鳞片排列而组成的纹饰,排列的方式有连续式、重叠式、并列式三种。连续式是完全相同的鳞片,按纵向交错排列,可铺开一个很大的面。重叠式的鳞纹排列方式如鱼鳞相叠,也是纵向形式。这两种鳞纹,都可作为主纹,一般饰在器物的腹部。并列式是以大小相同或大小相间的鳞片横置作带状,也有作二层横列,这类鳞纹旧称重环纹,一般饰在鼎和簋的腹上部。鳞纹盛行于西周中晚期。

基层军事编制单位。《五代会要·京城诸军》载:“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部,都一百人,统以一营居之。”宋沿五代之制。都的统兵官,马军为军使,步军为都头。

剑脊两旁称为“从”。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相关文章

  • “单”盘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单”盘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单”盘春秋 通高17厘米,口径41.8厘米 1973年河南省罗山县高店出土 平折沿略向内倾斜,浅腹,一对附耳高出盘口,底近平,圈足下有四个侧首卧兽以背承器。盘腹与圈足分别饰窃曲纹与垂鳞纹。器内底铸有铭文3行20余字:“□□单自作□盘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

    772 青铜器 单盘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叔上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叔上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叔上匜,高16.8厘米,宽28.6厘米,重1.86kg。此匜宽流,曲口,鋬作夔龙形,口衔匜沿作探水状。器腹饰兽带纹。匜的前两足上部饰兽首,后两足上部作兽尾形。匜内底有铭文5行33字:唯十又二月初吉乙巳,郑大内史叔上作叔妘媵匜。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记在十二月第一个吉日乙巳这天,郑国的大内史叔上为其女叔妘做了这件陪嫁用的匜。祈望她万寿无疆,子孙后代永宝...

    1613 夔龙 大内 万寿无疆
  • 铜投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投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铜投壶,清乾隆,通高57.8厘米,口径9.8厘米。清宫旧藏。投壶游戏是从先秦延续至清末的汉民族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于射礼,诸侯大摆宴乐时要请客人射箭。当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认为是有失体面的事情,但是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于是就用箭矢投进酒壶的方式代替,投壶游戏就这样产生了。此器为乾隆时期宫廷所制铜光素投壶,壶体为黄铜质,头部附双耳,口径宽大,壶颈...

    870
  • “妇好”方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妇好”方斝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 年)高67.6、口径25.6×23.2 厘米 1976 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青铜器铸造发展至商代晚期而为一高峰,西周早期铜器铸造之精美,多承殷商余绪。从此件方斝造型与纹饰或可略窥商代铜器铸造水平之一斑。以铸造工艺而言,方形器较之圆形器用范为多,浇铸更复杂。以考古发掘实际而言,方形器一般皆出于高等级贵族墓葬。...

    1963 青铜器 妇好方斝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日夭”铜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日夭”铜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日夭”铜盆春秋 高17.8厘米,口径35厘米 1953年河南省郏县太仆乡出土 敞口,宽折沿向外倾斜,束颈,折肩,深腹下收,小平底,颈腹间有一对兽首状耳。肩部饰窃曲纹一周。器内底有铭文:“日夭”2字。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5347-3058-9。)...

    1071 青铜器 日夭铜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毛叔盘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毛叔盘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毛叔盘,高17.2厘米,宽52.5厘米,口径47.6厘米,重14.26kg。盘敞口平缘,敛腹,外侈圈足下加饰三个牛形附足。双耳起自腹部,上饰鸟纹和蟠虺纹,腹、圈足饰蟠虺纹。器内底有铭文4行23字:毛叔媵彪氏孟姬宝盘。其万年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铭文记述毛叔送给女儿彪氏孟姬作陪嫁的宝盘,希望她万年长寿无疆,子孙后代永远享用。...

    1920 蟠虺纹
  • 二祀『0013』其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二祀『0013』其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二祀『0013』其 卣,通高38.4厘米,宽36.9厘米,重8.86kg。传1940年前出土于河南安阳。椭圆腹提梁卣。盖、颈、圈足、提梁皆饰夔纹,颈中部两面饰小兽头各一。该器外底铸铭文39字,盖及内底各铸“亚獏父丁”4字,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几件之一。外底铭释文如下:丙辰,王令(命)『0013』(音义)其兄(贶)丽,殷于夆,田雍。宾贝五朋。在正月,遘...

    1636 夔纹 父丁 丙辰
  • "黄君孟"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黄君孟"铜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黄君孟”铜鼎春秋 通高27厘米,口径29.5厘米 1983年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出土 鼎口微内敛,宽沿外折,沿上有立耳一对,浅腹,圜底,蹄状三足。形制规整,装饰简洁,腹部仅有凸弦纹一周。沿下与弦纹之间的外壁有铭文1行14字:“黄君孟自作行器□子孙则永宝宝”。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

    1903 青铜器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受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受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受觚,通高26.4厘米,宽14.8厘米,重0.93kg。觚圆体,形似喇叭,侈口,细颈,高圈足,腰、足部均有四凸棱。颈部饰蕉叶纹,腰饰兽面纹,腰与足之间有十字孔二及弦纹二道,足部镂空 透雕兽面纹。铭文“受”字在足内壁上,受为族名。商代后期的青铜觚比前期觚高,口部逐渐增大,器身变细,十字孔变小,腰部、足部常有凸棱。商、周时期,青铜觚的足部饰镂空透雕纹饰较为罕见。...

    1441 蕉叶纹 兽面纹 弦纹 镂空 透雕
  • 错金银鸟纹虎子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银鸟纹虎子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银鸟纹虎子,战国后期,高13.6厘米,宽22.6厘米,重1.7kg。器扁圆,大腹,管状流,有鋬。通体饰金银丝镶嵌纹饰,腹部以鸟纹为主题纹饰,口部、腹下部饰V形连纹。器底部饰涡纹。...

    448 错金 错金银 虎子 镶嵌 涡纹
  • 青铜羽纹扁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青铜羽纹扁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战国高34.3厘米,口径12.5厘米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从中原地区青铜器发展序列来看,战国时期铜壶的基本形制多为圆壶和方壶。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的这件羽纹扁壶,其造型独特,与游牧民族青铜器有相似之处。...

    1026 青铜器 青铜羽纹扁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成周铃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成周铃 - 故宫青铜器藏品

    成周铃,通高8.5厘米,宽6.5厘米,重0.164kg。此铃平口,顶上有半环形钮,铃身一侧倾斜,形成不平衡状态。体内有舌,舌碰击铃内壁时可以发声。铃正面有阳文2行4字:成周王铃。标明其为成周(洛阳)王室用铃。...

    1220 阳文
  • 髹黑漆蟠虺纹盖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髹黑漆蟠虺纹盖豆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髹黑漆蟠虺纹盖豆春秋(前770-前476年) 通高40厘米,口径35厘米 1936年河南辉县琉璃阁墓地甲墓出土 有盖,盖隆起,顶较平,中间有六柱环形捉手。器身有子口,腹上部有两个附耳外曲,圜底,喇叭形座。盖饰蟠螭纹三周,器身中部有凸弦纹一周,其上下均饰变形蟠螭纹带,并髹有黑漆,喇叭形座上铸有三个不规则的镂孔。 (文字内容源于河南博物院编《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丛书...

    640 青铜器 髹黑漆蟠虺纹盖豆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蛙纹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蛙纹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蛙纹匜,战国前期,高11.5厘米,宽22.4厘米,重0.68kg。匜一侧有兽头形流,兽双目上视,侧立耳,阔口方便泄水,兽头顶部饰有蛙纹。另一侧为屈舌兽首鋬。宽腹上部仅饰一周以双线勾边的三角纹带。圆底下有3只兽足。此器造型独特,构思巧妙,特别是器流的造型极具创意。...

    501
  • 鸳鸯卧莲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鸳鸯卧莲镜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直径30.9厘米        河南省光山砖桥出土        葵花形,圆形钮,四周有八组莲纹,其中有四组在莲篷上各卧鸳鸯一对,与另四组含苞欲方的莲蕾相间而饰。其间以莲纹补白。镜缘亦饰莲纹。...

    1365 青铜器 鸳鸯卧莲镜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