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兽面纹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兽面纹觚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兽面纹觚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7698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兽面纹觚❖图片

兽面纹觚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面纹觚❖简介

兽面纹 ,通高15.1厘米,宽10.7厘米,重0.37kg。

觚体圆,喇叭形状,侈口,束腰,圈足。腰饰兽面纹,无地纹,上饰弦纹二道,下饰弦纹三道。

兽面纹觚形体较小,纹饰简单,颈部较短,口沿向外伸张不大,这些是商代前期青铜觚的特点。


相关知识科普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音孤)我国古代饮酒器。圆体,侈口,细颈,呈喇叭形状。陶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平底,无圈足,夏商时较为流行。青铜觚始见于商代早期,平底下加圈足。商周时代流行,西周后逐渐消失。从考古发掘中发现,觚经常与爵伴随出土,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觚与爵组合使用。元、明、清时,仿青铜觚瓷质花瓶较流行,称“花觚”。

束腰

束腰,明清家具部件名称。原是须弥座上枭与下枭之间的部分,在家具上指面框和牙条之间缩进的部。束腰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典型式样之一。

地纹

主体纹饰周围的细小纹饰,视之如主体纹饰饰于其上。地纹通常有雷纹、回纹等。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基层军事编制单位。《五代会要·京城诸军》载:“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部,都一百人,统以一营居之。”宋沿五代之制。都的统兵官,马军为军使,步军为都头。

相关文章

  • 九世同居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九世同居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九世同居铜镜,明代。镜圆形,平钮,纽外饰四个方框,内各铭一字,顺读为“九世同居”。边缘作双弦纹。...

    1548 弦纹
  • 『0073』比盨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073』比盨 - 故宫青铜器藏品

    『0073』比盨,高14厘米,宽38.9厘米,重4.58kg。盨呈长形圆角,敛口,二兽首耳,圈足下有四短足,短足上端雕饰兽头。口下饰重环纹带,腹饰瓦棱纹。盨内底有铭文12行139字:唯王二十又五年七月辰在□□,(王在)永师田宫。令小臣成友逆(里尹)□、内史无『0074』(音基)、大史『0075』(音兴)。曰:“章厥『0076』(音会)夫吒『0073』(音隔)...

    1934 重环纹 小臣 父丁
  • 带翼铜铃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带翼铜铃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夏代高9 厘米 1975 年偃师二里头Ⅴ区出土  夏、商、周三代文化之所以被称为礼乐文化,因祭祀以乐、朝会以乐、歌诗以乐、宴飨以乐。音声不正则斥以为淫声,甚至上升到亡国之音的高度。是以知乐实为三代礼制重要内容之一。铜铃形制简单质朴,带有早期青铜器特点,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有舌青铜乐器。其合瓦形铃体继承了中原地区古乐器陶铃的椭圆体,作为中国合瓦形铜钟形制的先源,它...

    1604 青铜器 带翼铜铃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兽形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形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形匜,春秋后期,通高22.3厘米,宽42.7厘米,重4.88kg。匜浅腹,兽头形曲管式流,龙形鋬,圜底下具4个扁兽足。全器满布纹饰,匜腹上一条条一首双身的螭龙相互纠结,螭目突出,构图明快简洁。龙形鋬的龙首下探,衔于匜尾,龙尾下垂,尾端外卷,龙身隆起作弓形,龙背、龙首处各立一小龙。此龙形鋬造型之生动,装饰之繁缛,在东周铜匜中非常突出。这件铜匜器形精美,做工细...

    920
  • 作尊彝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作尊彝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作尊 彝尊,通高27.6厘米,宽22.5厘米,重3.35kg。尊圆体,侈口,直颈,深腹,圈足外撇。腹部饰三层纹饰:上层饰四牛纹,牛曲腿而卧,嘴微张,目视前方,二牛间各饰一个半浮雕兽首;中层饰四条锥形凸棱,间饰四只目纹,目纹四周为四瓣叶纹;下层饰单首双身龙纹。此尊通体纹饰均采用半浮雕艺术手法,无地纹衬托。器内底有铭文1行3字:作尊彝。...

    759 尊彝 浮雕 龙纹 地纹
  • ㄐ毌父戊方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ㄐ毌父戊方卣 - 故宫青铜器藏品

    ㄐ毌父戊方卣,通高38厘米,宽21.5厘米,重5.78kg。卣方体,斜肩,腹部平直,有盖,盖顶上有一屋顶形钮,有提梁,提梁两端各有一兽首,盖、腹、足上均有8条纵向凸棱,肩部正背两面各有一浮雕兽首。盖饰兽面纹及夔纹,颈部饰夔纹,腹部饰夔纹及兽面纹,足饰夔纹,通体无地纹。盖、器有7字对铭:ㄐ毌六六六父戊铭文大意是:该器是为去世的父亲戊做祭器,在做器时进行了占筮,...

    788 浮雕 兽面纹 夔纹 地纹
  • 匏形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匏形匜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匏形匜,春秋后期,通高23.1厘米,宽40厘米,重6.32kg。匜作半匏状,曲缘,近口处饰一周绹纹。短槽流,与流相对的一侧腹部内收,鋬衔小环。下具3个扁长的矮足。《左传》有“奉匜沃盥”之语,所以匜当为盥洗注水之器。本器设计成瓢形正是应其功用而为。...

    1974 绹纹
  • 铜鸠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铜鸠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东汉长7厘米,高4.5厘米 河南南阳宗康墓出土...

    1902 青铜器 铜鸠车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几何云纹铜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 蒜头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蒜头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蒜头壶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38厘米 1975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 细颈,鼓腹圈足,口部形似蒜头。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南博物院、深圳市南山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年10月,书号...

    704 青铜器 蒜头壶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三足提梁铜盉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三足提梁铜盉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三足提梁铜盉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通高29.5厘米,口径5.5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卵形体,管状斜流,小口,圜底,圆柱形实心足。口下两侧有环纽,与提梁头端内侧的半环相套合。提梁作绹索形,中段残缺(经修复)。提梁的两端作蛇头形。颈饰夔纹,腹上部饰一周雷纹,腹饰十二个三角形纹。盖面呈弧形,上有伞状纽,纽上套有一个可活动的环头...

    1257 青铜器 三足提梁铜盉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错金银铜豹镇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错金银铜豹镇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错金银铜豹镇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11.2厘米,直径24厘米 河南三门峡出土 豹曲身盘体呈圆形卧姿,中间有一长方形插孔。豹首大眼、浓眉、立耳,豹身圆润丰满,以金丝银线错出花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

    1087 青铜器 错金银铜豹镇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齐国刀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齐国刀币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齐国刀币通高约17厘米,重约40~55克 齐国是使用刀币的主要国家。齐国刀币通高约17厘米,重约40~55克,刀柄略带弯曲,刀身正面有“齐法化”“齐之法化”“安阳之法化”“节墨之法化”“齐返邦长法化”之类的钱文。 (文字来源于河南博物院编著的《中原藏珍品鉴  卷贰》(2014年)一书。)...

    478 青铜器 齐国刀币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错金几何纹带钩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几何纹带钩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错金 几何纹 带钩,战国后期,通长13厘米,宽0.4厘米,重0.02kg。此带钩为琵琶形兽头带钩,通体饰错金几何纹图案,风格独特,装饰华丽,有很强的立体感。战国时期铜带钩的式样较之以前大为增多,以此来满足贵族们的装饰需要。...

    555 错金 几何纹 带钩 琵琶
  • 微师耳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微师耳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微师耳尊,高25.7厘米,宽23.2厘米,重3.48kg。尊为圆筒形,侈口,鼓腹,圈足。颈下与圈足上部均饰弦纹两道,腹部上下两周纹带均饰以双线勾勒的变形夔纹,夔纹带上下用圈带纹镶边。尊内底有铭文7行52字:唯六月初吉辰在辛卯,侯格于耳『0097』,侯休于耳,赐臣十家。微师耳对扬侯休,肇作京公宝尊彝,京公孙子宝。侯万年寿考黄耉,耳日受休。铭文大意:在六月第一个...

    1612 弦纹 夔纹 尊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