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兽耳虎足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12-06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兽耳虎足方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兽耳虎足方壶
时代
门类 青铜器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0553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兽耳虎足方壶❖图片

兽耳虎足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耳虎足方壶

兽耳虎足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耳虎足方壶局部

兽耳虎足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耳虎足方壶局部

兽耳虎足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耳虎足方壶局部

兽耳虎足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耳虎足方壶局部

兽耳虎足方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兽耳虎足方壶局部

兽耳虎足方壶❖简介

兽耳虎足,春秋后期,通高87.5厘米,宽47.2厘米,重41kg。

此壶有盖,盖似华冠。直口厚唇,束颈修长似扁方筒,鼓腹,圆形底。颈饰,颈两侧附一对壮硕的龙形耳,龙回卷尾呈蹲立状,双龙耳上铸有细缕孔。腹饰界栏状凸棱,上区饰,下区光素无纹。圈足饰蟠虺纹和云纹,足下卧二虎。此壶造型优雅,纹饰繁缛精美,龙虎上下呼应,栩栩如生。


相关知识科普


方壶

方壶,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座神山之一,也称为“方丈”。《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又《封禅书》云:“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又晋人王嘉所撰《拾遗记》卷一称,三座神山由于其形如壶器,又分别被称为方壶、蓬壶、瀛壶,并称“三壶”。

盛酒器,亦可盛水。《仪礼·聘礼》:“八壶设于西序”。注:“酒尊也。”《周礼·挈壶氏》:“掌挈壶以令军井”。注:“盛水器也。”殳季良父壶铭:“用盛旨酒。”伯陭壶铭:“用自作醴壶。”都十分清楚地说明了壶在青铜礼器组合中的用途。青铜壶的制作上起殷商,下至秦汉,商代前期方壶较少见,随着时代的变迁,形制也不断变化,大多为圆形。 亦为瓷器主要品种之一。瓷制壶自汉代开始流行,器型多样,用途有多种。常见的有西晋的扁壶,三国至隋的盘口壶、唾壶、鸡首壶,辽的鸡冠壶,元、明的多穆壶、僧帽壶以及沿用至今的酒壶、水壶、茶壶、卤壶等。

华冠

华冠(生卒年不详),原名庆冠,字庆吉,号吉崖、希逸,江苏无锡人。官广西同知。擅绘山水、花卉木石,尤工肖像写真。乾隆皇帝南巡时,以画御容像受赏识,遂被征入京师。他从此游艺于皇族贵戚间,并为他们画了大量的肖像画。

扁方

清代贵族妇女插发用的头饰。宫廷中所用扁方多为玉制,也有珊瑚、翡翠、金镶玉和玉嵌宝石等制品。

蕉叶纹

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矛带有锋刃的两翼称“叶”。

剑茎末端圆形内凹的部位称作“首”。

蟠虺纹

《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韦昭注:“虺小蛇大,是虺属蜥或蛇。”蟠虺纹即象许多小蛇相互缠绕在一起的图案,多作为器上的主体纹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小蛇。《国语》:“申胥谏曰:‘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相关文章

  • 铸客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铸客盉 - 故宫青铜器藏品

    铸客 盉,通高21.9厘米,重3.52kg。盉圆体,鼓腹,有流,流作兽首形,三铁铸短足,有盖,有梁,梁两端饰兽首,梁与盖之间以二铁环相连。盖、腹上部饰细羽状纹。盖外侧、器口旁各有刻划对铭1行7字:铸客为集『0043』为之。铭文大意:外方冶铸匠人为供王之饮食酒馔的机构做此盉。此盉为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

    1030 铸客 对铭
  • 奔马纹小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奔马纹小壶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奔马纹小壶,汉,高9.6厘米,口径4厘米。小壶圆口,肩部有规矩的双系,扁圆形腹,足呈梯形,形如覆斗。小壶整体线条流畅,小巧精致。纹饰丰富细腻:颈部有锯齿纹,下方刻画一匹生动的花斑奔马,四蹄腾跃,鬃尾飘逸,形神毕肖,表现出汉代器物雄浑大气的时代风格。腹部主体纹饰的排列方式作鱼鳞状上下重叠交错,细部花纹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是一件研究汉代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具有特...

    1823 双系
  • 宽脊薄格剑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宽脊薄格剑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宽脊薄格剑春秋 通长40.8厘米,宽3.6厘米,首径3.5厘米 1988年河南省光山县黄季佗父墓出土 前锋尖锐,两从斜宽,且有锐刃,宽脊凸起,呈三棱状,薄菱形格,扁茎,首部为圆饼状,中空。通体素面无饰。 (文字内容源自于《群雄逐鹿——两周中原列国文物瑰宝》,河南博物院等编,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4月,ISBN 7-5347-3058-9。)...

    1779 青铜器 宽脊薄格剑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兽面纹铜觚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兽面纹铜觚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兽面纹铜觚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前1046年) 高30.5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8.6厘米 征集 口呈喇叭状,器身细高。外壁上部饰蕉叶纹,中部和下部各有两组以雷纹衬地的兽面纹。上下八条扉棱,两两相对,在中下部纹饰之间饰有两条凸弦纹和四个蝉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

    643 青铜器 兽面纹铜觚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蟠虺纹鉴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鉴 - 故宫青铜器藏品

    蟠虺纹 鉴,春秋后期,通高34.3厘米,口径42.5厘米,重5.6kg。鉴窄口缘,束颈,短肩。四兽耳衔环,两两相对。腹部圜收,下有短圈足。鉴身的主体纹饰是相互缠绕、呈网格状布局的虺纹,在中部加饰两道凸起的三角云纹带。足饰两周横向排列的海贝纹。此鉴整体造型与装饰匀称谐调,是鉴中的佳品。...

    729 蟠虺纹 兽耳衔环
  • 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铍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铍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铍,长33.2厘米,宽3.4厘米,重0.31kg。铍长锋,脊扁平,扁茎,茎上有一圆穿。一面脊上有刻画铭文2行20字: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邦左伐器工师长『0041』,冶汱执剂。另一面刻5字:大攻尹韩囗。(攻即工之,假借音字。冶即冶工,工匠,该铍的具体铸造者。)铭文大意:记在十七年,宰相春平侯监造,邦左伐器工师长『0041』主造,冶工汱铸造。...

    459 工师
  • 四季平安铃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四季平安铃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四季平安铃,唐代,青铜器。铃平口,半环形纽。铃身上部两侧饰兽面纹,间隔有楷书四字铭文“四季平安”。铃身下部饰缠枝花纹,一侧中央有楷书“曹造”二字铭文。...

    1561 兽面纹 缠枝
  • 矢镞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矢镞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矢镞,春秋后期,长7.5厘米,宽2.2厘米,重0.0185kg。此矢镞锐锋,两翼张开,翼端呈收削之势。青铜镞始见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是我国最早的青铜兵器之一,商代早期已大量使用。西周时期可见带铤双翼镞,有的双翼还呈镂空状。春秋时期常见的形制有翼型和无翼型,其中翼型镞之双翼出现了收削的趋势。...

    1460 镂空
  • 君子之弄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君子之弄鬲 - 故宫青铜器藏品

    君子之弄鬲,通高14厘米,宽18.4厘米,口径15厘米,重1.76㎏。鬲圆体,大腹,三短足,双附耳,有盖,盖上有三环。盖、器各饰方块绹纹二周,附耳上遍饰花纹。器口沿处铸有铭文5字: 君子之弄鬲。意为君子用于赏玩的鬲。商周时期,青铜礼器是最为庄严神圣的祭祀用品,但到了战国时代,青铜器的地位随着整个奴隶制度的“礼崩乐坏”而大为下降,甚至成为赏玩用器,“君子之弄鬲...

    578 绹纹
  • 几何云纹铜壶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 “虢季”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虢季”鼎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虢季”鼎西周 通高39厘米,口径45.5厘米 1990年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 列鼎一组共七件,形制、纹饰与铭文均相同,大小依次递减。此为其中的一件,侈口,沿向外斜折,微束颈,颈下有附耳一对,浅鼓腹,圜底,三蹄状足。颈与腹饰窃曲纹与垂麟纹。鼎的内壁有铭文4行18字:“虢季作宝鼎,季氏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享。” 鼎不仅是饪食器,亦是重要的礼...

    1730 青铜器 虢季鼎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饕餮纹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饕餮纹钺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商代(约公前17世纪——前11世纪)       通长17厘米 宽15厘米       1954年河南省郑州人民公园出土        钺前有弧形刀,两角外侈,身内缩,平肩,内扁宽,肩下两侧各有一长条形穿。钺中部铸一饕餮,双耳外耸,圆目突起,镂空的大嘴中兽牙交错,甚为狞厉。...

    902 青铜器 饕餮纹钺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父丁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丁尊 - 故宫青铜器藏品

    父丁 尊,商代。...

    1038 父丁
  • 错金银铜豹镇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错金银铜豹镇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错金银铜豹镇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11.2厘米,直径24厘米 河南三门峡出土 豹曲身盘体呈圆形卧姿,中间有一长方形插孔。豹首大眼、浓眉、立耳,豹身圆润丰满,以金丝银线错出花纹。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

    1087 青铜器 错金银铜豹镇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环耳蹄足铜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 - 河南博物院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通高20.3厘米,口径22.6厘米 1966年河南潢川高稻场出土 敞口,折沿,束颈,鼓腹,圜底,其下有三个矮蹄足。盖呈覆钵形,中央有六个环形捉手,沿部有三个边卡。盖之肩部与器腹部各附四个对称的半环耳,耳上饰几何纹,盖顶饰蟠虺纹,其余部分素面。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

    1702 青铜器 环耳蹄足铜敦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