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方于鲁文彩双鸳鸯墨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方于鲁文彩双鸳鸯墨 |
时代 | |
门类 | 文房用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7681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方于鲁文彩双鸳鸯墨❖图片
方于鲁文彩双鸳鸯墨
方于鲁文彩双鸳鸯墨-底
方于鲁文彩双鸳鸯墨❖简介
方于鲁文彩双鸳鸯墨,直径9.6厘米,厚1.6厘米。
墨圆形,周围凸起边棱,涂金。一面中央凸起长方形栏,栏内涂金阳文行书“文彩双鸳央”五字;栏外左侧近边缘处阳文楷书“方于鲁制”名款,右侧阳文“画一星”三字。另一面雕双鸳鸯,红、绿、金三色彩羽,立于江岸礁石上,头尾交错,相互凝视。墨之侧边,镌阳文楷书“大国香”三字。
此墨收录于《方氏墨谱》第二卷《国华》第五十四款,为方于鲁传世彩墨,墨模雕刻精致,墨质坚莹,是方于鲁墨品中的典型之作。
明初,墨上有施金彩者,但不多见。万历时期,墨上施金错彩之风开始盛行,反映了当时崇尚豪华的社会风气。
相关知识科普
方于鲁
方于鲁(1541-1608),初名大滶,字建元,徽州歙县人,明代万历年间著名制墨家。早年从程君房学制墨,得其制墨真谛,始于徽州独立经营墨业。曾以“于鲁”铭款墨,进献朝廷,博得皇帝赞赏,遂更“于鲁”为名。著有《方于鲁墨谱》(分列国宝、列国华、列博古、列博物、列法宝、列鸿宝六卷),取象立义,收录自制墨六品,计385式。 方氏制墨,多用油烟,配以各种名贵药料,墨质纯净,光洁细腻,被世人视为珍品。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大国香
明代常见的墨品名。
墨模
制墨用的工具,又名墨印、墨范。一般用木料(石楠木)雕绘而成。从实用功能讲,墨模是为制墨而用,处于附属地位,但从艺术角度看,墨模雕刻本身即具极高的观赏性,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凡墨模雕刻为阴文,塑成的墨则为阳文,反之墨模雕刻为阳文,塑成的墨则为阴文。墨模在雕刻技法上有线刻、浮雕及圆雕数种,型制样式上多种多样,务求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