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12-19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
时代
门类 竹木牙角匏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23511)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图片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盖面

硬木百宝嵌三阳开泰委角方盒❖简介

硬木 百宝嵌 三阳开泰 委角方盒,清嘉庆,清宫造办处制作,通高8.6厘米,盒径22.3厘米。清宫旧藏。

红木制,委角方形,盖与盒体口沿衔接处有小凸沿,底部为委角方圈足。盖面的装饰采用天圆地方的布局,坡边处嵌银丝回纹一周,中央凸嵌一块椭圆形青玉。青玉上浮雕三阳开泰图,一只大羊曲膝回首卧于石上,头顶处丽日当空,左右两只小羊一卧一行,前后呼应,画面两侧分别雕一株万年青和万寿菊。青玉外环嵌9只红漆蝙蝠和螺钿流云,又以染牙、红漆、螺钿组配成灵芝勾莲及穿花行龙围绕于中心图案之外,以装饰边角。

此盒盖面中央以青玉雕琢的三羊开泰图刻工精细,构图饱满。盖面嵌雕的各种纹饰搭配得当,云蝠纹玲珑精巧,流畅舒展。


相关知识科普


硬木

中国传统习惯中将明清以来用于制作高档家具的木材统称为硬木,包括紫檀、黄花梨、红木、鸡翅木、铁梨、乌木等,硬木以外可做家具的木材则称为柴木。

百宝嵌

一种工艺名称。系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翡翠、玛瑙、珊瑚、青金、象牙、松石等制成各种浮雕形象,镶嵌于木或漆器之上,其作大如屏风、书柜,小如笔筒、砚盒,色彩艳丽、构图精美。明嘉靖时扬州有周翥擅长此技,钱泳《履园丛话》云:“周制之法,惟扬州有之。明末有姓周者,始创此法,故名周制。”清乾隆时期有王国琛、卢映之,其后又有卢葵生等名家辈出,其作品名噪一时。

三阳开泰

为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亦称“三阳交泰”。“泰”为《周易》中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以象“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其初、二、三爻皆为阳,意在阴消阳长,“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周易》载:“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也就是说,农历正月为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在一年起始冬去春来之际,古人常以“三阳”(羊)寓示“泰”卦,表达喜迎新春之意。羊与阳谐音,所以艺术家们常以三羊为题材来装饰工艺品,寓意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开泰

开泰(?—1763年),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乾隆十年(1745年)授湖北巡抚。十三年(1748年)调湖南。二十年(1755年)调四川。二十八年(1763年)以处理金川土司郎卡事不妥,命夺官。以头等侍卫衔赴伊犁办事,卒于任。

委角

家具中线角术语。一般的桌面、几面、案面均为直角,将四个直角改为小斜边而成八角形的做法,北方木工称为“委角”,江南木工称“劈料做”。

红木

即酸枝木,泛指豆科黄檀,属酸枝木类植物。有黑酸枝、红酸枝、白酸枝三种。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螺钿

中国传统装饰工艺之一,即指将螺、贝、蚌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画并拼组成花草、人物、鸟兽等纹样,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法,也作“螺甸”、“螺蜔”、“螺填”、“陷蚌”等。其起源甚早,在陕西、河南、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葬里都出土过镶嵌蚌泡的漆器,有的学者认为这就是螺钿工艺的滥觞,目前所见比较成熟的螺钿器物是出土于唐墓内的漆背螺钿铜镜和收藏在日本奈良正仓院的螺钿玳瑁八角盒、螺钿紫檀琵琶等。宋代的螺钿器物比较普遍,《髹饰录》所记的“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的薄螺钿(或称软螺钿)工艺,一般认为就是在此时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据主流位置,同时厚螺钿(或称硬螺钿)工艺也并未消失,在大型家具的装饰中还形成独特风格。元明时期,螺钿工艺所使用的贝壳品种更为丰富,加工更为精细,发展出加彩漆、描金、金箔、金银嵌错和加“沙”(即撒壳屑)等辅助手法,创造出五色斑斓的效果,正如《髹饰录》所言:“百般文图,点、扶、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至17世纪,螺钿工艺达到高峰,产生了江西吉安等主要产地,涌现出江千里、方信川等著名匠人。入清后,薄螺钿工艺进一步向轻巧细致发展,受嵌器物的材质也趋于多样,除漆、木外,玉石、象牙、金属等都有嵌螺钿装饰的实例。清中期以后,螺钿作为百宝嵌工艺中诸多镶嵌材料的一种,往往与宝石、玉翠、象牙等共同出现,单独的螺钿器反而少见了。清代螺钿工艺产地可能集中在扬州、广州等地,内廷造办处也能制作,名匠见诸记载的则有王国深、卢映之、卢葵生等人。

染牙

将象牙雕刻成所需物件,再行染色加工,所成之器称为“染牙”。

灵芝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

勾莲

景德镇窑生产的明清瓷器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图案。常见于青花、彩瓷上,是把单独的花朵以勾线连结起来,构成具有多变的形式活泼或具图案效果的纹饰。

行龙

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又称“跑龙”。龙的造型特点是,龙头向前,尾在后,头为侧面,四肢两前两后、各为一蹬一伸。

刻工

雕漆主要工艺之一,又称雕工。即先在器物上髹漆若干层后,再凭漆之厚度来雕刻花纹。

相关文章

  • 紫檀镂雕松下老人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紫檀镂雕松下老人图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紫檀镂雕松下老人图笔筒,明末清初,高14.7厘米,口径15.8厘米,底径14.2厘米。笔筒紫檀质,圆筒式,以深雕和镂雕技法表现高士自娱的悠闲场景。笔筒大面积镂雕山石,峭壁陡立,岩石下一株苍松旁逸斜出,虬枝古拙,独撑一片小洞天,老人独处其中,双手抚膝,倾首冥想,悠然自得。不远处一小童正抱琴而来,欲急行却又恐失手,神态刻画的极其生动。紫檀筒壁虽色极深沉,但镂刻空...

    793 镂雕 笔筒 古琴
  • 犀角雕螭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螭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螭纹杯,清,高12.8厘米,口径14×8.1厘米,足距8.2×7.5厘米。杯仿古代青铜爵形。作者将犀角尖部锯开,分出三足,经加热使之外撇。杯口呈长椭圆形,两端上翘,口沿阴刻 雷纹。外壁饰菊纹锦地,并在杯身上镂雕三条蟠螭。一条尾分双叉,躬身昂首,于右侧镂刻成杯柄。正背两面各有一条浮雕的蟠螭,口衔灵芝向杯口攀爬,灵芝上伸出杯口成为两只镂空的朝天耳。杯口内还...

    1061 犀角 螭纹 广角 阴刻 雷纹 浮雕 灵芝 镂空
  • 文竹夔纹海棠式两层套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文竹夔纹海棠式两层套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文竹 夔纹 海棠式两层套盒,高14.5厘米,纵22厘米,宽15.5厘米。清宫旧藏。盒呈长圆海棠式,分两层,其上层与盖子母口扣合,平底,圈足较浅。木胎,贴黄达三重,通体饰变形夔纹,阳起较明显。此盒不同凡响之处在其罩架。罩架为随形海棠式,以紫檀镂空而成。罩面图案及架缘均镶以竹黄,而竹黄边沿所起阳线及花牙则保留紫檀本色,紫檀凝重,竹黄柔和,二者相辅相成,增其雅洁之...

    469 文竹 夔纹 海棠 套盒 镂空 包镶
  • 象牙雕鹌鹑式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雕鹌鹑式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雕鹌鹑式盒,清,高5.6厘米,长12厘米,宽4.5厘米。盒圆雕成鹌鹑形,通体披羽。羽毛雕刻极富层次感,由头部的鳞片状至身后渐变成叶片状。双尾下垂,盒底雕刻脚爪,如匍匐状。盒口沿隐于胸腹羽毛间,毫无突兀之感,颇见巧思。头微偏侧,二目炯炯有神。颊部雕染绒毛,极为逼真。喙部刻画亦生动有力。通体染色,色彩写实,沉着多变,尤其羽干处的留白,一丝不苟。此盒将鹌鹑浑圆...

    520 圆雕 毛雕
  • 黄杨木雕董其昌书诗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黄杨木雕董其昌书诗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黄杨木雕董其昌书诗笔筒,高24.8厘米,口径34.2厘米。笔筒圆体,略扁,形体硕大,口沿微内倾,筒壁厚实,庄重沉稳。内壁髹黑漆,外壁阴刻唐代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一首,与原诗略有出入: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饮如长鲸吸百川,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1783 黄杨木 董其昌 笔筒 阴刻 杜甫 饮中八仙歌 八仙 李白
  • 犀角雕螭竹灵芝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螭竹灵芝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螭竹灵芝纹杯,明,高7.9厘米,口径16.1-9.7厘米,足径5.8-4.9厘米。杯敞口,敛腹,杯外壁雕灵芝纹,内壁有图案化的同心凸棱及涡状纹,外壁亦有相应的阴文装饰。杯外壁一侧浮雕竹子一竿,斜斜向上,一花尾螭龙以尾缠绕竹竿,身环于流部之下。螭纹以高浮雕及局部镂雕表现,颈鬣纯以平行阴线刻画,技法灵活多样,纹饰层次分明。杯鋬以灵芝及竹枝构成,灵芝菌盖多枚...

    1931 犀角 灵芝 阴文 浮雕 螭纹 镂雕 镂空
  • 尤侃款犀角雕山水人物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尤侃款犀角雕山水人物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尤侃款犀角雕山水人物杯,明末,高9.2厘米,口径17.8×10.3厘米。杯为亚洲犀角制,利用犀角的天然形状镂刻山崖为柄,并采用通景式布局刻画出一幅呈现太平景象的山水人物图。图中山上古松倒悬,松叶细密,桐、柏、枫树依岩耸立,遒劲的松枝延伸到杯的口沿内。山下奇石错落,溪水潺湲,一叶小舟停桨荡漾在溪流之上,舟中渔夫抓住鱼篓正在兜鱼。杯内壁地岗突起,以流水皴法浮雕成...

    987 犀角 浮雕 阳文
  • 犀角雕山水人物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山水人物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山水人物杯,明,尤侃制,口径16.7厘米X8.8厘米,底径4.6厘米X3.9厘米,高11厘米。...

    601 犀角
  • 象牙镂雕花卉人物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镂雕花卉人物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镂雕 花卉人物笔筒,清,高16.3厘米,口径10.5厘米。笔筒圆形。筒身以镂空古钱纹为地,凸雕山石、楼阁、人物。人物中有对弈饮酒者,有扶栏眺望者等等,应为桐荫消夏图。筒身下粘合牙座,座底周边镂空缠枝莲纹。此笔筒雕工精细,为广东牙匠高手所为。...

    1616 镂雕 花卉 笔筒 镂空 缠枝 缠枝莲 雕工
  • 犀角雕双螭耳兽面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双螭耳兽面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雕双螭耳兽面纹杯,清乾隆,高8.6厘米,口径17.3厘米-10.1厘米,足径5.7厘米-4厘米。杯斗型,口部近椭圆,口沿较宽,外撇角度较大,敛腹,小圈足。内壁有明显的折痕分界。外壁以弦纹为界,划分装饰区间。近口部饰凸起的如意云纹一周,与圆点纹相间排列。凸起的阳纹均剔去线条边缘,有近似斜坡状的效果,使其更具立体感。主体纹饰为回纹地上饰两组兽面纹,刻画细致。...

    939 犀角 兽面纹 弦纹 回纹 镂雕 浮雕
  • 竹雕荸荠式小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荸荠式小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荸荠式小盒,清中期,通高4.9厘米,口径最大3厘米。清宫旧藏。盒以竹根雕作荸荠球茎状,扁圆形,小口,边缘呈不规则状,有蒂式盖,与盒身子母口相合,盖上圆雕弯曲的顶芽,旁簇拥三个短喙状侧芽。盖、身扣紧后,浑然一体,全无痕迹。盒身光滑圆润,浮雕环节一周,底心凹入。此盒肖形生动,意匠高妙,细节处处饶富趣味,惹人怜爱。...

    414 圆雕 浮雕
  • 竹雕白菜圆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白菜圆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竹雕白菜圆笔筒,清中期,高11.5厘米,直径5.8厘米。笔筒圆体,较纤巧,三矮足。通体以去地浮雕法表现纹饰,故口边及足沿略突出。筒壁雕倾侧的白菜一棵,叶片翻卷,又以阴刻法刻画虫蛀之痕及叶筋等。物象虽简,却也神完气足。...

    453 笔筒 浮雕 阴刻
  • 象牙刻山水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刻山水笔筒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象牙刻山水笔筒,明,高13.5厘米,筒径10.6厘米。笔筒圆体,口壁厚而足壁薄,后嵌底。器身表面阴刻山林溪岸景色,并填涂黑色。构图完整,徐徐铺展,人无面目,室无窗棂,似逸笔草草,却深合画理。刻线短促有力,下刀爽利快捷又不失表现力,颇有枯笔皴擦的效果,风格雅洁脱俗,为同时期牙雕笔筒中不多见之佳作。上部阴刻行书题句:山色巍峨丹碧鲜,结为寒气融为泉。生平游迹遍吴楚...

    1718 笔筒 阴刻 题句 白石 吴历 引首
  • 犀角镂雕竹石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镂雕竹石纹杯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犀角 镂雕竹石纹杯,清,高10厘米,口径14.4厘米-8.9厘米,足径5.6厘米-4.6厘米。杯体较厚重,敞口,敛腹,小底,轮廓清晰,造型大方。外壁主体纹饰为浅浮雕的累累岩石,作几何形的简化处理,效果如运笔勾勒,各种短促的折线与不规则的几何块面构成繁复的图形关系,令人眼花缭乱。在浅浮雕之外,局部使用高浮雕技法,使岩石的层次变化更为丰富。杯身一端镂雕孔隙嶙峋的...

    450 犀角 镂雕 浮雕
  • 黄杨木雕卧牛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黄杨木雕卧牛 - 故宫竹木牙角匏类藏品

    黄杨木雕卧牛,清,通高8厘米,长12.3厘米。圆雕卧牛,四肢着地,顾盼回首,脊背高耸如瘤,肋骨嶙嶙。一小兽嬉戏于卧牛身畔,亦弯身回首,作亲昵状。二兽动势互相呼应,小兽戏卧牛之尾,牛尾则自然搭于小兽身上,愈显联系之密,构图之巧。作者对卧牛颌下之褶皱及压于腹底的后肢只作简化处理,而对尾鬃则刻划精细。雕刻繁简得宜,匠意高超。更可关注的是,二兽貌相高古,似加入了一些...

    1396 黄杨木 圆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