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越窑系青釉双系卣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1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越窑系青釉双系卣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越窑系青釉双系卣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24779)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越窑系青釉双系卣❖图片

越窑系青釉双系卣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系青釉双系卣❖简介

青釉 双系卣,高23.7厘米,口径11.7-10.6厘米,底径16.4厘米。

卣直口,短颈,平肩,垂腹,腹下饱满,圈足外撇,通体呈扁圆形状。卣的肩部前后两面各贴塑兽首,其下各立一系。肩左右两边分别塑有龙首系,龙鼻下卷构成圆环。两对系大小相间,形成稳重平衡之美。施青釉,釉面匀净,微黄。外壁上部印纹饰4组:中间为4行菱形模印纹饰一周,其上下分别戳印圈点纹,最下方由一周山形纹托起上部图案。器壁的菱形纹饰与圈足外壁上模印的3行菱形图案相对应。

此器为西晋时期所制,属于南方青瓷 越窑系,其整体纹饰规整,和谐古朴,上下呼应。此卣仿青铜器提梁卣烧造,卣上面的龙首系具有悬挂提梁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作提梁卣。


相关知识科普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双系

系即器耳,以双系形式为常见。其技法为采用双泥条平行排列的形式贴塑在瓷器表面,并在双系上刻划锦纹。

模印

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以刻有花纹的印模在成型后半干的坯体上压印,使花纹印到坯体上,施釉烧成后,胎上的印纹在釉层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称“模印”。

南方青瓷

中国最早出现的瓷器。东汉晚期浙江上虞即已制造出质量很好的青瓷,烧成温度可达1200-1300℃。釉料采用石灰釉,着色元素为铁,釉面较薄,玻璃质感较强。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越窑

越窑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句。今人所谓越窑,系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越窑制瓷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其制瓷业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和唐、五代的全盛期,至北宋中期衰落,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过贡瓷。所产瓷器始终以青瓷为主,汉至南朝还烧造少量黑瓷。唐至北宋时期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瓷器的最高水平。 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全国各地以外,从唐代开始还大量外销亚、非各国。

越窑系

以浙江绍兴、上虞等地为代表的南方青瓷烧制体系。从东汉至宋代一千多年的时间内从未间断,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经历了创造、发展、繁荣和衰落几大阶段。

相关文章

  • 定窑刻划花荷莲纹葵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刻划花荷莲纹葵口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刻划花荷莲纹葵口碗,宋,高6.8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5.7厘米。六瓣葵花形,镶铜釦,深弧壁,圈足。胎体轻薄,胎面洁净。通体施白釉,外壁釉垂流形成泪痕。内壁刻划荷莲纹和茨菇纹,外壁光素。  刻划花是定窑主要装饰手法之一,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此件器物刻划的莲花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水平。...

    1286 定窑 划花 缠枝 缠枝莲 泪痕 缠枝莲花纹
  •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 玫瑰紫釉长方花盆,宋,高15厘米,口横20厘米,口纵16.5厘米,足距横13.4厘米,足距纵10厘米。花盆长方体。广口委角,折沿,斜直壁,平底,四云头形足。内壁釉呈月白色,外壁天蓝色和玫瑰紫色釉相间,釉面可见“蚯蚓走泥纹”,外底施酱色釉。底有五个渗水孔,并刻有数目字“十”,表明这件花盆为同套花盆中尺寸最小者。花盆为钧窑瓷器中的重要品种,是当时为满足皇宫...

    499 钧窑 玫瑰紫釉 花盆 委角 蚯蚓走泥纹
  • 青花云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云龙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云龙纹盘,高3.1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11.7厘米。盘撇口,弧壁,圈足。盘内壁与内底交接处暗划 弦纹一周。内底暗划云纹三朵,呈“品”字形排列。内壁模印云龙纹。外壁以青花绘二云龙赶珠纹。足内施白釉,无款识。此盘胎薄体轻,造型优美,青花发色艳丽,所绘龙纹笔触细腻,生动传神。盘内印、划花纹承袭了元代及明洪武瓷器的作法,反映了景德镇窑瓷器从元至明永乐朝一...

    1348 青花 龙纹 暗划 弦纹 模印 划花 景德镇
  • 黄地粉彩梅鹊纹圆瓷片桌心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梅鹊纹圆瓷片桌心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梅鹊纹圆瓷片桌心,清同治,直径51厘米。瓷片为圆桌镶面使用。圆形,背面素胎无釉,面坦平,中心饰黄地粉彩梅鹊纹,纹饰色彩丰富明艳,画意生动,棕褐色的梅树枝干曲折,淡粉色梅花枝头绽放,两只雀鸟栖于枝上,树边配有嫩绿的丛竹。中心纹饰外施浅绿釉一周,边饰为两道描金 弦纹,内绘蓝地粉彩朵花纹一周。...

    501 粉彩 描金 弦纹
  • 黄地粉彩梅鹊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梅鹊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梅鹊纹碗,清同治,高9.3厘米,口径17.9厘米,足径7.8厘米。碗敞口、深腹、圈足。内施白釉,外通体施黄釉,凝厚鲜亮的明黄色,使器物具有富丽华贵的皇家气派。在黄釉上以粉彩绘朵朵盛开的梅花,成双成对的喜鹊飞舞其间,有“喜上梅(眉)梢”之意。口沿及圈足处以金彩装饰。外底中心矾红彩署楷体“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

    422 粉彩 黄釉
  • 釉里红海水龙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釉里红海水龙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釉里红海水龙纹瓶,清雍正,高35.5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13.5厘米。瓶小口,短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内收,圈足。通体以釉里红为饰绘海水,留白暗刻大、小二龙。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此瓶器形挺拔端庄,装饰手法新颖,红白二色交相辉映,海涛中腾跃的大小二龙,有“苍龙教子”之寓意。...

    615 釉里红 龙纹 青花 苍龙
  • 郎窑撇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郎窑撇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郎窑撇口瓶,清康熙,景德镇制。瓶撇口,短颈,溜肩,弧腹,足端外撇。内壁施白釉,外壁施郎窑红釉,口部及足部一周露白色胎体。郎窑红釉因时任景德镇御器厂督陶官郎廷极而得名,是康熙时期盛烧的三个高温铜红釉品种之一,刘廷玑《在园杂记》中记载:其瓷器仿古暗合,模仿明永乐、宣德红釉烧制,釉水颜色,橘皮砂眼几可乱真,款识也酷肖,极难辨识。...

    383 景德镇
  • 黄釉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 盖罐,清宣统,高28.5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11.3厘米。清宫旧藏。罐直口,束颈,圆腹,腹下渐敛,近足处外撇,圈足。罐外壁及圈足内均施黄釉。颈部以青料自右向左书写“坤宁宫祭器”楷体五字铭。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罐附伞形盖,盖顶置圆珠形纽。此罐属于宫廷祭祀用器。在清宫旧藏品中,有大量专为祭祀而烧造的陶瓷器皿。清代宫廷经常举行祭礼...

    1314 黄釉 盖罐 坤宁宫 青花 堂子 内廷
  • 越窑鸟式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鸟式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鸟式杯,五代,高5.8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4.9厘米。鸟式杯仿汉代铜器式样,敞口微敛,弧壁渐收,高圈足外撇。杯外壁贴塑一飞鸟,头部高出杯口,伸展双翅,相对处饰鸟尾为柄。内外均施青釉,釉色青绿微闪黄色,釉面有细小的开片纹。鸟身刻划线纹、圆点纹,鸟尾划直线纹。越窑为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窑址在浙江余姚、慈溪一带。唐代属越州管辖,故称越窑。越窑始自...

    1983 越窑 青釉 开片 青瓷
  • 定窑白釉刻划花内荷莲外莲瓣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花内荷莲外莲瓣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花内荷莲外莲瓣纹盘,北宋,高3.5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盘敞口,斜直壁,圈足。内外施白釉,口沿无釉。外壁浅浮雕三层莲瓣纹,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碗内刻划荷莲纹,纹饰线条简洁流畅,在白釉的衬托下,纹饰若隐若现。覆烧方法是定窑在北宋晚期,为增加窑炉的装烧数量,而大量采用的一种装烧工艺,但采用这种装烧工艺会造成器物口沿一周无...

    1638 定窑 划花 莲瓣纹 浮雕 覆烧 芒口
  • 原始瓷青釉水波纹盖鼎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青釉水波纹盖鼎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水波纹盖鼎,战国,高19厘米,口径19厘米,足距17厘米。鼎仿同时期青铜器造型,口沿下对称置双耳。直腹,平底,下承以外撇三足。器表施青釉,胎色灰白。鼎附圆形盖,盖顶中央置一,四周对称分布三个小纽。盖面施青釉,以三道弦纹为装饰带,其间刻划简单的水波纹。鼎最早是煮食用的陶质炊具,首见于新石器时代河南新郑裴李岗和河北武安遗址,仰韶、龙山、屈家岭、马家滨、等新...

    1420 青釉 小系 弦纹 磁山文化 良渚文化 原始青瓷 青瓷
  • 斗彩开光折枝莲花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开光折枝莲花纹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 开光 折枝莲花纹罐,明成化,通高12.7厘米,口径6.2厘米,足径6.5厘米。清宫旧藏。罐直口,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斗彩装饰。肩部和近足处分别绘覆、仰月花纹。腹部均饰五个菱形开光,开光内绘折枝莲纹,开光之间隔以上下呼应的折枝莲和花叶纹。罐附平顶圆盖,盖面微隆起。盖面绘上小下大正方形成90°角叠放,小正方形的中心绘朵花,四角均绘如意头纹。盖周边...

    902 斗彩 开光 折枝 菱形开光 矾红 卷草纹 卷草 青花
  •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青釉 划花 双系罐,西汉,高31.5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16.5厘米。罐口平沿,无颈,溜肩,鼓腹,胫部渐收,平底微内凹。肩上对称置长方耳并套活环。外壁施青釉至腹。腹部凸弦纹带内刻凤鸟纹。双耳刻划兽面纹。此罐器形饱满,线条流畅,是西汉原始青瓷的代表作。原始青瓷出现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

    1999 青釉 划花 双系 弦纹 兽面纹 青瓷 原始青瓷 印纹硬陶
  •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 玫瑰紫釉 海棠式四足花盆托,北宋?,高5厘米,口横17.4厘米,口纵13.8厘米。花盆托整体呈四瓣海棠式。敞口,折沿,口沿起边,浅腹,平底,底下承以四个云头形足。外施玫瑰紫色釉,里施天蓝色釉,口沿及足边均釉呈酱色。此件花盆托的釉层比其它的钧窑花器产品稍薄。外底有一周支烧钉痕,并刻有数目字“八”,表明这件器物为同套器物中较小者。此器利用器形和釉色的变化,...

    548 钧窑 玫瑰紫釉 海棠 花盆托 花盆 月白
  •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人物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人物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胎泥绘人物图题乾隆御制诗文执壶,清乾隆,高12.5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9.5厘米。壶撇口、束颈、硕腹、阔平底。弯流,螭龙形柄。附伞形盖,盖顶置圆珠钮。腹部两面饰长方形委角 开光,一面内题乾隆帝御制诗《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节选,原诗云:“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复事烹煎。品题顿置休惭昔,歌泳羶芗亦赖前。开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笔拟龙眠。装池更喜商邱荤,法宝僧庵慎...

    1737 宜兴窑 委角 开光 惠山 王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