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犀角镂雕花木人物槎杯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犀角镂雕花木人物槎杯 |
时代 | |
门类 | 竹木牙角匏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9547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犀角镂雕花木人物槎杯❖图片
犀角镂雕花木人物槎杯❖简介
犀角雕槎形杯,明末,高8厘米,最长处长16.8厘米,最宽处8.2厘米。
此器以亚洲犀角雕成。槎形,槎首蒸栗色,槎尾部呈棕黄色。作者采用圆雕、浮雕等技法,将犀角斜切,内部掏空。槎杯造型为瘿节累累的枯树形舟,舟首枝杈穿孔,流在枯木舟的尾端。一长髯老者背倚枯枝端坐于槎中,身着长衫,头戴素巾,右手置于膝上,左手捻胡须,面带微笑,向左观望,神态极为祥和。人物左侧的枯枝上挂一拂尘,雕刻细微,似随风摆动。槎下水波翻涌成漩,似在激流中航行,水浪纹层次分明,细入末毫,雕工精细。此题材出自张骞乘槎寻河源的典故。槎杯造型别致,用刀流利,打磨精细,雕功简洁流畅,通过作者细腻的刻画,将老人虽是险水行舟,但胸有成竹,犹如闲庭信步的神态细致入微地展现出来,是犀角雕刻中的珍品。
相关知识科普
犀角
又名“奴角”,是生长在犀牛鼻额上的角,为一种含有碳磷酸钙、氨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定惊等医药效能之珍贵药材。中国古代常用作装饰品,宋以后多以之制犀角杯。
圆雕
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雕工
雕镂之工。
张骞
张骞,汉中成固人,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应募作为使臣出使西域,亲历大宛、大月氏、大夏等地,后被匈奴劫持扣留,被拘十多年。